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孰若别時
關燈
小
中
大
有寶光流轉,她美目中有淚水降落,晶瑩剔透,光華熠熠,這最初也最終為他而淌落的淚水,讓他心生虔誠感恩,也使他明白,一個女子流淚,可以與悲傷與否無幹,與感奮與否無幹,甚或與堅強與否亦無幹。
他起身,對她說了一句什麼話,轉身行入陰暗的室内,那春光不能及,春風不能度的所在。
一切恩怨既從此處開始,一切恩怨亦從此處了結,本已是大圓滿,何況還有她眼淚的救贖,使他可以期待下一個更加光明的輪回。
那麼還有什麼可遺憾呢? 她在室外向他行大禮,亦轉身,向着背對他的方向,漸漸遠離今生今世,生生世世,這世間存在他的所在。
她和他之間,她心心念念等候了這麼久的收煞,好奇了這麼久的收煞,原來如此。
她回宮回閣,盤桓換去了為他鮮血沾染的衣裙,方前往複旨,再度站立于天子面前。
皇帝望着這位幾乎陌生卻又似十分熟識的兒婦,記不起她究竟神似哪位故人,他問:“我的話都帶到了麼?”她回答:“帶去了。
”皇帝問:“他怎麼說?”她沉吟道:“殿下都聽進去了。
”皇帝點頭道:“那就好,再過數日,你可再去看看他,告訴他,等過了這段日子,朕也會去看他。
”她輕輕搖搖頭,道:“妾不會再去了,陛下也不必再去了。
”皇帝疑惑道:“這是何意,他仍舊是……”她取出了那封信,默默無言,雙手奉上。
無需她再多作解釋,片刻後緊随她入殿之人向皇帝無上惶恐地回報,宗正寺卿吳龐德已經急得死而複蘇幾次。
而廢太子蕭定權,在禁所内,用一支不知何處所得的磨利的金簪,挑斷了自己左手的血脈。
待人發現時,他正閉目端坐在室内,姿态優雅如生前,面色安詳如生前,卻已經失救。
他足邊地面與青衫袍擺上,郁積着一汪尚未幹涸的鮮血。
染血金簪垂落其間,簪頭仙鶴振翅之勢,似欲于碧血中飛入長天。
皇帝頹然栽倒在禦座上,右手無意的拂過自己的鬓角,低頭呆望掌心,無言半晌後,方指着仍然靜立一側的阿寶問道:“是你?”她毫無否認的意圖,颔首道:“是妾。
關于今日,妾與殿下早有過約定。
”皇帝愣了片刻,喃喃道:“早有約定……你究竟何人,不知謀害皇子,是死罪否?”她平靜回答:“妾姓陸,名文昔,家父華亭陸英,定新年曾任職禦史台。
非但本次向廢太子傳遞利刃,前事中向趙庶人傳遞玉帶消息者,亦是妾身。
妾自知罪不可赦,但求陛下緩刑。
”皇帝蹙眉道:“緩刑?”她點點頭:“求陛下緩刑半載,待妾生産。
”皇帝黯淡眼眸微微一亮,上下打量她良久,方問道:“既已如此,你為何還要……”她微微一笑,語氣溫柔,語義卻頗為無禮:“這是妾與廢太子之間事,陛下不必深究。
” 待日斜人靜,待宮燈點明,孤坐深宮的皇帝遲疑良久,終于開啟了信函。
那是一張玉版箋,紙上五行墨書,毫不藏鋒,毫不收斂,毫不掩飾,毫不含蓄,一筆一畫,如嵌入金銀絲的青銅匕首,刃的鋒芒,刺痛了皇帝的雙眼。
鑄錯麗水,碎玉昆山。
皇帝想起了朝中對這種書法的評斷。
不摧不折不毀滅,怎能求得極緻之美。
錯否?無錯否? 垂垂老矣的皇帝将玉版湊近了搖曳燈燭,黯然歎息:“可惜了這一筆好字。
” 逐漸化盡的是廢太子蕭定權錄庾稚恭的字帖,略有兩字改動:已向季春,感慕兼傷。
情不自任,奈何奈何。
陛下何如,吾哀勞。
何賴,愛護時否?陛下傾氣力,孰若别時? 皇帝呆呆望着翰墨成灰,紅燭垂淚,忽然回首下旨道:“武德侯追贈上柱國,定國公爵位。
以公爵之禮厚葬,命鴻儒代朕做祭文,勒石刻碑,昭其功績。
百官素服出城哭送,朕要親臨祭奠。
