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情海恨殺
關燈
小
中
大
,撲到司馬恨身前,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拳腳,邊打邊号啕大哭,邊哭邊罵:“你這該千刀萬剮的家夥,原來我家老爺是被你殺死的……老爺呀,你死得好慘呀,以後的日子,叫我孤苦伶仃一個人可怎麼活呀……嗚嗚……”正是梅若風的遺孀花想容。
花氏聽說今日知府大人要過堂審理梅若風被害的案子,早已在衙門口旁聽多時,此刻聽到司馬恨親口認罪,又驚又恨,心情激蕩之下,竟忍耐不住,撞開把守門口的皂隸,沖進來對他拳打腳踢起來。
司馬恨跪在堂上,垂首閉目,任其打罵,并不還手。
花氏的貼身丫環青梅急忙趕了進來,去扯花氏,卻哪裡扯得住。
花想容恨意難消,左右開弓,噼噼叭叭,一連打了司馬恨十餘記耳光。
公堂之上,立時充斥着花氏擂鼓敲鑼般号啕大哭之聲。
知府大人皺皺眉頭,驚堂木一拍,喝道:“放肆,公堂之上,豈容胡鬧?左右,還不将這婦人拖下。
” 左右衙役答應一聲,立即上前,将花氏拖到一邊。
花氏被知府大人那一聲威嚴大喝鎮住,臉上淚水滿腮,張着嘴巴,卻不敢發出半點哭聲。
知府大人瞧了司馬恨一眼,再一拍驚堂木,“叭”地一聲震響,全堂肅靜,道:“司馬恨聽判。
” 司馬恨以膝代腳,上前一步,道:“罪民在。
” 知府大人站起身來,大聲宣判道:“司馬恨,因你嶽丈梅若風為老不尊,無德亂倫,淩辱親女,玷污汝妻,汝懷恨在心,于本月初九夜在将軍山明隍廟内伺機謀殺,從其身後連刺兩刀,緻其死亡。
經審,證據确鑿,罪無可赦,本府判你死罪,待上報湖廣提刑按察使司核準之後,擇日行刑。
你可伏罪?” 司馬恨道:“罪民認罪。
” 刀筆吏早已将其口供據實照錄,呈上前來,讓其過目之後簽字畫押。
司馬恨看也不看,便摁了手印。
知府大人再一聲令下,左右擁出兩名拘捕手,拿出一副三十五斤的重枷,将他枷住。
知府大人道:“先押入死牢,擇日宣斬。
” 兩名衙役答應一聲,推了司馬恨就朝堂下走去,剛走兩步,忽聽門口傳來“通通通通”一陣擊鼓之聲,鼓聲又響又急,就像擊鼓之人憋足了勁想要将衙門口那面鳴冤鼓擊穿一般。
知府大人審案完畢,正要退堂,聽見鼓響,卻又坐下,皺眉問:“堂下何人擊鼓?” 門口一名衙役應聲走上前來,回道:“禀大人,是梅縣令之女、司馬恨之妻梅怒雪在門外擊鼓鳴冤,要見大人。
” 知府大人一怔,道:“哦?竟有這等事,讓她進來。
” 那衙役走出門去,領了一位全身素缟面容蒼白的女子進來。
司馬恨見了,不由大吃一驚,急道:“怒雪,你怎麼來了?” 梅怒雪瞧見丈夫身負重枷,面頰紅腫,嘴角邊滲出絲絲血迹來,心中又憐又痛,眼圈兒一紅,幾欲落下淚來,撲上去握住他被枷住的雙手,哽咽道:“恨哥,你、你怎麼樣了?我、我是來救你的,我不能眼睜睜看着你就這樣含冤赴死,我一定要救你出去……” 司馬恨臉色微變,瞪着她道:“胡說,你父親死于我之手,我是罪有因得,又有何冤枉?隻要你從今往後,再不、再不受那禽獸淩辱,我死亦甘心。
你、你快回去……以後我再也不能在你身邊照顧你了,你、你自己要多保重,我死之後,你、你就再找一個好男人嫁了吧……” 梅怒雪聽了這話,早已忍不住垂首低泣起來,忽地銀牙一咬,走到公案之前撲通一聲跪下,含淚泣道:“民女梅怒雪,請大人為我夫君作主。
我夫君并未殺人,他承認罪錯,隻不過是心有苦衷,為人頂罪替死罷了。
他其實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兇手并不是他,請大人明察。
