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婢為夫人
關燈
小
中
大
無用矣。
” 他恭謹的語氣因對天心洞若觀火的剖析而顯得不乏譏諷,皇帝卻不以為忤,看着他,緩緩點頭道:“你知道便好,果然無事,自然皆大歡喜。
” 定權歎氣道:“陛下,事雖未果,早是幾敗俱傷,還談什麼皆大歡喜,還有什麼皆大歡喜。
臣固然自明清白,然而臣不願寫,臣也不會寫。
臣再愚昧,也不是親手在給自己預備的甕下點火之人。
或者臣寫了,結果不如陛下所願,嫌疑不還是落在臣的身上,此舉等于無益。
” 皇帝道:“你果然不肯?” 定權道:“陛下若與臣商議,臣自然可以拒絕。
陛下如下嚴旨,那麼說明臣早已失信于君父,失愛于君父,有罪無罪,臣隻有一死。
不過臣臨死前倒可為陛下再畫一策——所謂金錯刀,絕不是臣的獨技,譬如說,臣的五弟也會書寫,并且與臣手書别無二緻。
此事他既算始作俑者,似乎也該出些力氣,陛下何不召他過來,左右臣的印绶皆在此處,今晚盡着他動用就是了。
” 皇帝忽覺面前鬥室窄小,胸膺郁積,無言半晌,重重歎道:“朕怎麼就會養出你們一班孽-畜?!” 定權無動于衷,叩首道:“臣罪丘山。
” 皇帝狐疑地看了看他,略一沉吟,下命道:“那就依太子的話,召趙王即刻前來。
” 趙王定楷踏着初更的報時鼓點進入金吾衛,發覺一室軍士皆披甲帶刀,而太子正如一座石像一般端正跪于皇帝足下,甚至沒有擡頭看自己一眼。
掌心的冷汗即刻再度冒出,以往或暗或明的是非争鬥都已不再要緊,一步步鋪陳,一步步設計,計算得再精準,也無法預料,真正撕破面孔正面交鋒,是大悲大喜大怨大惡都經曆後的,一個如此平常的時刻,彼此擁有如此平常的表情。
不是沒有懷疑,也不是沒有恐怖,但是他無法拒絕君父的要求,一如他無法拒絕自己。
這或者是他最大的機會,如同一盤博弈,他必須權衡利弊,維護他之前辛苦經營的大局。
這博弈讓他不安的同時,也讓他興奮到了極點,和他的嫡親哥哥不同,他隻要安分守己,其實是可以一個富貴親王的身份安度一生的。
二十四封語義暧昧的秘箋完成,筆迹與皇太子手書無二,再一一加蓋了皇太子的金寶和私印,和月前給付顧逢恩的書信同式同樣,再一一經由皇帝過目,由皇帝親信的内臣一一攜入夜色。
普天之下,皇土之上,就是有人臣偏偏不肯安分守己,而他偏偏就是這種人臣,他不知這是幸抑不幸。
或徹底成就或徹底毀滅,或直上天宮或直堕泥犁,這種人就是不願意走第三條哪怕平坦大道。
何況他父親成功的先例此刻就在這堂上昭彰,何況聽說曾經就是這堂上,是他的父親擊潰自己手足和最大敵人的戰場。
這即便不能成為對他的勉勵,亦至少不會成為對他的警示。
由二更到三更,再到四更天際蒙蒙發灰,二十四京衛内無一衛指揮在接書後稍有片刻的遲疑,猶豫或曾經與儲君暗通款曲的痕迹,其人或驚愕或忿怒或如大禍臨頭,有十衛指揮甚至扣留了皇帝的使者,親自将手書夤夜投回了宮門,再由宮中的使者一一送交金吾衛堂上的皇帝手中。
沒有經由皇帝的許可,整夜保持着正直跪姿的皇太子扶着幾案踉跄起身,帶着一臉的無奈和譏诮,從毫無血色的嘴唇中輕蔑地咬出兩個字來:“兒戲。
” 他探手取過皇帝面前的幾封書信,蹙着眉随意翻看,随後當着君父的面,走到看來已露敗相的亂臣面前抖了抖,問道:“明明什麼都不缺,可是他們為什麼不都認,你知道這是差在何處了嗎?” 年少親王緊抿雙唇,沒有答複。
他得意的笑笑,長眉揚起,如同他書法中出鋒的一勒,他不吝指點道:“你的字,少力道,少風度,少修養,既缺天份,亦缺身份,所謂拾人牙慧,所謂婢學夫人!” 面對這嚣張的羞辱,年少的親王依舊隐忍無語,今夜表面或是他占據了上風,其實言塵埃落定為時尚早。
皇帝怒至極處,反而稍生興趣,無言注視着二子的對峙。
然而太子沒有繼續不自重的忘形,他微微歎了口氣,端正了臉色:“不過你知道自己最大的敗筆是在何處?畫道也好,書道也好,一切文藝皆不當為陰謀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無,骨氣全無。
你和我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你我都隻是匠人,以緻贻笑大方,而終難成大家,難成正果。
” 不理會趙王神色,他轉向座上天子,平靜請求道:“陛下恕罪,臣實在累了,臣告退。
” 皇帝揮了揮手道:“朕叫人送你回宮。
” 他扶了扶依舊僵硬的膝頭,轉身欲行,身後的皇帝忽然遲疑道:“朕已經叫典藥局的人過去了,不過你也最好去看看。
朕知道你不喜歡他,可是他出什麼事,畢竟于你亦無好處。
” 定權無所謂一笑道:“此事真的就會終結于這樣一個兒戲麼?臣若得罪,那他的身份便是罪-臣孽子了。
