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紗籠中人
關燈
小
中
大
元月廿日前後,朝中接踵而至者有兩件大政,皆由皇帝發中旨獨斷獨-裁。
其一,三次向長州發敕,鎮守副使顧逢恩整軍拔隊,領三萬軍出城行進,支援前線。
其二,左遷刑部尚書杜蘅為中書令,令大理寺卿暫兼刑書一職,吏部尚書朱緣仍居原位。
或有人将二事戲言概稱為出将入相。
第一件軍政不談,第二件人事上的變動卻使得部分朝臣不解,因為入相的杜蘅很明顯是太子的私人。
數年前李柏舟一案,他同張陸正一道效力甚巨不說,次年翻案時,他也曾與張氏一同戴職被審查。
雖然鞫谳期間他一字未認,嗣後又證明是廣川郡王和張氏子虛烏有的誣頌,但是此事仍然是他行狀上不可祓除的一大污迹。
以本朝的清流眼光看來,不避忌去職便已是戀阙之行,頗為直人君子不齒,不避忌去職反而累遷相位,則更加令人捉鼻。
不齒也罷,捉鼻也罷,世風日下,且不論道。
更要緊的是,以皇帝和太子多年微妙的關系,為何要将太子親臣擡至鈞衡相位,則有些天心莫測的意味在其中了。
何況當事者的态度也很奇怪,诏令下達,衆人拱手相賀杜尚書,其中一善谑者笑問有無老僧也曾許他碧紗籠之時,杜蘅卻面色悻悻,王顧左右後拂袖而去,弄得一幹人倒真成了丈二僧,摸不到頭腦。
面對趙王定楷,王府内侍總管長和也持同樣的觀點和疑問。
仲春将臨,新痕懸柳,淡彩穿花,然而早晚天氣仍是偏于冷的一面,并不十分适合出遊。
定楷在後園的晚風中緩行慢步,長和也隻能耐心壓慢步子,多走了片刻,便忍不住要搓手跺足。
定楷順手扯下一枝早發新柳,照他手上一笞,沉聲道:“多大人了,穩重些。
”長和嘿嘿一笑,穩重了片刻,接着說道:“所以他們都是這麼說的。
”定楷冷笑道:“他們是誰?有三品上的麼,有省部内辦軍政、民政、财政的麼?”長和經他一提醒,倒是一愣,想了想搖頭道:“好似還真不多,言官們說得是多一些。
”定楷道:“他們自然會說得多,一來這是他們的本分,二來他們是清流,早不知這些年辦實務的形勢了。
你也以為陛下這是為了軍事在擡舉太子麼,你也以為太子的勢力柳暗花明了嗎,陛下這是舉手談笑間,便将太子内外兩條道路都封死了。
”長和道:“可是杜蘅和太子的關系——臣愚昧,還請殿下指教。
” 夕陽下春鳥啁啾,響應而鳴。
定楷緩步前行,蹙眉道:“去歲歲查後,我同你講過些什麼話?從李柏舟去位,何道然入職,至今五年間,三省的權力已被陛下漸次架空。
今日行政,六部之上,直達天聽,三省不過徒有其名,負責系聯而已。
而六部當中,禮部搖擺不定,戶工多行庶政。
掌大政的衙門内,吏部掌人事,樞部掌軍事,獨餘掌刑名的刑部尚親東朝。
這次人事變遷,杜衡明升,其實是喪權。
什麼紗籠中人,日後就成金籠中鳥了。
” 長和人不遲鈍,經他一點撥,也立刻醒悟過來,問道:“如此說,縱觀今日局面,大政庶政皆已由天子直掌。
陛下的手段,當真雷霆萬鈞,短短不到一月,太子外失兵,内失政,什麼出将入相,不如說是扼亢拊背更貼切些。
——太子不曾料到這個局面嗎,怎麼這次這麼甘心便為陛下驅馳了?” 定楷歎氣道:“我這太子哥哥的心思,我大概能夠猜到一點。
一者他以為他最大的靠山是他舅舅,他舅舅有難,他沒有袖手的道理;一者他五年來為此役也算得上宵衣旰食了,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明白做一樁事業功敗垂成的痛苦;還有,我想也是最要緊的,還是那句話,他的道和我的不一樣。
” 長和道:“照王爺這麼說,内外交迫如此,那麼太子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了?” 定楷緩緩搖頭道:“我之前還同你說過什麼,局勢安,太子便安。
如今局勢不安穩嗎,陛下不費吹灰之力,便将軍政全盤收回,你告訴我,他還有什麼理由非廢太子不可?還是你覺得比起太子他更喜歡我?” 他回過頭,冷笑道:“而且你适才說
