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這個世界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世界什麼事情都會發生。
如果不是三十多年前那場熊熊烈火,恐怕我最不相信的,就是這篇帖子的第一句話。
今天,我最後一次走進卅街檔案館,在撣落這些絕密卷宗上厚厚的積塵以後,我在它們面前站了好一陣子。陽光透過斑駁的窗玻璃照進來,刺鼻的塵土味兒飄蕩在我的周圍,還有一些黏在我稀疏的胡須上。我伸出顫巍巍的手指挨個撫摸這些打了多年交道的卷宗,它們被曆史塗滿了褶皺,就像我的老夥計慘不忍睹的面頰。
我太想念我的老夥計啦!要不是我的老夥計,我的人生或許平淡無奇,而這些詭異莫測的恐怖事件就不會書寫在這裡。你問我都是什麼恐怖事件?唉!簡直太多了,比如:第五号卷宗裡的紙人割頭顱事件、第十二号卷宗裡的鴨綠江水嘯事件、第三十号卷宗裡的古刹石佛異變事件、第五十五号卷宗裡的生寒鏡和胎盤事件……現在想起來,我似乎還能看到卷宗裡當事人的恐懼、戰栗、驚慌和絕望,它們時常讓我在睡夢中冷汗連連;而當事人在那個激蕩的歲月裡所表現出的歡喜、情懷、堅強和希望,在這個世界已經銷聲匿迹——但是,它們将長久地埋藏在我的記憶中,直到我餘生的日子消耗殆盡。
好啦好啦,我年紀大了,唠叨起來就沒完沒了,那個跟我交接的年輕人正不耐煩地等着我呢,我得把卅街檔案館的鑰匙給他——他看起來那麼朝氣蓬勃,而我,就是在他的這個年紀……
第一份卷宗
這份卷宗的基本信息如下:
XX市委五人小組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馮健
編号(18)第(1)冊
本卷共(2)冊本冊共(89)頁
自一九五六年四月十日起至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日止
立卷單位:XX市軍工廠
注:其中“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馮健”及其它數字均為毛筆寫就,餘為黑色印刷體。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市發生了一場震驚全省的火災。作為這場災難的親曆者,我至今還心有餘悸。而正是因為這場火災,才使我得到了上面的這份絕密卷宗。
這場大火是由卅街盡頭的火葬場引起的,火勢一路蔓延直至街口檔案館。當時是清晨,我們響應号召沖進濃煙滾滾的卅街。事故指揮員請求我們務必把所有的卷宗搶救出來,我現在還能記起他帶着哭腔的喊話:“這些可都是鮮活的曆史呐!”
那個年代人心還沒有壞掉,大夥兒幹什麼都是都是實打實,所以這些“鮮活的曆史”得以保存至今,我們的确功不可沒。
搬出的卷宗被要求放在一輛大卡車上,由于火災現場非常混亂,負責運送這批卷宗的司機同志急忙掉頭就開走了。事後我才發現,被遺落的那份就在我的腳底。
關于這份卷宗,除了開篇羅列的基本信息之外,促使我翻看它的另一個原因,是卷宗封面鮮紅的“慎”字印章。那時候我并不知道,卅街檔案館所有帶“慎”字印章的卷宗背後都隐藏着一段驚天的……恐怖!
這份卷宗是1956年“肅反”時期一個叫馮健的解放軍老兵的交待材料。由于那個時代明顯的意識形态充斥在字裡行間,所以我在轉述時對個别無關緊要的詞句進行了删減。以下就是馮健關于在解放戰争期間“失蹤”問題的供詞——也就是說,我們的故事正式拉開了序幕。
如果不是三十多年前那場熊熊烈火,恐怕我最不相信的,就是這篇帖子的第一句話。
今天,我最後一次走進卅街檔案館,在撣落這些絕密卷宗上厚厚的積塵以後,我在它們面前站了好一陣子。陽光透過斑駁的窗玻璃照進來,刺鼻的塵土味兒飄蕩在我的周圍,還有一些黏在我稀疏的胡須上。我伸出顫巍巍的手指挨個撫摸這些打了多年交道的卷宗,它們被曆史塗滿了褶皺,就像我的老夥計慘不忍睹的面頰。
我太想念我的老夥計啦!要不是我的老夥計,我的人生或許平淡無奇,而這些詭異莫測的恐怖事件就不會書寫在這裡。你問我都是什麼恐怖事件?唉!簡直太多了,比如:第五号卷宗裡的紙人割頭顱事件、第十二号卷宗裡的鴨綠江水嘯事件、第三十号卷宗裡的古刹石佛異變事件、第五十五号卷宗裡的生寒鏡和胎盤事件……現在想起來,我似乎還能看到卷宗裡當事人的恐懼、戰栗、驚慌和絕望,它們時常讓我在睡夢中冷汗連連;而當事人在那個激蕩的歲月裡所表現出的歡喜、情懷、堅強和希望,在這個世界已經銷聲匿迹——但是,它們将長久地埋藏在我的記憶中,直到我餘生的日子消耗殆盡。
好啦好啦,我年紀大了,唠叨起來就沒完沒了,那個跟我交接的年輕人正不耐煩地等着我呢,我得把卅街檔案館的鑰匙給他——他看起來那麼朝氣蓬勃,而我,就是在他的這個年紀……
第一份卷宗
這份卷宗的基本信息如下:
XX市委五人小組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馮健
編号(18)第(1)冊
本卷共(2)冊本冊共(89)頁
自一九五六年四月十日起至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日止
立卷單位:XX市軍工廠
注:其中“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馮健”及其它數字均為毛筆寫就,餘為黑色印刷體。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市發生了一場震驚全省的火災。作為這場災難的親曆者,我至今還心有餘悸。而正是因為這場火災,才使我得到了上面的這份絕密卷宗。
這場大火是由卅街盡頭的火葬場引起的,火勢一路蔓延直至街口檔案館。當時是清晨,我們響應号召沖進濃煙滾滾的卅街。事故指揮員請求我們務必把所有的卷宗搶救出來,我現在還能記起他帶着哭腔的喊話:“這些可都是鮮活的曆史呐!”
那個年代人心還沒有壞掉,大夥兒幹什麼都是都是實打實,所以這些“鮮活的曆史”得以保存至今,我們的确功不可沒。
搬出的卷宗被要求放在一輛大卡車上,由于火災現場非常混亂,負責運送這批卷宗的司機同志急忙掉頭就開走了。事後我才發現,被遺落的那份就在我的腳底。
關于這份卷宗,除了開篇羅列的基本信息之外,促使我翻看它的另一個原因,是卷宗封面鮮紅的“慎”字印章。那時候我并不知道,卅街檔案館所有帶“慎”字印章的卷宗背後都隐藏着一段驚天的……恐怖!
這份卷宗是1956年“肅反”時期一個叫馮健的解放軍老兵的交待材料。由于那個時代明顯的意識形态充斥在字裡行間,所以我在轉述時對個别無關緊要的詞句進行了删減。以下就是馮健關于在解放戰争期間“失蹤”問題的供詞——也就是說,我們的故事正式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