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撫痛思痛焚書洩憤 有心無心堕計成囚
關燈
小
中
大
柳條中,早已心裡明自,玉嬌龍決非等閑之輩,自己去招惹于她,無異是以卵擊石,枉自送命。
再說,就是将她蹤迹查明并設計将她送回王府,萬一玉大人一怒之下毀了她的性命,将來又後悔起來,罪責難免又落到自己頭上。
沈班頭想來想去,認為這個差事對自己隻是個見過不見功、招禍不招福的差事。
因此,他隻在京城附近遊玩一番,便回禀探訪無着,應付了事。
今天,沈班頭卻于無意間竟從何招來的來意、神色和言談中探察出了玉嬌龍的去向,他得意之餘,不禁又猶豫起來。
這事是禀告王大人的好,還是不禀告的好?知而不報,有負玉大人對自己的恩德,簡直是不忠不義;報了,将來後果如何?自己縱不死于玉大人的悔責,也将死于玉小姐的怨怒。
他反複權衡利害,總覺決心難下。
沈班頭正在徘徊猶豫,踱步沉思,玉大人回府來了。
沈班頭等他剛一下馬,便忙上前參見請安。
玉大人親切地看他一眼,見他仍穿着一件已經顯得破舊的棉衣,便停立下來,帶着幾分悲憫和幾分關切的語氣對他說道:“天氣都已經漸熱了,你怎麼還穿着這樣一件破棉衣?你等會到我書房來,我叫她們清幾件我的舊便服給你。
” 沈班頭心裡有如拂過一陣春風,說了聲:“多謝大人!”便恭恭敬敬地退到一旁去了。
等玉大人步上石階,他才跟在後面向府内定去。
沈班頭見王大人步履已略顯蹒跚,從背影看去,他那原有的虎臂已經變得瘦削,沈班頭知他這些變化都是為玉小姐出走之事憂憤而來,心裡也不禁為之感到一陣難過。
在快走近内院時,玉大人停下步來,擡頭向後花園那邊怅望了許久,接着傳來一聲輕微的歎息,又才慢步向内院走去。
沈班頭從玉大人适才那一停一望和一聲輕微的歎息中,他已察看到了玉大人那不肯向人當面表露出來的心意:他對玉小姐尚懷有舐犢之情,并時時在為她的下落而暗自憂念。
這一下,沈班頭已打消了心裡的第一個顧慮:玉小姐回來後,玉大人是決不會一怒之下置她于死地的了。
剩下來的另一個顧慮,隻要能不讓玉小姐知道是自己策謀,她也就無從怨怒到自己身上。
他邊想邊對自己說:“這事務必小心行事才是。
” 再說玉大人回房後,不等更換官服,便先到玉夫人房裡探望。
見夫人病情毫無起色,心情也十分沉重,隻坐在床邊,溫言慰問幾句,又吩咐房中婢仆小心侍候,直到夫人又昏昏睡去時,這才回到書房更衣休息。
玉大人正想看書解悶,鸾英進房來了。
她把何招來突然來府探望香姑,強求相見,最後花了一百兩銀子才将他遣走之事,詳細禀告了玉父。
玉父聽後,拈須沉吟片刻,說道:“這事有違常情。
那何招來不過一村野小民,與香姑雖是舅甥,卻隻見過一面,竟會這等情切,又敢于這般放肆,其中恐有情弊!”接着又問鸾英:“你看那何招來神色如何?” 鸾英道:“我也未注意他的神色。
隻是我将香姑已經私逃的實情告知他時,他似無驚優之色。
” 玉父又沉吟片刻,也不再問什麼,隻把手一揮,說道:“好了,你各自回房去吧。
” 鸾英便退出書房去了。
玉大人也無心看書了,獨自在房中踱來踱去。
沈班頭已伫候在書房門外,他見玉大人正在沉思,不敢貿然進來,直等玉大人蓦然擡頭發現了他,叫他進去時,他才跨進房去。
玉大人将已由丫環清好的幾件舊衣親手交給沈班頭,沈班頭雙手接過衣服,說道:“恕小的腿殘,不便叩謝!” 玉大人:“幾件舊衣不算什麼,你在我府裡也是夠辛勞的了。
” 沈班頭壓低聲音說:“大人囑小的密訪玉小姐下落一事,迄來交差,未能與大人分憂,心裡很覺愧對大人。
” 玉大人将手一揮,說道:“由她去吧!此事休再提了。
” 沈班頭欲言又忍,欲走又留。
他這遲疑不決的神态立即引起了玉大人的注意。
玉大人注視着他問道:“沈班頭,看你好似有話要說,不妨說來。
” 沈班頭小聲嗫嗫地說道:“禀大人,玉小姐的下落,小的已探得八分,隻是小的心存顧忌,怕擔戴不起罪責,不敢禀告大人。
” 玉大人聽了并未露出驚詫之色,若已成竹在胸地說道:“是否在何招來家裡?” 沈班頭卻反而吃了一驚,點了點頭,說:“是的。
