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機器

關燈
間,以及那麼完整的基因組數據庫。

     機器終于得出結論,人類原先設計的殖民計劃是錯誤的,隻因為他們完全以人類為中心去思考問題。

    而一旦突破了人類這個物種本身的局限性,将文明放置于更大的時空尺度中去進行試驗,合乎邏輯的做法必然不是計劃,而是進化。

     于是,所有冬眠艙的定時喚醒功能被取消了。

     飛船終于接近目的地星球,機器并沒有選擇降落,而是停留在近地軌道,成為一顆新的月亮。

    那便是神話開始之處。

     首先是行星改造,幸好這顆行星的基礎條件早已經過挑選,隻需要根據重力、氣壓、溫濕度、土壤及大氣成分,對古生菌、放線菌、真核生物、藻類及藓類等排頭兵進行基因調制,以提高存活率及光合作用、有機物分解的效率。

    有了富含養分的土壤、三态循環的水體和比例适當的空氣,其他生物圈的搭建也就水到渠成。

     接着便是設置最重要的遊戲規則——競争。

     機器學習了尼安德特人與智人的競争曆史,決定将算法中的對抗性系統引入這個新世界。

    隻不過在這顆星球上,彼此對抗的不再是算法,而是由基因與比特鑲嵌而成的全新族群——A.G.U.,ArticialGenomeUnit(人造基因組單元)。

     每個A.G.U.都是由機器算法決定,基于一個人類個體基因組,或者幾個人類甚至非人類個體基因組的組合,經過改造、複制、功能分化,形成部族。

    他們的意識中被植入強化競争的驅動力,因此盡管新世界資源充裕,但不同部族之間依然會爆發頻繁沖突乃至于戰争。

    而幾何拓撲保證了不同部族之間資源與競争的均衡性。

     機器把整顆星球變成了修羅戰場。

     當一個A.G.U.被消滅之後,機器便會根據數據反饋,對基因組及表觀遺傳的印迹進行灰度調制,重新制造一批戰士。

    周而複始。

     無懼者便是經過了上百年過度競争後産生的絕對強者。

    他們擁有絕對忠誠的集群意識,自主關閉恐懼回路的能力,甚至為了增強不同個體間的融合感,抑制了面孔識别的腦區,可以毫不猶豫地犧牲自我,保全集體。

    唯一的問題在于,無懼者的競争意識如此之強,以至于他們無法停歇下來發展建制化的社會形态,乃至于生活生産,文化藝術。

    他們所需要的就是不斷地征服,并從勝利中得到獎賞性的快感。

     而文明需要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創造一個打敗無懼者的新部族固然簡單,但要打破這種循環,卻像用稻草稈去卡停火車輪般徒勞。

    機器明白,要讓系統湧現出新秩序,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内部制造失控。

     于是便有了殘缺的阿古。

     這是第152次,這一次,男孩站在了裂之灣的海灘上。

     *** 阿古的臉從陰影中擡起,火光照亮了他變幻莫測的表情。

     漁者身上的貝殼紛紛恢複原狀,像是一張張似笑非笑的嘴。

     “所以父親,不,機器選擇了用恐懼來喚醒我的記憶?”阿古的眼神還停留在遙不可及的過去。

     “恐懼是最特殊的情感維度,能夠沖破所有控制,覆蓋所有模式,無法被納入任何坐标系。

    ” 阿古:這就是無懼者成為王者的秘密? 漁者:是的,恐懼跨越了語言,也跨越了物種,甚至,它能跨越時空。

     阿古:可我不想要!它讓我難受!我不知道現在應該是什麼感覺,痛苦?悲傷?欺騙?仇恨?被遺棄?我甚至沒有辦法用語言去描述這些混亂的情緒! 漁者:阿古,這就是人類本該有的樣子。

     阿古:人類? 漁者:在這世上每一個生靈的深處,都藏着人類的影子。

    就像我們擁有同一個父親,就像我們擁有同一個名字。

     阿古:也許,就是這人類的部分讓我無法擺脫恐懼…… 漁者:恐懼把你帶到這裡,讓你看清了世界的真相。

     阿古:可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真相,我原本隻是想……隻是想回到隊伍中去,像一個真正的無懼者那樣去戰鬥,可現在…… 漁者:說出來。

     阿古:現在我覺得這一切都是錯的,毫無意義。

    機器讓我們無懼,機器讓我們恐懼,機器利用我的恐懼,讓我像忠于父親一樣地忠于它。

     漁者:每個孩子都有這種恐懼,被父母遺棄的恐懼,它是與生俱來的。

     阿古:這是錯的! 男孩喘着粗氣,胸膛劇烈起伏,眼神中燃起熊熊火光。

     漁者:看看,恐懼給了你自由。

     阿古:我應該怎麼辦? 漁者:我隻是個提供接口的曆史學家,無法提供答案。

    阿古,你得自己做出選擇。

     阿古:如果一台機器能夠消滅所有恐懼,那它就是最應該被恐懼的機器。

     漁者:就像是父親。

     阿古:也許這個新世界,不再需要有父親。

     漁者:在神話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阿古:也許這就是我的使命。

     漁者:也許,我的孩子。

     *** 月亮尚未落下,新的一天卻已到來。

     金紅色的沙灘上,有一道沿着潮痕通往遠方的足迹。

    一個男孩開始了他的征程。

    他不知道需要走多遠,也不知道會花多久,隻知道自己需要變得更強大,需要有一支忠于自己的軍隊,可以為了完成使命而不惜任何代價。

     他能感受到自我深處發生的變化,這種變化投射在整個天地間,小到一石一花,大到一山一海,都那麼晶瑩剔透,欣喜若狂。

    恐懼在他的神經調校下,變成了千變萬化的武器,一道防壁,一把鈍刀,或者是突破極限的翅膀。

     他将經曆許多的生死,許多的苦痛,許多的離别。

    他總能聽見一把聲音,從遙不可及的時空褶皺傳來,對自己輕聲重複,重複那句簡單到極點的話。

    于是,他便能繼續走下去。

     阿古還會感到恐懼,但他再也不會害怕了。

     注: “分裂者”對白為AI程序學習陳楸帆寫作風格,根據關鍵詞自動生成。

     AI程序作者: 王詠剛(創新工場CTO兼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長) [1]似動效應(Apparentmovementeect):電影的一幅幅靜态畫格,以每秒16格或24格的速度連續呈現,會讓人産生似動和深度感的幻覺,這不僅是由于生理的視覺暫留現象,而且還有賴于把影像組織成更高層次的動作整體的“特殊的内心體驗”——“完形”過程,是大腦的積極參與認同的結果。

    簡單來說,似動效應并非來自物體真實運動,也不同于視覺暫留或視覺後像,它不是直接源于視覺神經細胞感受到的外部信息,更多的是人類大腦先天具備的對于視覺運動的闡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