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撫痛思痛焚書洩憤 有心無心堕計成囚
關燈
小
中
大
在李慕白的面前,自己苦練的秘傳劍術卻竟如兒戲一般!剛一交手,自己手中的劍便落到他手裡去了!從留在自己腕上這幾條深深的指痕來看,更使她感到了李慕白那驚人而又難測的功力。
這不是自己的疏忽,也不是自己的失手,自己的确是慘敗在李慕白手裡了。
連手都未交就慘敗了!這真是奇恥大辱!本來有了一個俞秀蓮就已經使她發過“既生俞,何生玉”的感慨,如今又遇上了個李慕白,她更是如臨滄海了。
再說,她經過和俞秀蓮的結識和交手,她感于俞秀蓮的一片好心,同時她也覺得自己隻要照着《秘傳》全書循序苦練下去,終于會有超過她的一天。
因此,玉嬌龍對自己略差于俞秀蓮一籌終于容忍了。
可在這個李慕白面前,自己所差就不是一籌兩籌,而是顯得天淵之别了。
想到這些,她耳邊又響起了李慕白最後那幾句話來,說她的劍術“隻能升堂,終難入室”,還警告她切勿恃以橫行。
難道自己不管遵照《秘傳拳劍全書》怎樣苦學苦練,也隻能學些皮毛而不能得其奧秘嗎?!那自己還要這書何用?玉嬌龍越想越不是味,不禁又想起自己為獨占這書,竟不顧信義,幹出偷繪、放火等有負于高老師的愧心事來。
又想到自己負氣冒闖賊巢和賊魁羅小虎相遇,因此堕入情網而不能自拔,以緻被迫置門第名譽于不顧,背父離家,甘背不孝的罪名;以及高老師的出走,蔡九之誤死于自己的劍下,還有高師娘之死……這一樁樁、一件件擾亂自己的甯靜,折磨着自己良心的事情,也都是由這書引出來的。
看來此書真成了自己痛苦之源本,變為罪惡之淵蔽了。
要是書中秘傳一旦為自己學全,并真能恃以橫行天下,自己不但可以自由自在任所欲為,而且尚可賴以彌補自己的一些過失。
可眼前留在自己腕上的指痕,卻驚醒了她的美夢,也傷了她的心。
一時間,羞憤、屈辱、悔恨、疑忌一齊湧上心頭。
她突然站起身來,将裹藏在包袱裡的《秘傳拳劍全書》取了出來,一狠心,咬緊嘴唇,就在燈下恨恨地撕着,又恨恨地燒着。
一篇又一篇,随着一閃一閃的火光,在一陣青煙中化為了灰燼。
玉嬌龍手中的書愈來愈薄,她撕焚的動作也愈來愈慢。
最後,她手裡的書殘餘已不到三分之一了,玉嬌龍的手卻慢慢停止下來,兩眼呆呆地望着飄落在地的那些紙灰,她陷入了沉思。
過了很久,她才發出一聲輕微的呻吟,又把殘存的十多篇卷起,将它放進桌上的一隻瓦罐裡,把罐口封好,然後又捧起瓦罐去到屋外,找來一把鋤頭,在屋旁的一株柳樹下挖了一個洞,悄悄地将瓦罐埋了下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玉嬌龍和香姑已經完全習慣于這裡的生活。
玉嬌龍平時很少出戶,常常獨坐屋裡默默沉思,恬靜中略帶些兒索寞。
香姑則是帶着一陣嬉笑,不停地竄進竄出,給這已經顯得破舊的茅舍平添了一股新意。
何招來自從她二人來了以後,日子也過得頗為稱心,不但并未因此增加他的負擔,反而給他減輕了許多勞累。
他每天盡可放心大膽的去串村售貨,再不用愁家裡被偷被盜和燒火做飯的事情。
轉眼端午節已過,天氣漸漸熱了起來。
何招來見自己的雜貨生意也很得手,便想趁香姑“夫婦”在此,有人替他看家之便,進京城去辦點貨物回來。
他主意已定,便來和香姑商量,說他此番進京,多則二十天,少則半月,便可回來,家裡的事,一切交托香姑照料。
香姑當然滿口答應下來。
何招來将一切安排收拾停當,第二天就上路了。
臨行前,香姑偶然想起玉小姐在家時最愛吃京城前門外五芳齋的一口酥,她見玉小姐近來經常郁郁不樂,想給她一個喜出望外,逗她高興一下,便取出幾兩銀子,背着玉嬌龍來找她舅舅,托付他說:“你外甥婿最愛吃京城裡的一口酥,敢煩勇舅回來時順便到前門外的五芳齋去給捎兩盒回來。
”香姑把銀兩交給她舅舅後,還不放心,又叮囑道:“舅舅記住,一口酥一定要前門外五芳齋的。
” 何招來離了留村,一路曉行夜宿,經過五六天的奔勞才到達京城,他在永定門外找了一家客店莊下,歇腳一宵,第二天便忙着上街采辦他的雜貨去了。
