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第四節

關燈
兩人走進院子,雷東寶忽然“嘿”一聲扛起運萍,宋運萍差點驚呼出聲,忙捂住嘴,可旋即一頭撞上低矮的門框,她終于沒忍住一聲叫。

    把雷東寶給悔的,剛答應宋運輝做事不能光顧着自己痛快,回頭就一高興沒了準頭,将運萍撞了。

    他不知道怎麼疼這個嬌滴滴的老婆才好。

     回到學校,宋運輝成為三年級生,終于将迎來與他同齡的大學新生。

    寝室同學都打趣他,要他趁女孩子剛入校,趕緊祭岀老同學身份抓一個做女友,宋運輝嘴裡推辭,心中又有些向往。

    但新生入學時候他們全體出去實習,實習在西北,以前建設大三線時候從上海搬去的工廠。

    如今國家對三線投入減少,而遠從上海來的老職工也紛紛按政策要求回上海,整個工廠雖然鋼鐵林立,可給人暮氣沉沉的感覺。

     一家到處充滿易燃易爆化學品的大化工廠,卻管理松懈,稍微用點心思,幾乎可以出入自由。

    但工廠即使暮氣沉沉,遠近矗立的鐵塔鐵罐和盤桓交錯的輸送管線,還是讓宋運輝這個來自農村幾乎沒見過像樣工廠的人傾倒。

    其實宋運輝并不知道這家工廠經營得如何,這家工廠的頹勢還是那些從工廠考進大學的大同學觀察出來的。

    宋運輝看見無數閥門無數管道,早眼花缭亂了。

     工廠的領導對這幫大學生很重視,第一天作報告時候一口一個天之驕子。

    工廠的工人也對宋運輝他們很客氣,見面都是看西洋鏡似的,有的還在背後竊竊私語,“大學生呢,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才考上的呢。

    ”這些話經常可以聽到,大夥兒背後說起來都挺驕傲。

    宋運輝心裡當然也驕傲得飛飛的,總算是沒說出來挂在臉上而已。

    但看見工人時候,總是無端平添許多心理優勢。

     實習的安排很寬松,大家最先還好奇一下,比較熱衷,但很快有些人就疲了下來,從工廠早退回臨時宿舍,他們先甩幾圈老K才懶洋洋出去食堂吃飯,飯後成群結隊逛逛工廠生活區馬路,其實也沒什麼可逛的,商店早關門了,黑不溜秋一條不到百米的直路,飯後百步而已。

    反而是他們被工廠生活區老小看新鮮。

    宋運輝則是與一些學習認真的同學每天解散後還在工廠留戀不肯離開,反正工廠管理松懈,他們就進控制室跟着工人上半天班,跟着工人每隔兩小時或者一小時到處巡視,從工人熱情的介紹中總算知道一些運行基礎。

    他們都還沒學習專業課,連專業基礎課都還沒學,整個實習期下來,依然是一知半解。

    但他們卻自信地向帶隊老師向工人建言獻策,自以為滿載而歸。

     回到學校開始學習專業基礎課時,如開了竅門。

    有時撞到一個名詞,忽然想起實習期間曾經聽說親見,那感覺就像出門遇見老友,分外親切,于是對讀書的熱愛變得立體起來。

     大學除了分秒必争地為四化建設培養有用人才,每個系還在熱火朝天地重建實驗室教研室,翻譯國外先進資料。

    人手當然是大大的不夠,那就從本科生裡拉夫。

    老師的眼睛一邊盯着黑闆,一邊盯着學生,從中物色合适人選。

    有兩個老成穩重學習非常刻苦曾在讀大學前做過機械工和電工的老三屆同學被老師抽去幫助組建實驗室,在大家都羨慕那兩個同學的時候,宋運輝被他最崇敬的陸教授抽去翻譯英語資料。

