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未亡者遊戲
關燈
小
中
大
叛亂。
好在李通準備得及時,牢牢守住汝南,但也不敢輕易出擊。
雙方展開了對峙,叛軍趁機在汝南附近大肆搶掠。
消息傳到許都後,一道難題擺在了荀彧面前。
曹公的主力在趕往徐州的路上,樂進、于禁守在官渡,鐘繇西鎮關中,唯一能去解救汝南的機動兵團,就隻有在許都的曹仁所部。
不救,則汝南勢危;救,則許都空虛。
救與不救,成為争論的焦點。
曹仁本人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說十日之内必解汝南之圍,可荀彧卻沒有允可,隻讓他厲兵秣馬,準備随時出征。
就在出兵尚還未定案之時,許都城内突然出現了一則詭異的流言,讓原本就十分複雜的局勢雪上加霜: “廬江孫策意欲襲許!” 從遠在淮南的廬江襲擊許都,路途千裡,乍聽起來是個極其荒謬的想法。
但一想到策劃者是孫策,便沒人會笑得出來。
這幾年,那個江東的瘋子給天下人帶來太多驚奇,沒有人敢保證他絕對不會這麼幹。
更何況這則流言還有鼻子有眼地指出,孫策是為了配合袁紹而出兵。
一南一北聯手而動,襲許為佯,實為策應河北。
許多人聯想到,汝南本是袁紹籍貫所在,遍布門生故吏,孫策選擇這時候出兵,意味更加濃厚。
一個接着一個的壞消息傳來,讓許都陷入了無所适從的焦慮。
荀彧别無選擇,隻能急令曹仁所部移動到項縣附近,以遮斷東南至許都的通路。
為防萬一,他還加強了許都的城防準備,宣布四門緊閉,無令不開。
※※※ “荀文若自以為防住外勢,便能安心,孰不知變生肘腋。
他把許都城門關上不準進出,反而方便咱們行事。
”董承舉着酒杯,語氣躊躇滿志,“時機已到,就看汝等能否一戰落城,把許都和漢室命運掌握在手裡了。
” 吳碩、種輯等人面露欽佩之色。
他們之前以為劉備是外圍策應的主力,卻沒料到隻是吸引曹軍主力的一枚棄子。
徐州、汝南、江東,董承在這三個地方或實或虛地落子,一下子就調空了許都的防衛力量。
如今曹操被絆在徐州,李通困在汝南,曹仁又趕往項縣,許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空虛。
這座城市最柔軟的腹部已經袒露出來,而鋒利的長矛已經架好了位置。
隻需要輕輕地一刺,漢室就會于此重生。
“今夜步出鬥室,明晨朝堂相見!” 董承掃視了一圈身邊的同僚,他們每一個人都流露出狂熱的神情。
這是一種源自于緊張的興奮,更是大業将成的陶醉。
他猛地把酒杯摔在地上,高高舉起了帶有漢帝墨寶的衣帶诏。
“為了漢室複興!”他振臂高喊。
※※※ 荀彧抵達司空府的時候,他注意到在前面代替張宇引路的,是一個年輕的宦官。
他的眉眼似曾相識,應該在哪裡見過,而且是最近。
“你是……” 小宦官看到尚書令的疑惑,立刻躬身道:“在下冷壽光,先前在禁中曾見過大人的,如今接替張老公公擔任中黃門。
” 荀彧一下想起來了,寝殿大火那一夜,就是這位小宦官臨危不懼,屢獻奇策。
如今宮内儉省,宦官品秩沒那麼森嚴,從低品直升中黃門不算突兀。
這人看起來精明乖巧,想來比起頑固的張宇,更适合當前的形勢吧。
荀彧一邊如此想着,一邊來到司空府的正院。
按照規矩,此地已屬禁中範圍,該由羽林設圍,曹家的人都回避出去。
荀彧一踏進去,看到數名宿衛正斜靠在廊下,與一個年輕人投着骰子。
冷壽光忽然高聲道:“尚書令荀彧,觐見。
” 這是一個善意的提醒。
那些宿衛聽到呼喚,慌忙站了起來,甚至還顧不上拿起兵器。
荀彧沉着臉走到他們跟前,仔細端詳年輕人的面孔。
年輕人被盯得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荀大人。
” “德祖,你是個聰明人,不要讓你父親的名字蒙羞。
”荀彧的口氣有些痛惜。
孔融和董承在數天之前聯名推薦楊修接替種輯之職,荀彧一直很欣賞這個年輕人,加上在楊彪被貶的事情上,他也懷有愧疚之心,于是尚書台很快就通過了這個任命,皇帝也朱筆勾批了。
