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一擲頭顱 英雄共灑英雄淚 再生狐狗 鬼魅仍多鬼魅謀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殺條豬去孝敬孝敬!”立刻招呼衆人,共同圍殺鄒人鶴。
可奈鄒人鶴這時再不戀戰,三騰兩躍,已脫離了宋一龍夫婦的追纏。
程三玄搶前數步,想攔住他的去路,鄒人鶴眼睛極利,在程三玄開步之前,已搶先了兩步。
洞真、洞玄齊上,但鄒人鶴既然決定避戰,便一心退卻,他在前,群雄在後,群雄追上兩步,他先退卻三步,總是交不上手,閻立人及陳石頭邊追邊罵,氣他激他,鄒人鶴總是不睬不理。
程三玄看這情勢,知道窮追反自陷于不利,趕快對洞真道長說了幾句話,洞真道人頭腦一冷,覺得果然有理。
又因“白猿派”的人對林中道路熟識,乃請張人傑率領“白猿派”的人帶頭,然後一聲暗号,命令各人向相反方向撤退。
又為防鄒人鶴回襲,由他及洞玄、程三玄、宋一龍等人殿後。
群雄一撤,鄒人鶴又笑個不停,并大聲道:“鄒人鶴有一頭在此,有本事的來拿!鄒人鶴隻有一雙手,你們有一大堆人馬,怎麼不敢來啊!”閻立人等幾個人聽了,五中欲炸,還想回頭去鬥,但給洞真道人止住。
衆人退得數裡,隻見樹林的另一邊,也亮起百數十枝火把,人聲沸揚,原來那面也已有了敵人,到這時候,西北南面都已不通,大家知道東面臨着黃河,退無可退,隻好折向南邊。
但行不數裡,隻見火把光中,有人大聲喊殺。
群雄這時才知道已陷入三面包圍之中,有人主張向河邊一路再探一下虛實,洞真道人道:“我看他們既然在三面都布置了人,絕不會在河邊一面給我們留下一條活路。
而且照我看,河邊一路他們既留了一個網口,強手一定擺得更多,因此不必再探,不如想一個闖出去之法。
” 衆人稱是,乃停步商量。
張人傑道:“鄒人鶴夜入密林,本意就在消滅我們‘白猿派’,我們沒有本事,反而累了泰山諸位英雄,同陷羅網之中,實在過意不去。
我們‘白猿派’的人,死了不足惜,可是泰山來的諸位,還有大事在身,卻萬萬折損不得。
目下大家身陷包圍,除了硬闖出去,想也沒有别法。
我們‘白猿派’的武技雖然不濟,但請諸位讓我們沖在頭裡,即使闖不出去,也好替諸位鋪一條路略答大家的高誼。
” 洞真道人聽了張人傑的一番話,乃道:“張前輩也不必再說客氣話。
我們是同在一條路,安則共安,危明共危。
假若我們折損了一人,無論折損的是誰,都是大家的損失。
隻要死得值。
我們誰也不會愛惜一顆頭顱,一腔熱血!所以誰先誰後,這該不用争持。
但是不可以用哪派哪人來分。
我們要來個通盤打算。
想‘白猿派’的諸位定必同意?” 各人聽了,無不點頭。
洞真道人轉向泰山群雄道:“你們還記不記得石臼道人?” 衆人聽了都問怎樣了,洞真道人對張人傑道:“張前輩,請你将所見所聞對我們衆弟兄說說。
”言下已熱淚盈眶。
。
當下張人傑将石臼道人到了河西之後的情形都講了出來。
原來石臼道人與吳一羽兩人到達河西之日,“白猿派”的人早亦到了河西,因為“白猿派”到了的消息已鬧得沸沸揚揚,地方官吏及駐在當地的清兵,都廣布眼線,多方緝捕。
