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華鬓不耐秋 · 4
關燈
小
中
大
金城宮是不夜之宮,寝殿内終夜燃着燈火——帝旭不能一刻沒有光。
丈燭已不堪使用,宮内用的是特制落地燈籠,隔十五步便安放一個。
燈籠約一人半高,長鼓形,均是整張白牛皮蒙制,不使針線縫合,用以煅壓收口的黃金亦打造成空花寶相紋,内裡安有精鋼燈盞,燃鲸脂蠟與劍麻芯,少煙少熱,明亮耐久。
這上百座燈,使得金城宮中從此沒有了影子,一切行止無從遁形。
廊道甯靜深長,兩列白牛皮燈映得通明,兩名宮人無聲拱立于廊道盡頭,容顔模糊雪白,恍如一對人俑。
玄黑鋪金虬龍紋的後袍在白玉地面上拖出悉莎的聲音,一步一步,不緊不慢,像是有無盡的時間可供消磨,隻嫌人生冗長。
忽然,腳步若有所思地停駐下來。
“你說,我會是怎麼個死法?”人影背對着他們,揚起了臉,饒有興味地問道,并沒有指明是在問誰。
那想必是個曾經金聲玉振清涼無垢的聲音,如今卻已經滿含着疲憊與厭煩的沙礫,像根僵脆的琴弦,或許下一刹那便會滑出變徵的異聲。
身後的兩人中,年輕的一名垂目不語,年長的卻擡起了眼。
“陛下,您是萬壽——” “萬壽無疆,不老不死麼?”悅耳而冷淡的聲音截斷了他,聲音的主人霍然轉回身來,玄黑的華麗廣袖随之卷起氣流。
“鑒明,朕已經糊塗到需要你來哄瞞的地步了麼?” 方諸默然,退後一步俯首告罪。
帝旭并不是帝修四子中最俊秀的一個,那一種眉目間的飛揚冷峭卻不尋常。
八年之亂間,世人均以開國帝褚荊轉生來比拟這名年輕的旭王。
亂世中獨挽狂瀾,叱咤萬軍,登基大典當日在六翼将的簇擁下,英武宛如天神降世。
十四年來,歲月不曾損毀他的面容,那臉孔,那身姿,始終與《軍神卷》中所繪盛年形影一毫不差,然而還是眼見得一天一天地老了——飛逝的時光洗去了所有的清峻與銳氣——就是這樣,難以言說地老頹了。
“濯纓,你說呢?朕要怎樣的收場才好?醉死?堕馬死?還是死在缇蘭的床上?” 帝旭眼看着面前的兩人面色驟變,笑意更濃。
就在此時,始終恒定的純白燈光變化了——金城宮的燈是風吹不搖的,但是這白光中,如今隐約有了影子。
影子是從帝旭身後那座燈的白光中出現的。
是人形。
有如窗上魅影,眼看着由淡而濃,自虛而實,緊接着光芒一劃,白牛皮蒙子自内而外被破開,一道人影疾刺而出。
濯纓锵然拔出長劍,一躍而起,仗劍橫隔于帝旭面前。
方諸單手攔住帝旭的腰身,向後連退,轉瞬二人已退出二丈開外,方才落地,身邊一座燈内竟又嗤地一劍橫出。
方諸這次看得分明,那人原是匿身于牛皮内的精鋼燈盞之後,緊貼牆壁,燈光發于外,因而竟得以隐身。
那一劍看來十分兇險,方諸卻将帝旭向側推送出去,自己低身而進,運起真力隔着白牛皮向那人執劍手肘拍下。
那人一聲痛叫,向後倒入火焰,燈内狹仄,一時躲閃不開,竟也十分氣概,忍痛撤劍刷刷幾劃,将牛皮割出豁口,自燈内脫了身,原來與方才現身的刺客一樣,均身着白衣,金發碧眼胡人容貌。
第一名刺客亦不見雙手有何兵刃,不管濯纓密不透風的劍勢,如撲火蛾子長身直上,渾不畏死。
濯纓見他門戶大開,乘勢将劍身一偏向上疾送,劍尖直抵刺客咽喉,眼看便要穿顱而出,然而——長劍铮然鳴動,竟是金石相擊之聲! 劍尖已然微微陷入那胡人咽喉肌膚,卻被就此阻住不能再入分毫,濯纓心頭一凜,翻腕變招向颔下最柔軟處刺去,這一回,劍尖像是刺到了什麼極為堅硬的東西,竟然側滑出去,“伊瓦内!”濯纓脫口而出。
伊瓦内是鹄庫清修教中密技,意即“血中金”,原是煉金術之一支,專門研究自牲畜血中提煉黃金之法,數百年均未成功,卻隻能自血中煉出精鐵來,于是漸漸衰敗。
後來不知如何,伊瓦内漸漸演化為一門以身化鐵的武藝,修習者亦稱為伊瓦内,傳說容貌無異常人,卻可令肌膚如鐵。
濯纓年幼時見過一名修習二三十年的清修僧,亦隻能令雙掌化鐵,擊掌有刀劍聲。
今日這個伊瓦内,不止咽喉,連颔下最柔軟的皮膚均已成鐵,猶如周身被甲,兵刃難傷。
那伊瓦内聽聞“伊瓦内”三字,露出駭異神色,定睛看了濯纓容貌,亦失聲道:“奪洛爾薩!” “我是奪罕。
”濯纓輕聲一哂,挺劍向胡人碧眼中刺去。
