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也隻有點頭附着,程知節告辭了,李靖松了口氣,這個問題總算解決了。

     除了李密之外,還有很多人來向他們夫婦接觸,如洛陽王世充,夏口窦建德等,都是坐鎮一方的江湖豪傑,李靖跟他們沒有深交,當面更容易拒絕了。

     然而,他們卻有一個最大的困擾,那就是虬髯客。

     虬髯客始終沒放棄他的野心,一直在暗中培植勢力,把手頭原有的那批人交給了李靖後,他又召集了好幾萬人,按照李靖方法,他從頭開始訓練。

     這些事他一直做得很秘密,因為他有船,他把人員集中在一些無人的小島上從事操練,一方面作行軍布陣的戰技訓練,一方面也在作打造兵器,縫制甲胄等戰鬥物資。

     這些人與武器都分散在海上的熙人島嶼,不受人注意,他自己則有着大批的海船往來連擊,運送給養,十分方便,甚至於,他把那些海島開發了出來,在那兒種植桑-,積屯糧食,以為舉事之用。

     這些事他都不瞞李靖,每次見面,他都告訴李靖自己的準備情形,以及物資積屯的數量,屯藏的地點等等。

     戰事一起,倉猝之間,是很難搜集得數萬人或是數十萬人的糧草的,别的人靠搶掠,勢必引起民怨,就難以得到民衆的擁戴了。

    而且由於糧秣軍需的限制,擴充與編制也必将受到影響,無法迅速的發展。

     虬髯客以前并不懂這些,都是李靖與張出塵給他的建議。

    虬髯客從善如流,不但立刻照着去做,而且做的很積極,在三四年中,他在沿海各地,積糧數百萬石。

     張出塵負責各地情報的彙集,分析及整理的工作,神龍幫有着廣大的人力,觸須伸入天下各處,她對天下大勢的了解,也遠勝過任何一個人。

     因此,她也發現了一個很驚人的事實:野心勃勃在準備着起來舉事的居然有三十多處,其中一半是江湖豪傑,一半則是各地的軍鎮節度使以及國公諸侯。

     實力較為可怕的也是這一部份人,他們手中本來已經有着可觀的兵力,名正言順的可以公開操練,也可以公然的擴充。

     這些人多半是與宇文化及不睦的,宇文化及當權,對他們多方壓迫,使他們岌岌自危,為了自保,他們隻有擴充自己,但無端增兵,卻恐朝廷見怪,恰好此時盜賊叢生,略大一些的山中都有盜賊盤踞,剿匪就成了一個最好的藉口。

    而隋炀帝則極思削弱宇文氏的勢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壯大他們對頭的勢力,不但一一如奏照準,而且加大了他們的轄區,允許他們自行募兵增稅作饷。

     於是這些地方的武力也日益增強,雖然各懷異心,但表面上,他們對皇帝還是十分恭順擁護的。

     但是天下紛亂,變象已生。

     而李靖夫婦倆最擔心的事終於來到了。

     一個夜晚,虬髯客翩然而至,李靖與張出塵正在對燭閑話,燭影輕搖,一條人影已落在他們面前。

     張出塵急速起立拔劍砍刺,李靖卻端坐不勁笑道:“出塵,别魯-,是大哥。

    ” 叫得雖快,張出塵的劍也不慢,逼得虬髯客閃身避過,使她一劍刺空,卻一直透進了椅背,張出塵這時已能收住勢子。

    自然不會再攻擊。

    虬髯客也搖頭咋舌道:“小妹,半年不見,你的劍技更為精練了,劍出如電,勁透木石,比諸江湖上的一流高手,還要高出幾分去。

    ” 張出塵有點不好意思,頓腳歎道:“好啊!大哥半年不見,你一來就偷偷地吓人然後又來取笑人了!” 虬髯客忙陪笑道:“小妹,你這話不是-枉我嗎,大哥正因為想念你們得緊,抛開從人在後,急馬加鞭來看你們,到了門口,我想給你們一個驚喜,才要他們别通報,誰知差點不明不白地挨了你一劍。

    ” 張出塵道:“大哥!你還要臊人,我這一劍連你的衣角都沒沾上半點,還能稱得上高明嗎?” 虬髯客大笑道:“姑奶奶,你大概總要砍下大哥一條胳臂才滿足了!” 張出塵自己想想也覺得不好意思,拔劍歸鞘時,卻又有點遺憾地道:“我這越女劍法是習自陳宮,而且是由一位名師所授,最近我又練習得很勤,那知還不行。

