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來的親戚

關燈
柏林圍牆垮了之後,我們在東邊一個小鎮刊了一則小小的廣告: "我們家有兩隻小老鼠,安安和飛飛,一隻五歲,一隻一歲,誰能協助我照顧他們?供吃供住還有薪水,應征者必須有五分愛心、三分耐心、兩分童心。

    " 隔鄰太太用同情的眼光望着我,搖搖頭: "東德的人不會做事的!他們吃了四十年的大鍋飯,一切責任由公家承擔,他們不知道什麼叫努力工作!" 太太的丈夫搖頭搖得更厲害: "你錯啦!人家那邊的人不像我們倚賴機器,還是習慣動手,說不定比咱們西德人還要勤快呢!" "哈——"太大眼睛鼓起來,"你就不記得他們上班時候那個懶散的樣子了!你不記得我們有一次跟别人去排隊買香腸,那售貨員讓幾十個人等着,自己去聊天了?" "哎呀,那是因為他們是為公家做事,社會主義制度,當然不起勁嘛,現在不一樣——""可是——" 兩個人就在我家門口老松樹下口角起來。

     然後有一天,門鈴響了,是電報,一封接着一封,來自那個東邊的小鎮。

    應征的信,成把成把地,塞進我們的信箱。

    電話卻很少,因為東西線路缺乏。

     每一份電報,每一封信,都有一種急切: "我的父親失業了,母親被遣散了,哥哥現在隻上半天班,我則根本找不到工作,希望您給我這個機會……" "我今年四十多歲,馬上要面臨遣散。

    公司要關門了。

    這裡是毫無前途,一片灰黯……" 還有一些企圖雄偉的要求: "我需要這個工作。

    我丈夫也失業,他是否可能一并遷去,為府上工作?我育有二子,分别是十五及十八歲,可以都住您府上嗎?" ※※※ 我很興奮。

    一則小得幾乎看不見的廣告,會引起這麼大的反應,這一回,大概真可以找到好的管家了。

    唉,希望東德的失業問題越嚴重越好。

     信件篩選之後,挑了幾個人寫回信,信中注明條件:吃住之外,我們還負擔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她的淨收入,大概有一千馬克,很好的條件了。

     我們等着。

     那被我們選中的人,卻沒有一個願意要這份工作: "哈哈哈哈……"從德東來訪的親戚縱聲大笑,"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是個可厭的親戚,四十年來互不相識,圍牆垮了之後,他常來,而且每次都是三更半夜闖來,事前毫無預兆,每次來都搞得家中雞飛狗跳。

     馬丁第一次出現時,是八九年底,圍牆剛垮吧,他開着一輛典型東德同胞開的"拖笨"車——你也知道關于東德制"拖笨"車的故事嗎? 灰撲撲的十字路口,在西德,一隻大耳短腿的驢子和一輛小"拖笨"碰上了。

    驢子驚奇地看了一眼"拖笨",問道:"你是什麼動物?" "拖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