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

關燈
大東自威烈帝建國傳至景炎帝已有六百餘年。

     威烈帝東始修布衣出身,生逢亂世卻胸有抱負,領着一幹兄弟從赤手空拳到兵甲百萬,終是一掃群雄定鼎天下,以姓氏“東”為國号,締建大東帝國。

    其後論功行賞,封七位功勳最為顯赫的部将為王,這便是七州七王——冀州之王皇逖、閩州之王甯靜遠、雍州之王豐極、北州之王白意馬、幽州之王華荊台、青州之王風獨影、商州之王南片月。

    并以得自北海海底之墨鐵鑄成八面玄令,其中最大一面為“玄極”,為帝擁有,七面小的為“玄樞”,賜七州之王。

    封王賜令之時,帝與七王歃血為盟:玄極至尊,玄樞至忠! 威烈帝後,泰興帝、熙甯帝、承康帝皆為一代明主,廣納良才,體察民情,輕徭薄賦,政治清明,各諸侯國安守本分,忠心帝室,王朝在明君賢臣手中日漸強盛。

     至中期,永安帝、延平帝、弘和帝等數位帝王,雖無十分才幹,但還算守成之君。

    而至祯光帝、天統帝、聖曆帝,卻是一幹昏庸之主,貪圖安逸享樂,疏于政事,任一幹奸佞之臣把持朝政,一個強大的王朝便漸漸衰落。

     後至寶慶帝,喜奢華,愛女色,大修桂殿蘭宮,收盡天下美女,又好大喜功,兩次派兵出征蒙成,皆大敗而歸,弄得國内财匮力盡,民不聊生,怨聲四起,各州諸侯亦漸生異心。

    先是閩州閩王揮軍而起,欲取而代之,而寶慶帝卻不待甯軍殺至帝都,那酒色腐蝕的身子便因驚恐過度崩于奢麗的骊馳殿。

     太子即位,年号“聖祐”。

    聖祐帝請出淩霄殿裡的玄極,号令天下諸侯揮師勤王,終集六州大軍擊潰閩軍。

    閩王窮途末路,自刎身亡,其封地為鄰近之雍州豐氏、冀州皇氏、青州風氏三州吞并。

     平定閩王叛亂後,各州諸侯勢力坐大,聖祐帝雖有宏圖之志,奈何大東已是百病纏身之殘軀,且帝在閩王之亂中身負一箭,纏綿病榻不及三年便駕崩,未有子息,其弟厲王繼位,年号“淳僖”。

     淳僖帝性殘暴,不喜金銀美女,卻獨愛圍獵,而其圍獵卻非獵獸,而是獵人。

    他将活人分散于獵場各處,然後率侍從、臣子像獵野獸一般去密林中捕獲射殺,得頭顱多者勝,若獵得活人,則開膛破肚,飲酒取樂。

    這些被圍獵的活人一開始隻是死囚,稱為“活獵”,後來死囚不夠,便将牢中無論是何罪過的囚犯統統帶去獵場,最後連囚犯也不夠時,便抓平民充數。

     如此暴行激得舉國震憤,各地時有義軍揭竿而起。

    然經兩次蒙成之征,再經閩王之亂,皇帝的嫡系部隊已近全耗,淳僖帝隻得請諸侯出兵鎮壓,于是各諸侯便借此明目張膽地招兵買馬,争相伐戮,以擴充自己的領地與财富,且各國間時有相攻互伐之事,而皇帝此時已無力約束各國。

     淳僖十一年,皇帝在帝郊秋吉獵場圍獵時,不堪暴虐的活獵們終于群起反抗,殺死了皇帝,而後他們又沖向王公貴族居住的帝都,沿途響應之百姓甚多,很快便集結成數千人的義軍,他們攻進了猝不及防的帝都城,攻進了富麗的皇宮……最後雖被禁軍統領東殊放率大軍鎮壓,但這一次的反抗行動卻在青史上留下了鮮明一筆,史稱為“秋吉獵變”。

     淳僖帝崩後,太子即位,年号“景炎”。

     景炎帝登基後,卻發現在那場暴動中不見了淩霄殿裡的玄極,立時發诏遍尋天下,卻是大海撈針,杳無蹤迹。

    各諸侯國卻借此為由,稱“帝室失德,玄極棄之”,而不再尊崇帝室,至此大東帝國開始分崩離析,進入了六州各自為政、互相傾軋的時代。

     玄極失蹤後,天下英雄莫不想得,以登至尊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