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風雪祁連忍悲認女 凄涼客旅抱病馳騎
關燈
小
中
大
府掙紮回來的。
掌櫃娘子滔滔不絕地把這兩天來她請了誰來給她看病,又怎麼喂那孩子,如何為她焦急擔心等情況,一一告訴了玉嬌龍。
玉嬌龍滿懷感激地聽着。
她覺得在這樣一個平常婦人身上,有着一種她過去在京城那些宦門婦女身上不曾感到的東西。
就在這一瞬間,她蓦然又想起那個令人厭惡的何招來。
她向那婦人再三稱謝後,問道:“你是這店裡什麼人?我該怎樣稱呼你?” 掌櫃娘坦然地笑了笑:“這叫我咋說呢!客人都叫我何掌櫃娘;店裡的夥計們又都叫我劉掌櫃,街坊上又叫我林二嫂,你随便怎麼叫我都行。
” 玉龍嬌如墜五裡霧中,弄不清她怎會有着這多不同的稱呼。
想再問個明白,又不知從何問起。
那婦人似已看出玉嬌龍那團惑的神情來,又坦率地說道:“你别見怪,我是個吃的一家飯卻嫁了二道漢的苦命人。
”接着她就把她自己的身世在玉嬌龍面前和盤托了出來:原來她本姓劉,後來嫁給林二,夫妻二人開了這家“故人來”客店。
憑着林二的誠懇勤勞和她的熱心周到,生意日益興隆,夫妻和順過日。
不料四年前林二因病身故,膝下又無兒女,客店就由她一人支撐。
常言道:“寡酒難飲,寡婦難當。
”親族的觊觎,街正的敲索,加上一些惡棍無賴經常來店牯吃霸賒,弄得她窮于應付,隻有飲泣吞聲。
恰好去年初冬,河北押送一批流犯去西疆,過此投宿,其中有個叫何招來的流犯,因在途中患了重病,到此已是氣息奄奄,命在旦夕。
押解官兒認定他已無生望,嫌他礙事,便将他丢棄店裡,帶着其餘一幹流犯顧自上路去了。
她見他可憐,出于一片善心,請來郎中給他醫病,又叫店小二多方照料,終于使他起死回生,又慢慢康複起來。
她得知何招來在河北也是無兒無女,又無妻室,眼下已是有家難歸,便将他留在店裡,幫着照料一下。
不料時間一久,便引來一些閑言雜語,那些一直觊觎着客店的親族,更是興風作浪,造謠中傷。
她見何招來能寫會算,照料店裡生意也很盡心,一氣之下,索性招他上門,正式改嫁給他。
因此,來店投宿的客人,認定何招來是店裡掌櫃,稱她為何掌櫃娘,店裡那些夥計又認定她才是店主,都以劉掌櫃稱他;街坊上多是林二舊相好,不肯改口,仍一直叫她林二嫂。
那婦人說了自己這段身世後,不禁歎了口氣,說道:“不怕你見笑,就從大家對我這三個不同的稱呼上,也可見做人難啊!” 玉嬌龍心裡最關注的還是何招來。
她俯首沉吟,将她這三個稱呼仔細斟酌一番之後,說道:“劉大姐,何招來可曾對你說過他充軍是犯了何罪?” 那婦人發出一串清脆的笑聲,說道:“‘劉大姐’?好,還沒人這樣稱呼過我呢! 這樣叫親熱。
“她樂了陣之後,才又說道:”你問那何招來因何被充軍之事,他說冤,我說也不算冤。
隻因他有個名叫香姑的外甥女,在京城九門提督玉大人府裡給玉小姐當丫頭。
後來,香姑和一個姓春的後生私奔了,一道前去看望他。
香姑當然沒說她是私奔。
可他心裡犯了疑,便到京城玉府去打探。
他對我說他隻是想弄清底細,我看他多半是想趁此敲點錢。
玉府開始推說香姑病了,不讓他見。
他死乞活賴要見,後來玉府幹脆告訴他說,香姑私奔了,府裡正在尋拿她,好心的少夫人還給了何招來百兩銀子,将他打發出府。
不想他竟因此露了餡。
他前腳剛回家,玉府派來暗跟他的人後腳就到,一下就把香姑和那姓春的後生捆押回府去了。
可憐那香姑,也不知是死是活。
想來,都是他這個舅舅害了她的。
玉府派來捉香姑的人臨走時說要他去作證,将他也帶到京城,卻把他關進提督衙署牢房裡。
關了他兩月,又糊裡糊塗的定了他個拐騙窩藏罪,就把他充到我這兒來了。
“玉嬌龍心裡明白了,知道父親是怕何招來走漏風聲,為了堵口,才這樣作的。
因此,她聽了後,并未對何招來的不當其罪而感到不幸與同情,卻隻因父親為她的行徑所費的思慮苦心而深覺感愧和不安。
正在這時,店小二領着一位須眉皆白的老郎中進房來了。
