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關燈
這是一個關于勇氣與希望的故事。

    2008年,新人奇幻作家彼得·V.布雷特(PeterV.Brett)的處女作《魔印人》還未上市,就已經引起了出版界和奇幻讀者的廣泛關注,被譽為“繼帕特裡克·羅斯弗斯的《風之名》之後的最佳奇幻處女作”。目前,該書已經在歐美再版數次,并在世界上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翻譯并出版,受到了廣大奇幻愛好者的廣泛歡迎。

    作家彼得·V.布雷特(以下簡稱“布雷特”)1973年生于美國紐約,從小喜愛奇幻小說、漫畫和“龍與地下城”,并于布法羅大學獲得了英語文學和藝術史的學位。在成為專職作家之前,他曾經在藥學刊物出版社工作了十多年。有意思的是,由于每天上下班需要長時間坐地鐵穿行在繁華的紐約最幽暗的地底世界,布雷特養成了用手機寫小說的嗜好。《魔印人》的絕大部分初稿都是他用一部惠普iPAQ6515型手機寫作完成的,并将一部分發表于他的個人網頁上。天才總是會閃光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布雷特被一位著名的奇幻文學經紀人簽下,并最終成為專職的奇幻文學作家。

    《魔印人》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名為提沙的世界,這個世界所在的星球,有很多魔物居住在地心,這些魔物會被陽光所傷。因此隻有晚上才能自地心升騰并凝聚成形,并肆意獵殺人類。魔物無法被一般的武器傷害,古代的人類曾經發現可以攻擊和防禦魔物的魔印,并在解放者的領導下赢得了與惡魔的戰争,從此惡魔便隐匿不出。然而,人類在自以為取得勝利後就開始自相殘殺,群雄逐鹿。最終魔法被遺忘,科學開始興起。數百年之後,某一夜魔物突然蜂擁而出,而科學制造的武器對惡魔毫無傷害。人類曾經輝煌的文明毀于一旦,隻剩下少數人類憑借尋找到的防禦魔印龜縮于幾個城堡與村鎮之間。

    小說圍繞着主人公亞倫展開。亞倫是小村莊提貝溪鎮一個普通農戶的兒子,原本平靜的生活由于地心魔物的意外襲擊而被打破。而他父親的膽怯與懦弱,導緻他的母親被惡魔爪傷,繼而失去治療的最好時機而過世。生活的劇變讓亞倫明白,不隻是地心魔物,人類内心的恐懼正在慢慢讓人類滅亡。他毅然出走,利用魔印對抗黑夜中的地心魔物,最終成為了“魔印人”;同時也被很多普通人認為是預言中帶領人類擊敗地心魔物的“解放者”。

    随着電影《魔戒》及《霍比特人》,以及電視劇《權力的王座》的熱映,史詩奇幻逐漸為國内的很多讀者所接受,并受到一些年輕人的熱捧。《魔印人》無疑也屬于史詩奇幻的範疇。按照屈暢先生對于史詩奇幻的界定,《魔印人》擁有獨立的世界設定,以人物為中心,而故事核心則是世界的安危,包含世界、英雄和命運三大元素。而且《魔印人》更是采用了時下《冰與火之歌》中最為流行的POV視角,采用不同人物的主視角推動故事的發展,在《魔印人》中主要是亞倫、黎莎和羅傑三個主要人物的視角,而在後續作品中則引入了賈迪爾、英内薇拉等其他人物的視角,讓整個系列故事更加精彩。可以說,《魔印人》的故事讓傳統的史詩奇幻讀者毫無生澀感。

    然而,《魔印人》又非傳統的史詩奇幻作品,它沒有廣闊的世界、衆多的人物、複雜的政治、多元的神靈和魔法體系。《魔印人》本身的世界格局不大,人物也不多,文明本身更是退縮到了中世紀的水平。當很多人在讨論以“時光之輪系列”為代表的“高魔”史詩奇幻和以“冰與火之歌系列”為代表的“低魔”史詩奇幻孰優孰劣時,《魔印人》裡面除了魔印本身之外,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無魔”的史詩奇幻小說。這樣做的目的很明顯,讀者可以更多地關注主要人物的命運,而無需為了記憶繁多的人名、地名、諸神的名字和各種專用名詞而大費腦筋;同時《魔印人》吸收了新英雄奇幻小說的元素,充滿了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讓讀者大呼過瘾。而《魔印人》的世界設定,又類似于“後毀滅奇幻小說”。最近大熱的電影《饑餓遊戲》和動畫片《進擊的巨人》也源于類似的奇幻設定。這些無疑都提高了本作的可讀性。

    綜上所述,《魔印人》不愧為當代新史詩奇幻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布雷特為這個史詩奇幻系列小說設定了的宏大的故事格局,目前計劃為五部曲,命名為“惡魔系列”,同時還有一些相同設定下的中短篇小說。截至今日,“惡魔系列”五部曲的第二部《沙漠之矛》和第三部《白晝之戰》均已出版,故事正值高潮,全球讀者都在翹首以待最後兩部《骷髅王座》和《地心魔域》(暫定名)的出版。開卷有益,望各位讀者可以喜歡“惡魔系列”之《魔印人》,我們一起期待作者為我們獻上更精彩的後續故事。

    2013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