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疊起風波長存孤膽 頻生憂患不負初衷
關燈
小
中
大
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魯翰林已經不能說話了。
守在他身旁的一位年紀較大的管事說:“魯老爺多半是中風。
魯翰林已成半身不遂,連站立都已不能,更不用說騎馬了。
于是,執事、管家隻好就近雇來一輛馬車,由幾個親友攙扶着送回府去。
魯府的一場喜變作了一場憂。
府門前雖然張燈結彩,但鼓樂卻停奏了;迎賓、贊禮、司儀一幹執事人等,一個個愁眉苦臉,無所适從;滿堂賓客,有的借故告辭,有的不辭而去,陰溜一個,陽走一個,不到半個時辰,除了魯翰林的幾個至親好友和翰林院的幾位同年知交外,也都紛紛離去。
整座魯府突然變得空蕩蕩、冷清清的。
所以弄成這般狼狽的局面,倒也怪不得那些賓客。
原來魯府自魯翰林排着全堂執事到玉府去迎親時起,就在沿街派出了探報,玉府幾時發親,花轎行到了哪裡,都由探報飛訣報到府裡。
因此,花轎在街口被人阻攔以及魯翰林墜馬之事,也都很快就傳到魯府。
口傳消息本來就有如放轉手高利貸一般,幾翻幾滾就成倍增加,何況這事确也算得稀奇,在京城裡真可說是百年難遇。
報信人隻說了當時發生事情的經過情景,可在賓客中利上滾利,很快就變成了各種傳說,而且還有情有節,有根有據。
當然,這些傳說卻大大有損于玉府的尊榮,更是有污于玉嬌龍的清白。
不少賓客也都是因此而忿然離去。
也有一些賓客是出于一片好心,或不忍睹此不幸情景;或不欲主人再為酬客分心;或體念魯翰林病體急需安靜,因而各自識趣地走開。
魯府的人都忙着照看魯翰林去了,對玉嬌龍卻十分冷落。
花轎到後,隻由一個伴娘迎扶着,把她領到一間靠近洞房的耳室裡。
伴娘很覺過意不去地說:”因為還未行大禮,隻好請少夫人暫時屈就一下了。
這也是老夫人的吩咐。
“說完,便顧自退出去了。
房裡就隻剩下玉嬌龍和香姑二人了。
香姑心魂不定地走到門前探望一下,忙又轉身靠近玉嬌龍,凄惶而急促地說:“小姐,這下如何辦啊!” 玉嬌龍沒吭聲。
香姑焦急不安、語無倫次地說:“羅大哥竟給你闖下這大的禍來!他真不該!…… 他平時也不是這樣的人,興許……不過,他竟還活着,這就好了,太好了!“玉嬌龍還是默然不語。
香姑又說道:“我在後面轎子裡看得清楚:魯翰林去打他,他才把他揪下馬的。
魯翰林已經癱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 玉嬌龍似乎并未留心聽她這些訴說,隻輕輕說了句:“興許這時全城正在捉拿他。
” 香姑毫不在意地:“羅大哥既然敢來,他就不怕。
我量他們也捉不到他。
” 玉嬌龍:“京城不比西疆,他人單勢孤。
” 香姑:“羅大哥才不孤單哩!我看剛才那些人群裡就有不少人是他的朋友,”玉嬌龍:“除了劉泰保和蔡幺妹還有誰?” 香姑驚異地:“你也看見他們了?!羅大哥就是多虧劉掌櫃領着他往東街口那邊跑掉的。
”她停了停,又帶着困惑地說:“還有件怪事:我還看見沈班頭也混在人群裡。
後來他又擠到那幾個兵勇面前和他們談話。
我當時心裡直亂跳,以為要壞事,可他卻偏偏指引那幾個兵勇往西街口追去了。
也不知沈瘸子是看錯了,還是故意幹的。
“玉嬌龍聽了不禁吃了一驚:沈班頭竟然也擠在人群中青鬧熱來了,而恰恰又碰上發生了這場事情。
這是巧合,還是他早就聽到了什麼風聲?出事後,他為何又護着羅小虎? 是僅僅出于他對羅小虎的好心和義氣,還是為了維護玉府的聲譽?玉嬌龍心裡明白,以沈班頭對她父親的忠心,眼看羅小虎惹下這樣大的禍來,他是會奮不顧身地去擒拿這個禍首的。
但他卻反而維護着他,這隻能是沈班頭已經洞察了其中隐情,為維護玉府的聲譽才采取了這樣的行動。
果如此,那就是自己和羅小虎的隐私他都知道了。
玉嬌龍想到這裡,不禁打了個寒戰。
這沈班頭真令人莫測高深。
當然,她也知道,若論武藝,沈班頭遠非自己的敵手,他如敢于滋事,無異以卵擊石,自尋破敗,但他那隐鋒藏芒,忍辱任踐,不憂不怒的神色态貌,卻使她感到難于捉摸,她似乎突然從他身上感到一種使人警懼的力量。
玉嬌龍正沉思間,随着一陣腳步聲,魯老夫人陪着送親的鸾英進房來了。
