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似曾相識

關燈
轉眼又是幾天過去。

    方木每天去公安廳上班,按照邊平的安排籌備那本案例彙編。

    手裡忙着,心思卻不在這本書上。

    他在等待着專案組那邊的消息。

    同時,他也時刻關注本地媒體,除了要把每天的報紙翻來覆去地看幾遍,網上的本地新聞欄目也時時浏覽。

     下一個被害人,會是誰? 不過,從近日來的新聞性質來看,分局長的戲言竟然變成了現實一負面新聞的數量有所減少,從惡劣程度來看。

    也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方木相信這絕不是因為媒體對此類新聞的報道和渲染有所收斂。

    在他們看來,具有爆炸性和轟動效應的新聞才是最有價值的。

    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新聞工作的生命線,也和媒體工作者的前途與經濟效益直接挂鈎。

    有時,為了追求新聞效應,甚至僅僅是為了迎合民衆的心理,他們會失去客觀公正的立場,片面誇大甚至是虛構某些“事實”。

    在一切皆可以産業化的當代,為了吸引眼球而不擇手段,實在是他們無奈卻又必然的選擇。

     不過,就像分局長所說的那樣,這“未必是壞事”。

    一個所謂“仗義出手”的懲罰者,的确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讓作惡者有所顧慮。

    C市的市民們似乎重新理解了這樣一句古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這個城市的道德水平仿佛一下子提髙了很多。

    不知道有多少惡言在出口前生生憋住,不知道有多少惡行在下手前心生猶豫。

    也許他們的行為不至于招緻司法機關的嚴懲,但是誰知道會不會被“他”選作目标呢? 畢竟,誰也不想讓報應落在自己身上。

     今天下午,方木去C市師範大學開了個碰頭會,和心理研究所的課題組成員商讨課題進度和分配任務。

    會議很快結束,方木看時間還早,就在C市師大校園裡溜達了一圈。

    雖說是母校,但是幾年沒有回來,校園裡的變化讓人驚訝,很多地方都不再熟悉。

    正所謂物是人非,看看校園裡那些比自己足足小了十多歲的大學生們,方木很快就感到索然無味。

    現在回公安廳,坐不到一個小時就會下班。

    如果去分局,一來無事可做,二來也不想引起楊學武的誤會。

    想了想,方木決定去接廖亞凡下班。

     來到住院部的護工休息室,房間裡卻隻有一個正在打毛線的中年女護工。

    方木四下看了一下問道:“廖亞凡在麼?” “小廖啊,出去了,好像在雜物間。

    ”女護工上下打量了方木幾眼,“你貴姓?” “姓方。

    ” “哦哦……你是小廖的男朋友吧。

    ”女護工頓時熱情起來,忙不疊地讓方木坐下,“小廖經常提起你,你們要結婚了是吧?”方木的臉騰地一下紅了,支吾了幾句就急忙退了出來。

     所謂雜物間。

    不過是樓梯下面隔出的一個小小空間,平時用來存放拖布、水桶之類的保潔工具。

    剛走下樓梯,方木就看到廖亞凡坐在最後兩節台階上抽煙。

     她一臉倦容,穿着淡藍色的護工服,頭發盤在腦後,挽成一個髩,兩條長腿随意地搭在樓梯上,膝蓋并攏,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間夾着一根香煙,巳經快要燃盡。

     看到方木,廖亞凡楞了一下,右手本能地往身後藏。

    不過,她的神色很快又放松下來,嘬了一口煙頭後,扔在地上踩滅。

    “還有煙麼?”她向方木伸出手來,“再給我一根。

    ”方木皺皺眉頭,還是掏出煙盒遞給了她。

    “怎麼躲到這裡了?”“醫院裡不讓抽煙。

    ”廖亞凡抽出一根,熟練地點火,“憋壞了。

    ”方木瞄瞄樓梯七方,不時有人匆匆而過。

    他低下頭,看着以手托腮,噴雲吐霧的廖亞凡。

     “少抽點吧。

    ” “這盒煙我都抽了一個星期了。

    ”潛台詞是:已經夠給你面子了。

    方木無語,隻能耐心地站着等她把煙抽完。

    轉眼間,那根煙就消失了大半根。

    廖亞凡看看方木,語氣冷淡:“你怎麼來了?” “哦,今天下班比較早。

    ”方木聳聳肩膀,“順路接你回家。

    ”廖亞凡哦了一聲就不再開口,一心一意地吸煙。

    兩個人沉默地站在樓梯間裡,無聊地看着煙霧在彼此之間升起、消散。

     “你先回家吧,我可能得晚點走。

    ”廖亞凡扔掉煙頭,起身拍拍褲子上的灰塵,“今天送來了好多病人。

    ”“沒事。

    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