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痛變允婚嬌龍由命 忿聞背約莽漢攔輿

關燈
個忠義之士,實實令人敬佩。

    ” 鸾英見丈夫對他這般稱贊,心腸也熱了起來,說道:“天下多有幾個梁郎中這樣的人就好了。

    羅虎也算得上是個孝烈的漢子。

    去年聽你說過,我和趙媽都老惦着他呢!千不該萬不該,他就不該去殺官劫獄,這就犯了叛逆大罪,死了也隻落得個壞名聲。

    要是他去投軍,說不定還能當個副将、總兵。

    一旦邊塞有事,戰死了也不失為忠臣烈士,還能流芳千古。

    真是可惜!” 玉玑不勝感慨:“據說羅虎死得也極壯烈。

    同是一死,泰山鴻毛,相去天壤,令人慨歎!” 鸾英見玉嬌龍埋頭端坐,默然不語,問她道:“妹妹,何不談談你的高見。

    ” 玉嬌龍凄然一笑:“哥哥、嫂嫂說得極是。

    他該去投軍。

    ”說完,又低下頭去。

     玉玑若有所思,默然片刻後,對鸾英道:“你去包封五十兩紋銀,選取蜀麻細布兩匹,命人送去高廟面呈梁郎中,就說是我叫送去的。

    至于給母親看病之事,他願來則來,不必再提。

    ” 鸾英正欲轉身,玉嬌龍說道:“哥哥此舉,用心極善。

    隻是那梁巢父從他為羅家之事的所作所為來看,當不是一個為财禮所動的人。

    萬一又生誤解,引起疑慮,反而不美。

    ” 玉玑猛然醒悟,忙道:“妹妹所慮極是。

    ”又回頭對鸾英道:“我本欲以此表我對他傾慕,兼示羅虎之被害與我無關,卻來慮及也可能引起他的疑忌,或誤以為我對羅虎之死有責于心,以贖内疚;或疑我是在收買堵口,勢将對他不利。

    若被張楊出去,為人所乘,豈不有損我的清譽。

    ” 鸾英瞅着玉嬌龍有意無意地說道:“妹妹有見識,心又細,那天我還對你哥哥說,要他不要小觑你,你簡直可比花木蘭呢。

    ” 玉嬌龍微微一怔,不在意地說:“嫂嫂太過獎了,我哪能比得花木蘭。

    ” 晚上,玉嬌龍回到樓上,把玉玑上朝陛見、承德麥出雙穗以及梁巢父拒不來府給玉母看病的事,一一告訴了香姑。

    最引香姑動情的還是梁巢父過去仗義匿藏羅家兄妹和不願來府的事兒。

     當玉嬌龍談到玉玑和鸾英也對梁巢父的義行十分贊歎時,香姑似信非信地問道:“少老爺、少夫人對梁先生是如何稱贊的呢?” 玉嬌龍道:“少老爺說他雖是師爺,也算得上是個忠義之士;少夫人又說天下多幾個這樣的人就好了。