在安國留村。
” 玉大人:“你從何處探訪得來?” 沈班頭:“從何招來來府所露出的破綻中推察得來。
” 玉大人:“你且說說。
” 沈班頭:“何招來來看香姑,本屬常情,但當他聽說香姑因病不便與他相見時,卻不聽少夫人勸阻,不顧侯府家規,執意要見,已違常情,可疑之一;當他見過少夫人後出府去時,小的明知他未曾見到香姑,卻未見他稍有失望神情,反而面帶喜色,又違常情,可疑之二;他所帶來土産,都非出在安國,而是京城市上之物,可見并非如他所說,是特地專程來看香姑,可疑之三;他向小的打聽‘五芳齋’地址,說他的一個夥計托他捎帶‘一口酥’回去,而這正是玉小姐最為喜食之物,可疑之四。
小的據此四點可疑,故而推斷出玉小姐八成是在他家。
” 玉大人贊賞地點點頭,說道:“疑得有據,說得有理。
我看不是八成,而是肯定在他家裡的了。
” 沈班頭疑惑不解地問道:“不知大人為何亦疑及此。
” 玉大人拈須答道:“虛虛實實:兵法常理。
我回府聽少夫人說起此事,便已料到的了。
” 沈班頭不覺肅然起敬道:“大人料事如神,真不愧是元戎韬略。
” 玉大人将手一擺,說道:“這事就交你去辦,如何?” 沈班頭猶豫片刻,說道:“小的為報大人恩德,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隻是這事非比尋常,小的怕有失誤……” 玉大人似乎早已看出他的疑慮,不等他說完,便截斷他的話,說道:“你不必心存顧忌,一切由我作主,決不至累及于你。
隻是這事務宜缜密,計劃必須周穩,行動更應特别小心。
” 沈班頭聽玉大人這樣一說,這才放下心來,忙上前一步,低聲說道:“小的已想出了個萬全之策:隻有借助‘一口酥’的藥力,才能請得玉小姐回府。
” 玉大人俯首沉吟,在房裡踱來踱去,過了一會,猛一轉身,斷然說道:“就這麼去辦吧!人由你選派,切勿輕心,務宜缜密!” 沈班頭應了一聲,退出書房,急忙走出内院。
他見天色尚早,便又出府徑向前門走去。
到了前門正街‘五芳齋’店鋪門前,他向四周張望一陣,又在門前逡巡片刻,然後才跨進鋪去,向正站在櫃台前接待顧客的夥
再說,就是将她蹤迹查明并設計将她送回王府,萬一玉大人一怒之下毀了她的性命,将來又後悔起來,罪責難免又落到自己頭上。
沈班頭想來想去,認為這個差事對自己隻是個見過不見功、招禍不招福的差事。
因此,他隻在京城附近遊玩一番,便回禀探訪無着,應付了事。
今天,沈班頭卻于無意間竟從何招來的來意、神色和言談中探察出了玉嬌龍的去向,他得意之餘,不禁又猶豫起來。
這事是禀告王大人的好,還是不禀告的好?知而不報,有負玉大人對自己的恩德,簡直是不忠不義;報了,将來後果如何?自己縱不死于玉大人的悔責,也将死于玉小姐的怨怒。
他反複權衡利害,總覺決心難下。
沈班頭正在徘徊猶豫,踱步沉思,玉大人回府來了。
沈班頭等他剛一下馬,便忙上前參見請安。
玉大人親切地看他一眼,見他仍穿着一件已經顯得破舊的棉衣,便停立下來,帶着幾分悲憫和幾分關切的語氣對他說道:“天氣都已經漸熱了,你怎麼還穿着這樣一件破棉衣?你等會到我書房來,我叫她們清幾件我的舊便服給你。
” 沈班頭心裡有如拂過一陣春風,說了聲:“多謝大人!”便恭恭敬敬地退到一旁去了。
等玉大人步上石階,他才跟在後面向府内定去。
沈班頭見王大人步履已略顯蹒跚,從背影看去,他那原有的虎臂已經變得瘦削,沈班頭知他這些變化都是為玉小姐出走之事憂憤而來,心裡也不禁為之感到一陣難過。
在快走近内院時,玉大人停下步來,擡頭向後花園那邊怅望了許久,接着傳來一聲輕微的歎息,又才慢步向内院走去。
沈班頭從玉大人适才那一停一望和一聲輕微的歎息中,他已察看到了玉大人那不肯向人當面表露出來的心意:他對玉小姐尚懷有舐犢之情,并時時在為她的下落而暗自憂念。
這一下,沈班頭已打消了心裡的第一個顧慮:玉小姐回來後,玉大人是決不會一怒之下置她于死地的了。
剩下來的另一個顧慮,隻要能不讓玉小姐知道是自己策謀,她也就無從怨怒到自己身上。