魯老夫人陰沉着臉,将玉嬌龍上下打量一番,又白了眼香姑,這才對鸾英說:“我魯家也是積德積善之家,怎會鬧出這樣的事來!丢人現眼這且不說,可憐甯軒也遭了罪,癱在書房裡,是死是活都難料。
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這可怎了!” 鸾英歎了口氣,嚅嚅地說:“這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啊!事情已經出了,怨怪都無補于事,還是商量一下如何處置的好。
” 魯老夫人:“甯軒此刻連話都還說不出來,眼看是無法親行交拜大禮的了。
他又無妹無弟,眼前也沒個替身。
實在無法,就隻有把他的冠服取來代他行禮了。
” 鸾英沉吟片刻,說道:“魯妹夫隻是一時受驚犯病,人還在,哪有這般成禮之說。
” 魯老夫人:“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隻有從權了。
行過禮才好同處一室,以便有個照應。
” 正在這時,一個丫環來到房門口,目視着魯老夫人,似有所禀。
魯老夫人忙跨出門去,丫環在她耳邊悄悄說了幾句,魯老夫人便匆匆帶着丫環離去了。
鸾英趁此走到玉嬌龍身旁,略帶咽哽地對她說:“妹妹,你是個有性子的人,你可千萬要想開些啊!” 玉嬌龍隻默默地聽着,沒應聲。
鸾英又說道:“狂風暴雨總會停,事情總要過去的。
這兒不比在咱家裡,我可沒法給你分憂啊!”鸾英說到這兒,她那眼淚再也噙不住了,順着臉頰直淌下來。
玉嬌龍被嫂嫂的好心感動了,她低聲說道:“嫂嫂,别為我難過,我已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
你自回府去吧,留在這兒難處。
” 鸾英:“我怎能忍心在這樣的時候丢下你呢!雖然我知道誰也奈何不了你,可我總難放下心來。
” 香姑在一旁插話說:“少夫人,這兒還有我呢,你就放心回府去吧。
你留在這兒反而成了她們的出氣筒,多難堪。
” 鸾英若有所思地想了想,悄聲對玉嬌龍說:“妹妹,你要拿定主意,千萬别聽任她們擺布,去和什麼冠呀服呀行交拜大禮。
一切都得等妹夫康複後再說。
” 玉嬌龍點了點頭。
鸾英陪着玉嬌龍不斷地尋些話來安慰她,勸解她。
鸾英也明知說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癢的
魯翰林已經不能說話了。
守在他身旁的一位年紀較大的管事說:“魯老爺多半是中風。
魯翰林已成半身不遂,連站立都已不能,更不用說騎馬了。
于是,執事、管家隻好就近雇來一輛馬車,由幾個親友攙扶着送回府去。
魯府的一場喜變作了一場憂。
府門前雖然張燈結彩,但鼓樂卻停奏了;迎賓、贊禮、司儀一幹執事人等,一個個愁眉苦臉,無所适從;滿堂賓客,有的借故告辭,有的不辭而去,陰溜一個,陽走一個,不到半個時辰,除了魯翰林的幾個至親好友和翰林院的幾位同年知交外,也都紛紛離去。
整座魯府突然變得空蕩蕩、冷清清的。
所以弄成這般狼狽的局面,倒也怪不得那些賓客。
原來魯府自魯翰林排着全堂執事到玉府去迎親時起,就在沿街派出了探報,玉府幾時發親,花轎行到了哪裡,都由探報飛訣報到府裡。
因此,花轎在街口被人阻攔以及魯翰林墜馬之事,也都很快就傳到魯府。
口傳消息本來就有如放轉手高利貸一般,幾翻幾滾就成倍增加,何況這事确也算得稀奇,在京城裡真可說是百年難遇。
報信人隻說了當時發生事情的經過情景,可在賓客中利上滾利,很快就變成了各種傳說,而且還有情有節,有根有據。
當然,這些傳說卻大大有損于玉府的尊榮,更是有污于玉嬌龍的清白。
不少賓客也都是因此而忿然離去。
也有一些賓客是出于一片好心,或不忍睹此不幸情景;或不欲主人再為酬客分心;或體念魯翰林病體急需安靜,因而各自識趣地走開。
魯府的人都忙着照看魯翰林去了,對玉嬌龍卻十分冷落。
花轎到後,隻由一個伴娘迎扶着,把她領到一間靠近洞房的耳室裡。
伴娘很覺過意不去地說:”因為還未行大禮,隻好請少夫人暫時屈就一下了。
這也是老夫人的吩咐。
“說完,便顧自退出去了。
房裡就隻剩下玉嬌龍和香姑二人了。
香姑心魂不定地走到門前探望一下,忙又轉身靠近玉嬌龍,凄惶而急促地說:“小姐,這下如何辦啊!” 玉嬌龍沒吭聲。