胡人偏頭閃避,劍鋒在臉頰上撞出成串火花,他卻不以為意似地擡手抹
丈燭已不堪使用,宮内用的是特制落地燈籠,隔十五步便安放一個。
燈籠約一人半高,長鼓形,均是整張白牛皮蒙制,不使針線縫合,用以煅壓收口的黃金亦打造成空花寶相紋,内裡安有精鋼燈盞,燃鲸脂蠟與劍麻芯,少煙少熱,明亮耐久。
這上百座燈,使得金城宮中從此沒有了影子,一切行止無從遁形。
廊道甯靜深長,兩列白牛皮燈映得通明,兩名宮人無聲拱立于廊道盡頭,容顔模糊雪白,恍如一對人俑。
玄黑鋪金虬龍紋的後袍在白玉地面上拖出悉莎的聲音,一步一步,不緊不慢,像是有無盡的時間可供消磨,隻嫌人生冗長。
忽然,腳步若有所思地停駐下來。
“你說,我會是怎麼個死法?”人影背對着他們,揚起了臉,饒有興味地問道,并沒有指明是在問誰。
那想必是個曾經金聲玉振清涼無垢的聲音,如今卻已經滿含着疲憊與厭煩的沙礫,像根僵脆的琴弦,或許下一刹那便會滑出變徵的異聲。
身後的兩人中,年輕的一名垂目不語,年長的卻擡起了眼。
“陛下,您是萬壽——” “萬壽無疆,不老不死麼?”悅耳而冷淡的聲音截斷了他,聲音的主人霍然轉回身來,玄黑的華麗廣袖随之卷起氣流。
“鑒明,朕已經糊塗到需要你來哄瞞的地步了麼?” 方諸默然,退後一步俯首告罪。
帝旭并不是帝修四子中最俊秀的一個,那一種眉目間的飛揚冷峭卻不尋常。
八年之亂間,世人均以開國帝褚荊轉生來比拟這名年輕的旭王。
亂世中獨挽狂瀾,叱咤萬軍,登基大典當日在六翼将的簇擁下,英武宛如天神降世。
十四年來,歲月不曾損毀他的面容,那臉孔,那身姿,始終與《軍神卷》中所繪盛年形影一毫不差,然而還是眼見得一天一天地老了——飛逝的時光洗去了所有的清峻與銳氣——就是這樣,難以言說地老頹了。
“濯纓,你說呢?朕要怎樣的收場才好?醉死?堕馬死?還是死在缇蘭的床上?” 帝旭眼看着面前的兩人面色驟變,笑意更濃。
就在此時,始終恒定的純白燈光變化了——金城宮的燈是風吹不搖的,但是這白光中,如今隐約有了影子。
影子是從帝旭身後那座燈的白光中出現的。
是人形。
有如窗上魅影,眼看着由淡而濃,自虛而實,緊接着光芒一劃,白牛皮蒙子自内而外被破開,一道人影疾刺而出。
濯纓锵然拔出長劍,一躍而起,仗劍橫隔于帝旭面前。
方諸單手攔住帝旭的腰身,向後連退,轉瞬二人已退出二丈開外,方才落地,身邊一座燈内竟又嗤地一劍橫出。
方諸這次看得分明,那人原是匿身于牛皮内的精鋼燈盞之後,緊貼牆壁,燈光發于外,因而竟得以隐身。
那一劍看來十分兇險,方諸卻将帝旭向側推送出去,自己低身而進,運起真力隔着白牛皮向那人執劍手肘拍下。
那人一聲痛叫,向後倒入火焰,燈内狹仄,一時躲閃不開,竟也十分氣概,忍痛撤劍刷刷幾劃,将牛皮割出豁口,自燈内脫了身,原來與方才現身的刺客一樣,均身着白衣,金發碧眼胡人容貌。
第一名刺客亦不見雙手有何兵刃,不管濯纓密不透風的劍勢,如撲火蛾子長身直上,渾不畏死。
濯纓見他門戶大開,乘勢将劍身一偏向上疾送,劍尖直抵刺客咽喉,眼看便要穿顱而出,然而——長劍铮然鳴動,竟是金石相擊之聲! 劍尖已然微微陷入那胡人咽喉肌膚,卻被就此阻住不能再入分毫,濯纓心頭一凜,翻腕變招向颔下最柔軟處刺去,這一回,劍尖像是刺到了什麼極為堅硬的東西,竟然側滑出去,“伊瓦内!”濯纓脫口而出。
伊瓦内是鹄庫清修教中密技,意即“血中金”,原是煉金術之一支,專門研究自牲畜血中提煉黃金之法,數百年均未成功,卻隻能自血中煉出精鐵來,于是漸漸衰敗。
後來不知如何,伊瓦内漸漸演化為一門以身化鐵的武藝,修習者亦稱為伊瓦内,傳說容貌無異常人,卻可令肌膚如鐵。
濯纓年幼時見過一名修習二三十年的清修僧,亦隻能令雙掌化鐵,擊掌有刀劍聲。
今日這個伊瓦内,不止咽喉,連颔下最柔軟的皮膚均已成鐵,猶如周身被甲,兵刃難傷。
那伊瓦内聽聞“伊瓦内”三字,露出駭異神色,定睛看了濯纓容貌,亦失聲道:“奪洛爾薩!” “我是奪罕。
”濯纓輕聲一哂,挺劍向胡人碧眼中刺去。
胡人偏頭閃避,劍鋒在臉頰上撞出成串火花,他卻不以為意似地擡手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