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第十八天,星期五

關燈
吧?他去那裡幹什麼?” “殘疾撫恤金。

    他可以領取百分之三十的殘疾撫恤金。

    ” “是那條腿。

    他有沒有說起過腿是怎樣弄殘的?” “當然說過。

    他當過兵。

    在空降兵部隊。

    有一次夜間空降,遇上大風,把他摔向一堆岩石。

    降落傘拖着他在亂石堆裡翻滾了半英裡。

    當戰友們找到他時,他的右腿已經粉碎性骨折了。

    ” “他失業了嗎?” 諾比·克拉克不屑一顧。

     “彼得?從來沒有。

    不屬于他的錢,他一分也不會拿。

    他是個守夜人。

    ” 當然。

    孤身居住,孤身工作。

    沒人會上報他的失蹤。

    而且碰巧他工作的那家公司在八月份放假歇業了。

    讨厭的八月份。

     “你怎麼知道他死了?” “報紙。

    他的死訊刊登在了《标準晚報》上。

    ” “那是九天之前登載出來的。

    你為什麼等了那麼久?” “八月份。

    八月份我總是要去懷特島的女兒家住上兩個星期。

    昨晚才回來。

    真高興回到城裡,海上的大風差點要了我的老命。

    ” 他輕輕咳了一聲,又點上一支香煙。

     “那你是怎麼會看到九天前的一張報紙的?” “土豆。

    ” “土豆?” “馬鈴薯。

    ”諾比·克拉克耐心地說。

     “我知道土豆就是馬鈴薯,諾比。

    但土豆與死者有什麼關系?” 作為回答,諾比·克拉克把手伸進夾克衫側面的口袋,取出一張撕破了的舊報紙。

    那是九天前的《标準晚報》的第一版。

     “今天上午我去一家蔬果店買土豆。

    回到家,打開土豆的包裝,他就在廚房桌子上盯着我。

    ” 一家老式的蔬菜水果店。

    用舊報紙包裝土豆。

    從這張沾有泥土的報紙上可以看到,跛腳男子臉朝上凝視着。

    在背面,即第二版,就是那篇詳細報道,包括“多佛爾街監獄”伯恩斯偵緝督察的聯系方式。

     “所以我就直接過來了,不是嗎?” “讓你搭車回家好嗎,諾比?” 這位退休職員高興了。

     “有四十年沒坐警車了,告訴你,”他慷慨大方地補充說,“那時候我們曾經有過真正的警察。

    ” 伯恩斯打電話給盧克·斯金納警長,讓他帶上從死者口袋裡取出來的那把拴有紅絲線的鑰匙,并把汽車開到前面來。

     在了解了當地社會服務管理局的詳細地址後,他們把諾比·克拉克送到了他的家門口,然後驅車去管理局。

    那裡快要關門了,但辦事員很通情達理。

    伯恩斯晃了晃他的警察證件,要求找主任說話。

     “我在找一個人。

    名叫彼得。

    姓氏不詳。

    中等身高、中等身材、灰白頭發、年齡在五十到五十五歲之間。

    以前常常坐在……”他打量了下周圍。

    牆邊有幾個座位。

    “那裡,與諾比·克拉克一起。

    有印象嗎?” 管理局不是閑聊的地方,至少隔着櫃台和鐵栅的辦公室職員與外面領取年金的人是不太會閑談聊天的。

    最後,一位女職員回想起是有那麼一個人。

    彼得·本森? 餘下的工作交給了電腦。

    管理局主任在鍵盤上輸入彼得·本森的姓名,查到他的檔案。

    由于騙取社保的事情常有發生,因此多年來申請人一直被要求附上照片。

    現在,電腦熒屏上出現的是一張小小的證件照,但這已經足夠了。

     “地址?”伯恩斯問道。

    斯金納把它記了下來。

     “他差不多已經有三個星期沒來這裡了,”辦事人員說,“很可能去度假了。

    ” “不,他死了。

    ”伯恩斯說,“你們可以關閉他的檔案了。

    他再也不會來了。

    ” “你能肯定嗎?”主任問道,顯然是在擔心謠傳,“我們必須得到正式通知。

    ” “不可能的。

