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南楚狀元 第二十六章 餘波未歇

關燈
第一部南楚狀元第二十六章餘波未歇 大雍武威二十三年(南楚至化元年)十一月三日,聖上下旨,加殊恩于齊王,人皆知其意在雍王也。

     --《雍史。

    太宗本紀》 離開翠鸾殿,紀貴妃深吸了一口氣,抒發一下心中郁悶,梁婉是門主梵惠瑤的愛徒,也是鳳儀門重要的棋子,她在江南立功卓著,又和太子李安達成協議,不料這次竟然毀在了江南,怎不令人心痛,門主傳來密信,要自己查清梁婉變瘋的所有細節,自己知道,門主懷疑是雍王動了手腳,畢竟雍王對梁婉已經有了不滿,要不然也不會派人另外建立情報網。

    可是從唯一親身經曆過那件事情的長樂公主口中,并沒有得到一絲有用的情報。

     紀貴妃微微冷笑,除了雍王,還會有誰呢,若是南楚人,一定不會平白放過長樂公主,除非是雍王的屬下,才會對長樂公主這樣禮待,可是沒有證據啊,自己總不能平白無故的指責雍王李贽啊。

    想起皇帝的封賞,紀貴妃更是心冷如冰,今天的慶典上李援宣布因為雍王多年來戰功卓著,近年來又先後滅蜀破楚,功高蓋世,現有官職不能夠表彰他的功勞,因此下诏封雍王為天策元帥,領大司徒,位在諸王公之上,賞食邑二萬戶,并賜衮冕一套、金辂轎一乘、玉璧一雙、黃金六千斤、前後鼓吹九部之樂、班劍四十人,這是何等的榮耀,就是太子儀仗也不過稍勝一籌罷了。

     更讓紀貴妃心寒的是,皇上又下诏特許天策帥府自置官屬,按照李贽上報的折子,計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軍咨祭酒二人,典簽四人,主簿二人,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功、倉、兵、騎、铠、士六曹參軍各二人,參軍事六人。

    這樣一來,李贽的天策帥府就成了一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小朝廷。

    皇上會不會改變主意,立李贽為皇儲呢?想了半天,紀貴妃搖頭,雖然雍王功高,但是太子沒有明顯的失德,而且按照她對皇帝的了解,隻怕今夜皇帝就會後悔給雍王的賞賜太厚了,估計過不了幾天,皇上就會想方設法的消減雍王的勢力。

    自古以來,功高震主,有幾個會有好下場,想到這裡,紀貴妃露出得意的笑容。

     這時,一個绯衣宦官急匆匆的趕來,禀報道:"娘娘,皇上傳了旨意,今夜要在娘娘那裡歇息,請娘娘速速回宮,估摸着,再過小半個時辰,皇上就會到了。

    "紀貴妃心裡大喜,她知道得很清楚,自己雖然容貌不錯,但是論起感情和寵愛,在皇上面前并不突出,更何況自己一向都是淡薄恩寵的表現,更讓自己很少得到愛寵,但是相對的,自己身為鳳儀門和皇上的聯系人的身份就更加突出,所以皇上經常讓自己參與國事,今夜皇上要在自己這裡留宿,看來是要讨論一下雍王的事情了,看來自己的想法沒有錯,皇上,已經對雍王十分忌憚了。

    想到這裡,紀貴妃俏臉上露出了綻放如春花般的笑容。

     有人歡喜有人憂,在盛大的慶功宴後也是如此,在金碧輝煌的太子府,李安憤怒的将書案上的文書全部拂到地上,狂叫道:"李贽,孤不殺你,誓不為人。

    "喊罷,他跌坐在椅子上,惡狠狠的看着書房門,仿佛雍王就要從那裡出來一般。

    良久,他疲憊地道:"來人,請少傅來見孤。

    " 不過片刻,一個相貌平平的黑髯文士走了進來,他穿着太子少傅的官服,見了太子并不行禮,徑自坐在太子左手的一張椅子上,笑道:"殿下怎麼這樣氣惱?" 李安怒氣沖沖地道:"李贽如今已經是天策元帥,老頭子就差沒有把我這個太子的位子給了他,你叫我如何不氣惱。

    " 那個文士笑道:"殿下過慮了,皇上對殿下愛護備至,若是想立雍王為儲早就立了,何必要等到今日。

    " 李安喪氣地道:"少傅不知道,當初他的母親是父皇的元配,我雖是長子,卻是庶出,後來他母親命短,早早歸天,我的母後才立了正室,父皇稱帝之後,追封他的母親為孝賢皇後,所以若論嫡庶,我是不如他的,隻是我占了長子的名份,母後又是當今皇後,才讓我做了儲君,如今,如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若是父皇改了主意,我真是一點法子都沒有了。

    " 文士目光一閃,道:"殿下是當局者迷,臣卻認為太子的位子表面上危如累卵,實際上卻穩如泰山。

    殿下想皇上對雍王寵愛,臣卻以為皇上對雍王猜忌,想一想,雍王這些年來南征北戰,我大雍的天下倒大半是他打下來的,皇上不免會覺得受了兒子的恩惠,如今雍王功高莫賞,若是皇上立他做儲君,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皇上甯可特例加賞,也不肯更動太子的儲位,這分明是偏心太子。

    臣以為皇上不是愛殿下,而是殿下的即位象征着皇上無上的權威,所以皇上無論如何不肯改變決定,隻要殿下多在皇上面前表示孝順皇上皇後,禮敬妃嫔,尊重雍王,兄友弟恭,皇上絕不會更換儲君,更何況還有鳳儀門的支持,殿下不會以為梁婉的倒戈就是因為她自己的決定吧。

    過些日子,皇上就會想到他百年之後,太子若是不能壓服雍王,又該如何是好,他就會想法子打壓雍王,隻要殿下即了位,外有齊王輔佐,内有鳳儀門助力,想要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