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姐姐 · 2
關燈
小
中
大
(三)
主持人行當講究默契配合,俗稱場上如夫妻。
但十幾年前的綜藝節目沒有制作寶典,制作流程尚粗劣,有台本,但主持人的台詞往往不被細分,誰先說誰就多說,誰語速快誰就多表現。
衛視主持人是個競争激烈的職業,工藝流程的不健全,導緻當年一大批主持人為了自保拼命搶話,搭檔往往是冤家,明争暗鬥往死裡踩。
說是場上夫妻,實則分居;說是默契,往往冷暴力。
但山東台的大冰和劉敏例外。
那時一度有人開玩笑,你們倆怎麼一上了場就像過日子一樣,怎麼這麼相敬如賓啊? 是啊,為什麼一個眼神扔過去就能明白對方接下來要說什麼呢?語速我快她也快,我減速她也不超車,所有抛出去的梗都掉不到地上,所有互相扔的梗都能翻出花兒來。
别人錄節目都盼着早收工,我們的節目錄起來就沒完,完全不覺得累,隻覺得舒坦和融洽。
這種融洽從化妝間就開始了。
那時每個台的節目經費都少,有一個時期,主持人普遍沒有專職化妝師,經常需要自己捯饬舞台妝。
化妝間燈光暗,她打完一層粉底問我一遍:勻嗎?我說你問鏡子行不行問我幹嗎。
她沖我吼,鏡子又不會說話!我也吼:脖子!還有耳朵後面!都還黑着呢! 她近視,卻不愛戴眼鏡,畫眉毛時每成功地畫了一筆,就自信地高喊一聲:嘿! 嘿什麼嘿啊,又不是胸口碎大石…… 我那時經常幫她夾眼睫毛,她那時時常幫我做頭發,滿手的發蠟揉啊揉半天,然後喊:嘿!當當當當,榴梿! 她幫我設計過各種奇異的發型,榴梿、菠蘿、花輪同學、周潤發……一邊弄頭發一邊告訴我,她弟弟的發型,也都是她設計的,她家喵喵的造型,也都是她設計的。
……那個時候的觀衆保守,我沒少因為發型問題挨罵,副台長也損過我。
他遠遠地沖我歎氣,濃郁的濟南腔:小抹子(小破孩兒),你過來,腦袋上是個麼行行子(是什麼鬼東西)?豪豬嗎?盛開的菊花嗎? 若幹年後,留那種發型的人都成了“皇族”,人們把那種發型稱為殺馬特。
當年網絡還不流行,觀衆來信每天都厚厚一摞,除了罵我發型變态的,還有不少是打聽她台上穿的裙子是哪兒買的。
哪兒都買不到,大都是她自己設計、自己裁縫的,樣子都很漂亮,但都經不起細瞧,針腳之寬恨不得一寸一針,動不動就刺啦露肉了。
恨死我了,那時候每次上台前,我都要蹲在她背後當義工,吭哧吭哧幫她别半天别針,一邊别我一邊罵。
這是衣裳還是被面兒啊!你的裁縫手藝是跟着鞋匠學的嗎? 她尥蹶子,高跟鞋後跟亂戳。
我吼:老實點兒,别亂動,回頭别針别進肉裡了可不賴我。
導演三番五次地催場,我急她也急,最後救急的,往往是寬條的透明膠帶。
狗攆兔子一樣地跑,候場門前齊齊一個急刹車,我臉都白了。
我說劉敏,你你你好像有東西掉了。
她倒也大方,二話不說手往懷裡一塞,理呀理呀調呀調呀掏呀掏…… 我那時年輕,純淨如玉,我哀求:你尊重我一下好不好?再怎麼說我也是個男的。
她說屁,破孩子,你比我弟弟還小半歲呢。
開場音樂已經結束,觀衆的歡呼已經響起,她一把抓住我的手往台上跑,一抓就抓成了習慣,後來那麼多年的那麼多場節目,每次我們都是手牽着手上台。
興沖沖的,像兩個闖進教室的孩子一樣,每次都一樣。
手心裡暗暗用一下力,節目也就正式開場了。
不論是1500平方米的演播大廳還是15,000人的市政廣場,有她站在身旁,多大的領導坐在台下我都不慌,多牛的明星來當嘉賓我都不緊張。
忘詞兒了也不怕,抛過去的眼神她總能會意地接住,小嘴一張突突突突,好似馬克沁水冷重機槍。
話題尺度跑到了下水道也不怕,她總能笑嘻嘻地三言兩語撥亂反正,一隻手捏着話筒面朝着攝像機,一隻手藏在背後掐在我大腿上,兩個指甲鉗住一點兒肉,作死地,旋轉着掐。
全國觀衆看着呢,啞巴虧是吃定了的,我疼得額頭冒汗隻能哈哈哈。
她也哈哈哈,唇語無聲,我卻讀得懂:掐死你掐死你,又說不能播的話了。
她語速快,反應也快。
那時我們遠征CCTV,當時央視不知抽的什麼風,召集全國各省的主持人大搞七天連續直播,這可苦了他們本台某些習慣了端着架子說話、隻會念台本不會說人話的主持人,他們編導第一天就快哭了:哥們兒,你反應速度别那麼快行嗎?搞得我們的主持人說的話連十句都不到,再怎麼說人家也是“金話筒”,你給點兒面子好不好…… 我說知足吧你,為了照顧你們那位隻會背稿子的“金話筒”,我已經降速30%了好嗎?他不信,依舊說我故意搶話,我氣笑了,我說好,那你明天等着瞧。