罪-臣孽子的下場,臣是真不願意去看的。
”
” 他恭謹的語氣因對天心洞若觀火的剖析而顯得不乏譏諷,皇帝卻不以為忤,看着他,緩緩點頭道:“你知道便好,果然無事,自然皆大歡喜。
” 定權歎氣道:“陛下,事雖未果,早是幾敗俱傷,還談什麼皆大歡喜,還有什麼皆大歡喜。
臣固然自明清白,然而臣不願寫,臣也不會寫。
臣再愚昧,也不是親手在給自己預備的甕下點火之人。
或者臣寫了,結果不如陛下所願,嫌疑不還是落在臣的身上,此舉等于無益。
” 皇帝道:“你果然不肯?” 定權道:“陛下若與臣商議,臣自然可以拒絕。
陛下如下嚴旨,那麼說明臣早已失信于君父,失愛于君父,有罪無罪,臣隻有一死。
不過臣臨死前倒可為陛下再畫一策——所謂金錯刀,絕不是臣的獨技,譬如說,臣的五弟也會書寫,并且與臣手書别無二緻。
此事他既算始作俑者,似乎也該出些力氣,陛下何不召他過來,左右臣的印绶皆在此處,今晚盡着他動用就是了。
” 皇帝忽覺面前鬥室窄小,胸膺郁積,無言半晌,重重歎道:“朕怎麼就會養出你們一班孽-畜?!” 定權無動于衷,叩首道:“臣罪丘山。
” 皇帝狐疑地看了看他,略一沉吟,下命道:“那就依太子的話,召趙王即刻前來。
” 趙王定楷踏着初更的報時鼓點進入金吾衛,發覺一室軍士皆披甲帶刀,而太子正如一座石像一般端正跪于皇帝足下,甚至沒有擡頭看自己一眼。
掌心的冷汗即刻再度冒出,以往或暗或明的是非争鬥都已不再要緊,一步步鋪陳,一步步設計,計算得再精準,也無法預料,真正撕破面孔正面交鋒,是大悲大喜大怨大惡都經曆後的,一個如此平常的時刻,彼此擁有如此平常的表情。
不是沒有懷疑,也不是沒有恐怖,但是他無法拒絕君父的要求,一如他無法拒絕自己。
這或者是他最大的機會,如同一盤博弈,他必須權衡利弊,維護他之前辛苦經營的大局。
這博弈讓他不安的同時,也讓他興奮到了極點,和他的嫡親哥哥不同,他隻要安分守己,其實是可以一個富貴親王的身份安度一生的。
二十四封語義暧昧的秘箋完成,筆迹與皇太子手書無二,再一一加蓋了皇太子的金寶和私印,和月前給付顧逢恩的書信同式同樣,再一一經由皇帝過目,由皇帝親信的内臣一一攜入夜色。
普天之下,皇土之上,就是有人臣偏偏不肯安分守己,而他偏偏就是這種人臣,他不知這是幸抑不幸。
或徹底成就或徹底毀滅,或直上天宮或直堕泥犁,這種人就是不願意走第三條哪怕平坦大道。
何況他父親成功的先例此刻就在這堂上昭彰,何況聽說曾經就是這堂上,是他的父親擊潰自己手足和最大敵人的戰場。
這即便不能成為對他的勉勵,亦至少不會成為對他的警示。
由二更到三更,再到四更天際蒙蒙發灰,二十四京衛内無一衛指揮在接書後稍有片刻的遲疑,猶豫或曾經與儲君暗通款曲的痕迹,其人或驚愕或忿怒或如大禍臨頭,有十衛指揮甚至扣留了皇帝的使者,親自将手書夤夜投回了宮門,再由宮中的使者一一送交金吾衛堂上的皇帝手中。
沒有經由皇帝的許可,整夜保持着正直跪姿的皇太子扶着幾案踉跄起身,帶着一臉的無奈和譏诮,從毫無血色的嘴唇中輕蔑地咬出兩個字來:“兒戲。
” 他探手取過皇帝面前的幾封書信,蹙着眉随意翻看,随後當着君父的面,走到看來已露敗相的亂臣面前抖了抖,問道:“明明什麼都不缺,可是他們為什麼不都認,你知道這是差在何處了嗎?” 年少親王緊抿雙唇,沒有答複。
他得意的笑笑,長眉揚起,如同他書法中出鋒的一勒,他不吝指點道:“你的字,少力道,少風度,少修養,既缺天份,亦缺身份,所謂拾人牙慧,所謂婢學夫人!” 面對這嚣張的羞辱,年少的親王依舊隐忍無語,今夜表面或是他占據了上風,其實言塵埃落定為時尚早。
皇帝怒至極處,反而稍生興趣,無言注視着二子的對峙。
然而太子沒有繼續不自重的忘形,他微微歎了口氣,端正了臉色:“不過你知道自己最大的敗筆是在何處?畫道也好,書道也好,一切文藝皆不當為陰謀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無,骨氣全無。
你和我都做不到這一點,所以你我都隻是匠人,以緻贻笑大方,而終難成大家,難成正果。
” 不理會趙王神色,他轉向座上天子,平靜請求道:“陛下恕罪,臣實在累了,臣告退。
” 皇帝揮了揮手道:“朕叫人送你回宮。
” 他扶了扶依舊僵硬的膝頭,轉身欲行,身後的皇帝忽然遲疑道:“朕已經叫典藥局的人過去了,不過你也最好去看看。
朕知道你不喜歡他,可是他出什麼事,畢竟于你亦無好處。
” 定權無所謂一笑道:“此事真的就會終結于這樣一個兒戲麼?臣若得罪,那他的身份便是罪-臣孽子了。
罪-臣孽子的下場,臣是真不願意去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