” 知府大人從公案後面探出身來,問:“你說他不是兇手,那麼兇手到底是誰?” 梅怒雪仰起頭來,噙滿淚花的雙眸之中閃過一絲堅毅之色,咬牙道:“回大人話,殺死我父親的不是别人,正是民女自己。
” 8 梅怒雪有過幸福的童年,但也有過噩夢般的少女時代,總的來說,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在她十歲那年,母親李氏犯心痛病,不幸病逝于随夫赴任途中。
後來梅若風雖将老父接來青陽縣一起生活,但梅老先生卻一直住在城外将軍山明隍廟内,不久亦離開人世。
從此以後,梅氏一家,就隻剩下梅若風與梅怒雪父女倆相依為命。
梅若風與李氏小時青梅竹馬,兩情相悅,長大後結成夫妻亦是風雨同舟,情愛彌笃。
李氏病逝之時,梅若風曾撫屍大哭三天三夜,從此再無續弦之念。
李氏命殒之夜,正是圓月當頭。
月圓人缺,分外凄涼。
往後每逢月圓之時,梅若風總是格外傷感,無法釋懷,常常對着亡妻靈位黯然神傷,把酒相思。
惟一值得安慰的是,女兒怒雪乖巧聽話,日漸長大,眼角眉梢,頗有其母當年神韻。
望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兒,他常常會産生一種奇怪的錯覺。
随着年齡的逐漸增大,梅怒雪發現父親看自己的眼神越來越變得複雜起來。
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在她十四歲的那一年。
那是一個月圓之夜,父親照例在母親的靈位前獨自一人喝着悶酒,忽地卻推倒杯盞,伏在桌上嗚嗚大哭起來。
除了母親逝世之外,梅怒雪還從未見父親如此傷心哭過。
當她聞聲從房間裡走出來,像個大人似的,準備為父親擦幹眼淚的時候,父親卻忽然止住了哭聲,從桌子上擡起頭來,怔怔地看着她,眼睛裡透着一種異樣的光。
那天她穿了一件雪白的衫子,因為她的名字中有個“雪”字,所以她總喜歡穿雪白的衣衫。
父親帶着微醺的酒意,癡癡地盯着她,喃喃地叫着母親的名字,說道:“真的是你麼?你化作白衣仙女來看我了麼……”忽然抱着她親吻起來,他鼻子中的粗氣噴到她嬌嫩的臉上。
她十分慌亂,也十分害怕,但卻不知怎麼辦才好。
就在她怯怯地喚了一聲“爹”,正要推開他的時候,他卻忽然變得粗魯起來,一邊喃喃地叫着母親的名字一邊抱住她,将她放倒在桌子上,然後扯下她身上薄薄的衫子,把她壓到了自己身下。
于是這滅絕人倫的一幕人間慘事,就在一位母親的靈位前發生了。
父親酒醒之後,自然後悔得要死,他打着自己的耳光,求女兒原諒自己,甚至拔出挂在牆上的鎮宅寶劍,就要羞愧自盡。
她阻住了他,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憐的女兒,而他也是一個可憐的父親。
她哭了,但臉上卻沒有淚花,她把眼淚流進了心裡,流在心裡的淚更苦。
但是下一個月圓之夜,父親喝得微醺之後,撞開了女兒閨房的門,那一夜的不幸故事居然再次重演。
從這之後的每一個月圓之夜,就成了梅怒雪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
“那天我為什麼要阻止他拔劍自殺?” 她常常呆坐在窗前,這樣後悔地傷心地想。
假若那天他死了,她就不會活在這永無止境的噩夢裡。
她甚至還想過趁他趴在自己的身子上一邊叫着母親的名字一邊作賤自己的女兒時,掏出暗藏在自己枕頭下的那把早已準備好的匕首,悄無聲息地刺進他的心髒。
