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9

關燈
韓小華今年正好七十,去年做了整壽,跟閻王爺打了個招呼,今年他打算換種過法。

    笑笑打來電話,說父親要帶自己回老家看看,吃頓飯,也給阿公阿嫲上上墳。去年韓大華捐錢給村裡翻修了祠堂,給爹娘都留了好位置,他說,不管在哪個世界,人都得講究個體面。

    韓小華知道因陀羅系統推向市場并不順利,高昂的成本注定了這是一項屬于極少數人的技術,更關鍵的還是在于監管部門的意見,據說已經層層上報到最高級别,而一年過去了始終沒有定論。

    小道消息說,上面擔心有人運用這項技術重新推演重大曆史事件的決策,會導緻某種曆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蔓延,還有人說,如果把這項技術與肉身克隆相結合,會帶來轉世與永生。

    在韓小華看來,這些人跟過去的自己一樣,混淆了自己的變化和世界的變化,還在用舊的标尺去衡量新的事物。過去的時光總是美好,而孩子們隻會把好東西糟蹋得一幹二淨。可孩子們又何嘗不是這麼想的呢。

    現在的他覺得,曆史已經結束了,而生活還在繼續。

    韓小華蹲在村口的大榕樹下,吧嗒吧嗒抽着煙,等着哥哥到來,時間還早,他已經想好了該做點什麼。他眯縫着眼,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樹,在日頭下泛着油亮的白光,像是從來如此。山那頭,似乎有個人,隐隐約約,在白光中向自己招手。韓小華手搭涼棚,再仔細一瞧,那個人已經不見了,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

    他把沒抽完的煙在老樹上蹭了蹭,又夾回耳朵上,從身後掏出一頂乳白色的塑料帽,那是從孫子手裡半借半搶過來的。

    韓小華把帽子往頭上一套一拉,眼睛不見了,隻露出滑稽的半張笑臉,像是在說,還有好多的人生在等着我呢。

    [1]卡尼曼(DanielKahneman,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和杜維斯基(AmosTversky,于1996年逝世)是行為經濟學的奠基人,将心理學成果與經濟學研究有效結合,從而解釋了人類在不确定條件下如何作出判斷。他們對人類賭博行為進行了大量實驗,其研究成果挑戰了正統經濟學的邏輯基礎——理性人假定,并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論”。概括來說,有三大基本原理:(a)大多數人在面臨獲得的時候是風險規避的;(b)大多數人在面臨損失的時候是風險偏愛的;(c)人們對損失比對獲得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