    當他第一次翻開教授交給他的資料,隻覺眼前一黑,胸口嚴重缺氧,才知自己英語水平嚴重不足。

    剛在實習工廠被工人“大學生,大學生”地羨慕出來的傲氣全扔到九霄雲外,還滿載呢,其實什麼都不懂。

    不得不老老實實漏夜苦幹,唯恐辜負陸教授知遇之恩。

     還什麼心思心猿意馬找女朋友,連吃飯時間都成問題,宋運輝鑽進書堆時候,非常忘我。

    有革命經驗老到的同學善意取笑他安心工作,鑽研學問,是個不折不扣的“安鑽迷”。

    宋運輝聽着感覺與小學時候他被稱作的“小綿羊”異曲同工。

     這一年,小雷家大隊風調雨順,良種晚稻大豐收。

    雷東寶不舍得從沒忙過農活的妻子下地,也當然不能讓老娘下地,非要自己一個人将全部地收割下來,隻允許宋運萍在後面撿稻穗。

    宋運萍也确實不是割稻的料,總覺得鐮刀下去直往自己小腿砍,還是雷母心疼兒子一個人種兩個人地,抓起鐮刀熟練割了一些,但很多是社員“書記書記”地叫着幫忙收拾的。

    宋運萍在打稻時候才幫得上忙,手腳并用捆紮打下稻穗的稻草。

    谷子曬幹,新米碾出來,燒出來的飯出奇的香甜。

    收了稻子的土地翻耕後又種上兔子愛吃又高産的花菜。

     雷東寶裝了兩麻袋新米去孝敬嶽父母。

    明明宋運萍自己也能騎車的,他偏要抓着宋運萍坐他前檔,硬是被宋運萍逃了,兩人并肩騎車過去,秋風得意。

    這時候老書記已經再公社的暗示下退位,雷東寶理所當然做了大隊支書,是整個縣最年輕的書記,衆人也都說他是縣長的親信。

    宋運萍明顯感覺得到婚前婚後人們對她态度的不同,當然都是因為雷東寶。

    連宋季山夫婦都感覺得到别人對他們态度的不同,那些以前拿他們當軟蛋捏的街道幹部對他們客氣了,雷東寶年前對那些人的冒犯,都沒人提起。

    兩老吃了女兒家的米,攢下的糧票連忙換成全國糧票支援兒子。

     小雷家大隊的女人們在宋運萍的指導下紛紛養起長毛兔,養得早的,兔毛已經剪了一茬。

    雷母養得更早,兩個月剪一次兔毛,都已經剪了兩茬,換來好幾張大團結。

     有徐縣長牽線搭橋,宋運萍抱兔子從省農科院良種兔場配種,養下兩窩良種兔。

    小兔子一長毛,就看得出好壞,兩個月養下來,小小兔頭看上去方頭方腦,兔毛長得密集厚實,第三個月剪第一次毛時候,剪刀插進毛裡面,已經很有阻力。

    家裡不得不再造兔舍,而且還是兩層兔舍。

    這都難不倒雷東寶,從磚廠買來幾拖拉機次品黃磚,叫來兩個也能做泥瓦匠的朋友幫忙,幾天時間就砌岀框架,再由雷東寶找年紀大的社員編岀兔舍門,一時後院密密麻麻都是兔舍。

    衆人有樣學樣,紛紛跟着在院前院後砌岀兔舍,準備來年大養。

    倒是消化了磚廠好多次品磚,又培養出好幾個農民泥瓦匠。

     宋運萍大事都不用操心,人養胖變潤了。

    雷東寶有妻子悉心照料,走出去衣着整潔,脾氣都好了許多,一張臉似乎也白了一點。

    因為宋運萍還在讀夜大,兩人商量好,等夜大畢業才要孩子。

    雷母心裡覺得這個媳婦千好萬好,唯有兩樣不好,一樣是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回到家裡兩隻環眼就隻落在老婆身上,一樣是媳婦不肯立即給雷家生個孩子。

     家裡收入大增,不用再吃地瓜幹飯,吃肉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

     因為土地承包,小雷家大隊原來的養豬場斷了糠菜供給,不再養豬。

    但家家戶戶自己有了米糠,紛紛在自家院子後面養豬。

    春節到來,養得傻肥的豬岀欄宰殺,雷東寶一口氣買了半隻光豬,斬下一半,送給嶽父母家。

    宋運輝扛着英語資料和磚頭般字典回家過節,豬肉吃了一個飽,回學校去時下巴都圓了。

    宋運輝看到雷東寶極其疼愛姐姐,姐姐又是看上去豐潤很多,甚至精神很多,自信很多,這才放心。

    雷東寶看見宋運輝将蒼蠅頭大密密麻麻的英文字翻譯成密密麻麻的方塊字,看上去容易得就跟吃飯喝水一樣,佩服得差點五體投地。

    春節跟娘子回娘家時候,忍不住坐宋運輝身邊傻看了許久。

     不僅是宋季山夫婦誇獎這個女婿好,小雷家大隊上上下下也是對雷東寶交口稱贊,說他做書記了,大家才用一年時間就吃飽了飯,而且還不止。

    大家都說今年終于吃上肥得流油的肥豬肉,明年該可以吃上大隊承包魚塘裡自家養的鯉魚草魚了。

    大隊還出錢買了一台電視機,每天晚上都有專人擡岀隊部打開箱子對好天線,放給大夥兒看,大家看到電視上公審林彪、四人幫團夥,底下都議論什麼時候我們也學着審老猢狲一夥,吓得老猢狲在家提心吊膽好幾天,從此氣焰不知不覺就被壓了下去。

    雷東寶不愛看報,但愛聽新聞,新聞寫在報紙上他看着煩,從電視上播出來他一聽就靈,他有時間就去聽新聞。

    他想着什麼時候湊足錢,也去買台電視機放家裡看着,那該多美。

     生活,開始走上良性軌道,轟轟烈烈地奔向富裕。

    而對雷東寶的擁戴不需言語,大夥兒都是自發,一個個願意相信,甘願被差遣,唯恐落在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