石臼道人及吳一羽初到,不知風聲已緊,落錯了壞人經營的客店,終被總兵曹勝的手下抓了去。
起初官方為了廣施震懾,有意把此事大大張揚,但是不知如何,過了兩天,卻每天派人陪着石臼道人及吳一羽出現市中,吃飯喝酒,同進同出。
人們見了清軍裡的人,都不敢走近,自然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又過不了幾天,石臼道人和吳一羽竟由清軍放了出來,就打那時候起,老百姓中又來了傳聞,說是來白泰山的人,原來與官家及清軍暗中都有交道。
更怪的是說曆年為害地方的“青蛇幫”的甚麼人,與泰山的無常道長也有關系。
這些話愈傳愈開,老白姓心中的疑團就愈來愈多,對于石臼道人及吳一羽的來曆,固然有所懷疑,連帶對于“白猿派”的人,也再不像早先這樣相信。
至于“白猿派”以外的江湖人物,早先風聞泰山方面有人到了,也有想來接接線的,反看到了石臼道人及吳一羽的一捉一放,更加不敢接近,也就走的走,隐的隐了。
可是怪事還不是到此為止,更怪的事跟着也出了來,沒幾天前,剛是城裡最旺的一個時辰,街上忽然有人沿街叫賣人頭,大家搶着去看,賣人頭的竟不是别人,卻是石臼道人,這事已叫大家驚怪之極,但還有更叫人驚怪的,就是人頭上還用紙寫着兩個大字,白紙黑字,寫的竟是“曹勝”。
大家都知道,石臼道人前些時候曾被總兵曹勝的手下抓了去,随後又被放了出來,這時石臼又怎會殺掉曹勝?禁不住疑信參半。
有人到營裡一報,手下的人走到總兵那裡看,見總兵仍躺在床上,但不多不少,卻真的少了一個頭。
他的幾個衛士則完全被點中要害,既不能喊,也不能動。
消息一傳出來,全城震動,立時城門四合,石臼道人又被捕了起來,但吳一羽已不知去向。
張人傑繼續說,總兵曹勝被殺的事傳了出來,河西的清軍無不震動。
聽說石臼道人被捕之後,幾個總兵派人會審,嚴刑毒打,威脅利誘,什麼都來,可是石臼道人堅強不屈,對方問他一句,他嬉笑驚罵十句。
又曆數清廷罪惡,義正辭嚴,弄得會審的人心膽俱寒,毫無辦法。
清軍為了施威懾衆,在殺他之前,滿城貼上了紙報,還要每家每戶到時派人去看。
到得那天,城中戒備森惡,石臼道人由百多名刀斧手押在中間,先在城裡天街小巷,遊行小衆。
大家見到石臼道人滿面傷痕,但神志異常鎮靜,忠肝烈膽,眉宇軒昴,沿途陸續随上的老百姓,愈來愈多,到後足有萬多二萬人,到了行刑的地方,大家也并不散去。
行刑的地點就在城中的廣場上,清軍先在哪裡搭上一個刑架,到那時候,先把石臼道人吊起來,然上叫十名劊子手用有刺的鋼鞭,将他活活地打去。
由始至終,石臼道人沒叫一聲,沒流一滴眼淚。
倒是行刑一完,許多老百姓卻忍不住哭了出來,有些人且暈倒在地上。
及至清軍驅馬揮鞭踐踏過來,才含哀散去。
張人傑說到此處,早已熱淚縱橫,聽的人也不住地用袖拭淚。
張人傑雙袖一拂,重重地太息了一聲,又道:“當天我們‘日猿派’也有幾位弟兄,改了裝,混在老百姓中間去看行刑,看着一條條的鋼鞭打在石臼道人身上,就像打在自己身上一樣!看着他的英雄烈血,一滴滴滴到地上,就像滴到自己心上一樣!恨不得立刻把鞑子狗宮殺他個幹淨,才解得了家仇國恨!當夜我們‘白猿派’的人,大家立了血誓,一定要把石臼道人的屍首取回,将來交回泰山去。