但是終究沒有動手,她想,這可是她在這世上惟一的一個親人呀,她殺了他,她又該怎麼辦呢? 從此以後,在這位美麗少女的臉上,再也看不到那燦爛的笑容。
十七歲那年,她遇見了自己喜歡的人,這個人叫司馬恨,是縣衙裡一個年輕的捕頭。
她決定和他成親。
她的父親勉強同意了。
她出嫁之後不久,她父親又續弦娶了一個女人,她正暗自慶幸自己終于從那個家從那個可怕的“魔窟”裡解脫了出來,從此以後可以跟着自己心愛的人一起開開心心過日子的時候,那個被她叫作父親的男人再一次找到了她,他告訴她,他娶回那個叫花想容的庸脂俗粉,隻是為了掩人耳目,卻從未真正喜歡過那個女人,也從未與她在一間房裡睡過覺。
父親說他忘不了她媽媽,他也忘不了她。
他希望她每個月都能代替她媽媽回家看望他一次,最好是在月圓之夜回來。
如果她不聽話,她就永遠也别想再見到她丈夫,他随便找個罪名,便可把那個叫司馬恨的男人打入死牢。
她的名字中雖然有個“怒”字,但她卻是一個柔弱得從來不敢發怒的女人。
她深愛着自己的丈夫,深怕他受到傷害,隻好再一次獨自咽下這屈辱的淚水,滿足了父親這個禽獸般的要求。
她惟一的希望就是,這一切不要讓丈夫知道。
假如他知道了這一切,他會怎麼樣對她呢? 她想象不出他會有怎樣的反應,但她知道,他絕不會再和她在一起,他也絕不會再像從前一樣愛她。
可是她卻是真心愛着他,真的不想失去他的呀。
這種屈辱不堪的日子又過了近三年。
三年,對于飽受折磨和摧殘的她來說,卻似乎比三十年還長,還苦。
她不想再過這種羞辱的生活。
她無時無刻不在想着結束這種暗無天日的噩夢般的生活。
而結束這一切的惟一的一個辦法,就是殺了他,殺了那個禽獸。
有人說柔弱的女人就像一座火山,積壓得越久,暴發得就越可怕,梅怒雪無疑就是這種女人。
當“殺了他”這三個字從她腦海中閃過之後,就再也揮之不去。
是的,要想擺脫他,就隻有殺了他。
她很快就下定了決心。
她本想在某個月圓之夜把那把早就準備好了的匕首插進那個人光溜溜的身體,但是那樣一來,她恥辱的過去就會像白紙裡的炭火一樣,再也包不住,一旦真相大白于天下,世人又會怎麼看她的丈夫呢? 她不怕别人議論她,但她卻害怕别人的議論傷害到自己的丈夫。
但是除了月圓之夜,平常時刻她要想在戒備森嚴的梅府殺那個早就對她心懷戒備的人,就更是難于登天了。
惟一能殺他的機會,隻有在她爺爺的大祭之日,那一晚隻有梅若風的幾個心腹随從把守在山下,而整個明隍廟甚至整個将軍山上,都隻有梅若風一個人。
假若能半夜偷偷摸上山去,趁他守夜熟睡之時将他殺死,自然不會有人懷疑到他的親生女兒身上。
但是要躲過山下路口随從的耳目,上山進廟殺人,然後再悄無聲息地逃下山去,避開搜查,對于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來說,無疑也是一件極難做到的事。
可是這樣的機會三年隻有一次,若是錯過,想要殺他,就得再等上三年,可是現在,她殺心既起,便是連一天也不想等了呀。
本月初五,她一個人在北門外的樹林中,一面散步一面看着不遠處的将軍山,在心中暗暗盤算着自己的殺人計劃,卻無意中看見了一條白色的小狗,受了傷,斷了一隻後腿,正蹲在草地上嗷嗷地叫着。
她把那條小白狗抱回家,為它接好了斷骨,三天後,小狗已能走動。
她又帶着小狗來到了那樹林子裡,這天已是三月初八,明天便是爺爺的祭日,而她卻還沒有想好她的“殺人計劃”。
她有些着急,真恨不得在那山上埋滿炸藥,一待那個人上山,便引爆炸藥炸死他。
可是她手裡邊沒有炸藥,隻有一把收藏了好久的匕首。