可這個家夥現在居然在禁中聚賭,實在是太不像話。
若不是天子正在等候,他真想好好訓斥一下這個愣頭青。
荀彧環顧一圈,發覺今日在府中的宿衛似乎多了些,人影憧憧,而且似乎裡面還有些許都衛的面孔,眉頭不期然地皺了起來。
禁中賭博,尚隻是品性不良;若這年輕人驟得大權,不知輕重,擅動衆兵炫耀,就是嚴重的政治問題了。
楊修看到荀彧疑惑,笑嘻嘻地解釋道:“這是陛下的意思。
自從駐跸曹府以來,司空家阖府上下日夜操勞,疲憊不堪。
陛下于心不忍,特命宿衛入内,為曹家分勞。
” 對于這個說辭,荀彧未置可否,隻是叮囑道:“今日我為陛下開講經學,耗時頗長,你們不可怠惰。
”楊修連連點頭。
荀彧拍拍他肩膀,把袖中的《尚書》取出來,随冷壽光邁入正堂。
楊修回身大手一揮,興味索然的宿衛們散開來,重新站回到崗位上,把皇帝居住的屋子圍得水洩不通。
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些護衛泾渭分明,老宿衛在一邊,新編進來的許都衛士兵是另一邊,兩邊彼此都不理睬。
楊修斜斜靠着廊柱,手裡抛玩着骰子,望向正堂内的目光變得冰冷起來。
與此同時,王服已經在許都城南的校場内完成了初步的集結。
此時的許都城内,有四支比較強大的力量:王服的四百人部曲,許都衛的三百人,宿衛一百五十人以及鄧展的五十名虎豹騎。
其他各個官員的官邸裡還有一些護院或者私兵,加到一起也有不少人,但是太過分散,不用計算在内。
表面上,曹氏手裡掌握着至少七百五十人的兵力,對皇家的一百五十人綽綽有餘。
可實際上,他們最大的一部分已然倒向了董承。
此時許都城内的軍力對比,實際上是雒陽系的五百五十人對曹氏的三百五十人。
更何況許都衛的人都分散在許都各處,攏不到一起捏不成拳頭。
按照董承的計劃,王服的部屬要在傍晚前集結完畢,日落之後,全隊沿朱雀大街一路向北,直接殺向位于許都北側的許都衛。
隻要滿寵被控制,許都衛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力量。
就在王服圍剿許都衛的同時,吳碩手持敕書趕往四門,盡快控制城門。
荀彧命令四門緊閉,反而幫了吳碩的大忙。
兵變一發動,守城士兵更不敢擅自開城,于是沒有人能在短時間内離開許都城,可以最大限度地拖延曹仁趕回來的時間。
種輯率宿衛大部和董承府上的十幾名高手,趕往城西監苑。
那裡是鄧展的駐屯地,有鑒于虎豹騎的戰鬥力,他們會圍而不殲,等王服掃平許都衛後趕來再攻進去,以衆淩寡。
至于董承,則會和雒陽系的官員們直接趕往皇城,等到大局底定之時,楊修會将陛下接來皇宮,在那裡,皇帝将會發出讨逆诏書,号召各地諸侯赴許勤王。
而曹操的家眷,就交給已經駐紮司空府内的宿衛士兵處置…… 作為整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王服能否及時集結部隊,是行動的關鍵。
他們名義上屬于許都衛,被分割成幾十個小組分散在許都各處。
王服為了把他們聚攏到一起而不緻引起滿寵疑心,以發饷為名義,要求他們去南城校場統一領取。
結果他的部屬集結速度比預想要慢,眼看太陽要落山了,才湊齊了三百人不到。
為避免引起注意,他們沒有去司武庫領取步兵甲,大部分人都穿着粗布麻衣,手裡的武器也隻是城防用的木槍,短刀不過幾十把。
這樣的武裝,對付正規軍團隻能是自殺,但應付許都衛足夠了。
此時盛饷的箱子就擱在校場中間,裡面的銅錢和布帛袒露在外,許多士兵直勾勾地盯着,露出貪婪神色。
這支部隊裡一部分士兵是王家的劍法弟子,一部分是王服作遊俠時結識的江湖豪客,因此軍紀不算嚴整。
除了幾名心腹弟子,其他人并不知道王服的真實意圖。
如何控制這群人造反,也是門大學問。
王服煩躁地登上瞭望台,試圖借着最後一絲餘晖望一下遠處的動靜。
城樓上的刁鬥敲了三下,四面城樓紛紛舉火,許都正式進入宵禁。
“不能等了!”王服走下瞭望塔,把焦慮從臉上抹去。
這支部隊因長時間的停留,已經引起了附近曹軍與許都衛探子的疑心,如果再按兵不動,恐怕會有敗露。