” 衆人聽到這裡,精神莫不為之一振! 張人傑歎了一口氣,續道:“到了第二天,行刑的地方擺上了一副棺材,附近還留着幾個清兵在那裡把守。
那時候城裡來了傳聞,說是鞑子要在那裡曠棺三天,然後丢到黃河裡去。
我們一聽,大家都說,絕不能叫石臼道人死無葬身之所,因之決計冒險去奪那棺材。
各事準備齊全,趁着黑夜,我們把幾個清兵點倒,就把棺材弄到城外來。
怎料棺材是奪到了,棺材裡面卻掉了包,躺在裡面的竟不是石臼道人,卻是一萬個該殺的鄒人鶴!” 張人傑說得扼腕痛心,雙拳緊握得紮紮作響。
看了群雄一眼,又道:“我們‘白猿派’大意誤事,事到而今,更且累及群雄,真是萬分慚愧!”說罷又悲又憤。
群雄聽張人傑說罷,人人悲憤填膺。
洞真道人說道:“‘白猿派’諸位英雄,為着我們石臼道人的身後事,甘冒千危萬險,我們真是感激不盡,‘白猿派’諸位今夜所以陷入重圍,都因急人之急,過于自己之急,俠腸義骨,可以作我們的榜樣,從今以後,我們與‘白猿派’諸位英雄,自必安危相共,到死不谕!” 雙方的人聽了,無不感動,當下紛紛互道傾慕,雖然見面不久,但已情如手足。
洞真道人剛才因泰山諸人與“白猿派”素昧生平,誠恐當此危險關頭,即使能夠合力,未必能夠同心,特意請張人傑把經過說了一遍,現見雙方人物,均已同仇敵忾,當下心中爽朗,情懷慷慨,乃對張人傑道:“張前輩,我們初到此地,地面不熟,和何突圍,仍請你來斟酌,我們一定照辦,情勢危迫,幸勿推辭。
” 張人傑道:“我們斷事不夠識力,仍請道長通盤策劃,明白指引,我們‘白猿派’隻要還有一滴血,都願意灑在河西!我們與泰山諸位雖然同業不同師,但必定同心兼同德!仍請道長發令。
”說罷向着洞真道人,抱拳為禮。
“白猿派”諸人見張人傑如此,全都照樣做了。
洞真道人趕快回禮,仍示謙讓,張人傑等人人卻抱拳不收,并道:“事已不容遲慢,道長若再客氣,恐将贻誤大事。
” 泰山群雄覺“白猿派”言懇意誠,紛勸洞真道人接下,洞真道人以衆意難拂,乃加接納。
洞真道人心想:“敵方在林外糾集數百之衆,人多勢厚,如泰山諸人之中,究非人人可獨當一面,且又多了柳晚珠,童白和等人。
他們根底固差,曆練亦淺,一下子面臨強敵,如其護衛不周,極易喪命于刀槍之下。
若是加意衛護,又會耽誤厮殺。
‘白猿派’裡面想來也有些弱手,一同進出,也會發生同樣事情,乃決定一邊率領少數強手突圍,另一邊伺機撤出,保全實力。
他因程三玄老成持重,武功又是使得,伺機撤退一路,由他率領。
當下将所想的,對他及張人傑請明,且約定暗号。
洞真道人隻帶洞玄道人、張人傑、宋一龍、黑頭李達四人,循着鄒人鶴逃出的路,向林外沖去。
他們五人如同五虎,一下子沖林而出,其猛無比,當見火把耀天,眼前之敵,至少也有二百來人,鄒人鶴正雙目炯炯,注視林邊,窘突見洞真道人等人勇猛沖來,其勢極兇,但仍恃着自己技精人多,并不畏懼。
同時心想:若能在衆人面前挫敗洞真道人等人,則自己威名更顯,功勞更大,在官場裡更可傲視群僚,在官途上也将更加快意,狠心貪念,一時均洶湧而來。
“閻王扇”一張,迳向洞真道人等攻去。