正在她無計可施之時,忽然發現帶來的小白狗鑽進一叢蒿草中之後久久沒有出來,她覺得有些奇怪,一邊叫喚着小狗,一邊扒開草叢去找,結果發現那雜草掩蓋之下,竟有一個兩尺來寬的地坑,小狗正躲在地坑裡啃着一根骨頭。
她跳下坑去,想要抱起小狗,忽然從身後刮來一陣陰風,把她吹得打了一個寒顫。
奇怪,這地坑裡怎麼會無緣無故刮起陰風呢? 她回過身,扒開身後的雜草一看,卻見那裡有一個洞口,裡面黑漆漆的,一眼看不到近頭,原來是一條地道的入口,陰森森的冷風從裡面鑽出來,吹得她心頭發怵。
正想離開,不想小白狗卻嗖地一下,從腳邊鑽過去,直朝地道裡跑去。
“小狗,快出來。
” 她叫了一聲,猶豫一下,跟着追進地道去。
追了一會,眼見已捉到小狗,誰知那狗忽然叼起一根骨頭,在前面跑得更快。
這時已距入口甚遠,洞口的幽光已映不進來,她隻好晃亮火折子,去找小狗。
那地道很窄,也很矮,僅能容一個人彎腰走過,初時她心頭還有些害怕,走了一段之後,見并無不妥,這才略略大膽一些,一路追着小狗,朝地道深處走去。
也不知追了多遠,大概有幾裡路遠吧,她終于捉到了小狗,擡頭一看,那地道卻也到了盡頭,頭頂有一條縫隙,微微透進一些光來。
她心下好奇,走到縫隙處,微微用力一頂,卻将頭頂一塊青石闆頂開了一點點,再用力推動,終于将那石闆移開,頭頂便有亮光照射下來。
她探出頭去一瞧,卻哎喲一聲,吓了一大跳,因為她一眼就看見了一具棺材。
但是她很快便發現,那竟是她爺爺的棺材。
爺爺的棺木不是停放在明隍廟裡麼?怎麼會在這裡? 她走出地道,看了半天才明白過來,原來這裡已是将軍山上的明隍廟内,而那條地道,居然正是從山腳下一裡之外的樹林子裡通到明隍廟的右廂房西北面牆角處。
她驚魂甫定,一顆心卻忽然狂跳起來,真是天助我也,如果三月初九爺爺大祭之日,我從這條地道裡悄悄鑽進廟裡來,殺了人之後,又由地道逃回去,不是神不知鬼不覺嗎? 主意打定之後,她又将地道出口的石闆蓋好,然後再沿着地道走回樹林。
這一晚,她失眠了,悄悄地把那柄收藏多時的匕首拿了出來,擦了又擦。
應該說她的殺人計劃還是實施得比較順利的。
初九日深夜三更時分,她由地道潛入明隍廟,悄悄推開石闆探出頭,發現燭光下,那個人正背對着自己坐在凳子上,一動不動,似乎已經睡熟。
她心中暗喜,拔出匕首,蹑手蹑腳地走近,然後照着他的後背就是一刀,由于太過緊張,手不由自主顫抖了一下,這一刀并沒有刺到他的緻命位置,于是立即拔出匕首,再刺了一刀。
這一刀從背後正好刺入他的心髒位置,兩刀之後,他絕無活命之機。
心中暗自高興,正想走到他身前察看他是否真的死了,廟門卻忽然吱嘎一聲,被人推開。
她大吃一驚,腳下一軟,差點吓得癱倒在地。
然而更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滿臉殺氣執劍闖入廟來的人,居然正是她的丈夫司馬恨。
她這才明白,自己有苦難言的屈辱丈夫早已暗中察覺到了,而他今晚也正是為殺人而來。
司馬恨看見她,又看見插在梅若風背上的匕首,再看看地闆上被移開的石塊和露出的地道口,什麼都明白了。
他讓她趕快從地道離開,她不放心地問:“那你怎麼辦?” 司馬恨咬咬牙說:“你放心,我早已選好了替死鬼。
” 她聽丈夫說得如此肯定,這才放心地從地道退回來。
然而令她做夢也沒想到的是,事情還是敗露了,而司馬恨為了不暴露心愛的妻子,竟然自認死罪。
然而,她又怎能眼睜睜看着丈夫為自己去死? 于是,她便直闖公堂,說明了一切。