他命令士兵們集結整隊,分成三個方陣。
士兵們意
好在李通準備得及時,牢牢守住汝南,但也不敢輕易出擊。
雙方展開了對峙,叛軍趁機在汝南附近大肆搶掠。
消息傳到許都後,一道難題擺在了荀彧面前。
曹公的主力在趕往徐州的路上,樂進、于禁守在官渡,鐘繇西鎮關中,唯一能去解救汝南的機動兵團,就隻有在許都的曹仁所部。
不救,則汝南勢危;救,則許都空虛。
救與不救,成為争論的焦點。
曹仁本人信誓旦旦,拍着胸脯說十日之内必解汝南之圍,可荀彧卻沒有允可,隻讓他厲兵秣馬,準備随時出征。
就在出兵尚還未定案之時,許都城内突然出現了一則詭異的流言,讓原本就十分複雜的局勢雪上加霜: “廬江孫策意欲襲許!” 從遠在淮南的廬江襲擊許都,路途千裡,乍聽起來是個極其荒謬的想法。
但一想到策劃者是孫策,便沒人會笑得出來。
這幾年,那個江東的瘋子給天下人帶來太多驚奇,沒有人敢保證他絕對不會這麼幹。
更何況這則流言還有鼻子有眼地指出,孫策是為了配合袁紹而出兵。
一南一北聯手而動,襲許為佯,實為策應河北。
許多人聯想到,汝南本是袁紹籍貫所在,遍布門生故吏,孫策選擇這時候出兵,意味更加濃厚。
一個接着一個的壞消息傳來,讓許都陷入了無所适從的焦慮。
荀彧别無選擇,隻能急令曹仁所部移動到項縣附近,以遮斷東南至許都的通路。
為防萬一,他還加強了許都的城防準備,宣布四門緊閉,無令不開。
※※※ “荀文若自以為防住外勢,便能安心,孰不知變生肘腋。
他把許都城門關上不準進出,反而方便咱們行事。
”董承舉着酒杯,語氣躊躇滿志,“時機已到,就看汝等能否一戰落城,把許都和漢室命運掌握在手裡了。
” 吳碩、種輯等人面露欽佩之色。
他們之前以為劉備是外圍策應的主力,卻沒料到隻是吸引曹軍主力的一枚棄子。
徐州、汝南、江東,董承在這三個地方或實或虛地落子,一下子就調空了許都的防衛力量。
如今曹操被絆在徐州,李通困在汝南,曹仁又趕往項縣,許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空虛。
這座城市最柔軟的腹部已經袒露出來,而鋒利的長矛已經架好了位置。
隻需要輕輕地一刺,漢室就會于此重生。
“今夜步出鬥室,明晨朝堂相見!” 董承掃視了一圈身邊的同僚,他們每一個人都流露出狂熱的神情。
這是一種源自于緊張的興奮,更是大業将成的陶醉。
他猛地把酒杯摔在地上,高高舉起了帶有漢帝墨寶的衣帶诏。
“為了漢室複興!”他振臂高喊。
※※※ 荀彧抵達司空府的時候,他注意到在前面代替張宇引路的,是一個年輕的宦官。
他的眉眼似曾相識,應該在哪裡見過,而且是最近。
“你是……” 小宦官看到尚書令的疑惑,立刻躬身道:“在下冷壽光,先前在禁中曾見過大人的,如今接替張老公公擔任中黃門。
” 荀彧一下想起來了,寝殿大火那一夜,就是這位小宦官臨危不懼,屢獻奇策。
如今宮内儉省,宦官品秩沒那麼森嚴,從低品直升中黃門不算突兀。
這人看起來精明乖巧,想來比起頑固的張宇,更适合當前的形勢吧。
荀彧一邊如此想着,一邊來到司空府的正院。
按照規矩,此地已屬禁中範圍,該由羽林設圍,曹家的人都回避出去。
荀彧一踏進去,看到數名宿衛正斜靠在廊下,與一個年輕人投着骰子。
冷壽光忽然高聲道:“尚書令荀彧,觐見。
” 這是一個善意的提醒。
那些宿衛聽到呼喚,慌忙站了起來,甚至還顧不上拿起兵器。
荀彧沉着臉走到他們跟前,仔細端詳年輕人的面孔。
年輕人被盯得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荀大人。
” “德祖,你是個聰明人,不要讓你父親的名字蒙羞。
”荀彧的口氣有些痛惜。
孔融和董承在數天之前聯名推薦楊修接替種輯之職,荀彧一直很欣賞這個年輕人,加上在楊彪被貶的事情上,他也懷有愧疚之心,于是尚書台很快就通過了這個任命,皇帝也朱筆勾批了。
可這個家夥現在居然在禁中聚賭,實在是太不像話。
若不是天子正在等候,他真想好好訓斥一下這個愣頭青。
荀彧環顧一圈,發覺今日在府中的宿衛似乎多了些,人影憧憧,而且似乎裡面還有些許都衛的面孔,眉頭不期然地皺了起來。