洞真道人等見鄒人鶴迎面沖來,不去接他的招,五人立刻分開,以蒼鷹撲雛之勢,殺向人叢裡去,五人的功力自非一般可比,可以一經接觸,對方便已有幾人倒地,五人左斬右劈,一往無前,瞬間已殺進人叢中。
可奈鄒人鶴這時再不戀戰,三騰兩躍,已脫離了宋一龍夫婦的追纏。
程三玄搶前數步,想攔住他的去路,鄒人鶴眼睛極利,在程三玄開步之前,已搶先了兩步。
洞真、洞玄齊上,但鄒人鶴既然決定避戰,便一心退卻,他在前,群雄在後,群雄追上兩步,他先退卻三步,總是交不上手,閻立人及陳石頭邊追邊罵,氣他激他,鄒人鶴總是不睬不理。
程三玄看這情勢,知道窮追反自陷于不利,趕快對洞真道長說了幾句話,洞真道人頭腦一冷,覺得果然有理。
又因“白猿派”的人對林中道路熟識,乃請張人傑率領“白猿派”的人帶頭,然後一聲暗号,命令各人向相反方向撤退。
又為防鄒人鶴回襲,由他及洞玄、程三玄、宋一龍等人殿後。
群雄一撤,鄒人鶴又笑個不停,并大聲道:“鄒人鶴有一頭在此,有本事的來拿!鄒人鶴隻有一雙手,你們有一大堆人馬,怎麼不敢來啊!”閻立人等幾個人聽了,五中欲炸,還想回頭去鬥,但給洞真道人止住。
衆人退得數裡,隻見樹林的另一邊,也亮起百數十枝火把,人聲沸揚,原來那面也已有了敵人,到這時候,西北南面都已不通,大家知道東面臨着黃河,退無可退,隻好折向南邊。
但行不數裡,隻見火把光中,有人大聲喊殺。
群雄這時才知道已陷入三面包圍之中,有人主張向河邊一路再探一下虛實,洞真道人道:“我看他們既然在三面都布置了人,絕不會在河邊一面給我們留下一條活路。
而且照我看,河邊一路他們既留了一個網口,強手一定擺得更多,因此不必再探,不如想一個闖出去之法。
” 衆人稱是,乃停步商量。
張人傑道:“鄒人鶴夜入密林,本意就在消滅我們‘白猿派’,我們沒有本事,反而累了泰山諸位英雄,同陷羅網之中,實在過意不去。
我們‘白猿派’的人,死了不足惜,可是泰山來的諸位,還有大事在身,卻萬萬折損不得。
目下大家身陷包圍,除了硬闖出去,想也沒有别法。
我們‘白猿派’的武技雖然不濟,但請諸位讓我們沖在頭裡,即使闖不出去,也好替諸位鋪一條路略答大家的高誼。
” 洞真道人聽了張人傑的一番話,乃道:“張前輩也不必再說客氣話。
我們是同在一條路,安則共安,危明共危。
假若我們折損了一人,無論折損的是誰,都是大家的損失。
隻要死得值。
我們誰也不會愛惜一顆頭顱,一腔熱血!所以誰先誰後,這該不用争持。
但是不可以用哪派哪人來分。
我們要來個通盤打算。
想‘白猿派’的諸位定必同意?” 各人聽了,無不點頭。
洞真道人轉向泰山群雄道:“你們還記不記得石臼道人?” 衆人聽了都問怎樣了,洞真道人對張人傑道:“張前輩,請你将所見所聞對我們衆弟兄說說。
”言下已熱淚盈眶。
。
當下張人傑将石臼道人到了河西之後的情形都講了出來。
原來石臼道人與吳一羽兩人到達河西之日,“白猿派”的人早亦到了河西,因為“白猿派”到了的消息已鬧得沸沸揚揚,地方官吏及駐在當地的清兵,都廣布眼線,多方緝捕。
石臼道人及吳一羽初到,不知風聲已緊,落錯了壞人經營的客店,終被總兵曹勝的手下抓了去。
起初官方為了廣施震懾,有意把此事大大張揚,但是不知如何,過了兩天,卻每天派人陪着石臼道人及吳一羽出現市中,吃飯喝酒,同進同出。
