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有感雁行揚鞭歸裡 弄巧閨房暗盜奇書
關燈
小
中
大
玉嬌龍學習武藝已快一年。
一來高先生傳授得仔細認真,二來玉嬌龍學得用心刻苦,因此技藝進步十分迅速。
高先生頗感欣慰,王嬌龍暗暗歡欣。
一天早晨,高先生按照書中錄繪,正在傳投玉嬌龍一套早已失傳的劍法,劍法共三十六路,分雄、奇、幽、險四法。
每法又分刺、擊、劈、砍、虛、實、張、弛各招,真是招招環扣,變化莫測。
舞動起來,須得身、步、手、跟都要互相契合,分毫不爽。
這套劍法,練熟已經不易,如要達到精湛,更是無止境的了,就要看學劍的人,本身所具有的氣質,敏悟的天資,以及基本功而定。
高先生雖在年少時學過擊劍,但畢竟功底不深,加上現在年歲已大,等于半路出家,已難達到升堂入室的境界。
玉嬌龍在學練這套劍法時,初時也相當吃力,練了整整一個早晨,才不過記下三四路,而且還不斷錯亂手法。
不料她卻是那樣發狠,咬緊牙關,一個勁地苦磨苦煉,一直練到腰酸腿麻、兩眼發黑,都還不肯住手。
眼看時已不早,經高先生再三勸止,方始罷休。
她就這樣毫不松懈地練了一月,終于将全套練熟。
據高先生看來,她的一擊一刺,精準有力,功夫已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了。
可玉嬌龍卻毫不滿足,仍一個勁地苦練下去,直到她自己也感到身心已與劍路合一,直達到得心應手的境地時,才又央求高先生傳授新的劍法。
高先生對玉嬌龍這種專心緻志的精神,當然滿心高興,但有時他在一旁看到她的劍法竟至達到那般出神入化的境地時,心裡也不禁隐隐感到有些憂畏。
心想:這樣一個如花似玉、養尊處優的侯門千金小姐,完全可以仗恃父親的權勢蔭福,受不盡的榮華,享不完的富貴,現在卻讓她學得如此一身武藝,這對她究竟是福是禍,就難以逆料了!随着“奇書”的進展,玉嬌龍學的技藝也越來越更精深,高先生的隐優,也越來越加深了。
高先生原向書上學到的,已都授給王嬌龍了,這才不過全書中的三分之一。
現在要繼續傳授下去,自己就得先一步照書上新練新學。
因此,在這段時期以來,高先生都是在頭天晚上偷偷将書中錄繪記下,第二天早上又去傳授玉嬌龍。
終因年歲已大,記憶力差,教着教着,突然忘了一式,隻好托詞罷教。
有時教錯了幾招,第二天又改正過來。
玉嬌龍初時并不在意,不想次數一多,心裡也産生了疑窦。
漸漸地,她已悟出來了:高先生背後肯定還有一個“先生”,而這個背後的“先生”是誰呢?所有這些,玉嬌龍隻是看在眼裡,疑在心上,表面上卻絲毫不露聲色,一任高先生教去。
過了八月,已進入深秋,烏蘇卻是天高氣爽、草茂馬肥的時節。
一天,旗牌報說從蒙古趕來的馬到了,請玉帥出城試馬。
玉帥興緻勃勃地約請高先生一道出城觀看,借此散一散心。
高先生欣然同往。
來到郊外草原,見有軍校多人,已牽馬列隊恭候那裡。
玉帥用馬鞭指着那些馬對高先生說:“這些都是從蒙古挑選來的良馬,專撥給軍營用的。
看去倒也高大,隻是不知腳力如何?“說罷,便令軍校試騎較賽。
約有三十餘騎,聞令一齊上馬,隻聽一聲炮響,三十餘騎同時縱蹄飛奔,真不愧是良馬,一匹匹奮蹄揚鬃,有如風馳電掣,馬頭銜着馬尾,在草原上飛追競逐。
玉帥看了,不往頻頻點頭贊賞,意甚自得。
當較賽剛一完畢,軍校們正牽馬遊放時,忽見遠遠西南方向,一騎如箭,穿刺般飛來。
來得漸漸近了,方見是匹白馬,一人端坐馬上,身着淡紅色衣裙,白馬紅裳,映在綠色的草原上,顯得特别耀眼。
馬跑得快如閃電,人騎在馬上穩如一體,輕盈矯健,宛似遊龍,把一個個軍校都看得呆了。
高先生也不住稱贊,玉帥更是暗暗稱奇。
直到馬來至百步内時,玉帥才不禁說了聲:”啊!原來是嬌龍這丫頭。
“高先生這時也看清了,馬上那人恰是玉嬌龍。
他心裡不禁暗暗吃驚,心想:原來隻知她會騎馬,不想竟騎得這般娴熟。
我又傳她武藝,這就更是如虎添翼了。
他正遐想間,玉嬌龍已馬到眼前,隻見她翻身下馬,上前給父親請安後,又來給高先生見禮。
高先生見玉帥面露喜色,便笑着向他祝賀道:”大帥有女如此,真可算當今的花木蘭了。
“玉帥聽了,将眉略略一皺,說:”她豈能比得木蘭!木蘭有一身好武藝,她算得什麼!“ 玉嬌龍略帶嬌意,仰面望着父親說:“武藝難道就不可以練嗎?” 高先生心裡微微一震,玉帥卻轉