香姑焦急不安、語無倫次地說:“羅大哥竟給你闖下這大的禍來!他真不該!…… 他平時也不是這樣的人,興許……不過,他竟還活着,這就好了,太好了!“玉嬌龍還是默然不語。
香姑又說道:“我在後面轎子裡看得清楚:魯翰林去打他,他才把他揪下馬的。
魯翰林已經癱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 玉嬌龍似乎并未留心聽她這些訴說,隻輕輕說了句:“興許這時全城正在捉拿他。
” 香姑毫不在意地:“羅大哥既然敢來,他就不怕。
我量他們也捉不到他。
” 玉嬌龍:“京城不比西疆,他人單勢孤。
” 香姑:“羅大哥才不孤單哩!我看剛才那些人群裡就有不少人是他的朋友,”玉嬌龍:“除了劉泰保和蔡幺妹還有誰?” 香姑驚異地:“你也看見他們了?!羅大哥就是多虧劉掌櫃領着他往東街口那邊跑掉的。
”她停了停,又帶着困惑地說:“還有件怪事:我還看見沈班頭也混在人群裡。
後來他又擠到那幾個兵勇面前和他們談話。
我當時心裡直亂跳,以為要壞事,可他卻偏偏指引那幾個兵勇往西街口追去了。
也不知沈瘸子是看錯了,還是故意幹的。
“玉嬌龍聽了不禁吃了一驚:沈班頭竟然也擠在人群中青鬧熱來了,而恰恰又碰上發生了這場事情。
這是巧合,還是他早就聽到了什麼風聲?出事後,他為何又護着羅小虎? 是僅僅出于他對羅小虎的好心和義氣,還是為了維護玉府的聲譽?玉嬌龍心裡明白,以沈班頭對她父親的忠心,眼看羅小虎惹下這樣大的禍來,他是會奮不顧身地去擒拿這個禍首的。
但他卻反而維護着他,這隻能是沈班頭已經洞察了其中隐情,為維護玉府的聲譽才采取了這樣的行動。
果如此,那就是自己和羅小虎的隐私他都知道了。
玉嬌龍想到這裡,不禁打了個寒戰。
這沈班頭真令人莫測高深。
當然,她也知道,若論武藝,沈班頭遠非自己的敵手,他如敢于滋事,無異以卵擊石,自尋破敗,但他那隐鋒藏芒,忍辱任踐,不憂不怒的神色态貌,卻使她感到難于捉摸,她似乎突然從他身上感到一種使人警懼的力量。
玉嬌龍正沉思間,随着一陣腳步聲,魯老夫人陪着送親的鸾英進房來了。
魯老夫人陰沉着臉,将玉嬌龍上下打量一番,又白了眼香姑,這才對鸾英說:“我魯家也是積德積善之家,怎會鬧出這樣的事來!丢人現眼這且不說,可憐甯軒也遭了罪,癱在書房裡,是死是活都難料。
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這可怎了!” 鸾英歎了口氣,嚅嚅地說:“這真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啊!事情已經出了,怨怪都無補于事,還是商量一下如何處置的好。
” 魯老夫人:“甯軒此刻連話都還說不出來,眼看是無法親行交拜大禮的了。
他又無妹無弟,眼前也沒個替身。
實在無法,就隻有把他的冠服取來代他行禮了。
” 鸾英沉吟片刻,說道:“魯妹夫隻是一時受驚犯病,人還在,哪有這般成禮之說。
” 魯老夫人:“已經到了這種地步,隻有從權了。
行過禮才好同處一室,以便有個照應。
” 正在這時,一個丫環來到房門口,目視着魯老夫人,似有所禀。
魯老夫人忙跨出門去,丫環在她耳邊悄悄說了幾句,魯老夫人便匆匆帶着丫環離去了。
鸾英趁此走到玉嬌龍身旁,略帶咽哽地對她說:“妹妹,你是個有性子的人,你可千萬要想開些啊!” 玉嬌龍隻默默地聽着,沒應聲。
鸾英又說道:“狂風暴雨總會停,事情總要過去的。
這兒不比在咱家裡,我可沒法給你分憂啊!”鸾英說到這兒,她那眼淚再也噙不住了,順着臉頰直淌下來。
玉嬌龍被嫂嫂的好心感動了,她低聲說道:“嫂嫂,别為我難過,我已把一切都置之度外了。
你自回府去吧,留在這兒難處。
” 鸾英:“我怎能忍心在這樣的時候丢下你呢!雖然我知道誰也奈何不了你,可我總難放下心來。
” 香姑在一旁插話說:“少夫人,這兒還有我呢,你就放心回府去吧。
你留在這兒反而成了她們的出氣筒,多難堪。
” 鸾英若有所思地想了想,悄聲對玉嬌龍說:“妹妹,你要拿定主意,千萬别聽任她們擺布,去和什麼冠呀服呀行交拜大禮。
一切都得等妹夫康複後再說。
” 玉嬌龍點了點頭。
鸾英陪着玉嬌龍不斷地尋些話來安慰她,勸解她。
鸾英也明知說的都是一些不痛不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