9 聽完梅怒雪的訴說,衆皆唏噓,誰也料想不到在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背後,卻還掩藏着一個如此屈辱的故事,更加沒有料到,殺死梅若風的真兇,既不是仇人之子吳過,亦不是他的屬下司馬恨,竟是他的親生女兒梅怒雪。
世事無常,實在令人感慨。
司馬恨看着臉色蒼白容顔憔悴的妻子,心中又憐又愛,虎目蘊淚,緊緊握着她纖弱的雙手,嘴唇顫抖,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為了證實梅怒雪言語虛實,知府韓大人立即帶着堂上衆人,親往城北樹林中查看是否真有那一條由将軍山下一裡之外通往山上廟中的暗道。
梅怒雪在前引路,扒開一叢蒿草,果然看見一個黑森森的地道口。
韓大人也不畏懼,燃了一個火把,彎腰鑽進去,那地道極窄極矮,果與梅怒雪所言吻合。
行不多遠,火光照見右手邊洞壁上立着一塊石碑,梅怒雪來洞中匆忙來去兩次,竟沒看到。
韓知府放低火把,湊近一看,隻見那碑上刻着兩行篆字:壬寅年五月初七日,吳國公掘地道避陳友諒圍兵于此。
本朝開國皇帝太祖爺未得天下之前,乃稱吳國公。
原來百餘年前太祖爺被漢王陳友諒圍困于将軍山廟中得以脫身,并非得神靈所佑,乃是自掘地道,暗底逃生。
衆人見了碑文,恍然大悟,這才明白這地道的來曆。
一路向前,出口之處,正在明隍廟安置梅守恪老先生棺椁的廂房中。
可見梅怒雪所言,大抵屬實。
一行人回到縣衙,知府大人坐在公堂之上,目光往堂下一掃,堂下站立衆人之中,除了一班衙役皂隸,尚有吳過、司馬恨梅怒雪夫婦、花氏主仆一共五人。
他瞧一瞧各人臉上神色,心中已有主意,“叭”一聲一拍驚堂木,道:“梅怒雪,你說你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梅若風,可是實話?” 梅怒雪跪道:“民女剛才所言,句句屬實,殺害我父親的兇手并非吳捕頭,也非我家相公,實乃民女一人所為,請大人明察。
” 韓知府點一點頭道:“很好。
” 又問:“據你剛才聲言,你之所以能找到那條在本案中起關鍵作用的地下暗道,助你完成殺人計劃,全憑一條小狗帶路,是也不是?” 梅怒雪點點頭道:“正是。
那條地道的确是民女所救的那條小狗帶引民女無意之中找到的。
” 韓大人問:“那條小狗,現在何處?” 梅怒雪道:“在民女家中。
” 韓大人道:“左右,且押梅氏回家,将那小狗帶來。
” 左右聞聲走出兩名衙役,手執水火棍,押了梅怒雪直往北門奔去。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三人複又回來。
梅怒雪懷中果然抱着一條小狗,那狗目光靈動,渾身雪白,竟無一根雜毛,極是惹人喜愛。
梅怒雪将狗放在地上,複又跪到堂前。
那狗顯然沒見過這種場合,顯得有些驚
花氏聽說今日知府大人要過堂審理梅若風被害的案子,早已在衙門口旁聽多時,此刻聽到司馬恨親口認罪,又驚又恨,心情激蕩之下,竟忍耐不住,撞開把守門口的皂隸,沖進來對他拳打腳踢起來。
司馬恨跪在堂上,垂首閉目,任其打罵,并不還手。
花氏的貼身丫環青梅急忙趕了進來,去扯花氏,卻哪裡扯得住。
花想容恨意難消,左右開弓,噼噼叭叭,一連打了司馬恨十餘記耳光。
公堂之上,立時充斥着花氏擂鼓敲鑼般号啕大哭之聲。
知府大人皺皺眉頭,驚堂木一拍,喝道:“放肆,公堂之上,豈容胡鬧?左右,還不将這婦人拖下。
” 左右衙役答應一聲,立即上前,将花氏拖到一邊。
花氏被知府大人那一聲威嚴大喝鎮住,臉上淚水滿腮,張着嘴巴,卻不敢發出半點哭聲。
