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雜憶——緣起
關燈
小
中
大
,宛如英國白金漢宮前面廣場上欣賞禦林軍換崗的盛況。
此時我的心情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
簡短截說,牛棚中有很多新的創造發明。
裡面的生活既豐富多彩,又陰森刺骨。
我們住在裡面的人,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讓神經緊張到最高限度,讓五官的本能發揮到最高限度,處處有荊棘坑坎,時時有橫禍飛來。
這種生活,對我來說,是絕對空前的。
對門外人來說,是無法想象的。
當時在全國進入牛棚的人雖然沒有确切統計,但一定是成千累萬。
可是同全國人口一比,仍然相形見绌,隻不過是小數一端而已。
換句話說,能進入牛棚并不容易,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人們不是常常号召作家在創作之前要深入生活嗎?但是有哪一個作家心甘情願地到黑幫大院裡來呢?成為黑幫一員,也并不容易,需要具備的條件還是非常苛刻的。
我是有幸進入牛棚的少數人之一,幾乎把老命搭上才取得了一些難得的經驗。
我認為,這些經驗實在應該寫出來的。
我自己雖非作家,卻也有一些舞筆弄墨的經驗。
自己要寫,非不可能。
但是,我實在不願意再回憶那一段生活,一回憶一直到今天我還是不寒而栗,不去回憶也罷。
我有一個渺渺茫茫的希望,希望有哪一位蹲過牛棚的作家,提起如椽大筆,把自己不堪回首的經曆,淋漓盡緻地寫了出來,一定會開闊全國全世界讀者的眼界,為人民立一大功。
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東天出太陽,一直盼到今天,雖然讀到了個别人寫的文章或書,總還覺得很不過瘾,我想要看到的東西始終沒有出現。
蹲過牛棚,有這種經驗而又能提筆寫的人無慮百千。
為什麼竟都沉默不語呢?這樣下去,等這一批人一個個遵照自然規律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那些極可寶貴的,轉瞬即逝的經驗,也将會随之而消泯得無影無蹤。
對人類全體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損失。
對有這種經驗而沒有寫出來的人來說,這是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
最可怕的是,我逐漸發現,十年浩劫過去還不到二十年,人們已經快要把它完全遺忘了。
我同今天的青年,甚至某一些中年人談起這一場災難來,他們往往瞪大了眼睛,滿臉疑雲,表示出不理解的樣子。
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的腦袋裡裝滿了疑問号。
他們懷疑,我是在講“天方夜譚”,我是故意誇大其詞。
他們懷疑,我别有用心。
他們不好意思當面駁斥我;但是他們的眼神卻流露出:“天下哪裡可能有這樣的事情呢?”我感到非常悲哀、孤獨與恐懼。
我感到悲哀,是因為我九死一生經曆了這一場巨變,到頭來竟然得不到一點了解,得不到一點同情。
我并不要别人會全面理解,整體同情。
事實上我對他們講的隻不過是零零碎碎、片片段段。
有一些細節我甚至對家人好友都沒有講過,至今還悶在我的心中。
然而,我主觀認為,就是那些片段就足以喚起别人的同情了。
結果卻是适得其反。
于是我悲哀。
我孤獨,是因為我感到,自己已屆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個人踽踽獨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年老的像三秋的樹葉,逐漸飄零。
年輕的對我來說像日本人所說的“新人類”那樣互不理解。
難道我就懷着這些秘密離開這個世界嗎?于是我孤獨。
我恐懼,是因為我怕這些千載難得的經驗一旦泯滅,以千萬人遭受難言的苦難為代價而換來的經驗教訓就難以發揮它的“社會效益”了。
想再獲得這樣的教訓恐怕是難之又難了。
于是我恐懼。
在悲哀、孤獨、恐懼之餘,我還有一個牢固的信念。
如果把這一場災難的經過如實地寫了出來,它将成為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一面鏡子。
常在這一面鏡子裡照一照,會有無限的好處的。
它會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應當幹,什麼事情又不應當幹,絕沒有任何壞處。
就這樣,在反反複複考慮之後,我下定決心,自己來寫。
我在這裡先鄭重聲明:我絕不說半句謊言,絕不添油加醋。
我的經曆是什麼樣子,我就寫成什麼樣子。
增之一分則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
不管别人說什麼,我都坦然處之,“隻等秋風過耳邊”。
謊言取寵是一個品質問題,非我所能為,亦非我所願為。
我對自己的記憶力還是有信心的。
經過了所謂“文化大革命”煉獄的洗禮,“曾經滄海難為水”,我現在什麼都不怕。
如果有人讀了我寫的東西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是揭了自己的瘡疤;如果有人想對号入座,那我在這裡先說上一聲:悉聽尊便。
