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第四節

關燈
他不出面。

    衆人對于超前意識的新村一期,自是交口稱贊。

     沒想到梁思申暑假時候也不能回國。

    宋運輝接到梁爸爸憂心忡忡的電話,說梁思申如今沒法再住外公家,做父母的決定親去美國,幫女兒在讀大學的地方物色一套房子,否則遠隔重洋的父母不能放心。

     但到八月,梁爸爸卻笑呵呵地又來電,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梁思申在美國那個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度不知多如魚得水,與幾位家境優裕的同學一起到大學城附近找房子,各自買了合适的小套,又很快學會開車,買輛小小兩廂微型車以備上課下課用,都不需他們父母幫忙。

    幾個小孩子雖然面孔稚嫩,可應付起購房事務來,無比務實踏實。

    梁爸爸還說,親眼目睹之後,做父母的心裡總算踏實了。

    他們回國後,梁思申将進中學同學家的家族企業做辦公室小妹,算是勤工儉學,一點沒有拿了足額遺産從此做纨绔子弟的意思,她幾個家境優裕的同學也是各自找勤工儉學機會,看來都是積極上進的人,他們看着很滿意。

    宋運輝說,可能是獨立的生活和來自獨立生活的壓力,反而培養了梁思申獨立自強的精神。

    梁爸爸表示肯定。

    梁爸爸也請宋運輝有空過去玩。

    談話中聽得出,梁爸爸的口氣帶着高位者的不容置疑,不過再是權高位重的人,遇到兒女之事。

    也是一樣慌了手腳。

    說到女兒,梁爸爸言語間不知道多欣慰多驕傲。

     梁思申不回國,程開顔倒是松口氣,不再挂心。

     而宋運輝則是繼續利用自己抓住新車間銷售與生産大權的契機,一步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

    閑暇時間,督促新車間技術室翻譯編寫操作規程,他自己則是撰寫多篇有關新技術新設備消化應用的文章,投稿于部門刊物。

    當然,投稿前,必須先得到總廠批準,敲章認可。

     宋運輝寫的是一個系列,上中下三篇,題目為《引進,隻是開始》,他以獨特的視角,講述從金州設備引進之後,國際市場方面對産品需求的參數變化,産品在國際市場上面的價格體現出來的優勢增減,分析國外産品為什麼能在人工比中國貴的前提下還能保持價格優勢,又分析目前風起雲湧的自動化設備在減少運行成本和控制質量穩定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由此提出他的論點:國外設備引進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在引進設備的良好框架下繼續革新技術改造,趕上國際技術領域和市場需求的風雲變幻,保持設備永恒的先進性,才是設備引進的最終目的。

     本來,宋運輝隻寫了一篇,就是系列中的上篇。

    但是他的文章視野開闊,角度新穎,觀點獨特,富有激情。

    文章登岀,立刻引起部領導上下的重視,視之為全系統設備引進的寶貴經驗之談。

    上面立刻打電話下來,詢問金州總廠如何能大膽走出計劃經濟體系,從國際市場高度回頭審視自己的産品。

    上面的領導要水書記盯住寫這篇《引進,隻是開始》的職工繼續深入剖析引進工作的方方面面,深入分析設備引進與現有制度的銜接與碰撞,分析金州總廠如何以設備引進為契機,大步邁入國際市場的曲折裡程。

     水書記本來對于宋運輝這篇文章并不是太在意,原來還以為隻不過是一篇闡述設備引進消化改造的技術性文章,他不懂技術,略略看一眼就審批通過。

    這會兒被上面電話提醒,再叫秘書問宋運輝拿原稿來看,看着看着,一朵微笑升上他一向尖銳的眼睛。

    他拍着扶手舒心而笑,沒想到,去年因新設備虧損,因費廠長打壓受部裡一肚子的窩囊氣,最後的出氣口竟然着落在宋運輝的一篇文章上。

     宋運輝正與技術員就一批出口産品的參數要求,現場調度指揮。

    水書記上午來電邀見時候他沒法脫身,一直到快下班,才踩着下班鈴聲沖進水書記的辦公室。

    水書記作為金州總廠多年領導,當然清楚現場如戰場的道理,他伸手要宋運輝坐下,舉起宋運輝寫的手稿,笑問:“如果我要你續寫第二篇,第三篇,你能不能寫出來?準備怎麼寫?” 宋運輝還以為水書記是讓他繼續深化消化引進設備,考慮了一下,才沉穩地道:“起碼得再給我一年時間,我可以從設備改造方面入手,不過寫出來的東西不會比這篇有内容。

    ” “為什麼?” “這篇寫的正好是我們處于一個拐角時期,走出拐角,前面豁然開朗,一下看到好多新事物,可以寫的内容很多。

    可我估計未來一年之内,新車間基本上走在直路上,看到的新景物隻會是細微變化,這種細微變化隻可意會,寫出來并不會太好看。

    ” 水書記不由笑了,擺手道:“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既然在拐角看到許多新事物,接觸到許多新變化,有沒有考慮分析一下激發我們走出拐角的因素是什麼?引進來當時我們的考慮是什麼?引進來走出去的時候,我們遇見多少新舊思想碰撞?我們當時是如何決策?” 宋運輝聽了,大大地愣住,看着水書記好半天,才道:“這個題材……太大。

    ” “對,這是一個很大,而且很嚴肅的題材,按理說,應該交給專人深入研究之後才能提筆書寫。

    但是,所有人之中,有誰,對這一拐角的感受能如同你我的深度?誰,又能正确描畫我們面對沖擊時候的矛盾心情?非你我莫屬。

    當然,由你執筆。

    你盡管去寫,大膽點,不用掩蓋思想沖擊和觀念沖突,第一要求,求實,第二要求,還是求實。

    但是,雙軌制就不必寫了,别人也做得挺好,我們沒優勢。

    ” 水書記雖然鼓動十足,宋運輝依然猶疑,因為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