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半夜送銀血書表忏 登門拜俠孝女求援
關燈
小
中
大
,蔡幺妹已無話可說,各自退回房裡去了。
衆朋友正暢飲間,話題又轉到蔡幺妹目前的處境上去。
磨刀匠李六爽快他說道:“蔡爺已死,蔡幺妹無依無靠,将來怎過日子!我看劉哥何不就将她娶了算了。
” 劉泰保說:“實不相瞞,幹爹生前也确有此意,并曾将幺妹她娘留下的一把銀鎖贈我。
隻是并未明媒言定。
眼下幹爹剛剛安葬,幺妹正在孝中,怎好談及此事。
” 李六說:“哪裡拘得那麼多禮法!你本是個光棍,蔡幺妹眼下也成了孤女,你二人又住在一院,總得有個名目。
我看就趁這酒席筵前,當着衆家兄弟把話言明,将這門婚事訂了,讓幺妹也放心,蔡爺也瞑目,有何不好。
” 李六這話一經說出,衆人無不贊成,紛紛勸促劉泰保照此行辜。
劉泰保總覺于禮未便,正在進退為難,不料蔡幺妹卻掀開門簾跨出房來,走到劉泰保身旁,大大方方地對他說道:“劉哥,你去把銀鎖拿來。
” 劉泰保一時摸不透她的心意,隻好回房去把銀鎖取來。
蔡幺妹這才從自己頭上取下前些日子劉泰保送給她的那把牙骨壓發梳,然後對大家說道:“剛才劉哥所說确是實情,各家兄弟适才說的也是一番美意。
劉哥手邊那把銀鎖,乃是我爹爹親手交給他的;我這把壓發梳,也是劉哥親手送給我的。
劉哥和我都上無長輩,下無兄嫂,也依不得那麼多禮,講不得那麼多法了。
今天就請各家兄弟做個證人,這婚事就算訂了。
至于嫁娶之事,我爹爹的仇哪天得報,我就哪天嫁他。
” 衆弟兄都被蔡幺妹這番話所感動,又見她這般大方爽快,一個個心裡無不驚奇佩服。
于是,大家不約而同地一齊舉起懷來,為她和劉泰保一飲而盡。
酒席一直從午時飲到未時方散。
李六從“四海春”出來後,乘着酒興,帶着滿腔義憤,約了幾位弟兄,并不回家,卻向南街走去。
過了玉府大門,轉入胡同,一直來到玉府花園牆外,便一齊放聲吼喊起來:“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把碧眼狐交出來抵命;把耿六娘交出來正法!” 李六帶着七八個弟兄就這樣在玉府院牆外來回呼喝,一直呼喝了一個時辰方才離去。
第二天,李六還不肯幹休,又約了一幫弟兄去至王府牆外喊話,話語也越來越更明顯,聲勢也越來越大。
李六甚至幾番帶有挑戰性地喊話道:“九門提督不該知法犯法窩藏案犯!” “玉府裡藏有碧眼狐!” “侯門裡藏有殺人犯!” 世上哪有不漏鳳的牆!蔡爺之死,在虎幄街上的市民們中本已在暗暗地流傳着各種各樣的傳說與猜測,早已弄得風風雨雨的了。
經李六等人這麼一鬧,就像在一池已經吹皺的春水裡又投下一塊巨石,馬上激起滿塘的浪花。
消息很快就在各家各戶中傳開了:“玉府裡藏有江洋大盜。
蔡九就是被藏在玉府裡那江洋大盜殺死的。
” 口傳消息總是越傳越變,變得越來越神,越來越奇。
不到兩天,甚至變成玉府中出了妖仙狐怪,蔡爺奉真武大帝之命前來收她,因道行太淺,敵她不過,反而被她所殺。
一時間,在虎幄街的市民百姓中籠罩着一種神秘的氣氛,整座玉府也突然變得陰森森的了。
正當各種流言在虎幄街市民百姓中竊竊私語時,冷冷清清的街上突然增了許多帶刀營兵,五人一行,十人一徘,不斷地在街上來回巡邏;玉府的大門前和院牆外,也增加了衛哨。
有兩個外地來京的人,東遊西蕩到了王府花園牆外胡同裡,在那兒東張西望,便立即被捉拿到九門提督衙署去了:“四海春”客棧裡的住客,每天早晚都要受到嚴厲的盤查;街坊上的地痞無賴,隻要犯過科的,都又被傳押進監。
這樣一來,虎幄街上突然顯得緊張起來,除了神秘外,更平添了一種驚恐的氣氛,以緻有許多住戶人家平時都緊閉大門,沒事也不願出街來了。