知府大人瞧了司馬恨一眼,再一拍驚堂木,“叭”地一聲震響,全堂肅靜,道:“司馬恨聽判。
” 司馬恨以膝代腳,上前一步,道:“罪民在。
” 知府大人站起身來,大聲宣判道:“司馬恨,因你嶽丈梅若風為老不尊,無德亂倫,淩辱親女,玷污汝妻,汝懷恨在心,于本月初九夜在将軍山明隍廟内伺機謀殺,從其身後連刺兩刀,緻其死亡。
經審,證據确鑿,罪無可赦,本府判你死罪,待上報湖廣提刑按察使司核準之後,擇日行刑。
你可伏罪?” 司馬恨道:“罪民認罪。
” 刀筆吏早已将其口供據實照錄,呈上前來,讓其過目之後簽字畫押。
司馬恨看也不看,便摁了手印。
知府大人再一聲令下,左右擁出兩名拘捕手,拿出一副三十五斤的重枷,将他枷住。
知府大人道:“先押入死牢,擇日宣斬。
” 兩名衙役答應一聲,推了司馬恨就朝堂下走去,剛走兩步,忽聽門口傳來“通通通通”一陣擊鼓之聲,鼓聲又響又急,就像擊鼓之人憋足了勁想要将衙門口那面鳴冤鼓擊穿一般。
知府大人審案完畢,正要退堂,聽見鼓響,卻又坐下,皺眉問:“堂下何人擊鼓?” 門口一名衙役應聲走上前來,回道:“禀大人,是梅縣令之女、司馬恨之妻梅怒雪在門外擊鼓鳴冤,要見大人。
” 知府大人一怔,道:“哦?竟有這等事,讓她進來。
” 那衙役走出門去,領了一位全身素缟面容蒼白的女子進來。
司馬恨見了,不由大吃一驚,急道:“怒雪,你怎麼來了?” 梅怒雪瞧見丈夫身負重枷,面頰紅腫,嘴角邊滲出絲絲血迹來,心中又憐又痛,眼圈兒一紅,幾欲落下淚來,撲上去握住他被枷住的雙手,哽咽道:“恨哥,你、你怎麼樣了?我、我是來救你的,我不能眼睜睜看着你就這樣含冤赴死,我一定要救你出去……” 司馬恨臉色微變,瞪着她道:“胡說,你父親死于我之手,我是罪有因得,又有何冤枉?隻要你從今往後,再不、再不受那禽獸淩辱,我死亦甘心。
你、你快回去……以後我再也不能在你身邊照顧你了,你、你自己要多保重,我死之後,你、你就再找一個好男人嫁了吧……” 梅怒雪聽了這話,早已忍不住垂首低泣起來,忽地銀牙一咬,走到公案之前撲通一聲跪下,含淚泣道:“民女梅怒雪,請大人為我夫君作主。
我夫君并未殺人,他承認罪錯,隻不過是心有苦衷,為人頂罪替死罷了。
他其實是被冤枉的,真正的兇手并不是他,請大人明察。
” 知府大人從公案後面探出身來,問:“你說他不是兇手,那麼兇手到底是誰?” 梅怒雪仰起頭來,噙滿淚花的雙眸之中閃過一絲堅毅之色,咬牙道:“回大人話,殺死我父親的不是别人,正是民女自己。
” 8 梅怒雪有過幸福的童年,但也有過噩夢般的少女時代,總的來說,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在她十歲那年,母親李氏犯心痛病,不幸病逝于随夫赴任途中。
後來梅若風雖将老父接來青陽縣一起生活,但梅老先生卻一直住在城外将軍山明隍廟内,不久亦離開人世。
從此以後,梅氏一家,就隻剩下梅若風與梅怒雪父女倆相依為命。
梅若風與李氏小時青梅竹馬,兩情相悅,長大後結成夫妻亦是風雨同舟,情愛彌笃。
李氏病逝之時,梅若風曾撫屍大哭三天三夜,從此再無續弦之念。
李氏命殒之夜,正是圓月當頭。
月圓人缺,分外凄涼。
往後每逢月圓之時,梅若風總是格外傷感,無法釋懷,常常對着亡妻靈位黯然神傷,把酒相思。
惟一值得安慰的是,女兒怒雪乖巧聽話,日漸長大,眼角眉梢,頗有其母當年神韻。
望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兒,他常常會産生一種奇怪的錯覺。
随着年齡的逐漸增大,梅怒雪發現父親看自己的眼神越來越變得複雜起來。
