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二十二章 激宕波瀾驚

關燈
弱無能的守軍,吳郡、越郡必然不保,若是不肯降低稅收,那些百姓又哪有精力整軍經武呢?想來想去,吳越之地的官員多半是世家子弟,能幹的極少,還需将他們調回來,若是他們失城失地,或者死于兵燹,自己也要麻煩連連。

    想到此處,他隻得道:“一切由大将軍決定,本相這就将餘杭水營和定海軍山的軍權交給大将軍掌管。

    ”雖然局勢如此,尚維鈞還是刻意留下了甯海軍山,現在甯海軍山尚安然無恙,他自然不願将這樣一支水軍交給陸燦。

    陸燦明白他的心意,隻是冷冷一笑,便告辭離去,留下愧悔交加的尚維鈞在那裡不安徘徊。

     越郡杭州灣入海之處,有岱山、定海、普陀諸島,武帝趙涉于定海置縣,設立軍山,總轄岱山、普陀水營,定海軍山勢力最大的時候,平湖、海甯、餘姚、鎮海都曾經在其管轄之下,直到尚維鈞秉政之後,因為海疆無事,對定海軍山屢次消減糧饷,以緻水營糜爛,士卒疲敝,才會被東海水軍一舉攻下岱山、定海,普陀雖然尚且在南楚水軍之手,卻已經是岌岌可危。

     我站在高崖之上,遙望天際,穿過眼前這片碧海,就是越郡鎮海,而從此地向西北渡海,就是吳郡平湖,平湖之西就是海甯,而從海甯登陸,快馬加鞭,不需一日,就可到達嘉興,那裡曾是我出生之地,也是娘親埋骨之所,想起當初父親在江夏病故,我差點要賣身葬父,根本無力将父親靈柩送到嘉興和母親合葬。

    後來我中了狀元,可是和荊氏并未和解,也就沒有移靈,畢竟母親的墓地也是荊氏所有,父親是不會想寄人籬下的。

    想到母親孤墳凄涼,我不免心中怅然,輕輕長歎。

     小順子上前道:“公子,高處風大,還是回去吧。

    ” 我淡淡道:“琮兒跟在海濤身邊可還稱職麼?” 小順子見狀隻得歎道:“定海軍山雖然荒廢多年,可是一切文書圖籍都還在,隻是都已經塵土深埋,琮少爺跟在您身邊多年,整理這些文書十分得力,姜侯多有倚賴。

    ” 這時,有個青影向上行來,小順子也不需回頭,便笑道:“琮少爺來了,想必文書已經整理完畢了。

    ” 我還未答話,霍琮已經匆匆到來,深施一禮道:“先生,弟子已經将全部文書都整理好了,其中有杭州灣的精密海圖,姜侯請先生前去商議下一步的戰事。

    ” 我又望了一眼碧海,隻可惜雲山遮斷歸途,望不見家山鄉梓,輕輕一歎,我轉身向下走去。

    山下的虎贲衛士除了數人之外,都已經是新面孔。

    這麼多年來,當日曾随我平漢的虎贲衛士多半都已經高升了,不過這些新的衛士武力隻有更強,當年我所傳授的刀陣已經被虎贲衛精益求精,現在就是小順子,急切之間也不能讨到他們的便宜。

    不過這一次呼延壽仍然是我的親衛統領,想來是皇上的安排,也夠委屈他這位大統領的了。

     霍琮跟在我身邊,興奮地道:“先生的計策令弟子拜服,曆來南北政權争奪天下,都是在江淮争勝,想不到先生竟然别出機杼,從海上攻取吳越,縱然不能摧枯拉朽,也定然可以動搖南楚的根基。

    ” 我淡淡道:“這個計策卻不是我首先想到的,此策本是南楚武帝謀劃,卻被我反過來利用了。

    ” 霍琮大驚,露出疑惑的神情,就是小順子也露出感興趣的好奇之色,我見狀笑道:“昔年,我曾奉旨整理禦劄,其中便有武帝禦批。

    武帝十分勤政,禦批極為豐富,更是涉及到許多軍政大事,例如,他對定海、甯海兩處軍山就十分關切,親自規劃水營寨壘,又多次追加糧饷,更令人精心繪制各地海圖,我見他字裡行間都流露出霸氣,絕非偏安之輩,便仔細閱讀他曆年禦劄手書,終于推測出他有心将兩大軍山建成攻防利器。

    平日可以防止海寇和大雍水軍,到了關鍵時候就可以沿岸北上,侵蝕青州、幽冀沿海。

    自古南北之争,往往都在江淮決勝負,武帝卻認為南人暗弱,不及北人勇猛,與其在陸地血戰,不如從沿海侵襲,奪得海疆之後,再通過河流向内陸侵襲,以及之長,攻敵之短,勝過從陸路勞師遠征。

    這樣的戰策前所未有,我見之後也十分感慨,便是受了武帝影響,才會獻策攻取定海軍山,侵襲吳越。

    隻可惜武帝去得太早,以至于無人承繼大業。

    後人隻知兩軍山護翼海疆,不可輕動,卻不知其原本設立的目的,甚至定海軍山還被南楚朝廷消減軍費,以緻如此疲敝,平白便宜了我們。

    ” 話音盡處,我們已經下了山崖,呼延壽一個手勢,那些虎贲衛士已經将我們三人翼護起來,定海初平,難免島上會有些餘孽或者南楚軍的諜探,所以對于我的安全,呼延壽是一刻也不敢放松的。

    我們沿着荒草漫漫的道路走向定海都督府邸,定海水營這些年來無錢整修,就連島上的道路也被野草遮蔽,水營更是已經殘破不堪,還可一觀的就隻有定海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