    ” 虬髯客笑道:“小妹,别不滿足,大哥絕不胡亂誇你,紅粉隊裡,你可以挂上第一招牌!” 李靖笑道:“大哥這話當場就會被拆穿,出塵劍技不錯,是得之於近月的苦練,但是排不到第一去,眼前就有兩個人比她強。

    ” 虬髯客不信地道:“誰?” “輕雲和飛霞。

    每次跟她們此劍,出塵都是遜了一着,就為了這個,她才發奮苦練,想勝過她們去。

    ” 虬髯客哈哈大笑道:“原來是她們兩個。

    小妹,你不要用她們當對手,你的劍技早巳勝過她們很多了,但你絕對無法在切磋此劍中勝過她們。

    ” 張出塵一怔道:“這是怎麼個說法呢?” 虬髯客道:“因為她們的劍法不是用來取勝,而是用來求生的。

    她們最厲害的幾招殺手,都是有攻無守,敞開空門,聽由對方攻進來,然而同時施出勁力殺着的攻擊,敵方若是攻她們的空隙,就會跟她們同歸於盡,往往撒手收招,就會落在她們之後了。

    ” 張出塵道:“上次我也看出這個破綻,也不再撤招了,依然挺劍而進,卻仍然慢一點。

    ” 虬髯客笑道:“那你一定跟輕雲比的劍。

    ” “是的,大哥何以得知?” “因為輕雲對敵時很冷靜,料敵很準,你雖說是不加理會,依然挺劍而進,但是發招之際,心中已猶豫了一下,劍出之後,由於你不想真的殺地,劍下又斂了幾分勁,這一來就使得劍式大大地走樣,自然勝不了她啦!” “可是她的劍尖也是觸到我的胸,立止,可見她也是沒有全力出招呀!” 虬髯客道:“不然。

    她發劍時用的剛好是十足的勁道。

    ” 張出塵道:“那怎麼還能及時而止呢?” “小妹,你決鬥的經驗太少,才會有這種想法。

    劍式中的全力,乃是指恰好可以控制,收發由心的最大勁力,若再超過,勁力已濁,劍式也無法控制,威力反而減弱了,這是一種體會,必須在多次殺伐中去領會的。

    你沒有在江湖上闖蕩過,也沒有跟人搏命戰鬥過!” “怎麼沒有?我最少也拼過了十來次命。

    ” 虬髯客笑道:“那還不夠狠。

    因為你的對手都還不是真正的敵人。

    你所從事的也不是真正的搏殺,對方都是想以技克敵,殺意并不堅,練不出真本事來。

    ” “什麼是真正的搏殺呢?” “-家狹路相逢,分外眼紅,大家都充滿了殺機,一出手就是拼命,都想把對方殺死,這種戰鬥你經過嗎?” 張出塵想了一下,終於搖搖頭,她搜索記憶,雖有幾次搏命之戰,她也殺死過幾個人,但那是在決鬥中收手不及,刺中了對方的要害了。

    她出劍時,目的隻在制敵,并沒有殺敵的意念,因此劍出最多隻有斷喉、穿心,卻絕無一劍斷首或斬腰的……”想了一會兒,她終於明白了,苦笑道:“大哥,我懂了,殺人與劍法是兩回事,不管我的劍法練的多精,但是跟江湖人較量起來,我永遠都要差一步。

    ” 虬髯客搖頭道:“你又錯了。

    你的技藝在江湖上,足可稱高手而無愧,隻是不适合上沙場,不講究什麼招式,完全以殺人為主要目的。

    ” “可是你的弟兄都來自江湖。

    ” 虬髯客笑道:“不錯,但是我隻給他們從事了戰場的訓練,精習殺人拼命的技巧,所以我才選海盜這一行,在海上與别的海船遭遇,雙方都是後無退路,必須要拼命,才能吃掉對方而生存,當機立斷,不能猶豫,否則就會為敵所反噬。

    而且,在海上求生的海船水手,也都是骠悍不怕死的,肯拼不怕殺伐,在這種訓練遭遇下,差勁的都淘汰了,留下來的都是身經百戰的優良戰士。

    ” 李靖聽得很出神,因為他始終不明白,虬髯客既有志逐鹿天下,為什麼要在海上去擴充,海上固然容易發财。

    但是以他的勢力,在陸上更能發大财、積巨金…… 現在,總算明白了,他在訓練戰鬥的人員,這的确是個很好的方法,士卒不管操演多精熟。

    但到了沙場上,表現就是兩回子事了。

    練習戰技與實際的殺人也是兩回子的事,所以有不少綠林好漢。

    嘯聚數萬之衆,卻被幾千官兵擊潰了,這不完全是戰略兵法的運用,人與經驗也占了極為重要的原因。

     這些年來,李靖陸陸續續地也擴充了一部份人員,但是跟神龍幫原有的成員一此,仍然差得太遠。

    李靖一直在探讨原因而不得其竅,今天總算得到了答案那些新手沒有殺伐的經驗,換言之,他們沒有殺人的技巧。

     虬髯客笑嘻嘻地坐下來道:“藥師,小妹,你們在操演行軍布陣,那在戰場上的确很有用,可是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原因,你們相信也摸索到了。

