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二十三章 鄉音無改

關燈
第六部天長地久第二十三章鄉音無改 同泰十二年,雍軍東海水營寇吳越,哲随行軍中,二月十二日,雍軍入嘉興,哲潛行祭母,會荊氏,盡逝前嫌,然莫為世人知。

     ——《南朝楚史。

    江随雲傳》 嘉興煙雨樓本是東南名樓,最多士子遊人,尤其是二月初春,碧柳如煙,清波蕩漾,漁船帆影,往來如梭,最是景色怡人。

    隻可惜如今雖是賞景之時,樓中之人卻都愁眉深鎖。

    早在數日之前,就已經有傳言說及雍軍攻下定海,但是這消息并未引起他們過分的驚駭,吳越之地,幾乎很少遭遇兵燹,在他們心目中,雍軍很快就會被餘杭水營擊退。

    可是事情的演變令他們措手不及,幾乎是轉瞬之間,雍軍如火如荼的攻勢就已經席卷了吳越之地。

    前日雍軍已經攻下了平湖、海甯,據兩地傳來的消息,雍軍并沒有大肆屠殺,隻是将當地軍民拘禁城中,不令自由行動。

    雖然不解雍軍用意,但是因此之故,嘉興軍民也不免有些放心,雍軍攻越郡隻是仗着出其不意,一旦南楚軍反攻過來,雍軍必定會被迫退回海上,隻要雍軍不殺害人命,那麼就是損失些金錢糧饷也沒有什麼大礙。

     樓中衆人都是嘉興各大世家的年輕子弟,也有嘉興一地知名的寒士,如今雍軍前鋒已經到了嘉興城郊,這些青年子弟不願困在家中,都在煙雨樓聚集,希望得知最新的戰況,也隻有這些尚有血氣之勇的青年才有膽量在這個時候聚集起來。

    這些年輕人中有一人神情有些不同,那是一個弱冠年紀的少年,青衫儒服,相貌俊秀,氣度深沉,他坐在窗前俯瞰南湖景色,似乎有意和衆人隔離開來。

    滿樓衆人也是有意無意地避開他,但是卻都暗暗用目留意他的神色。

    這個少年名叫荊信,他是荊氏嫡長孫,荊長卿之子。

     和各地攻讦江哲的風氣不同,嘉興一地的世家盤根錯節,為了荊家的面子,衆人多半都是緘口不言,而且内心深處,這些世家反而都暗暗羨慕荊氏旁宗出了江哲這樣的人物。

    家國天下,在這些世家眼中,家族的榮耀才是最重要的,雖然不免将大雍的勇士當作蠻子,認為他們不及南人詩詞風流,但是大雍的威勢仍然讓他們心有餘悸。

    所以即便是為了留條後路,嘉興世家對荊氏一向是不敢輕忽的,這也是尚維鈞想要鏟除荊家,卻不能順利進行的一個緣故。

    當然荊氏也不是全然不會受到影響,礙着朝廷的顔面,嘉興世家表面上對荊氏還是會冷淡一些的。

    荊信身為荊家的繼承人,自然對這種情形深有體會,若是大雍和别國開戰,衆少年在煙雨樓論戰之時,往往将他圍在當中,若是大雍和南楚作戰,衆人則是有意無意地将他孤立起來,當然,卻也不會對他視而不見,甚至對他的論斷更加留心。

    久而久之,荊信便習慣了這種對待,所以今日他便刻意和衆人保持了一定的距離。

     望向窗外的湖水,荊信心中并沒有表現出來的那樣平靜,對于這個表叔江哲,他從未見過,也沒有任何印象,可是對于江哲之父江寒秋,他卻有些了解。

    昔年江寒秋離開嘉興的時候,帶走了自己的全部文稿,但是在荊氏的書房之内,卻留下了幾本筆記,上面有他讀書的心得,荊信自從得知江哲之事後,便特意去看那幾本筆記。

    雖然江寒秋籍籍無名,可是他的筆記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極有見地。

    荊信每次讀後,都有新的收獲,不由歎息,有這樣的父親,怪不得江哲可以名動天下。

     對于江哲,荊氏之内是有兩種傾向的,有如荊舜荊一般索性去了大雍,依靠江哲的支持重立家業的,也有如荊長卿一般忿忿不平,将其當作亂臣賊子的。

    荊信心中明白,這些年來,祖父已經漸漸傾向二叔,甚至族中也對自己的父親不滿,想要讓二叔接任家主,隻是礙着二叔在大雍行商,不便張揚罷了。

    在荊信心目中,他自然不贊同父親這般固執,不念親情,可是若是依附江哲投向大雍,他也不甚情願。

    荊氏為何要依靠外人立足呢?這便是他心中所思。

     這時,一個少年奔上樓來,大聲道:“糟了,嘉興守軍不敢出城迎敵,已經潰散逃去,雍軍已經入城了,正在沿途戒嚴,不許居民上街行走,再過片刻,就要到煙雨樓了。

    ” 這些青年大嘩,心中都生出恐懼來,雖然還沒有雍軍屠城的消息,可是這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形并不好受,一個英武少年怒道:“都是尚維鈞那厮,隻知道搜刮聚斂,這吳越文武官職都是他鬻爵賣官的本錢,賢達充任下陳,庸碌之輩反而金堂玉馬,否則怎會被雍軍直入吳越内陸。

    ”衆少年聞言都是齊聲喝彩,平日礙着尚維鈞秉政之威,縱有不滿,也隻能私下裡議論幾句,今日這少年當衆指斥,嘉興又遭遇變亂,人人都覺得心神暢快。

    但是縱然如此,也已經無濟于事,衆人不免黯然歎息。

    一個矮胖青年看向荊信,見他神色沉靜,不由諷刺道:“荊兄卻是可以安枕無憂,縱然雍軍屠戮嘉興,也不會為難荊氏,令尊于兵荒馬亂之中,還能夠安然從淮東返回,何況如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