那老郎中瞥見玉嬌龍已起坐床上,三分驚詫七分欣慰地問劉大姐道:“幾時蘇醒過來的?” 劉大姐:“已醒來多時,我們都已閑談許久了。
” 老郎中臉上充滿疑慮,忙來給玉嬌龍切脈。
切過脈,又對她凝視片刻,方才說道:“死脈已弱,活脈轉盛。
小娘子病有此轉機,非惟藥力:抑有神佑恕老夫直言,适才若不是小二哥苦苦相邀,老夫都不想再來的了。
” 玉嬌龍沒想到自己病勢竟沉重到如此地步,便間郎中道:“老先生,不知我所患何病,竟沉危至此?” 老郎中道:“産前勞瘁傷神,産後失調損體,二者居一,已是沉菏;小娘子二者俱備,更兼風寒入體,浸透髒腑,實為絕症。
小娘子卻能轉危為安,真乃造化不淺。
今脈象雖已克險為和,但仍須好自調養,方可保得無虞。
不然,縱有回天之術,恐亦無能為力了。
” 玉嬌龍這才知道自己得的是産後寒,不由對老郎中和劉大姐滿懷感激之情,再三向他們稱謝。
接着老郎中又給處了個散瘀補氣驅寒的方子,臨走時對她諄諄叮囑:“靜心調養,戒勞戒怒。
慎之慎之。
”随即便告辭而去。
玉嬌龍從此隻得羁留客店,在劉大姐的親自關懷照顧下,病體日漸好轉,已能出房料理一些生活瑣事。
一日,她因事來到外堂,見有兩位旅客在堂前閑話,一位旅客說道:“知府方大人懸賞五百兩紋銀尋找一個攜帶女嬰的婦人,不知何故?這婦人和女嬰又是他何人?” 另一位旅客說道:“滿城議論紛紛,傳說也很離奇,我看那婦人多是方大人的小老婆,那女嬰也多是方大人的女兒。
不然,他怎肯懸出這大的賞銀!” 玉嬌龍聽了不覺一驚,正想伫聽下去,忽見何招來走了過來,便忙抽身返回内堂房裡去了。
晚上,玉嬌龍趁劉大姐給她送藥來房的機會,婉轉向她探詢,才從她口裡打聽到一些消息:原來過年以後,方大人見大雪已停,便派人去客店接方二太太,才知方二大太早在過年前一天便已離開客店雇車去肅州,方大人十分詫怪,經派人嚴查,才從店家胡成口裡查明方二太太将女換子,匆匆冒雪離店的前後情形;又從黑三口中逼出姓春的婦人如何追至祁連山山道垭口,發現車馬墜崖,又如何尋進谷去了等情況。
劉大姐談了這些她聽來的消息後,又說道:“官府到處張
掌櫃娘子滔滔不絕地把這兩天來她請了誰來給她看病,又怎麼喂那孩子,如何為她焦急擔心等情況,一一告訴了玉嬌龍。
玉嬌龍滿懷感激地聽着。
她覺得在這樣一個平常婦人身上,有着一種她過去在京城那些宦門婦女身上不曾感到的東西。
就在這一瞬間,她蓦然又想起那個令人厭惡的何招來。
她向那婦人再三稱謝後,問道:“你是這店裡什麼人?我該怎樣稱呼你?” 掌櫃娘坦然地笑了笑:“這叫我咋說呢!客人都叫我何掌櫃娘;店裡的夥計們又都叫我劉掌櫃,街坊上又叫我林二嫂,你随便怎麼叫我都行。
” 玉龍嬌如墜五裡霧中,弄不清她怎會有着這多不同的稱呼。
想再問個明白,又不知從何問起。
那婦人似已看出玉嬌龍那團惑的神情來,又坦率地說道:“你别見怪,我是個吃的一家飯卻嫁了二道漢的苦命人。
”接着她就把她自己的身世在玉嬌龍面前和盤托了出來:原來她本姓劉,後來嫁給林二,夫妻二人開了這家“故人來”客店。
憑着林二的誠懇勤勞和她的熱心周到,生意日益興隆,夫妻和順過日。
不料四年前林二因病身故,膝下又無兒女,客店就由她一人支撐。
常言道:“寡酒難飲,寡婦難當。
”親族的觊觎,街正的敲索,加上一些惡棍無賴經常來店牯吃霸賒,弄得她窮于應付,隻有飲泣吞聲。
恰好去年初冬,河北押送一批流犯去西疆,過此投宿,其中有個叫何招來的流犯,因在途中患了重病,到此已是氣息奄奄,命在旦夕。
押解官兒認定他已無生望,嫌他礙事,便将他丢棄店裡,帶着其餘一幹流犯顧自上路去了。
她見他可憐,出于一片善心,請來郎中給他醫病,又叫店小二多方照料,終于使他起死回生,又慢慢康複起來。
她得知何招來在河北也是無兒無女,又無妻室,眼下已是有家難歸,便将他留在店裡,幫着照料一下。
不料時間一久,便引來一些閑言雜語,那些一直觊觎着客店的親族,更是興風作浪,造謠中傷。
她見何招來能寫會算,照料店裡生意也很盡心,一氣之下,索性招他上門,正式改嫁給他。