第二天那位優秀的“金話筒”得主最終隻說成了一句話:觀
但十幾年前的綜藝節目沒有制作寶典,制作流程尚粗劣,有台本,但主持人的台詞往往不被細分,誰先說誰就多說,誰語速快誰就多表現。
衛視主持人是個競争激烈的職業,工藝流程的不健全,導緻當年一大批主持人為了自保拼命搶話,搭檔往往是冤家,明争暗鬥往死裡踩。
說是場上夫妻,實則分居;說是默契,往往冷暴力。
但山東台的大冰和劉敏例外。
那時一度有人開玩笑,你們倆怎麼一上了場就像過日子一樣,怎麼這麼相敬如賓啊? 是啊,為什麼一個眼神扔過去就能明白對方接下來要說什麼呢?語速我快她也快,我減速她也不超車,所有抛出去的梗都掉不到地上,所有互相扔的梗都能翻出花兒來。
别人錄節目都盼着早收工,我們的節目錄起來就沒完,完全不覺得累,隻覺得舒坦和融洽。
這種融洽從化妝間就開始了。
那時每個台的節目經費都少,有一個時期,主持人普遍沒有專職化妝師,經常需要自己捯饬舞台妝。
化妝間燈光暗,她打完一層粉底問我一遍:勻嗎?我說你問鏡子行不行問我幹嗎。
她沖我吼,鏡子又不會說話!我也吼:脖子!還有耳朵後面!都還黑着呢! 她近視,卻不愛戴眼鏡,畫眉毛時每成功地畫了一筆,就自信地高喊一聲:嘿! 嘿什麼嘿啊,又不是胸口碎大石…… 我那時經常幫她夾眼睫毛,她那時時常幫我做頭發,滿手的發蠟揉啊揉半天,然後喊:嘿!當當當當,榴梿! 她幫我設計過各種奇異的發型,榴梿、菠蘿、花輪同學、周潤發……一邊弄頭發一邊告訴我,她弟弟的發型,也都是她設計的,她家喵喵的造型,也都是她設計的。
……那個時候的觀衆保守,我沒少因為發型問題挨罵,副台長也損過我。
他遠遠地沖我歎氣,濃郁的濟南腔:小抹子(小破孩兒),你過來,腦袋上是個麼行行子(是什麼鬼東西)?豪豬嗎?盛開的菊花嗎? 若幹年後,留那種發型的人都成了“皇族”,人們把那種發型稱為殺馬特。
當年網絡還不流行,觀衆來信每天都厚厚一摞,除了罵我發型變态的,還有不少是打聽她台上穿的裙子是哪兒買的。
哪兒都買不到,大都是她自己設計、自己裁縫的,樣子都很漂亮,但都經不起細瞧,針腳之寬恨不得一寸一針,動不動就刺啦露肉了。
恨死我了,那時候每次上台前,我都要蹲在她背後當義工,吭哧吭哧幫她别半天别針,一邊别我一邊罵。
這是衣裳還是被面兒啊!你的裁縫手藝是跟着鞋匠學的嗎? 她尥蹶子,高跟鞋後跟亂戳。
我吼:老實點兒,别亂動,回頭别針别進肉裡了可不賴我。
導演三番五次地催場,我急她也急,最後救急的,往往是寬條的透明膠帶。
狗攆兔子一樣地跑,候場門前齊齊一個急刹車,我臉都白了。
我說劉敏,你你你好像有東西掉了。
她倒也大方,二話不說手往懷裡一塞,理呀理呀調呀調呀掏呀掏…… 我那時年輕,純淨如玉,我哀求:你尊重我一下好不好?再怎麼說我也是個男的。
她說屁,破孩子,你比我弟弟還小半歲呢。
開場音樂已經結束,觀衆的歡呼已經響起,她一把抓住我的手往台上跑,一抓就抓成了習慣,後來那麼多年的那麼多場節目,每次我們都是手牽着手上台。
興沖沖的,像兩個闖進教室的孩子一樣,每次都一樣。
手心裡暗暗用一下力,節目也就正式開場了。
不論是1500平方米的演播大廳還是15,000人的市政廣場,有她站在身旁,多大的領導坐在台下我都不慌,多牛的明星來當嘉賓我都不緊張。
忘詞兒了也不怕,抛過去的眼神她總能會意地接住,小嘴一張突突突突,好似馬克沁水冷重機槍。
話題尺度跑到了下水道也不怕,她總能笑嘻嘻地三言兩語撥亂反正,一隻手捏着話筒面朝着攝像機,一隻手藏在背後掐在我大腿上,兩個指甲鉗住一點兒肉,作死地,旋轉着掐。
全國觀衆看着呢,啞巴虧是吃定了的,我疼得額頭冒汗隻能哈哈哈。
她也哈哈哈,唇語無聲,我卻讀得懂:掐死你掐死你,又說不能播的話了。
她語速快,反應也快。
那時我們遠征CCTV,當時央視不知抽的什麼風,召集全國各省的主持人大搞七天連續直播,這可苦了他們本台某些習慣了端着架子說話、隻會念台本不會說人話的主持人,他們編導第一天就快哭了:哥們兒,你反應速度别那麼快行嗎?搞得我們的主持人說的話連十句都不到,再怎麼說人家也是“金話筒”,你給點兒面子好不好…… 我說知足吧你,為了照顧你們那位隻會背稿子的“金話筒”,我已經降速30%了好嗎?他不信,依舊說我故意搶話,我氣笑了,我說好,那你明天等着瞧。
第二天那位優秀的“金話筒”得主最終隻說成了一句話: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