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在她十四歲的那一年。
那是一個月圓之夜,父親照例在母親的靈位前獨自一人喝着悶酒,忽地卻推倒杯盞,伏在桌上嗚嗚大哭起來。
除了母親逝世之外,梅怒雪還從未見父親如此傷心哭過。
當她聞聲從房間裡走出來,像個大人似的,準備為父親擦幹眼淚的時候,父親卻忽然止住了哭聲,從桌子上擡起頭來,怔怔地看着她,眼睛裡透着一種異樣的光。
那天她穿了一件雪白的衫子,因為她的名字中有個“雪”字,所以她總喜歡穿雪白的衣衫。
父親帶着微醺的酒意,癡癡地盯着她,喃喃地叫着母親的名字,說道:“真的是你麼?你化作白衣仙女來看我了麼……”忽然抱着她親吻起來,他鼻子中的粗氣噴到她嬌嫩的臉上。
她十分慌亂,也十分害怕,但卻不知怎麼辦才好。
就在她怯怯地喚了一聲“爹”,正要推開他的時候,他卻忽然變得粗魯起來,一邊喃喃地叫着母親的名字一邊抱住她,将她放倒在桌子上,然後扯下她身上薄薄的衫子,把她壓到了自己身下。
于是這滅絕人倫的一幕人間慘事,就在一位母親的靈位前發生了。
父親酒醒之後,自然後悔得要死,他打着自己的耳光,求女兒原諒自己,甚至拔出挂在牆上的鎮宅寶劍,就要羞愧自盡。
她阻住了他,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可憐的女兒,而他也是一個可憐的父親。
她哭了,但臉上卻沒有淚花,她把眼淚流進了心裡,流在心裡的淚更苦。
但是下一個月圓之夜,父親喝得微醺之後,撞開了女兒閨房的門,那一夜的不幸故事居然再次重演。
從這之後的每一個月圓之夜,就成了梅怒雪一個揮之不去的噩夢。
“那天我為什麼要阻止他拔劍自殺?” 她常常呆坐在窗前,這樣後悔地傷心地想。
假若那天他死了,她就不會活在這永無止境的噩夢裡。
她甚至還想過趁他趴在自己的身子上一邊叫着母親的名字一邊作賤自己的女兒時,掏出暗藏在自己枕頭下的那把早已準備好的匕首,悄無聲息地刺進他的心髒。
但是終究沒有動手,她想,這可是她在這世上惟一的一個親人呀,她殺了他,她又該怎麼辦呢? 從此以後,在這位美麗少女的臉上,再也看不到那燦爛的笑容。
十七歲那年,她遇見了自己喜歡的人,這個人叫司馬恨,是縣衙裡一個年輕的捕頭。
她決定和他成親。
她的父親勉強同意了。
她出嫁之後不久,她父親又續弦娶了一個女人,她正暗自慶幸自己終于從那個家從那個可怕的“魔窟”裡解脫了出來,從此以後可以跟着自己心愛的人一起開開心心過日子的時候,那個被她叫作父親的男人再一次找到了她,他告訴她,他娶回那個叫花想容的庸脂俗粉,隻是為了掩人耳目,卻從未真正喜歡過那個女人,也從未與她在一間房裡睡過覺。
父親說他忘不了她媽媽,他也忘不了她。
他希望她每個月都能代替她媽媽回家看望他一次,最好是在月圓之夜回來。
如果她不聽話,她就永遠也别想再見到她丈夫,他随便找個罪名,便可把那個叫司馬恨的男人打入死牢。
她的名字中雖然有個“怒”字,但她卻是一個柔弱得從來不敢發怒的女人。
她深愛着自己的丈夫,深怕他受到傷害,隻好再一次獨自咽下這屈辱的淚水,滿足了父親這個禽獸般的要求。
她惟一的希望就是,這一切不要讓丈夫知道。
假如他知道了這一切,他會怎麼樣對她呢? 她想象不出他會有怎樣的反應,但她知道,他絕不會再和她在一起,他也絕不會再像從前一樣愛她。
可是她卻是真心愛着他,真的不想失去他的呀。
這種屈辱不堪的日子又過了近三年。
三年,對于飽受折磨和摧殘的她來說,卻似乎比三十年還長,還苦。