一來高先生傳授得仔細認真,二來玉嬌龍學得用心刻苦,因此技藝進步十分迅速。
高先生頗感欣慰,王嬌龍暗暗歡欣。
一天早晨,高先生按照書中錄繪,正在傳投玉嬌龍一套早已失傳的劍法,劍法共三十六路,分雄、奇、幽、險四法。
每法又分刺、擊、劈、砍、虛、實、張、弛各招,真是招招環扣,變化莫測。
舞動起來,須得身、步、手、跟都要互相契合,分毫不爽。
這套劍法,練熟已經不易,如要達到精湛,更是無止境的了,就要看學劍的人,本身所具有的氣質,敏悟的天資,以及基本功而定。
高先生雖在年少時學過擊劍,但畢竟功底不深,加上現在年歲已大,等于半路出家,已難達到升堂入室的境界。
玉嬌龍在學練這套劍法時,初時也相當吃力,練了整整一個早晨,才不過記下三四路,而且還不斷錯亂手法。
不料她卻是那樣發狠,咬緊牙關,一個勁地苦磨苦煉,一直練到腰酸腿麻、兩眼發黑,都還不肯住手。
眼看時已不早,經高先生再三勸止,方始罷休。
她就這樣毫不松懈地練了一月,終于将全套練熟。
據高先生看來,她的一擊一刺,精準有力,功夫已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了。
可玉嬌龍卻毫不滿足,仍一個勁地苦練下去,直到她自己也感到身心已與劍路合一,直達到得心應手的境地時,才又央求高先生傳授新的劍法。
高先生對玉嬌龍這種專心緻志的精神,當然滿心高興,但有時他在一旁看到她的劍法竟至達到那般出神入化的境地時,心裡也不禁隐隐感到有些憂畏。
心想:這樣一個如花似玉、養尊處優的侯門千金小姐,完全可以仗恃父親的權勢蔭福,受不盡的榮華,享不完的富貴,現在卻讓她學得如此一身武藝,這對她究竟是福是禍,就難以逆料了!随着“奇書”的進展,玉嬌龍學的技藝也越來越更精深,高先生的隐優,也越來越加深了。
高先生原向書上學到的,已都授給王嬌龍了,這才不過全書中的三分之一。
現在要繼續傳授下去,自己就得先一步照書上新練新學。
因此,在這段時期以來,高先生都是在頭天晚上偷偷将書中錄繪記下,第二天早上又去傳授玉嬌龍。
終因年歲已大,記憶力差,教着教着,突然忘了一式,隻好托詞罷教。
有時教錯了幾招,第二天又改正過來。
玉嬌龍初時并不在意,不想次數一多,心裡也産生了疑窦。
漸漸地,她已悟出來了:高先生背後肯定還有一個“先生”,而這個背後的“先生”是誰呢?所有這些,玉嬌龍隻是看在眼裡,疑在心上,表面上卻絲毫不露聲色,一任高先生教去。
過了八月,已進入深秋,烏蘇卻是天高氣爽、草茂馬肥的時節。
一天,旗牌報說從蒙古趕來的馬到了,請玉帥出城試馬。
玉帥興緻勃勃地約請高先生一道出城觀看,借此散一散心。
高先生欣然同往。
來到郊外草原,見有軍校多人,已牽馬列隊恭候那裡。
玉帥用馬鞭指着那些馬對高先生說:“這些都是從蒙古挑選來的良馬,專撥給軍營用的。
看去倒也高大,隻是不知腳力如何?“說罷,便令軍校試騎較賽。
約有三十餘騎,聞令一齊上馬,隻聽一聲炮響,三十餘騎同時縱蹄飛奔,真不愧是良馬,一匹匹奮蹄揚鬃,有如風馳電掣,馬頭銜着馬尾,在草原上飛追競逐。
玉帥看了,不往頻頻點頭贊賞,意甚自得。
當較賽剛一完畢,軍校們正牽馬遊放時,忽見遠遠西南方向,一騎如箭,穿刺般飛來。
來得漸漸近了,方見是匹白馬,一人端坐馬上,身着淡紅色衣裙,白馬紅裳,映在綠色的草原上,顯得特别耀眼。
馬跑得快如閃電,人騎在馬上穩如一體,輕盈矯健,宛似遊龍,把一個個軍校都看得呆了。
高先生也不住稱贊,玉帥更是暗暗稱奇。
直到馬來至百步内時,玉帥才不禁說了聲:”啊!原來是嬌龍這丫頭。
“高先生這時也看清了,馬上那人恰是玉嬌龍。
他心裡不禁暗暗吃驚,心想:原來隻知她會騎馬,不想竟騎得這般娴熟。
我又傳她武藝,這就更是如虎添翼了。
他正遐想間,玉嬌龍已馬到眼前,隻見她翻身下馬,上前給父親請安後,又來給高先生見禮。
高先生見玉帥面露喜色,便笑着向他祝賀道:”大帥有女如此,真可算當今的花木蘭了。
“玉帥聽了,将眉略略一皺,說:”她豈能比得木蘭!木蘭有一身好武藝,她算得什麼!“ 玉嬌龍略帶嬌意,仰面望着父親說:“武藝難道就不可以練嗎?” 高先生心裡微微一震,玉帥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