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第七節
關燈
小
中
大
雷東寶“哼”地一聲,志得意滿地道:“你看我的,我比你聰明,更比你幹脆。
” “未必。
”宋運輝拿着書走進那間老徐來時住過的房間。
正想關門,雷東寶卻心癢難搔地道:“二十五萬,你說值不值?” 宋運輝大驚,他向雷正明好好咨詢過市電線電纜廠的設備,為的就是可以在做雷東寶思想工作的時候言之有據,可聽到這麼一個價錢,他無法不吃驚,站在門口進退不得,看着洋洋得意的雷東寶道:“二輕局以為賣廢鐵啊。
” 雷東寶得意地“嘿嘿”一笑,卻是故意不答,轉進自己房門,他才不關着門睡覺,他睡眠好得很,不怕吵。
宋運輝前思後想很久,想到雷東寶對市電線電纜廠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想到賣廢鐵一樣的價錢,走到雷東寶卧室門口,問道:“你沒做手腳吧?” 雷東寶滿不在乎地道:“否則哪來廢鐵價。
” 宋運輝擔心地道:“你這價錢明顯的不合理,太明顯,會出事。
” 雷東寶還是嘿嘿一笑,“天知地知。
” 宋運輝想說什麼,可終于沒說。
想到自己遭遇的不合理對待,想到虞山卿的反而如魚得水,他本來想勸雷東寶的做人道理到了嘴邊,卻無法吐出。
誰比誰更适合生存呢?大自然的法則,就是适者生存。
他是不是太異類?他耳邊不由自主響起那首一看到便震撼了他,一眼之後便無法忘記的北島的詩,“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當時看的時候,直呼痛快,但現在隐隐想到,北島寫下這四句的時候,他在懷疑吧。
雷東寶本想與宋運輝辯個明白,教育教育這個隻知道想,不懂得做的妻弟,可見宋運輝好一陣沒有回答,禁不住奇道:“吓傻了?” 宋運輝被雷東寶的大嗓門喚醒,怏怏地道:“沒有,或者是你做得對。
現在前面機會很多,可道路狹窄,或許……狹路相逢勇者勝。
” 雷東寶不是很懂宋運輝的意思,但他作為姐夫,還是很負責地扮演姐夫的角色,“你呀,少想多做,或者邊想邊做。
否則,等你想好,好東西全讓人家手快的搶光了,你再想有什麼用。
” 宋運輝有些感慨地歎了聲氣,“對,什麼謀定而後動。
晚安,我再想想我該怎麼做。
” 雷東寶聽着隻會躺床上翻白眼,他說了半天都是白說,此人竟然還是要想想。
那聰明腦袋,他真想找什麼砸醒宋運輝。
宋運輝躺到自己的床上,他沒想該如何應付金州的事,他回想,回想從小走來的路。
他的腦袋裡,“我不相信”與“我懷疑”交替輪回。
可是,宋運輝的估計還是有些小偏差。
雖然劉總工精于技術,可因為已經脫離基層久遠,他可以做到很好的宏觀指導,可是要像宋運輝剛下基層時候一樣,每個非标件都有測繪圖紙的傻事他畢竟沒做過,即使做了也已經概念模糊。
偏生這種技改的事,是無數毫無系統化可言的雞毛蒜皮湊起來的一件龐大工程,面對這一地的雞毛蒜皮按部就班地需要前進,需要銜接,需要拍闆選定,劉總工感受到什麼叫艱巨。
這個工作量,太大。
他接手了,他一開始上來處理的幾件事,确實獲得技改組成員的擁戴,首先是因為大家本來就敬重他,其次是因為他确實有料。
但是他處理工作的速度與宋運輝大相徑庭。
因為不熟悉,他需要查閱資料,深思熟慮後,才能得出結論,因此宋運輝一天能處理五十件事,他隻能處理五件,連宋運輝都得經常加班,他更是拿加班當家常便飯。
其次,兩人的工作方式也大有不同,宋運輝年輕骠悍,也因為确實心中有料,傾向于一言堂,而劉總工經曆多年運動,深知在責任重大工程中,群衆表決通過是個最好的保護傘,他已經習慣通過開會集體讨論通過決議。
因此更是拖後進程。
劉總工一來是感激于闵廠長這個後輩的器重賞識擡舉,二來也是為他自己的愛好,和自己的榮譽,他傾力而為。
可他到底是那麼大的年紀,精力與以往已是大大不同。
接手的前幾天,在現任總工的協助下,還算勉力應付,可他自己心裡明白,進度被拖延,他身體有些吃不消。
但很快,有些他不熟悉的東西也開始追着他要結論,那些進口設備,劉總工能看得懂俄文,也能稍稍看得懂英文,可此時臨時抱佛腳才開始看說明,哪裡還來得及。
