有依行品第四

關燈
學學〈唯識三十論〉,能把五蘊十八界十二處分辨清楚了,都不容易。

    完了,你再觀,觀想什麼呢?這些法根本上是沒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的。

    外面所對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也是空的,虛幻的,如夢幻泡影。

    根對塵就是十二處,都是寂靜,無來無去,不生不滅,本性常寂靜故,諸法如幻故,都無依止。

    因為無依止故,虛空依什麼?虛空什麼都不依,說這種法來攝受諸有情,這才是大乘的妙義。

    使一切衆生都獲得妙覺無邊智能,獲得空慧,這個空就是般若,就是觀自在菩薩用來照見的五蘊皆空,十八界皆空,十二處皆空。

     般若這個空,空非空,空非空,是照的。

     “破戒意樂懷惡心”,凡是犯戒的破戒的,他的心不是善良的,一定是惡心。

    聽到人家說大乘的功德大,他自己也詐騙人家說:“我也是大乘。

    ”詐号為大乘。

     大乘功德大,大家都心向往之,特别是我們都歡喜向大的、向密的、向圓滿,向究竟的。

    要是說這個法不究竟,我不學這法,我要學究竟的。

    不錯,學究竟的,志向是不錯了,但是不是那個根器,那是為名利的關系。

     “如弊驢披師子皮”,就像我們前面說過的譬喻,那隻很蹩腳的驢,它披着獅子皮,假裝獅子,被人識破。

     “我今普告一切衆,若欲疾得勝菩提”,我現在跟大家說,你若想很快證得菩提果,當善修持十善業,好好修習十善業,十善業修成了,就能夠使佛的法不被毀壞。

     “我昔諸餘契經說應求大覺行大乘舍離聲聞獨覺乘為清淨者說斯法曾供無量俱胝佛斷惡勤勞修淨心我為勸進彼衆生故說一乘無第二今此衆具三乘器有但堪住聲聞乘心極憂怖多事業彼非上妙菩提器有癡樂靜住獨覺彼非上妙菩提器有堪安住上妙智故随所樂說三乘具淨功德樂解脫聞說大乘堕惡趣如病痰癊教服乳此增毒害非除疾如是非器聲聞乘聞說大乘心迷亂便起斷見墜惡趣故應說法審觀機” “我昔諸餘契經說,應求大覺行大乘”,我在别的經上這樣說,勸大家勸一切衆生都要學大乘,行大乘法,大覺求成佛。

    “舍離聲聞獨覺乘”,不要學聲聞法獨覺乘,我說這個法是為清淨人說的,“為清淨者說斯法”。

    這就答複了金剛藏菩薩的疑問。

     以前在其它的大乘經典裡頭是這樣說過,都應當學大乘不要學聲聞獨覺乘,那是我給那批人清淨者說的。

    因為那些人都是供養無量俱胝佛。

    “斷惡勤勞修淨心”,淨心已經修得相當成就了。

    “我為勸進彼衆生,故說一乘無第二”,《法華經》上這樣說的,“隻此一是實,餘二則非真。

    ”是給那些人說的,是對機說法。

     “今此衆具三乘器,有但堪住聲聞乘”,現在我隻給三乘人普遍的說,《大集十輪經》是三乘普說。

    現在這些大衆,有的隻能夠住在聲聞乘,有的他心裡怖畏很多的事,他不是上妙菩提的根器。

    住靜的獨覺,“彼非上妙菩提器”。

    “有堪安住上妙智,故随所樂說三乘”,有的人他喜歡大乘,他是這個根器,他可以住在大乘,有這種妙智能,我就給他說三乘的大乘法。

     “具淨功德樂解脫,聞說大乘堕惡趣”,這句話是反過來說的。

    他想求清淨解脫,他聞了大乘,反而堕入惡趣。

     下面有個比喻,“如病痰癊教服乳,此增毒害非除疾”,他隻想求離三惡道苦,或者他隻想求離三界苦,他所具足的是持二百五十戒的功德,他想解脫什麼呢?解脫人間,求得二乘的寂靜。

    假使我給他說大乘,他不但不接受,還要生謗毀,他一定堕到惡道。

    如果他病害痰症,癊痰症就是喉嚨不舒服。

    又給他喝牛奶,他的喉嚨更起火,痰更重,那就是毒害,并不是去除他的疾病。

    喝點黃蓮水還差不多,那樣就對症下藥。

     “如是非器聲聞乘,聞說大乘心迷亂”,對于不是大乘的法器,要是給他說大乘,他一定會迷亂。

    不是二乘法器的,要是給他說二乘法,他也不會證入的,這個是指大乘器皿。

     聲聞乘的法器,我要給他說大乘,他聽到了,他的心會亂,連聲聞乘也得不到,反而生起斷見,堕惡趣空,不但領悟不到空義,還堕到惡趣空,堕到惡趣。

    “故應說法審觀機”,說法的時候一定要謹慎,一定要好好觀機。

     有依行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