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三十四章 欠東風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四章欠東風
陸燦,江夏人,鎮遠侯嫡嗣,祖父平,武帝時為大将,忠勇以聞,父信,督軍江夏二十年,沈厚精忠,朝野共欽。
公少失恃,随父入軍營,十餘歲,能挽三石強弓,有神力,雖百戰勇士不能敵。
信每謂左右,曰:“此子功業必在吾上。
” 公自幼好武厭文,因國中崇文輕武,信為之憂心,延師教讀。
公性頑劣,履驅西席。
顯德十一年,信聘嘉興江哲為西席,時哲僅十五歲,或慮公不能安,然公改顔相事,執禮甚恭。
顯德二十二年,哲被擄入雍,降之,未數年,雍帝賜封楚鄉侯,又尚大雍甯國長樂公主,國人聞之憤然,昔日同僚舊友皆诟厲之,唯公默然,或有讦公,公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焉能因不得已之事而絕之,讦者聞之,愧而退。
——《南朝楚史。
忠武公傳》 隆盛十年八月初,從海州通向徐州的驿道上,行人絡繹不絕,剛剛下了一場大雨,驅除了炙人的炎熱,從海面上吹來的風帶着淡淡的腥氣,也帶着無比的清新。
這時,遠處煙塵滾滾,辚辚車響傳入耳中,連綿不絕的辎重車隊在雍軍軍士護衛下從海州方向走來。
路上的客商旅人都紛紛向路邊讓去,這樣的情形幾乎每隔十天半月就會上演,所以他們不需要等到軍士下令就自動避開。
大雍和南楚開戰數年,耗費糧饷辎重無數,雖然雍軍也在當地屯田養兵,可是還是需要從大雍各地運來錢糧辎重,而從幽冀運來的錢糧主要就是通過海州雲台港轉運徐州的。
在這支浩浩蕩蕩的軍隊中,卻有一個未穿甲胄的青衣少年策馬緩緩前行,他正是霍琮,兩日前他從雲台登陸,本應快馬加鞭趕赴徐州,可是上岸之後,他心中便生出憂懼之意,便故意拖延路程,又和運送糧草的軍隊一起上路,名義上是為了沿途安全。
護衛他的虎贲衛士雖然對他的心思旁觀者清,但是卻也不忍揭穿,畢竟數年相從,他們和霍琮之間已經情誼非淺。
将近午時,押運糧草辎重的将領下令衆軍在路邊休憩,那将領過來道:“霍公子,前面有個野店,末将往來此間經常在那裡打尖,公子若是不嫌棄的話,就讓末将請公子小酌一番可否?” 霍琮雖然心中憂慮,但是面上卻是一絲也不會顯露出來,那将領有意結好,他自也不會拒絕,便笑道:“将軍好意,在下愧領。
”說罷翻身下馬,和那将領一邊說笑一邊向那野店走去。
幾個虎贲衛士則是自然而然的分出兩人先去了那野店查探,這次霍琮離開定海,按理來說那些跟随霍琮留在定海的虎贲衛士再也沒有理由留在定海,可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東海軍中效力,許多都已經擔任了中級将領或其他重要職務,若是一下子抽離,不免影響東海軍的戰力。
所以在江哲召回霍琮之前,上書雍帝,幹脆将那些侍衛轉入東海水軍之中任職,除了四個常年跟在霍琮身邊的虎贲衛士之外,其他人都留在了定海。
那押送辎重的将領并不清楚霍琮的身份,可是隻見這少年身邊竟有虎贲衛随從護衛,也知道霍琮身份的重要,所以一路上畢恭畢敬,十分禮遇。
而霍琮也趁機打聽了許多徐州的情形。
自從隆盛八年江南行轅在徐州立下大營之後,幾十萬援軍将淮北守得固若金湯,三年來數次大戰,江淮之間血流成河,雙方将領都是殚精竭慮,戰場之外,諜探往來南北不絕于道,就是徐州也難以避免南楚諜探和江湖義士的滲透,而徐州更有齊王李顯、太子李駿坐鎮,所以刺客更是層出不窮。
所以徐州早已進入軍管,戒備森嚴。
而令霍琮牽挂的恩師江哲,此時卻不在徐州,雖然江哲身為江南行轅參贊,卻似乎不甚在意軍機大事,三年來不僅數次返回雍都,平日也多半往來荊襄淮北山水之間,或蕩舟微山湖上,或登嵩山訪佛寺,或流連于漢水岘山,竟是罕有過問軍情大事。
不過雍帝對江哲的縱容也是前所未有,不僅沒有降罪,反而升了他的爵位,如今江哲已經是楚國侯之尊了,這令許多人眼紅不平。
就是霍琮,雖然知道江哲晉爵是因為隆盛八年的大功,可是江哲這般放縱也是令他頗為不解,授人于柄并不是自己這位恩師會做的事情啊。
