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三邊曙色

關燈
竿是這孩子的竹馬,心中好笑,信口相嘲道:“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小将軍既然失了馬匹,應該向林下尋找,為何求田問舍,來到此處?”那童子愣了片刻,隻覺她語音輕柔,念起詩來說不出的好聽,雖不知她何人,卻又不願就此被她看輕,思量了一時,方正色答道:“林下多有悲風,非君子安身之處。

    歧路亡羊,理當就近求之。

    ”那美人見他小小年紀,卻聰明伶俐,口角十分老成,越發覺得可笑可愛,遂指着那竹馬道:“小将軍的馬便栖在此處。

    隻是現下還有一樁麻煩,将軍的馬踏碎了我的花瓶,使我無處供養佛前之花。

    官馬傷了民财,将軍該當何罪?”那童子這才注意到打碎在草間的瓷瓶,拾起一片看了片刻,皺眉問道:“你究竟是何人?”那美人笑着反問道:“花瓶一事小将軍還未回複,為何隻管問人?難道小将軍斷案,還要看人而異?”那童子搖頭道:“你大約不知道,這瓶子看起來不起眼,卻是前朝耀州窯的真品,此時打破,你家娘子必定要責罰你。

    你可引我前去,我親自向你家娘子說明實情,不使你受到牽連。

    ” 那美人吃驚看他一眼,方想說話,忽見門外又探進一個小小頭來,怯怯問道:“六叔,我的馬還沒有要回來嗎?” 那美人聽聞此語,隻覺心上如遭一記重錘,舉目望去,見一個四五歲幼童立于門後,磨合羅兒一般,瘦小身形,頭梳兩角,餘發披于腦後,前額如敷粉一般清秀可愛,手捏着一支竹枝做的馬鞭,正依門悄悄向内探望,見自己望向他,連忙又将臉躲在了門後。

    那躊躇眉宇絕似一人,她一手中的剪刀登時垂落,另一手卻緊緊捏住了剪下的花枝,枝上尖刺,如利齒一般咬進她掌心之中。

     兩個孩童不知她何出此态,不由隔了半院面面相觑,那幼童等了片刻,便又悄悄招手道:“六叔,我不要馬了,你快些回來吧。

    ” 正說話間,看顧他們的幾個宮人已經趕上了前來,其中一人一把抱過那幼童,左看右看有無摔傷,嘴中卻抱怨那個年長者道:“請六殿下也開恩體恤體恤奴婢,隻一眼沒有看到,殿下便把皇孫不知帶到哪裡去了。

    奴婢的一條魂被殿下吓走了大半條,餘下的還不知道招不招得回來呢。

    ” 那年長童子并不理會她,隻“嗯”了一聲,開口問道:“何事如此慌張?”那宮人答道:“陛下想見皇孫,令殿下昏省時攜帶皇孫同去。

    ”那童子點頭道:“如此你們先送阿元回去吧,我這裡還有些小事。

    ” 那宮人至此擡頭,方看見立于檐下的綠衣美人,這才想到自己失職,竟讓皇孫跑到了此處禁地,不由額上汗下,又不好即刻走開,隻得懷抱着皇孫,向那美人略一施禮道:“奴婢給顧娘子請安。

    ” 那童子聞言,這才知道這美人的身份,略一思索,遂走到她面前拱手謝道:“臣未曾見過娘子玉顔,今日多有失禮,破瓶一事,也請娘子見諒。

    臣回去,便即可差人奉新瓶于娘子補阙,望勿見棄。

    ” 那美人卻恍若不聞,也不還禮,隻靜靜望着天際晚雲,不做一語。

     那幼童卻似不願即還,口中隻管叫嚷道:“我不先走,六叔,六叔,你和我一起回去見爹爹罷。

    ” 那童子又看了檐下美人一眼,又作一揖,這才走至草間,提了竹馬,回頭柔聲安慰那幼童道:“走吧,我陪你同去。

    ” 幾個宮人恨不得早離了這是非之地,忙前後簇擁着二人離去,一面走一面囑咐道:“六殿下和皇孫切不可将今日之事告于殿下知曉。

    奴婢受罰倒是小事,隻怕殿下遷怒于二位,到時便為不美了。

    ” 那童子問道:“我為何從未聽說過殿下的這位娘子?她是什麼分位上的人?”那幾個宮人互望了幾眼,見他面上是必不肯罷休之态,内中終有一人答道:“六殿下有所不知,這個顧孺人的頭腦似乎有些不清楚,所以殿下才不許旁人去見她。

    六殿下沒看見适才和她說話,她連答一句都不會。

    ” 那童子望了望手中竹馬,自語道:“是麼?”又回頭囑咐皇孫道:“阿元你可聽見了,此事莫在你爹爹面前說漏了口。

    如果你爹爹問起,就說我們到後苑去了。

    ”皇孫平日最聽他話,忙點頭答應道:“六叔,我知道了。

    ” 這一行人減去漸遠,聲息全無,門又重掩,空餘滿院殘陽。

    那美人卻仍舊立于廊下花畔,袅袅婷婷,便與一枝秋花相似,有不勝風吹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