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華鬓不耐秋 · 8

關燈
裘服亦不可僭越本色。

    因是随狩,百官皆做騎射裝扮,卸去冠戴,将朝服左肩褪下,露出内裡的同色深衣,前後長裾亦挽結于右腰側,外披本色皮裘。

    海市平日少用皮裘,一時尋不着本色青貂,隻得胡亂找了件銀狐應數,在武官行列中尤為醒目,立即便有同袍前來攀談。

    海市自報了名姓籍貫,諸官聽得方海市三字,心内皆明白是方諸養子,一時面面相觑,沉默下來。

    海市便不再言語,自顧策馬前行。

    到了永安大道與永樂大道之交叉口,前頭便有小黃門下來傳了消息,命文武諸官行列暫且停下。

    此時帝旭禦駕與文武官員之間已有了半裡間隔,原先等候在永樂大道上的一行隊列便插入間隔之中。

    行列中騎馬領頭的年輕男子披一件極長大的赤紅火狐,風帽掩去了眉目,皮裘下擺裡露出精工紫金馬镫。

    朱色是皇親用色,那年輕男子必然是昶王無疑。

    昶王勒住了馬,将臉轉向百官行列,卻不知是在看誰。

    過了片刻,他揚手将風帽拂至腦後,不經心地轉頭向前。

    昶王的面容較帝旭秀麗,日常總是萎靡不振,惟方才那一轉瞬中神色異常清峻。

    縱然有人因那一瞬心生驚駭,約莫也很快便要懷疑自己眼花–昶王随即仰天打了個毫不避人的大呵欠,才策馬帶領随從侍衛等列隊趨前,緊緊尾随帝旭禦駕。

     巳時三刻,禦駕抵達圍場。

    望山圍場在望山隘口之下,三面為天柱山脈環抱,是離京最近的一處皇家獵苑。

    本朝立國以來六百七十餘年,每年大雪冬狩典禮均在此舉行,隻在儀王之亂中間斷了八年。

    大雪冬狩原本意在以獵獲禽獸之多寡與種類來占蔔來年年景,獵獲中應有豹、貂、鹞與兔,各象征财貨、溫飽、風調雨順與繁茂多發,後來逐漸演變為冬狩典禮,在禦駕前依次放出四種動物,由皇帝象征性地予以捕捉或射殺,作為立春大社供奉天地山川的祭品。

     常年駐守圍場的官員名為狩人,約有百餘人數,出迎時亦均将朝服卸去一肩,挽結衣裾,作騎射裝扮,另成一隊附于五色官員行列左側。

    海市見狩人們各司其職,擎鷹鹞者有之、持兔籠者有之,更有十六人專職運送豹籠,其中尤為醒目的是兩名身披雜灰銀鼠皮大氅的少女。

    那兩名少女容貌隻是中等,舉止不似女官,也不若世家之女,皆是烏發垂肩,不經梳挽亦毫無簪飾,灰鼠大氅自脖頸裹到踝下,在禦前是極為無禮沖犯的裝扮,衆人也仿佛視而不見。

    像是覺察了海市的注視,其中一名少女轉回頭來望了一眼,那眼神純良而畏縮,如她身旁籠中的白兔。

    正在此時,前邊文官讓出一條道來,内侍傳話,說是就要放豹子了,命武官全體列隊上前護駕。

    海市随着大隊牽馬步行向前穿過文官行列,在羽林禁衛叢中發覺了那名騎着“風駿”送信至赤山的軍漢。

    昶王與帝旭為青衣的羽林與武官團團簇擁,火狐與玄貂皮裘均光潤得如同上好貢緞,是滿眼雪白與石青中最烈豔奪目的兩抹顔色。

    方諸隐身于内侍群中,一色的紫貂外袍,風帽遮着眼,身姿儀态依然醒目,已有不少武官注目于他,竊竊揣測起來,傳聞中從不出宮的方大總管,就是這樣一個人麼? 前面人群中微微起了騷動–豹子出籠了。

     豹是自小馴養在上苑内的錦文雲豹,與負責喂養的狩人十分親昵,爪甲亦每日由狩人修剪。

    不靠得太近的話,不過是安全的玩賞獸物。

    剛出籠的豹子四足帶着叮當作響的金鈴,茫然走了幾步,在雪地上留下梅花足印,然後在一旁的人群中發現了熟識的狩人面孔,便輕巧歡欣地向那邊奔跑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