其一,三次向長州發敕,鎮守副使顧逢恩整軍拔隊,領三萬軍出城行進,支援前線。
其二,左遷刑部尚書杜蘅為中書令,令大理寺卿暫兼刑書一職,吏部尚書朱緣仍居原位。
或有人将二事戲言概稱為出将入相。
第一件軍政不談,第二件人事上的變動卻使得部分朝臣不解,因為入相的杜蘅很明顯是太子的私人。
數年前李柏舟一案,他同張陸正一道效力甚巨不說,次年翻案時,他也曾與張氏一同戴職被審查。
雖然鞫谳期間他一字未認,嗣後又證明是廣川郡王和張氏子虛烏有的誣頌,但是此事仍然是他行狀上不可祓除的一大污迹。
以本朝的清流眼光看來,不避忌去職便已是戀阙之行,頗為直人君子不齒,不避忌去職反而累遷相位,則更加令人捉鼻。
不齒也罷,捉鼻也罷,世風日下,且不論道。
更要緊的是,以皇帝和太子多年微妙的關系,為何要将太子親臣擡至鈞衡相位,則有些天心莫測的意味在其中了。
何況當事者的态度也很奇怪,诏令下達,衆人拱手相賀杜尚書,其中一善谑者笑問有無老僧也曾許他碧紗籠之時,杜蘅卻面色悻悻,王顧左右後拂袖而去,弄得一幹人倒真成了丈二僧,摸不到頭腦。
面對趙王定楷,王府内侍總管長和也持同樣的觀點和疑問。
仲春将臨,新痕懸柳,淡彩穿花,然而早晚天氣仍是偏于冷的一面,并不十分适合出遊。
定楷在後園的晚風中緩行慢步,長和也隻能耐心壓慢步子,多走了片刻,便忍不住要搓手跺足。
定楷順手扯下一枝早發新柳,照他手上一笞,沉聲道:“多大人了,穩重些。
”長和嘿嘿一笑,穩重了片刻,接着說道:“所以他們都是這麼說的。
”定楷冷笑道:“他們是誰?有三品上的麼,有省部内辦軍政、民政、财政的麼?”長和經他一提醒,倒是一愣,想了想搖頭道:“好似還真不多,言官們說得是多一些。
”定楷道:“他們自然會說得多,一來這是他們的本分,二來他們是清流,早不知這些年辦實務的形勢了。
你也以為陛下這是為了軍事在擡舉太子麼,你也以為太子的勢力柳暗花明了嗎,陛下這是舉手談笑間,便将太子内外兩條道路都封死了。
”長和道:“可是杜蘅和太子的關系——臣愚昧,還請殿下指教。
” 夕陽下春鳥啁啾,響應而鳴。
定楷緩步前行,蹙眉道:“去歲歲查後,我同你講過些什麼話?從李柏舟去位,何道然入職,至今五年間,三省的權力已被陛下漸次架空。
今日行政,六部之上,直達天聽,三省不過徒有其名,負責系聯而已。
而六部當中,禮部搖擺不定,戶工多行庶政。
掌大政的衙門内,吏部掌人事,樞部掌軍事,獨餘掌刑名的刑部尚親東朝。
這次人事變遷,杜衡明升,其實是喪權。
什麼紗籠中人,日後就成金籠中鳥了。
” 長和人不遲鈍,經他一點撥,也立刻醒悟過來,問道:“如此說,縱觀今日局面,大政庶政皆已由天子直掌。
陛下的手段,當真雷霆萬鈞,短短不到一月,太子外失兵,内失政,什麼出将入相,不如說是扼亢拊背更貼切些。
——太子不曾料到這個局面嗎,怎麼這次這麼甘心便為陛下驅馳了?” 定楷歎氣道:“我這太子哥哥的心思,我大概能夠猜到一點。
一者他以為他最大的靠山是他舅舅,他舅舅有難,他沒有袖手的道理;一者他五年來為此役也算得上宵衣旰食了,你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明白做一樁事業功敗垂成的痛苦;還有,我想也是最要緊的,還是那句話,他的道和我的不一樣。
” 長和道:“照王爺這麼說,内外交迫如此,那麼太子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了?” 定楷緩緩搖頭道:“我之前還同你說過什麼,局勢安,太子便安。
如今局勢不安穩嗎,陛下不費吹灰之力,便将軍政全盤收回,你告訴我,他還有什麼理由非廢太子不可?還是你覺得比起太子他更喜歡我?” 他回過頭,冷笑道:“而且你适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