禁中賭博,尚隻是品性不良;若這年輕人驟得大權,不知輕重,擅動衆兵炫耀,就是嚴重的政治問題了。
楊修看到荀彧疑惑,笑嘻嘻地解釋道:“這是陛下的意思。
自從駐跸曹府以來,司空家阖府上下日夜操勞,疲憊不堪。
陛下于心不忍,特命宿衛入内,為曹家分勞。
” 對于這個說辭,荀彧未置可否,隻是叮囑道:“今日我為陛下開講經學,耗時頗長,你們不可怠惰。
”楊修連連點頭。
荀彧拍拍他肩膀,把袖中的《尚書》取出來,随冷壽光邁入正堂。
楊修回身大手一揮,興味索然的宿衛們散開來,重新站回到崗位上,把皇帝居住的屋子圍得水洩不通。
但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些護衛泾渭分明,老宿衛在一邊,新編進來的許都衛士兵是另一邊,兩邊彼此都不理睬。
楊修斜斜靠着廊柱,手裡抛玩着骰子,望向正堂内的目光變得冰冷起來。
與此同時,王服已經在許都城南的校場内完成了初步的集結。
此時的許都城内,有四支比較強大的力量:王服的四百人部曲,許都衛的三百人,宿衛一百五十人以及鄧展的五十名虎豹騎。
其他各個官員的官邸裡還有一些護院或者私兵,加到一起也有不少人,但是太過分散,不用計算在内。
表面上,曹氏手裡掌握着至少七百五十人的兵力,對皇家的一百五十人綽綽有餘。
可實際上,他們最大的一部分已然倒向了董承。
此時許都城内的軍力對比,實際上是雒陽系的五百五十人對曹氏的三百五十人。
更何況許都衛的人都分散在許都各處,攏不到一起捏不成拳頭。
按照董承的計劃,王服的部屬要在傍晚前集結完畢,日落之後,全隊沿朱雀大街一路向北,直接殺向位于許都北側的許都衛。
隻要滿寵被控制,許都衛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力量。
就在王服圍剿許都衛的同時,吳碩手持敕書趕往四門,盡快控制城門。
荀彧命令四門緊閉,反而幫了吳碩的大忙。
兵變一發動,守城士兵更不敢擅自開城,于是沒有人能在短時間内離開許都城,可以最大限度地拖延曹仁趕回來的時間。
種輯率宿衛大部和董承府上的十幾名高手,趕往城西監苑。
那裡是鄧展的駐屯地,有鑒于虎豹騎的戰鬥力,他們會圍而不殲,等王服掃平許都衛後趕來再攻進去,以衆淩寡。
至于董承,則會和雒陽系的官員們直接趕往皇城,等到大局底定之時,楊修會将陛下接來皇宮,在那裡,皇帝将會發出讨逆诏書,号召各地諸侯赴許勤王。
而曹操的家眷,就交給已經駐紮司空府内的宿衛士兵處置…… 作為整個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王服能否及時集結部隊,是行動的關鍵。
他們名義上屬于許都衛,被分割成幾十個小組分散在許都各處。
王服為了把他們聚攏到一起而不緻引起滿寵疑心,以發饷為名義,要求他們去南城校場統一領取。
結果他的部屬集結速度比預想要慢,眼看太陽要落山了,才湊齊了三百人不到。
為避免引起注意,他們沒有去司武庫領取步兵甲,大部分人都穿着粗布麻衣,手裡的武器也隻是城防用的木槍,短刀不過幾十把。
這樣的武裝,對付正規軍團隻能是自殺,但應付許都衛足夠了。
此時盛饷的箱子就擱在校場中間,裡面的銅錢和布帛袒露在外,許多士兵直勾勾地盯着,露出貪婪神色。
這支部隊裡一部分士兵是王家的劍法弟子,一部分是王服作遊俠時結識的江湖豪客,因此軍紀不算嚴整。
除了幾名心腹弟子,其他人并不知道王服的真實意圖。
如何控制這群人造反,也是門大學問。
王服煩躁地登上瞭望台,試圖借着最後一絲餘晖望一下遠處的動靜。
城樓上的刁鬥敲了三下,四面城樓紛紛舉火,許都正式進入宵禁。
“不能等了!”王服走下瞭望塔,把焦慮從臉上抹去。
這支部隊因長時間的停留,已經引起了附近曹軍與許都衛探子的疑心,如果再按兵不動,恐怕會有敗露。
他命令士兵們集結整隊,分成三個方陣。
士兵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