人們見了清軍裡的人,都不敢走近,自然不知道其中的奧妙,又過不了幾天,石臼道人和吳一羽竟由清軍放了出來,就打那時候起,老百姓中又來了傳聞,說是來白泰山的人,原來與官家及清軍暗中都有交道。
更怪的是說曆年為害地方的“青蛇幫”的甚麼人,與泰山的無常道長也有關系。
這些話愈傳愈開,老白姓心中的疑團就愈來愈多,對于石臼道人及吳一羽的來曆,固然有所懷疑,連帶對于“白猿派”的人,也再不像早先這樣相信。
至于“白猿派”以外的江湖人物,早先風聞泰山方面有人到了,也有想來接接線的,反看到了石臼道人及吳一羽的一捉一放,更加不敢接近,也就走的走,隐的隐了。
可是怪事還不是到此為止,更怪的事跟着也出了來,沒幾天前,剛是城裡最旺的一個時辰,街上忽然有人沿街叫賣人頭,大家搶着去看,賣人頭的竟不是别人,卻是石臼道人,這事已叫大家驚怪之極,但還有更叫人驚怪的,就是人頭上還用紙寫着兩個大字,白紙黑字,寫的竟是“曹勝”。
大家都知道,石臼道人前些時候曾被總兵曹勝的手下抓了去,随後又被放了出來,這時石臼又怎會殺掉曹勝?禁不住疑信參半。
有人到營裡一報,手下的人走到總兵那裡看,見總兵仍躺在床上,但不多不少,卻真的少了一個頭。
他的幾個衛士則完全被點中要害,既不能喊,也不能動。
消息一傳出來,全城震動,立時城門四合,石臼道人又被捕了起來,但吳一羽已不知去向。
張人傑繼續說,總兵曹勝被殺的事傳了出來,河西的清軍無不震動。
聽說石臼道人被捕之後,幾個總兵派人會審,嚴刑毒打,威脅利誘,什麼都來,可是石臼道人堅強不屈,對方問他一句,他嬉笑驚罵十句。
又曆數清廷罪惡,義正辭嚴,弄得會審的人心膽俱寒,毫無辦法。
清軍為了施威懾衆,在殺他之前,滿城貼上了紙報,還要每家每戶到時派人去看。
到得那天,城中戒備森惡,石臼道人由百多名刀斧手押在中間,先在城裡天街小巷,遊行小衆。
大家見到石臼道人滿面傷痕,但神志異常鎮靜,忠肝烈膽,眉宇軒昴,沿途陸續随上的老百姓,愈來愈多,到後足有萬多二萬人,到了行刑的地方,大家也并不散去。
行刑的地點就在城中的廣場上,清軍先在哪裡搭上一個刑架,到那時候,先把石臼道人吊起來,然上叫十名劊子手用有刺的鋼鞭,将他活活地打去。
由始至終,石臼道人沒叫一聲,沒流一滴眼淚。
倒是行刑一完,許多老百姓卻忍不住哭了出來,有些人且暈倒在地上。
及至清軍驅馬揮鞭踐踏過來,才含哀散去。
張人傑說到此處,早已熱淚縱橫,聽的人也不住地用袖拭淚。
張人傑雙袖一拂,重重地太息了一聲,又道:“當天我們‘日猿派’也有幾位弟兄,改了裝,混在老百姓中間去看行刑,看着一條條的鋼鞭打在石臼道人身上,就像打在自己身上一樣!看着他的英雄烈血,一滴滴滴到地上,就像滴到自己心上一樣!恨不得立刻把鞑子狗宮殺他個幹淨,才解得了家仇國恨!當夜我們‘白猿派’的人,大家立了血誓,一定要把石臼道人的屍首取回,将來交回泰山去。
” 衆人聽到這裡,精神莫不為之一振! 張人傑歎了一口氣,續道:“到了第二天,行刑的地方擺上了一副棺材,附近還留着幾個清兵在那裡把守。
那時候城裡來了傳聞,說是鞑子要在那裡曠棺三天,然後丢到黃河裡去。