他邊想邊對自己說:“這事務必小心行事才是。
” 再說玉大人回房後,不等更換官服,便先到玉夫人房裡探望。
見夫人病情毫無起色,心情也十分沉重,隻坐在床邊,溫言慰問幾句,又吩咐房中婢仆小心侍候,直到夫人又昏昏睡去時,這才回到書房更衣休息。
玉大人正想看書解悶,鸾英進房來了。
她把何招來突然來府探望香姑,強求相見,最後花了一百兩銀子才将他遣走之事,詳細禀告了玉父。
玉父聽後,拈須沉吟片刻,說道:“這事有違常情。
那何招來不過一村野小民,與香姑雖是舅甥,卻隻見過一面,竟會這等情切,又敢于這般放肆,其中恐有情弊!”接着又問鸾英:“你看那何招來神色如何?” 鸾英道:“我也未注意他的神色。
隻是我将香姑已經私逃的實情告知他時,他似無驚優之色。
” 玉父又沉吟片刻,也不再問什麼,隻把手一揮,說道:“好了,你各自回房去吧。
” 鸾英便退出書房去了。
玉大人也無心看書了,獨自在房中踱來踱去。
沈班頭已伫候在書房門外,他見玉大人正在沉思,不敢貿然進來,直等玉大人蓦然擡頭發現了他,叫他進去時,他才跨進房去。
玉大人将已由丫環清好的幾件舊衣親手交給沈班頭,沈班頭雙手接過衣服,說道:“恕小的腿殘,不便叩謝!” 玉大人:“幾件舊衣不算什麼,你在我府裡也是夠辛勞的了。
” 沈班頭壓低聲音說:“大人囑小的密訪玉小姐下落一事,迄來交差,未能與大人分憂,心裡很覺愧對大人。
” 玉大人将手一揮,說道:“由她去吧!此事休再提了。
” 沈班頭欲言又忍,欲走又留。
他這遲疑不決的神态立即引起了玉大人的注意。
玉大人注視着他問道:“沈班頭,看你好似有話要說,不妨說來。
” 沈班頭小聲嗫嗫地說道:“禀大人,玉小姐的下落,小的已探得八分,隻是小的心存顧忌,怕擔戴不起罪責,不敢禀告大人。
” 玉大人聽了并未露出驚詫之色,若已成竹在胸地說道:“是否在何招來家裡?” 沈班頭卻反而吃了一驚,點了點頭,說:“是的。
在安國留村。
” 玉大人:“你從何處探訪得來?” 沈班頭:“從何招來來府所露出的破綻中推察得來。
” 玉大人:“你且說說。
” 沈班頭:“何招來來看香姑,本屬常情,但當他聽說香姑因病不便與他相見時,卻不聽少夫人勸阻,不顧侯府家規,執意要見,已違常情,可疑之一;當他見過少夫人後出府去時,小的明知他未曾見到香姑,卻未見他稍有失望神情,反而面帶喜色,又違常情,可疑之二;他所帶來土産,都非出在安國,而是京城市上之物,可見并非如他所說,是特地專程來看香姑,可疑之三;他向小的打聽‘五芳齋’地址,說他的一個夥計托他捎帶‘一口酥’回去,而這正是玉小姐最為喜食之物,可疑之四。
小的據此四點可疑,故而推斷出玉小姐八成是在他家。
” 玉大人贊賞地點點頭,說道:“疑得有據,說得有理。
我看不是八成,而是肯定在他家裡的了。
” 沈班頭疑惑不解地問道:“不知大人為何亦疑及此。
” 玉大人拈須答道:“虛虛實實:兵法常理。
我回府聽少夫人說起此事,便已料到的了。
” 沈班頭不覺肅然起敬道:“大人料事如神,真不愧是元戎韬略。
” 玉大人将手一擺,說道:“這事就交你去辦,如何?” 沈班頭猶豫片刻,說道:“小的為報大人恩德,雖赴湯蹈火亦不敢辭,隻是這事非比尋常,小的怕有失誤……” 玉大人似乎早已看出他的疑慮,不等他說完,便截斷他的話,說道:“你不必心存顧忌,一切由我作主,決不至累及于你。
隻是這事務宜缜密,計劃必須周穩,行動更應特别小心。
” 沈班頭聽玉大人這樣一說,這才放下心來,忙上前一步,低聲說道:“小的已想出了個萬全之策:隻有借助‘一口酥’的藥力,才能請得玉小姐回府。
” 玉大人俯首沉吟,在房裡踱來踱去,過了一會,猛一轉身,斷然說道:“就這麼去辦吧!人由你選派,切勿輕心,務宜缜密!” 沈班頭應了一聲,退出書房,急忙走出内院。
他見天色尚早,便又出府徑向前門走去。
到了前門正街‘五芳齋’店鋪門前,他向四周張望一陣,又在門前逡巡片刻,然後才跨進鋪去,向正站在櫃台前接待顧客的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