這京城乃是繁華之地,各種日用雜貨真是應有盡有,何招來隻消一天功夫,便已采購齊備。
他将雜貨運回客店後,見天色尚早,閑着無事,便去尋了一家茶館喝茶聽書。
這場書,說書人說的是《風塵三俠》,講的是隋朝末年大臣楊素府裡歌妓紅拂慧眼識英雄,看中李靖,半夜相投,随他私奔的故事。
何招來聽後不覺觸動心懷,又勾起他對香姑“夫婦”來曆的疑慮,他覺得說書人說的《風塵三俠》中的那位李靖,簡直就和春龍一般模樣,也是少年英俊,氣宇軒昂,也是風度翩翩,一表人材。
何招來又想起他和香姑初到那天,為付日常生活用度,一出手就是紋銀五十兩,若非富貴人家的公子,哪有這般品貌,哪會這麼大方。
再說,香姑雖然長得也很秀麗,但畢竟是個丫頭,哪有富貴人家公子娶丫頭為妻之理! 就是他二人兩廂情願,春龍堂上父母也斷不能容。
何招來越思越想越覺可疑,他猜想她二人多是像紅拂與李靖一般私奔的了。
他想着想着,心裡不禁萌起一種貪婪和僥幸的念頭,便暗暗下定決心,等明日去玉府探探口風再說。
第二天,何招來一早起床,吃過早飯,在附近街上買了幾樣土産,提着就徑向玉府走去。
他一路走一路想:香姑的婚配若真是由玉夫人作的主,隻要自己到了玉府,一問香姑就可從下人口中探得明自;若是私奔,又看他們怎樣應付自己,好歹尋個機會敲他一敲,說不定還能索他百十兩銀子,也比自己辛苦奔勞做一年的雜貨生意還強。
何招來想着想着,不覺已到了玉府門前。
他向守在門外的兩名帶刀衛兵報了名姓并說明來意,衛兵便将他帶進門去交給司門人常大爺盤詢去了。
因何招來幾個月前也曾來過玉府,常大爺一下就認出他來。
便忙将他帶到門旁候差房裡坐定,聽他說明來意後,隻說了句:“你且候着,我去給你通報。
” 便進府去了。
何招來見常大爺并未談起香姑已經嫁人離府之事,心裡更加猜疑起來,暗想:香姑雖是一個丫頭,但嫁人離府這樣的大事,司門人哪會有不知之理?而常大爺卻竟然似若不知,可見正如自己所疑,香姑多是私奔的了。
但他又一轉念:香姑若是私奔,常大爺也定然知道,看常大爺卻又毫無半點驚詫神色,似若香姑仍在府中一般,這又使何招來感到困惑不解了,心中引起一陣迷亂。
正在這時,沈班頭瘸着腿跨進候差房來了。
他把何招來打量了一眼,問道:“老哥從哪裡來?有
這不是自己的疏忽,也不是自己的失手,自己的确是慘敗在李慕白手裡了。
連手都未交就慘敗了!這真是奇恥大辱!本來有了一個俞秀蓮就已經使她發過“既生俞,何生玉”的感慨,如今又遇上了個李慕白,她更是如臨滄海了。
再說,她經過和俞秀蓮的結識和交手,她感于俞秀蓮的一片好心,同時她也覺得自己隻要照着《秘傳》全書循序苦練下去,終于會有超過她的一天。
因此,玉嬌龍對自己略差于俞秀蓮一籌終于容忍了。
可在這個李慕白面前,自己所差就不是一籌兩籌,而是顯得天淵之别了。
想到這些,她耳邊又響起了李慕白最後那幾句話來,說她的劍術“隻能升堂,終難入室”,還警告她切勿恃以橫行。
難道自己不管遵照《秘傳拳劍全書》怎樣苦學苦練,也隻能學些皮毛而不能得其奧秘嗎?!那自己還要這書何用?玉嬌龍越想越不是味,不禁又想起自己為獨占這書,竟不顧信義,幹出偷繪、放火等有負于高老師的愧心事來。
又想到自己負氣冒闖賊巢和賊魁羅小虎相遇,因此堕入情網而不能自拔,以緻被迫置門第名譽于不顧,背父離家,甘背不孝的罪名;以及高老師的出走,蔡九之誤死于自己的劍下,還有高師娘之死……這一樁樁、一件件擾亂自己的甯靜,折磨着自己良心的事情,也都是由這書引出來的。
看來此書真成了自己痛苦之源本,變為罪惡之淵蔽了。
要是書中秘傳一旦為自己學全,并真能恃以橫行天下,自己不但可以自由自在任所欲為,而且尚可賴以彌補自己的一些過失。
可眼前留在自己腕上的指痕,卻驚醒了她的美夢,也傷了她的心。
一時間,羞憤、屈辱、悔恨、疑忌一齊湧上心頭。
她突然站起身來,将裹藏在包袱裡的《秘傳拳劍全書》取了出來,一狠心,咬緊嘴唇,就在燈下恨恨地撕着,又恨恨地燒着。
一篇又一篇,随着一閃一閃的火光,在一陣青煙中化為了灰燼。
玉嬌龍手中的書愈來愈薄,她撕焚的動作也愈來愈慢。