霍琮心中千回百轉,面上卻是神色不露,和那将領談笑宴宴的走向路邊寬敞整潔
公少失恃,随父入軍營,十餘歲,能挽三石強弓,有神力,雖百戰勇士不能敵。
信每謂左右,曰:“此子功業必在吾上。
” 公自幼好武厭文,因國中崇文輕武,信為之憂心,延師教讀。
公性頑劣,履驅西席。
顯德十一年,信聘嘉興江哲為西席,時哲僅十五歲,或慮公不能安,然公改顔相事,執禮甚恭。
顯德二十二年,哲被擄入雍,降之,未數年,雍帝賜封楚鄉侯,又尚大雍甯國長樂公主,國人聞之憤然,昔日同僚舊友皆诟厲之,唯公默然,或有讦公,公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焉能因不得已之事而絕之,讦者聞之,愧而退。
——《南朝楚史。
忠武公傳》 隆盛十年八月初,從海州通向徐州的驿道上,行人絡繹不絕,剛剛下了一場大雨,驅除了炙人的炎熱,從海面上吹來的風帶着淡淡的腥氣,也帶着無比的清新。
這時,遠處煙塵滾滾,辚辚車響傳入耳中,連綿不絕的辎重車隊在雍軍軍士護衛下從海州方向走來。
路上的客商旅人都紛紛向路邊讓去,這樣的情形幾乎每隔十天半月就會上演,所以他們不需要等到軍士下令就自動避開。
大雍和南楚開戰數年,耗費糧饷辎重無數,雖然雍軍也在當地屯田養兵,可是還是需要從大雍各地運來錢糧辎重,而從幽冀運來的錢糧主要就是通過海州雲台港轉運徐州的。
在這支浩浩蕩蕩的軍隊中,卻有一個未穿甲胄的青衣少年策馬緩緩前行,他正是霍琮,兩日前他從雲台登陸,本應快馬加鞭趕赴徐州,可是上岸之後,他心中便生出憂懼之意,便故意拖延路程,又和運送糧草的軍隊一起上路,名義上是為了沿途安全。
護衛他的虎贲衛士雖然對他的心思旁觀者清,但是卻也不忍揭穿,畢竟數年相從,他們和霍琮之間已經情誼非淺。
将近午時,押運糧草辎重的将領下令衆軍在路邊休憩,那将領過來道:“霍公子,前面有個野店,末将往來此間經常在那裡打尖,公子若是不嫌棄的話,就讓末将請公子小酌一番可否?” 霍琮雖然心中憂慮,但是面上卻是一絲也不會顯露出來,那将領有意結好,他自也不會拒絕,便笑道:“将軍好意,在下愧領。
”說罷翻身下馬,和那将領一邊說笑一邊向那野店走去。
幾個虎贲衛士則是自然而然的分出兩人先去了那野店查探,這次霍琮離開定海,按理來說那些跟随霍琮留在定海的虎贲衛士再也沒有理由留在定海,可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東海軍中效力,許多都已經擔任了中級将領或其他重要職務,若是一下子抽離,不免影響東海軍的戰力。
所以在江哲召回霍琮之前,上書雍帝,幹脆将那些侍衛轉入東海水軍之中任職,除了四個常年跟在霍琮身邊的虎贲衛士之外,其他人都留在了定海。
那押送辎重的将領并不清楚霍琮的身份,可是隻見這少年身邊竟有虎贲衛随從護衛,也知道霍琮身份的重要,所以一路上畢恭畢敬,十分禮遇。
而霍琮也趁機打聽了許多徐州的情形。
自從隆盛八年江南行轅在徐州立下大營之後,幾十萬援軍将淮北守得固若金湯,三年來數次大戰,江淮之間血流成河,雙方将領都是殚精竭慮,戰場之外,諜探往來南北不絕于道,就是徐州也難以避免南楚諜探和江湖義士的滲透,而徐州更有齊王李顯、太子李駿坐鎮,所以刺客更是層出不窮。
所以徐州早已進入軍管,戒備森嚴。
而令霍琮牽挂的恩師江哲,此時卻不在徐州,雖然江哲身為江南行轅參贊,卻似乎不甚在意軍機大事,三年來不僅數次返回雍都,平日也多半往來荊襄淮北山水之間,或蕩舟微山湖上,或登嵩山訪佛寺,或流連于漢水岘山,竟是罕有過問軍情大事。
不過雍帝對江哲的縱容也是前所未有,不僅沒有降罪,反而升了他的爵位,如今江哲已經是楚國侯之尊了,這令許多人眼紅不平。
就是霍琮,雖然知道江哲晉爵是因為隆盛八年的大功,可是江哲這般放縱也是令他頗為不解,授人于柄并不是自己這位恩師會做的事情啊。
霍琮心中千回百轉,面上卻是神色不露,和那将領談笑宴宴的走向路邊寬敞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