再說,宋運輝記性好,又是一開始主持技改,許多事情可以想都不想地脫口而出,都不用留下什麼資料備查,于是劉總工遇到很多事都是一頭霧水,不得不召集人手從頭演示一遍,以獲得概念。
本來,半路接手一件工作已經不是一件容易事,何況,接手的是一個快手加熟手的工作。
進行到一半的技改工作,已有自己的生命,有時已經是工作的進程推動者相關人員行動,包括指揮者的運籌。
劉總工一心鑽進技改裡,吃飯睡覺時候,滿腦子也都是技改。
吃飯,都是家裡老伴送飯到辦公室,睡覺,得兒女掐着時間把他從辦公室拖回家,否則老頭鑽在工作裡忘了時間。
可這樣的高強度,劉總工支持幾天還行,三天下來,老伴兒不讓了,這不是要老命嘛。
老頭失眠了,便秘了,頸椎病犯了,老伴兒和女兒們都急得不得了。
而對于劉總工而言,最要命的還是失眠,白天腦子運動得太緊張,睡下時候依然猶如繃緊的弓,無論如何靜止不下來。
失眠的人記憶差,反應慢,不出三天,劉總工的工作進度開始慢下來,對那些拉着警報闖來的彙報反應遲鈍。
有把年紀的技術人員尊重劉總工,可此時也難免怨聲載道。
而那些年輕的,從沒在劉總工手下受過震懾的,則是開始不服,甚至抵制。
技改組裡一面倒的怨氣,可還是分廠兩派,一派依然願意理解劉總工,一派則開始給劉總工制造麻煩。
然而,特殊曆史原因造成的技術斷層,讓那些有把年紀的中年技術員中氣不足,尤其是面對有正規大學文憑,理論知識紮實,英語水平正符合技改要求的如雨後春筍般冒尖的年輕人,他們很多選擇退縮。
他們雖然願意理解劉總工,可他們沒聲音,這一派氣勢嚴重不足。
反之,那些年輕的卻是聲勢如虹。
幾年下來,年輕的因為技術掌握得快,尤其是從新車間玩過德國設備出來的年輕技術員更輕視那些不求上進或者基礎很差的中年技術人員,年輕人又是本性蔑視權威的,他們看不慣劉總工所謂慎重的工作方式,認為是落後,而如今劉總工無法及時回答他們的訴求,有些人更是當場就責問劉總工到底懂不懂。
這讓劉總工一個老知識分子的自尊深受重創。
而更大的打擊,還在于這些年輕人口無遮攔傳出去的評價,他們都說,再來兩個這樣的總工也沒用,技改還不如暫停,等宋處養好病回來再繼續,否則隻有被這幫老家夥搞亂,宋處回來更難收拾。
劉總工更是失眠,
” “未必。
”宋運輝拿着書走進那間老徐來時住過的房間。
正想關門,雷東寶卻心癢難搔地道:“二十五萬,你說值不值?” 宋運輝大驚,他向雷正明好好咨詢過市電線電纜廠的設備,為的就是可以在做雷東寶思想工作的時候言之有據,可聽到這麼一個價錢,他無法不吃驚,站在門口進退不得,看着洋洋得意的雷東寶道:“二輕局以為賣廢鐵啊。
” 雷東寶得意地“嘿嘿”一笑,卻是故意不答,轉進自己房門,他才不關着門睡覺,他睡眠好得很,不怕吵。
宋運輝前思後想很久,想到雷東寶對市電線電纜廠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想到賣廢鐵一樣的價錢,走到雷東寶卧室門口,問道:“你沒做手腳吧?” 雷東寶滿不在乎地道:“否則哪來廢鐵價。
” 宋運輝擔心地道:“你這價錢明顯的不合理,太明顯,會出事。
” 雷東寶還是嘿嘿一笑,“天知地知。
” 宋運輝想說什麼,可終于沒說。
想到自己遭遇的不合理對待,想到虞山卿的反而如魚得水,他本來想勸雷東寶的做人道理到了嘴邊,卻無法吐出。
誰比誰更适合生存呢?大自然的法則,就是适者生存。
他是不是太異類?他耳邊不由自主響起那首一看到便震撼了他,一眼之後便無法忘記的北島的詩,“我不相信天是藍的,我不相信雷的回聲,我不相信夢是假的,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當時看的時候,直呼痛快,但現在隐隐想到,北島寫下這四句的時候,他在懷疑吧。
雷東寶本想與宋運輝辯個明白,教育教育這個隻知道想,不懂得做的妻弟,可見宋運輝好一陣沒有回答,禁不住奇道:“吓傻了?” 宋運輝被雷東寶的大嗓門喚醒,怏怏地道:“沒有,或者是你做得對。
現在前面機會很多,可道路狹窄,或許……狹路相逢勇者勝。
” 雷東寶不是很懂宋運輝的意思,但他作為姐夫,還是很負責地扮演姐夫的角色,“你呀,少想多做,或者邊想邊做。
否則,等你想好,好東西全讓人家手快的搶光了,你再想有什麼用。
” 宋運輝有些感慨地歎了聲氣,“對,什麼謀定而後動。