” 他停頓了片刻,咬牙切齒補充完了獨斷專行的敕令:“廢太子葬西園,不附廟,不設祭,百官不素服,天下不禁嫁娶。
”
他起身,對她說了一句什麼話,轉身行入陰暗的室内,那春光不能及,春風不能度的所在。
一切恩怨既從此處開始,一切恩怨亦從此處了結,本已是大圓滿,何況還有她眼淚的救贖,使他可以期待下一個更加光明的輪回。
那麼還有什麼可遺憾呢? 她在室外向他行大禮,亦轉身,向着背對他的方向,漸漸遠離今生今世,生生世世,這世間存在他的所在。
她和他之間,她心心念念等候了這麼久的收煞,好奇了這麼久的收煞,原來如此。
她回宮回閣,盤桓換去了為他鮮血沾染的衣裙,方前往複旨,再度站立于天子面前。
皇帝望着這位幾乎陌生卻又似十分熟識的兒婦,記不起她究竟神似哪位故人,他問:“我的話都帶到了麼?”她回答:“帶去了。
”皇帝問:“他怎麼說?”她沉吟道:“殿下都聽進去了。
”皇帝點頭道:“那就好,再過數日,你可再去看看他,告訴他,等過了這段日子,朕也會去看他。
”她輕輕搖搖頭,道:“妾不會再去了,陛下也不必再去了。
”皇帝疑惑道:“這是何意,他仍舊是……”她取出了那封信,默默無言,雙手奉上。
無需她再多作解釋,片刻後緊随她入殿之人向皇帝無上惶恐地回報,宗正寺卿吳龐德已經急得死而複蘇幾次。
而廢太子蕭定權,在禁所内,用一支不知何處所得的磨利的金簪,挑斷了自己左手的血脈。
待人發現時,他正閉目端坐在室内,姿态優雅如生前,面色安詳如生前,卻已經失救。
他足邊地面與青衫袍擺上,郁積着一汪尚未幹涸的鮮血。
染血金簪垂落其間,簪頭仙鶴振翅之勢,似欲于碧血中飛入長天。
皇帝頹然栽倒在禦座上,右手無意的拂過自己的鬓角,低頭呆望掌心,無言半晌後,方指着仍然靜立一側的阿寶問道:“是你?”她毫無否認的意圖,颔首道:“是妾。
關于今日,妾與殿下早有過約定。
”皇帝愣了片刻,喃喃道:“早有約定……你究竟何人,不知謀害皇子,是死罪否?”她平靜回答:“妾姓陸,名文昔,家父華亭陸英,定新年曾任職禦史台。
非但本次向廢太子傳遞利刃,前事中向趙庶人傳遞玉帶消息者,亦是妾身。
妾自知罪不可赦,但求陛下緩刑。
”皇帝蹙眉道:“緩刑?”她點點頭:“求陛下緩刑半載,待妾生産。
”皇帝黯淡眼眸微微一亮,上下打量她良久,方問道:“既已如此,你為何還要……”她微微一笑,語氣溫柔,語義卻頗為無禮:“這是妾與廢太子之間事,陛下不必深究。
” 待日斜人靜,待宮燈點明,孤坐深宮的皇帝遲疑良久,終于開啟了信函。
那是一張玉版箋,紙上五行墨書,毫不藏鋒,毫不收斂,毫不掩飾,毫不含蓄,一筆一畫,如嵌入金銀絲的青銅匕首,刃的鋒芒,刺痛了皇帝的雙眼。
鑄錯麗水,碎玉昆山。
皇帝想起了朝中對這種書法的評斷。
不摧不折不毀滅,怎能求得極緻之美。
錯否?無錯否? 垂垂老矣的皇帝将玉版湊近了搖曳燈燭,黯然歎息:“可惜了這一筆好字。
” 逐漸化盡的是廢太子蕭定權錄庾稚恭的字帖,略有兩字改動:已向季春,感慕兼傷。
情不自任,奈何奈何。
陛下何如,吾哀勞。
何賴,愛護時否?陛下傾氣力,孰若别時? 皇帝呆呆望着翰墨成灰,紅燭垂淚,忽然回首下旨道:“武德侯追贈上柱國,定國公爵位。
以公爵之禮厚葬,命鴻儒代朕做祭文,勒石刻碑,昭其功績。
百官素服出城哭送,朕要親臨祭奠。
” 他停頓了片刻,咬牙切齒補充完了獨斷專行的敕令:“廢太子葬西園,不附廟,不設祭,百官不素服,天下不禁嫁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