    ” 李靖與張出塵點點頭,他們今天才摸到頭緒殺。

     隻有在不斷的殺伐中,才能鍛練出不敗的鐵旅。

     虬髯客很誠懇地道:“藥師,這個道理我早就發覺了,但是沒告訴你,倒不是藏私,一來是說了你也不會相信,再者就是你信了也沒有用,沒有實驗的機會,總是難以證明的,不過現在不說可不成了。

    ” 張出塵問道:“大哥,你這次來就是為告訴我們這一點發現。

    ” “是的。

    因為天下旦夕可能生變,你們也随時可能會與人發生接觸,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不可不知,因為這會影響到士氣人心,知道了這一點,在調度上才能作正确的配合。

    ” 這的确是很重要,在作戰時,知己知彼為緻勝之要訣,知道敵人的數目外,另一個因素則是敵人的素質。

     如果對方有三千老弱殘兵,而己方握五千新進丁壯,強弱勝負很明顯,占優勢的一方往往會掉以輕心。

     但是現在照虬髯客所提供的判斷,則恰恰相反,五千新壯,絕對不如那三千老弱殘兵,到了沙場上,戰鼓一響,殺聲振天,很可能那些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會吓得尿屎直流,呆若木雞,束手聽由人砍殺。

     所以李靖很恭敬地道:“多謝大哥指示教誨。

    ” “自家兄弟,還客氣些什麼!何況我不說,你練兵幾年,多少也該有點明白了。

    ” “不,小弟隻是感到有此現象,似乎新進的少壯,膽氣不足,每到臨陣時,就會手忙腳亂,卻一直不明其理,今得大哥的指點,才深明其究竟。

    ” 虬髯客得意地道:“藥師,這雖然是個小發現,但是深切體會的人卻不多,為兵書所未載。

    ” 李靖道:“不,有的,這就是所謂氣的運用,古人所引的‘一鼓作氣’的故事,也是在培養鬥志,使它在一個适當的時間上去宣洩而己,而大哥指示兄弟的,卻是士氣不可恃之所在。

    ” 虬髯客道:“兄弟,我被你們搞得糊塗了。

    既然有一鼓作氣的例子,證明士氣之可因鼓舞而昂揚,怎麼又說士氣之不可恃呢?這前後不是矛盾沖突了嗎?” “不矛盾。

    士氣能鼓舞起來,則适時以用之,若是鼓動不起來,則不可勉強應戰。

    ” “我還是不明白。

    ” 李靖笑道:“我手中的軍員新舊各半,戰力自是舊的好,但新軍亦須予以-練培養經驗,今後若有對仗,兄弟一定要量時量情而用,對方若是烏合之衆,我以少部份精銳先做先鋒先折其銳氣,繼以大隊新軍趁勝追擊,以壯聲威,敵方若是俱為久經戰陣之旅,我就不用新兵去以卵擊石。

    ” 虬髯客大笑着道:“佩服,佩服。

    藥師,還是你行。

    我這一點經驗,到了你口中就成為兵法了?” 李靖道:“所謂兵法,無非是前人經驗之累集而已,隻不過如何運用這種經驗,就要因人而異了。

    ” 虬髯客笑這:“不管是加何異同,反正我感到最幸運的是不必跟你在沙場上作對,你實在是一個最可怕的敵人。

    ” 他終於談到正題了,張出塵雙眉緊皺,李靖卻不動聲色地問道:“大哥是否打算勇着先鞭?” 這是一個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問題,虬髯客此來的目的,也必然是要告訴李靖這件事情,但李靖一問,他倒反而猶豫了,頓了一頓才道:“愚兄正想問問賢弟的意思。