    ”伯恩斯說,“忘了他吧。

    ” 翻閱倫敦黃頁并詢問了幾位鄰居之後,兩位刑警找到了那個地址。

    它在另一個住宅小區裡,是位于四樓的一室一廳小公寓。

    電梯已經壞了,他們踏上樓梯,進入公寓。

     這是一套破舊的公寓,但很整潔。

    室内已經積了三個星期的灰塵,窗台上有幾隻死蒼蠅,但沒有腐爛發黴的食物。

    洗滌過的盤子和杯子擱在水槽旁邊的滴水架上。

     床頭邊的一隻抽屜裡有一些零星的部隊紀念品,其中還有包括軍功勳章在内的五枚獎章,那是授予戰鬥英雄的。

    書架上的圖書都是翻舊了的平裝本,牆上的裝飾畫也是些印刷品。

    伯恩斯最後在客廳牆面上的一張鑲有鏡框的照片前停下了腳步。

     照片裡有四個年輕人,對着照相機鏡頭微笑着。

    背景看上去像是沙漠裡的一條壕溝,一邊還有一座古舊的石頭堡壘。

    照片下面印着“米爾巴特,一九七二年”。

     “米爾巴特是什麼?”斯金納問,他已經走過來站在了伯恩斯身後。

     “一個地方,一個小村莊。

    在佐法爾省,位于阿拉伯半島最東端的阿曼。

    ” 年輕人都穿着沙漠僞裝服。

    其中一人戴着一條格子的阿拉伯布頭巾,用兩條黑帶子紮着。

    另三個人戴着沙色貝雷帽,帽子上有帽徽。

    伯恩斯知道,如果手頭有放大鏡,他就能夠分辨出帽徽裡帶翼匕首圖案上面的三個字母,和下面三個簡短的單詞。

     “你是怎麼知道的?”斯金納問。

     “女王曾來過一次德文郡。

    當時我在皇家警衛團值勤。

    特别空勤團部隊派了兩個人來協助我們。

    警衛值勤會有長時間的等待。

    我們都談起了往事。

    他們告訴了我們關于米爾巴特的事件。

    ” “那裡發生了什麼事?” “一次戰役。

    那裡發生了一場戰争。

    一場秘密戰争。

    南也門的恐怖分子跨過國境進入阿曼,想推翻阿曼蘇丹。

    英國派去了陸軍訓練團。

    一天,一支由三四百名恐怖分子組成的武裝力量,向米爾巴特的那個村莊和要塞發起進攻。

    守衛在那裡的是英國特空團的十名官兵和來自當地的一群應征士兵。

    ” “誰赢了?” 伯恩斯伸出一根手指指向照片。

     “他們赢了。

    當然。

    損失了兩名戰士,在打死、打傷一百多個恐怖分子之後,突出重圍轉移了。

    ” 照片中三個人站着,第四個人單膝着地蹲在他們前面。

    這是二十四年前,在一個被遺忘了的沙漠村莊的合影。

    前面的人是士兵;他後面是一名中士、一名下士以及他們的年輕軍官。

     斯金納走上前,用手輕敲蹲着的士兵。

     “是他,彼得·本森。

    可憐的家夥。

    經曆了那麼多場槍林彈雨,卻在埃德蒙頓被踢死了。

    ” 伯恩斯已經辨明了這個士兵的身份。

    他正凝視着軍官。

    柔軟的金發上面戴着一頂貝雷帽,一雙傲慢的藍眼睛因陽光的照耀而眯縫了起來。

    而這名年輕的軍官,正打算退伍回家去上法學院,并在四分之一世紀後,成為一位全國著名的大律師。

    斯金納已經把他們聯系在了一起,他在伯恩斯耳邊深深吸了一口氣。

     “我不明白,”這位偵緝警長說,“歹徒踢死了他的戰友,他還千方百計把他們放走。

    ” 伯恩斯似乎能夠感覺到回響在他耳邊的那種公學畢業生的細語聲。

     “這也許會使你驚訝,伯恩斯先生……” 隔着幾十年的歲月看這四位年輕勇士的面孔,傑克·伯恩斯這時候才明白,說話故意慢吞吞的大律師并不是在談論“舊貝利”(刑事法院)的正義,而是《舊約》裡的正義。

     “傑克,”在他身邊依然感到迷惑的年輕警長說,“現在普賴斯和科尼什重新獲得了自由,要是中士和下士遇到他們,會發生什麼呢?” “别問,小夥子。

    你可不會想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