李六帶人去玉府牆外喊話的事,劉泰保已經知道,他不禁暗暗叫苦,心裡埋怨李六不該如此魯莽,他知道早晚會惹出事來。
他也曾派人去李六家中打聽過消息,想勸他暫時出外躲躲,避一避風。
可派去的人回來說,李六已經有兩天沒有回家,也不知是出了什麼事情還是跑到那兒去了。
如此,弄得劉泰保坐卧不安。
特别是連日以來,不僅沒有一個客人前來住店,就是原來長住的客人也紛紛離去,一向興隆的“四海春”客棧,竟突然清淡下來,整個客棧裡變得空蕩蕩、冷清清的。
劉泰保不禁感到有些傷心起來。
一天,劉泰保見店裡無事可做,正在煩惱,忽然玉府管事肖沖肖二爺帶着街正吳安到店裡來了。
劉泰保把二人情到後院房裡坐定後,肖二爺便開門見山地說道:“前幾天有人到玉府牆外聚鬧尋釁,經查明原來卻是曾被提督衙署監禁過的幾個開釋犯人在挾嫌中傷,造謠生事。
這事你可知情?” 劉泰保不慌不忙地說道:“小的也聽人說起過這事。
隻是聽說那幾人因喝醉了灑,不知牆内就是玉府,在那兒瞎鬧一陣,其實并無他意。
” 肖二爺冷笑了笑,又說道:“聽說前次進府去獻技的那個蔡老頭被人害死了!他死前又一直住在你的家裡,死後你又将他閨女留了下來,你就不怕被人議論?!” 劉泰保見肖二爺這話來得險惡,心裡不禁憤慨起來。
但還是忍着氣,平靜地說道:“我劉泰保雖是小民,但做事從不虧心,也就不怕被人議論。
蔡爺原是陝西蒲城捕快,來京本是奉上官所差,如今死得不明不白,他女兒要留下為她爹爹伸冤,我豈能趕她出店。
” 肖二爺惱了,盛氣淩人地說道:“蔡九既是奉的官差,為何不去提督衙署驗文投到,卻在京城隐迹厮混,眼裡還有無王法上官?單這一款就可拿他治罪。
” 劉泰保還想申辯幾句,街正吳安忙插話說:“二爺不必動怒!劉泰保年輕,他哪懂得這些。
你老請自回府,這事就我來開導于他就是。
” 肖二爺趁勢抽身,悻悻然地走了。
吳安這才對劉泰保說道:“泰保,我作了多年街正,什麼事不曾見過!我和你叔叔過去也很交好,你如信得過我,不妨将蔡爺之死的實情告
衆朋友正暢飲間,話題又轉到蔡幺妹目前的處境上去。
磨刀匠李六爽快他說道:“蔡爺已死,蔡幺妹無依無靠,将來怎過日子!我看劉哥何不就将她娶了算了。
” 劉泰保說:“實不相瞞,幹爹生前也确有此意,并曾将幺妹她娘留下的一把銀鎖贈我。
隻是并未明媒言定。
眼下幹爹剛剛安葬,幺妹正在孝中,怎好談及此事。
” 李六說:“哪裡拘得那麼多禮法!你本是個光棍,蔡幺妹眼下也成了孤女,你二人又住在一院,總得有個名目。
我看就趁這酒席筵前,當着衆家兄弟把話言明,将這門婚事訂了,讓幺妹也放心,蔡爺也瞑目,有何不好。
” 李六這話一經說出,衆人無不贊成,紛紛勸促劉泰保照此行辜。
劉泰保總覺于禮未便,正在進退為難,不料蔡幺妹卻掀開門簾跨出房來,走到劉泰保身旁,大大方方地對他說道:“劉哥,你去把銀鎖拿來。
” 劉泰保一時摸不透她的心意,隻好回房去把銀鎖取來。
蔡幺妹這才從自己頭上取下前些日子劉泰保送給她的那把牙骨壓發梳,然後對大家說道:“剛才劉哥所說确是實情,各家兄弟适才說的也是一番美意。
劉哥手邊那把銀鎖,乃是我爹爹親手交給他的;我這把壓發梳,也是劉哥親手送給我的。
劉哥和我都上無長輩,下無兄嫂,也依不得那麼多禮,講不得那麼多法了。
今天就請各家兄弟做個證人,這婚事就算訂了。
至于嫁娶之事,我爹爹的仇哪天得報,我就哪天嫁他。
” 衆弟兄都被蔡幺妹這番話所感動,又見她這般大方爽快,一個個心裡無不驚奇佩服。
于是,大家不約而同地一齊舉起懷來,為她和劉泰保一飲而盡。
酒席一直從午時飲到未時方散。
李六從“四海春”出來後,乘着酒興,帶着滿腔義憤,約了幾位弟兄,并不回家,卻向南街走去。
過了玉府大門,轉入胡同,一直來到玉府花園牆外,便一齊放聲吼喊起來:“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把碧眼狐交出來抵命;把耿六娘交出來正法!” 李六帶着七八個弟兄就這樣在玉府院牆外來回呼喝,一直呼喝了一個時辰方才離去。