    ” 李靖道:“大哥如果心意已決,就不必問兄弟了。

    ” “這是什麼話呢?愚兄早就說過,異日富貴安樂,必與賢弟賢妹共之。

    如此大事,自然要跟你們商量一下。

    ” 李靖的次一句答覆不但出於虬髯客的意外,連張出塵也大為詫然因為李靖居然說:“大哥未來之前,想必早已籌措定當,要小弟全力支持,因此小弟若是加以勸阻,大哥一定會以為小弟别有用心,藉故推托,小弟為全結義之情,以及大哥對小弟的恩情,除了全心全力供驅策外,不想再在大哥面前說什麼了。

    ” 虬髯客喜出望外,激動地握住了李靖的手道:“賢弟,你說的可是真的?” 李靖道:“當然,我們結義時,就曾歃血盟誓齊共患難的,小弟豈是那種負義之人。

    ” 虬髯客興奮異常地道:“那就太好了,我一切都準備好了,時機也成熟了,就是差賢弟的一句話,現在得到賢弟的支持,我就沒什麼可考慮的了。

    ” 他高興了一陣後,看見了李靖的态度十分平淡,并沒有什麼興奮之色,不由得一怔道:“賢弟,你好像不贊成?” 李靖道:“小弟已經表示過聽候大哥軀策的意思了,大哥應該相信,小弟并非戲言。

    ” “我當然相信……不過,賢弟,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賢弟怎麼說是聽我的驅策呢?” 李靖道:“大哥,你期許小弟的是同富貴,小弟答應大哥的是共患難……” 虬髯客一怔:“這兩者還有區别嗎?” “有的。

    同享富貴是在成功之後,共處患難是在奮鬥之際,前者可賜而不受,後者卻義不容辭。

    ” 虬髯客皺起眉頭道:“賢弟,我不懂你的意思。

    ” 李靖從容地道:“大哥,小弟說過不知多少次,但是一直沒能使大哥明白。

    今天,小弟乾脆把話說得直接些,也許大哥聽了很難入耳,卻可以使大哥明白。

    大哥一直以共富貴安樂為口号……” 虬髯客打斷了他的話道:“賢弟,愚兄是誠心誠意,并不僅是口惠,不但對賢弟如此,就是對其他弟兄,愚兄也是一本此心,數年以來,有目共鑒,此心可對天日……” 李靖笑道:“大哥,小弟并非懷疑大哥的誠意,但是卻必須要指出大哥的不實在,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 “怎麼會不可能呢?” “大哥一直說要與人共天下,可是天無二日,國無二君,這是不能共的,當初劉邦也是起自草-,也喊出這句口号,可是在他得天下之後,那些共取天下的功臣弟兄,卻無一能善終,甚至功高的蕭何韓信者,亦不能免,隻有一個張良,因功成身退才得以留侯而全子孫……” 虬髯客不禁變色道:“賢弟以為愚兄也是這樣的人?” 李靖正色道:“大哥,你若是這樣的人倒好了。

    ” 虬髯客一怔道:“此話怎麼說呢?” 李靖道:“秦末之際,由群雄紛逐而至楚漢相争,以聲勢、才華、身家人望,西楚項羽無不強出劉邦多倍,但是最後楚之於漢,正因為項羽非人主之器。

    ” 虬髯客道:“賢弟原來是以此來定人君之标準的。

    ” 李靖道:“當然也不盡然。

    境與時移,今日之人君此諸昔日,又必須增加許多條件,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主心中,必不可有與人共天下之意。

    ” 虬髯客道:“項羽也沒有與人共天下之心呀!” 李靖搖頭道:“那他就應該在入威陽之後,乘勝追擊,定要把劉漢消滅了才安心,那時他有這個能力的。

    ” 張出塵忍不住道:“藥師這番話,楊廣也說過,那時他還是王子,到越國公邸赴宴,席間暢論天下大局時,也談到了楚漢之争,他說項羽之失天下,犯了三個大錯:第一是在鴻門宴上,沒有殺掉劉邦,第二是在鹹陽後,沒有及時圍殺劉邦,第三則是知道劉邦避入川蜀後,沒有繼續率軍遠征,緻使劉邦有複蘇之機……” “那是因為劉邦燒了棧道,絕了入蜀之途。

    ” 李靖笑道:“那隻是一條便這捷徑而已,入川之途很多,雖是遠一點,他卻急於求班師而放棄了一個最有利的時機。

    ” 虬髯客道:“他的想法也是對的,他的子弟久戰而思鄉心切,再者,他以為有了大半江山,劉邦避入西川一隅,已不足為慮了。

    ” 李靖歎了口氣道:“大哥,你和項羽是同一樣的人,所以你們隻合為一方之-王,而不合為天下之君主……” 虬髯客低頭尋思片刻才道:“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