盡管我不一定能寫出什麼好文章,但是這文章是用血和淚換來的,我寫的不是小說。
這一點想能得到讀者的諒解與同情。
以上算是緣起。
1992年
此時我的心情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也。
簡短截說,牛棚中有很多新的創造發明。
裡面的生活既豐富多彩,又陰森刺骨。
我們住在裡面的人,日日夜夜,分分秒秒,都讓神經緊張到最高限度,讓五官的本能發揮到最高限度,處處有荊棘坑坎,時時有橫禍飛來。
這種生活,對我來說,是絕對空前的。
對門外人來說,是無法想象的。
當時在全國進入牛棚的人雖然沒有确切統計,但一定是成千累萬。
可是同全國人口一比,仍然相形見绌,隻不過是小數一端而已。
換句話說,能進入牛棚并不容易,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
人們不是常常号召作家在創作之前要深入生活嗎?但是有哪一個作家心甘情願地到黑幫大院裡來呢?成為黑幫一員,也并不容易,需要具備的條件還是非常苛刻的。
我是有幸進入牛棚的少數人之一,幾乎把老命搭上才取得了一些難得的經驗。
我認為,這些經驗實在應該寫出來的。
我自己雖非作家,卻也有一些舞筆弄墨的經驗。
自己要寫,非不可能。
但是,我實在不願意再回憶那一段生活,一回憶一直到今天我還是不寒而栗,不去回憶也罷。
我有一個渺渺茫茫的希望,希望有哪一位蹲過牛棚的作家,提起如椽大筆,把自己不堪回首的經曆,淋漓盡緻地寫了出來,一定會開闊全國全世界讀者的眼界,為人民立一大功。
可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東天出太陽,一直盼到今天,雖然讀到了個别人寫的文章或書,總還覺得很不過瘾,我想要看到的東西始終沒有出現。
蹲過牛棚,有這種經驗而又能提筆寫的人無慮百千。
為什麼竟都沉默不語呢?這樣下去,等這一批人一個個遵照自然規律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那些極可寶貴的,轉瞬即逝的經驗,也将會随之而消泯得無影無蹤。
對人類全體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損失。
對有這種經驗而沒有寫出來的人來說,這是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
最可怕的是,我逐漸發現,十年浩劫過去還不到二十年,人們已經快要把它完全遺忘了。
我同今天的青年,甚至某一些中年人談起這一場災難來,他們往往瞪大了眼睛,滿臉疑雲,表示出不理解的樣子。
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他們的腦袋裡裝滿了疑問号。
他們懷疑,我是在講“天方夜譚”,我是故意誇大其詞。
他們懷疑,我别有用心。
他們不好意思當面駁斥我;但是他們的眼神卻流露出:“天下哪裡可能有這樣的事情呢?”我感到非常悲哀、孤獨與恐懼。
我感到悲哀,是因為我九死一生經曆了這一場巨變,到頭來竟然得不到一點了解,得不到一點同情。
我并不要别人會全面理解,整體同情。
事實上我對他們講的隻不過是零零碎碎、片片段段。
有一些細節我甚至對家人好友都沒有講過,至今還悶在我的心中。
然而,我主觀認為,就是那些片段就足以喚起别人的同情了。
結果卻是适得其反。
于是我悲哀。
我孤獨,是因為我感到,自己已屆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個人踽踽獨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年老的像三秋的樹葉,逐漸飄零。
年輕的對我來說像日本人所說的“新人類”那樣互不理解。
難道我就懷着這些秘密離開這個世界嗎?于是我孤獨。
我恐懼,是因為我怕這些千載難得的經驗一旦泯滅,以千萬人遭受難言的苦難為代價而換來的經驗教訓就難以發揮它的“社會效益”了。
想再獲得這樣的教訓恐怕是難之又難了。
于是我恐懼。
在悲哀、孤獨、恐懼之餘,我還有一個牢固的信念。
如果把這一場災難的經過如實地寫了出來,它将成為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一面鏡子。
常在這一面鏡子裡照一照,會有無限的好處的。
它會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應當幹,什麼事情又不應當幹,絕沒有任何壞處。
就這樣,在反反複複考慮之後,我下定決心,自己來寫。
我在這裡先鄭重聲明:我絕不說半句謊言,絕不添油加醋。
我的經曆是什麼樣子,我就寫成什麼樣子。
增之一分則太多,減之一分則太少。
不管别人說什麼,我都坦然處之,“隻等秋風過耳邊”。
謊言取寵是一個品質問題,非我所能為,亦非我所願為。
我對自己的記憶力還是有信心的。
經過了所謂“文化大革命”煉獄的洗禮,“曾經滄海難為水”,我現在什麼都不怕。
如果有人讀了我寫的東西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是揭了自己的瘡疤;如果有人想對号入座,那我在這裡先說上一聲:悉聽尊便。
盡管我不一定能寫出什麼好文章,但是這文章是用血和淚換來的,我寫的不是小說。
這一點想能得到讀者的諒解與同情。
以上算是緣起。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