晚安,我再想想我該怎麼做。
” 雷東寶聽着隻會躺床上翻白眼,他說了半天都是白說,此人竟然還是要想想。
那聰明腦袋,他真想找什麼砸醒宋運輝。
宋運輝躺到自己的床上,他沒想該如何應付金州的事,他回想,回想從小走來的路。
他的腦袋裡,“我不相信”與“我懷疑”交替輪回。
可是,宋運輝的估計還是有些小偏差。
雖然劉總工精于技術,可因為已經脫離基層久遠,他可以做到很好的宏觀指導,可是要像宋運輝剛下基層時候一樣,每個非标件都有測繪圖紙的傻事他畢竟沒做過,即使做了也已經概念模糊。
偏生這種技改的事,是無數毫無系統化可言的雞毛蒜皮湊起來的一件龐大工程,面對這一地的雞毛蒜皮按部就班地需要前進,需要銜接,需要拍闆選定,劉總工感受到什麼叫艱巨。
這個工作量,太大。
他接手了,他一開始上來處理的幾件事,确實獲得技改組成員的擁戴,首先是因為大家本來就敬重他,其次是因為他确實有料。
但是他處理工作的速度與宋運輝大相徑庭。
因為不熟悉,他需要查閱資料,深思熟慮後,才能得出結論,因此宋運輝一天能處理五十件事,他隻能處理五件,連宋運輝都得經常加班,他更是拿加班當家常便飯。
其次,兩人的工作方式也大有不同,宋運輝年輕骠悍,也因為确實心中有料,傾向于一言堂,而劉總工經曆多年運動,深知在責任重大工程中,群衆表決通過是個最好的保護傘,他已經習慣通過開會集體讨論通過決議。
因此更是拖後進程。
劉總工一來是感激于闵廠長這個後輩的器重賞識擡舉,二來也是為他自己的愛好,和自己的榮譽,他傾力而為。
可他到底是那麼大的年紀,精力與以往已是大大不同。
接手的前幾天,在現任總工的協助下,還算勉力應付,可他自己心裡明白,進度被拖延,他身體有些吃不消。
但很快,有些他不熟悉的東西也開始追着他要結論,那些進口設備,劉總工能看得懂俄文,也能稍稍看得懂英文,可此時臨時抱佛腳才開始看說明,哪裡還來得及。
再說,宋運輝記性好,又是一開始主持技改,許多事情可以想都不想地脫口而出,都不用留下什麼資料備查,于是劉總工遇到很多事都是一頭霧水,不得不召集人手從頭演示一遍,以獲得概念。
本來,半路接手一件工作已經不是一件容易事,何況,接手的是一個快手加熟手的工作。
進行到一半的技改工作,已有自己的生命,有時已經是工作的進程推動者相關人員行動,包括指揮者的運籌。
劉總工一心鑽進技改裡,吃飯睡覺時候,滿腦子也都是技改。
吃飯,都是家裡老伴送飯到辦公室,睡覺,得兒女掐着時間把他從辦公室拖回家,否則老頭鑽在工作裡忘了時間。
可這樣的高強度,劉總工支持幾天還行,三天下來,老伴兒不讓了,這不是要老命嘛。
老頭失眠了,便秘了,頸椎病犯了,老伴兒和女兒們都急得不得了。
而對于劉總工而言,最要命的還是失眠,白天腦子運動得太緊張,睡下時候依然猶如繃緊的弓,無論如何靜止不下來。
失眠的人記憶差,反應慢,不出三天,劉總工的工作進度開始慢下來,對那些拉着警報闖來的彙報反應遲鈍。
有把年紀的技術人員尊重劉總工,可此時也難免怨聲載道。
而那些年輕的,從沒在劉總工手下受過震懾的,則是開始不服,甚至抵制。
技改組裡一面倒的怨氣,可還是分廠兩派,一派依然願意理解劉總工,一派則開始給劉總工制造麻煩。
然而,特殊曆史原因造成的技術斷層,讓那些有把年紀的中年技術員中氣不足,尤其是面對有正規大學文憑,理論知識紮實,英語水平正符合技改要求的如雨後春筍般冒尖的年輕人,他們很多選擇退縮。
他們雖然願意理解劉總工,可他們沒聲音,這一派氣勢嚴重不足。
反之,那些年輕的卻是聲勢如虹。
幾年下來,年輕的因為技術掌握得快,尤其是從新車間玩過德國設備出來的年輕技術員更輕視那些不求上進或者基礎很差的中年技術人員,年輕人又是本性蔑視權威的,他們看不慣劉總工所謂慎重的工作方式,認為是落後,而如今劉總工無法及時回答他們的訴求,有些人更是當場就責問劉總工到底懂不懂。
這讓劉總工一個老知識分子的自尊深受重創。
而更大的打擊,還在于這些年輕人口無遮攔傳出去的評價,他們都說,再來兩個這樣的總工也沒用,技改還不如暫停,等宋處養好病回來再繼續,否則隻有被這幫老家夥搞亂,宋處回來更難收拾。
劉總工更是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