最後,她手裡的書殘餘已不到三分之一了,玉嬌龍的手卻慢慢停止下來,兩眼呆呆地望着飄落在地的那些紙灰,她陷入了沉思。
過了很久,她才發出一聲輕微的呻吟,又把殘存的十多篇卷起,将它放進桌上的一隻瓦罐裡,把罐口封好,然後又捧起瓦罐去到屋外,找來一把鋤頭,在屋旁的一株柳樹下挖了一個洞,悄悄地将瓦罐埋了下去。
日子一天天過去,玉嬌龍和香姑已經完全習慣于這裡的生活。
玉嬌龍平時很少出戶,常常獨坐屋裡默默沉思,恬靜中略帶些兒索寞。
香姑則是帶着一陣嬉笑,不停地竄進竄出,給這已經顯得破舊的茅舍平添了一股新意。
何招來自從她二人來了以後,日子也過得頗為稱心,不但并未因此增加他的負擔,反而給他減輕了許多勞累。
他每天盡可放心大膽的去串村售貨,再不用愁家裡被偷被盜和燒火做飯的事情。
轉眼端午節已過,天氣漸漸熱了起來。
何招來見自己的雜貨生意也很得手,便想趁香姑“夫婦”在此,有人替他看家之便,進京城去辦點貨物回來。
他主意已定,便來和香姑商量,說他此番進京,多則二十天,少則半月,便可回來,家裡的事,一切交托香姑照料。
香姑當然滿口答應下來。
何招來将一切安排收拾停當,第二天就上路了。
臨行前,香姑偶然想起玉小姐在家時最愛吃京城前門外五芳齋的一口酥,她見玉小姐近來經常郁郁不樂,想給她一個喜出望外,逗她高興一下,便取出幾兩銀子,背着玉嬌龍來找她舅舅,托付他說:“你外甥婿最愛吃京城裡的一口酥,敢煩勇舅回來時順便到前門外的五芳齋去給捎兩盒回來。
”香姑把銀兩交給她舅舅後,還不放心,又叮囑道:“舅舅記住,一口酥一定要前門外五芳齋的。
” 何招來離了留村,一路曉行夜宿,經過五六天的奔勞才到達京城,他在永定門外找了一家客店莊下,歇腳一宵,第二天便忙着上街采辦他的雜貨去了。
這京城乃是繁華之地,各種日用雜貨真是應有盡有,何招來隻消一天功夫,便已采購齊備。
他将雜貨運回客店後,見天色尚早,閑着無事,便去尋了一家茶館喝茶聽書。
這場書,說書人說的是《風塵三俠》,講的是隋朝末年大臣楊素府裡歌妓紅拂慧眼識英雄,看中李靖,半夜相投,随他私奔的故事。
何招來聽後不覺觸動心懷,又勾起他對香姑“夫婦”來曆的疑慮,他覺得說書人說的《風塵三俠》中的那位李靖,簡直就和春龍一般模樣,也是少年英俊,氣宇軒昂,也是風度翩翩,一表人材。
何招來又想起他和香姑初到那天,為付日常生活用度,一出手就是紋銀五十兩,若非富貴人家的公子,哪有這般品貌,哪會這麼大方。
再說,香姑雖然長得也很秀麗,但畢竟是個丫頭,哪有富貴人家公子娶丫頭為妻之理! 就是他二人兩廂情願,春龍堂上父母也斷不能容。
何招來越思越想越覺可疑,他猜想她二人多是像紅拂與李靖一般私奔的了。
他想着想着,心裡不禁萌起一種貪婪和僥幸的念頭,便暗暗下定決心,等明日去玉府探探口風再說。
第二天,何招來一早起床,吃過早飯,在附近街上買了幾樣土産,提着就徑向玉府走去。
他一路走一路想:香姑的婚配若真是由玉夫人作的主,隻要自己到了玉府,一問香姑就可從下人口中探得明自;若是私奔,又看他們怎樣應付自己,好歹尋個機會敲他一敲,說不定還能索他百十兩銀子,也比自己辛苦奔勞做一年的雜貨生意還強。
何招來想着想着,不覺已到了玉府門前。
他向守在門外的兩名帶刀衛兵報了名姓并說明來意,衛兵便将他帶進門去交給司門人常大爺盤詢去了。
因何招來幾個月前也曾來過玉府,常大爺一下就認出他來。
便忙将他帶到門旁候差房裡坐定,聽他說明來意後,隻說了句:“你且候着,我去給你通報。
” 便進府去了。
何招來見常大爺并未談起香姑已經嫁人離府之事,心裡更加猜疑起來,暗想:香姑雖是一個丫頭,但嫁人離府這樣的大事,司門人哪會有不知之理?而常大爺卻竟然似若不知,可見正如自己所疑,香姑多是私奔的了。
但他又一轉念:香姑若是私奔,常大爺也定然知道,看常大爺卻又毫無半點驚詫神色,似若香姑仍在府中一般,這又使何招來感到困惑不解了,心中引起一陣迷亂。
正在這時,沈班頭瘸着腿跨進候差房來了。
他把何招來打量了一眼,問道:“老哥從哪裡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