我們一聽,大家都說,絕不能叫石臼道人死無葬身之所,因之決計冒險去奪那棺材。
各事準備齊全,趁着黑夜,我們把幾個清兵點倒,就把棺材弄到城外來。
怎料棺材是奪到了,棺材裡面卻掉了包,躺在裡面的竟不是石臼道人,卻是一萬個該殺的鄒人鶴!” 張人傑說得扼腕痛心,雙拳緊握得紮紮作響。
看了群雄一眼,又道:“我們‘白猿派’大意誤事,事到而今,更且累及群雄,真是萬分慚愧!”說罷又悲又憤。
群雄聽張人傑說罷,人人悲憤填膺。
洞真道人說道:“‘白猿派’諸位英雄,為着我們石臼道人的身後事,甘冒千危萬險,我們真是感激不盡,‘白猿派’諸位今夜所以陷入重圍,都因急人之急,過于自己之急,俠腸義骨,可以作我們的榜樣,從今以後,我們與‘白猿派’諸位英雄,自必安危相共,到死不谕!” 雙方的人聽了,無不感動,當下紛紛互道傾慕,雖然見面不久,但已情如手足。
洞真道人剛才因泰山諸人與“白猿派”素昧生平,誠恐當此危險關頭,即使能夠合力,未必能夠同心,特意請張人傑把經過說了一遍,現見雙方人物,均已同仇敵忾,當下心中爽朗,情懷慷慨,乃對張人傑道:“張前輩,我們初到此地,地面不熟,和何突圍,仍請你來斟酌,我們一定照辦,情勢危迫,幸勿推辭。
” 張人傑道:“我們斷事不夠識力,仍請道長通盤策劃,明白指引,我們‘白猿派’隻要還有一滴血,都願意灑在河西!我們與泰山諸位雖然同業不同師,但必定同心兼同德!仍請道長發令。
”說罷向着洞真道人,抱拳為禮。
“白猿派”諸人見張人傑如此,全都照樣做了。
洞真道人趕快回禮,仍示謙讓,張人傑等人人卻抱拳不收,并道:“事已不容遲慢,道長若再客氣,恐将贻誤大事。
” 泰山群雄覺“白猿派”言懇意誠,紛勸洞真道人接下,洞真道人以衆意難拂,乃加接納。
洞真道人心想:“敵方在林外糾集數百之衆,人多勢厚,如泰山諸人之中,究非人人可獨當一面,且又多了柳晚珠,童白和等人。
他們根底固差,曆練亦淺,一下子面臨強敵,如其護衛不周,極易喪命于刀槍之下。
若是加意衛護,又會耽誤厮殺。
‘白猿派’裡面想來也有些弱手,一同進出,也會發生同樣事情,乃決定一邊率領少數強手突圍,另一邊伺機撤出,保全實力。
他因程三玄老成持重,武功又是使得,伺機撤退一路,由他率領。
當下将所想的,對他及張人傑請明,且約定暗号。
洞真道人隻帶洞玄道人、張人傑、宋一龍、黑頭李達四人,循着鄒人鶴逃出的路,向林外沖去。
他們五人如同五虎,一下子沖林而出,其猛無比,當見火把耀天,眼前之敵,至少也有二百來人,鄒人鶴正雙目炯炯,注視林邊,窘突見洞真道人等人勇猛沖來,其勢極兇,但仍恃着自己技精人多,并不畏懼。
同時心想:若能在衆人面前挫敗洞真道人等人,則自己威名更顯,功勞更大,在官場裡更可傲視群僚,在官途上也将更加快意,狠心貪念,一時均洶湧而來。
“閻王扇”一張,迳向洞真道人等攻去。
洞真道人等見鄒人鶴迎面沖來,不去接他的招,五人立刻分開,以蒼鷹撲雛之勢,殺向人叢裡去,五人的功力自非一般可比,可以一經接觸,對方便已有幾人倒地,五人左斬右劈,一往無前,瞬間已殺進人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