因此,來店投宿的客人,認定何招來是店裡掌櫃,稱她為何掌櫃娘,店裡那些夥計又認定她才是店主,都以劉掌櫃稱他;街坊上多是林二舊相好,不肯改口,仍一直叫她林二嫂。
那婦人說了自己這段身世後,不禁歎了口氣,說道:“不怕你見笑,就從大家對我這三個不同的稱呼上,也可見做人難啊!” 玉嬌龍心裡最關注的還是何招來。
她俯首沉吟,将她這三個稱呼仔細斟酌一番之後,說道:“劉大姐,何招來可曾對你說過他充軍是犯了何罪?” 那婦人發出一串清脆的笑聲,說道:“‘劉大姐’?好,還沒人這樣稱呼過我呢! 這樣叫親熱。
“她樂了陣之後,才又說道:”你問那何招來因何被充軍之事,他說冤,我說也不算冤。
隻因他有個名叫香姑的外甥女,在京城九門提督玉大人府裡給玉小姐當丫頭。
後來,香姑和一個姓春的後生私奔了,一道前去看望他。
香姑當然沒說她是私奔。
可他心裡犯了疑,便到京城玉府去打探。
他對我說他隻是想弄清底細,我看他多半是想趁此敲點錢。
玉府開始推說香姑病了,不讓他見。
他死乞活賴要見,後來玉府幹脆告訴他說,香姑私奔了,府裡正在尋拿她,好心的少夫人還給了何招來百兩銀子,将他打發出府。
不想他竟因此露了餡。
他前腳剛回家,玉府派來暗跟他的人後腳就到,一下就把香姑和那姓春的後生捆押回府去了。
可憐那香姑,也不知是死是活。
想來,都是他這個舅舅害了她的。
玉府派來捉香姑的人臨走時說要他去作證,将他也帶到京城,卻把他關進提督衙署牢房裡。
關了他兩月,又糊裡糊塗的定了他個拐騙窩藏罪,就把他充到我這兒來了。
“玉嬌龍心裡明白了,知道父親是怕何招來走漏風聲,為了堵口,才這樣作的。
因此,她聽了後,并未對何招來的不當其罪而感到不幸與同情,卻隻因父親為她的行徑所費的思慮苦心而深覺感愧和不安。
正在這時,店小二領着一位須眉皆白的老郎中進房來了。
那老郎中瞥見玉嬌龍已起坐床上,三分驚詫七分欣慰地問劉大姐道:“幾時蘇醒過來的?” 劉大姐:“已醒來多時,我們都已閑談許久了。
” 老郎中臉上充滿疑慮,忙來給玉嬌龍切脈。
切過脈,又對她凝視片刻,方才說道:“死脈已弱,活脈轉盛。
小娘子病有此轉機,非惟藥力:抑有神佑恕老夫直言,适才若不是小二哥苦苦相邀,老夫都不想再來的了。
” 玉嬌龍沒想到自己病勢竟沉重到如此地步,便間郎中道:“老先生,不知我所患何病,竟沉危至此?” 老郎中道:“産前勞瘁傷神,産後失調損體,二者居一,已是沉菏;小娘子二者俱備,更兼風寒入體,浸透髒腑,實為絕症。
小娘子卻能轉危為安,真乃造化不淺。
今脈象雖已克險為和,但仍須好自調養,方可保得無虞。
不然,縱有回天之術,恐亦無能為力了。
” 玉嬌龍這才知道自己得的是産後寒,不由對老郎中和劉大姐滿懷感激之情,再三向他們稱謝。
接着老郎中又給處了個散瘀補氣驅寒的方子,臨走時對她諄諄叮囑:“靜心調養,戒勞戒怒。
慎之慎之。
”随即便告辭而去。
玉嬌龍從此隻得羁留客店,在劉大姐的親自關懷照顧下,病體日漸好轉,已能出房料理一些生活瑣事。
一日,她因事來到外堂,見有兩位旅客在堂前閑話,一位旅客說道:“知府方大人懸賞五百兩紋銀尋找一個攜帶女嬰的婦人,不知何故?這婦人和女嬰又是他何人?” 另一位旅客說道:“滿城議論紛紛,傳說也很離奇,我看那婦人多是方大人的小老婆,那女嬰也多是方大人的女兒。
不然,他怎肯懸出這大的賞銀!” 玉嬌龍聽了不覺一驚,正想伫聽下去,忽見何招來走了過來,便忙抽身返回内堂房裡去了。
晚上,玉嬌龍趁劉大姐給她送藥來房的機會,婉轉向她探詢,才從她口裡打聽到一些消息:原來過年以後,方大人見大雪已停,便派人去客店接方二太太,才知方二大太早在過年前一天便已離開客店雇車去肅州,方大人十分詫怪,經派人嚴查,才從店家胡成口裡查明方二太太将女換子,匆匆冒雪離店的前後情形;又從黑三口中逼出姓春的婦人如何追至祁連山山道垭口,發現車馬墜崖,又如何尋進谷去了等情況。
劉大姐談了這些她聽來的消息後,又說道:“官府到處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