第二天,李六還不肯幹休,又約了一幫弟兄去至王府牆外喊話,話語也越來越更明顯,聲勢也越來越大。
李六甚至幾番帶有挑戰性地喊話道:“九門提督不該知法犯法窩藏案犯!” “玉府裡藏有碧眼狐!” “侯門裡藏有殺人犯!” 世上哪有不漏鳳的牆!蔡爺之死,在虎幄街上的市民們中本已在暗暗地流傳着各種各樣的傳說與猜測,早已弄得風風雨雨的了。
經李六等人這麼一鬧,就像在一池已經吹皺的春水裡又投下一塊巨石,馬上激起滿塘的浪花。
消息很快就在各家各戶中傳開了:“玉府裡藏有江洋大盜。
蔡九就是被藏在玉府裡那江洋大盜殺死的。
” 口傳消息總是越傳越變,變得越來越神,越來越奇。
不到兩天,甚至變成玉府中出了妖仙狐怪,蔡爺奉真武大帝之命前來收她,因道行太淺,敵她不過,反而被她所殺。
一時間,在虎幄街的市民百姓中籠罩着一種神秘的氣氛,整座玉府也突然變得陰森森的了。
正當各種流言在虎幄街市民百姓中竊竊私語時,冷冷清清的街上突然增了許多帶刀營兵,五人一行,十人一徘,不斷地在街上來回巡邏;玉府的大門前和院牆外,也增加了衛哨。
有兩個外地來京的人,東遊西蕩到了王府花園牆外胡同裡,在那兒東張西望,便立即被捉拿到九門提督衙署去了:“四海春”客棧裡的住客,每天早晚都要受到嚴厲的盤查;街坊上的地痞無賴,隻要犯過科的,都又被傳押進監。
這樣一來,虎幄街上突然顯得緊張起來,除了神秘外,更平添了一種驚恐的氣氛,以緻有許多住戶人家平時都緊閉大門,沒事也不願出街來了。
李六帶人去玉府牆外喊話的事,劉泰保已經知道,他不禁暗暗叫苦,心裡埋怨李六不該如此魯莽,他知道早晚會惹出事來。
他也曾派人去李六家中打聽過消息,想勸他暫時出外躲躲,避一避風。
可派去的人回來說,李六已經有兩天沒有回家,也不知是出了什麼事情還是跑到那兒去了。
如此,弄得劉泰保坐卧不安。
特别是連日以來,不僅沒有一個客人前來住店,就是原來長住的客人也紛紛離去,一向興隆的“四海春”客棧,竟突然清淡下來,整個客棧裡變得空蕩蕩、冷清清的。
劉泰保不禁感到有些傷心起來。
一天,劉泰保見店裡無事可做,正在煩惱,忽然玉府管事肖沖肖二爺帶着街正吳安到店裡來了。
劉泰保把二人情到後院房裡坐定後,肖二爺便開門見山地說道:“前幾天有人到玉府牆外聚鬧尋釁,經查明原來卻是曾被提督衙署監禁過的幾個開釋犯人在挾嫌中傷,造謠生事。
這事你可知情?” 劉泰保不慌不忙地說道:“小的也聽人說起過這事。
隻是聽說那幾人因喝醉了灑,不知牆内就是玉府,在那兒瞎鬧一陣,其實并無他意。
” 肖二爺冷笑了笑,又說道:“聽說前次進府去獻技的那個蔡老頭被人害死了!他死前又一直住在你的家裡,死後你又将他閨女留了下來,你就不怕被人議論?!” 劉泰保見肖二爺這話來得險惡,心裡不禁憤慨起來。
但還是忍着氣,平靜地說道:“我劉泰保雖是小民,但做事從不虧心,也就不怕被人議論。
蔡爺原是陝西蒲城捕快,來京本是奉上官所差,如今死得不明不白,他女兒要留下為她爹爹伸冤,我豈能趕她出店。
” 肖二爺惱了,盛氣淩人地說道:“蔡九既是奉的官差,為何不去提督衙署驗文投到,卻在京城隐迹厮混,眼裡還有無王法上官?單這一款就可拿他治罪。
” 劉泰保還想申辯幾句,街正吳安忙插話說:“二爺不必動怒!劉泰保年輕,他哪懂得這些。
你老請自回府,這事就我來開導于他就是。
” 肖二爺趁勢抽身,悻悻然地走了。
吳安這才對劉泰保說道:“泰保,我作了多年街正,什麼事不曾見過!我和你叔叔過去也很交好,你如信得過我,不妨将蔡爺之死的實情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