    ” 香姑猶嫌贊得不夠,氣憤不平地說道:“什麼‘師爺’,什麼‘也算’,我看梁先生就遠比那些自稱飽讀詩書、官高位顯的人強多了。

    别看那些大人們滿口的忠孝節義,私下裡卻是一肚子的狗肺狼心。

    就以這次少老爺管的承德地方出了雙穗來說,卻把它說成是百年難得的祥兆,讀書人還把它說成是什麼國瑞,皇上也高興萬分,大加賞賜。

    其實這也沒什麼稀奇,我看世上出了梁先生這樣的人那才是真正的祥瑞,真正的國瑞。

    我要是皇上,我就要大大的賞賜這樣的人。

    ” 玉嬌龍雖然覺得香姑這番話說得也有些道理,但總覺得她說得太刺耳了。

    特别是認為她不該借題發揮,罵得越乎情悖于禮了。

    她心裡感到有些不訣,責備香姑道:“你嘴也太尖刻。

    聖上宣渝以仁孝治天下,滿朝文武官員,誰家又不是以仁孝教子孫,哪能以一管之見,信口胡說。

    ” 香姑本想頂她幾句,但想到小姐日來心境,不忍再去惹她生氣傷心,各自怏怏出房去了。

     半夜,趙媽踢踢踵踵上樓來報,說玉夫人病情突然轉惡,已是彌留,少老爺和少奶奶都守在身旁,要小姐立即過去。

    玉嬌龍聞報大驚,急忙披上衣服,匆匆奔到玉母房裡,見玉母仰卧床上,雙目緊閉,臉色慘白,一動不動,有如死了一般。

    哥哥、嫂嫂恭立床前,滿面淚痕,悲戚萬分。

    丫頭、仆婦們屏息靜氣立在門外。

    玉嬌龍神情慘切,木然地俯身下去,用手在玉母鼻下一試,隻微微感到還有一絲氣息。

    她心裡已經明白,把自己撫育成人、一貫疼憐自己并大自己擔驚受怕的母親,就快和自己永訣了。

    玉嬌龍想湊上前去呼喚母親,可她感到自己的喉裡好像被一團什麼東西堵住了,出不了聲;她想撲下身去哀泣,卻又已經流不出一滴眼淚。

    她隻感到心裡一陣陣劇痛,好似整顆心都在于裂一般。

    玉嬌龍隻俯着身子,不叫不哭,目不轉睛地看着玉母。

    突然,玉母嘴唇微微一動,緊閉着的雙眼卻慢慢地睜開了。

    睜得那樣大,又那樣有神,就好像睡醒過來一般,眼裡閃着光彩。

    玉母先看了看玉玑和鸾英,露出慈祥的笑意,微微地點了點頭。

    當玉母又擡起眼來看玉嬌龍時,她那慈祥的笑意消失了,眼裡卻露出一種悲憫和希望的神色。

    玉母從被裡伸出手來,緊緊地抓住玉嬌龍的手,用一種十分微弱但卻十分清楚的聲音說道:“女兒,母親要走了,可心裡挂着你,上不了路。

    在這與你最後訣别的時刻,隻求你聽母親一句話:允了魯家的婚事。

    ” 玉嬌龍還是一動也不動地盯着玉母,流不出一滴眼淚,發不出一點聲音。

    臉有如玉雕一般。

     鸾英察覺情況有異,一顆哀痛的心有如被封入冰塊一般。

    她忙俯下身來,對玉母說道:“母親,你放心,妹妹的事就交給媳婦好了。

    ” 玉母搖搖頭:“嬌龍尚幼,任性,又不甚知禮。

    我走後,就把她托給你了。

    魯家的婚事,一定要她當面答應我。

    ” 鸾英輕輕搖了搖玉嬌龍:“妹妹,你就讨母親一個歡心吧,這比服藥還見效!” 玉玑也在旁說道:“妹妹,我玉門世代忠孝傳家,你快盡了這點孝心吧!” 玉嬌龍癡癡望着玉母,神志似乎也顯得昏亂了。

    她拼命地張着嘴,好容易才從喉嚨裡進出幾句斷續的咽啞聲:“…他死了,…我……守孝……” 玉玑和鸾英聽得莫名其妙,相互看了一寸已,彼此臉上都露出困惑和略帶驚恐的神色。

     玉母也張大了眼,死死盯住玉嬌龍。

    老人家這時的神志特别清楚,雖沒聽懂玉嬌龍說的什麼,但她卻明白女兒還沒有應允。

     玉母又用一種迫促的聲音央求道:“嬌龍,快,母親就等你一句話了。

    ”接着呻吟了聲,又痛苦地說,“我心裡難過啊!” 玉嬌龍打了個寒戰,全身微微一震,好像突然清醒過來。

    她回頭看了看玉玑和鸾英,見他們都正在以期待和催促的眼光看着她。

    她又看了看玉母,沙啞地說道:“母親,我一世不嫁人,也不再離玉門一步。

    ” 玉母:“你父親……父親……設過誓……你定要應允……” 玉母說到這幾時,喉裡響起了一陣低沉的痰喘聲,她再也說不下去了,隻大睜着眼盯住玉嬌龍,在等待她應允。

    玉母幾次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