她不想再過這種羞辱的生活。
她無時無刻不在想着結束這種暗無天日的噩夢般的生活。
而結束這一切的惟一的一個辦法,就是殺了他,殺了那個禽獸。
有人說柔弱的女人就像一座火山,積壓得越久,暴發得就越可怕,梅怒雪無疑就是這種女人。
當“殺了他”這三個字從她腦海中閃過之後,就再也揮之不去。
是的,要想擺脫他,就隻有殺了他。
她很快就下定了決心。
她本想在某個月圓之夜把那把早就準備好了的匕首插進那個人光溜溜的身體,但是那樣一來,她恥辱的過去就會像白紙裡的炭火一樣,再也包不住,一旦真相大白于天下,世人又會怎麼看她的丈夫呢? 她不怕别人議論她,但她卻害怕别人的議論傷害到自己的丈夫。
但是除了月圓之夜,平常時刻她要想在戒備森嚴的梅府殺那個早就對她心懷戒備的人,就更是難于登天了。
惟一能殺他的機會,隻有在她爺爺的大祭之日,那一晚隻有梅若風的幾個心腹随從把守在山下,而整個明隍廟甚至整個将軍山上,都隻有梅若風一個人。
假若能半夜偷偷摸上山去,趁他守夜熟睡之時将他殺死,自然不會有人懷疑到他的親生女兒身上。
但是要躲過山下路口随從的耳目,上山進廟殺人,然後再悄無聲息地逃下山去,避開搜查,對于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來說,無疑也是一件極難做到的事。
可是這樣的機會三年隻有一次,若是錯過,想要殺他,就得再等上三年,可是現在,她殺心既起,便是連一天也不想等了呀。
本月初五,她一個人在北門外的樹林中,一面散步一面看着不遠處的将軍山,在心中暗暗盤算着自己的殺人計劃,卻無意中看見了一條白色的小狗,受了傷,斷了一隻後腿,正蹲在草地上嗷嗷地叫着。
她把那條小白狗抱回家,為它接好了斷骨,三天後,小狗已能走動。
她又帶着小狗來到了那樹林子裡,這天已是三月初八,明天便是爺爺的祭日,而她卻還沒有想好她的“殺人計劃”。
她有些着急,真恨不得在那山上埋滿炸藥,一待那個人上山,便引爆炸藥炸死他。
可是她手裡邊沒有炸藥,隻有一把收藏了好久的匕首。
正在她無計可施之時,忽然發現帶來的小白狗鑽進一叢蒿草中之後久久沒有出來,她覺得有些奇怪,一邊叫喚着小狗,一邊扒開草叢去找,結果發現那雜草掩蓋之下,竟有一個兩尺來寬的地坑,小狗正躲在地坑裡啃着一根骨頭。
她跳下坑去,想要抱起小狗,忽然從身後刮來一陣陰風,把她吹得打了一個寒顫。
奇怪,這地坑裡怎麼會無緣無故刮起陰風呢? 她回過身,扒開身後的雜草一看,卻見那裡有一個洞口,裡面黑漆漆的,一眼看不到近頭,原來是一條地道的入口,陰森森的冷風從裡面鑽出來,吹得她心頭發怵。
正想離開,不想小白狗卻嗖地一下,從腳邊鑽過去,直朝地道裡跑去。
“小狗,快出來。
” 她叫了一聲,猶豫一下,跟着追進地道去。
追了一會,眼見已捉到小狗,誰知那狗忽然叼起一根骨頭,在前面跑得更快。
這時已距入口甚遠,洞口的幽光已映不進來,她隻好晃亮火折子,去找小狗。
那地道很窄,也很矮,僅能容一個人彎腰走過,初時她心頭還有些害怕,走了一段之後,見并無不妥,這才略略大膽一些,一路追着小狗,朝地道深處走去。
也不知追了多遠,大概有幾裡路遠吧,她終于捉到了小狗,擡頭一看,那地道卻也到了盡頭,頭頂有一條縫隙,微微透進一些光來。
她心下好奇,走到縫隙處,微微用力一頂,卻将頭頂一塊青石闆頂開了一點點,再用力推動,終于将那石闆移開,頭頂便有亮光照射下來。
她探出頭去一瞧,卻哎喲一聲,吓了一大跳,因為她一眼就看見了一具棺材。
但是她很快便發現,那竟是她爺爺的棺材。
爺爺的棺木不是停放在明隍廟裡麼?怎麼會在這裡? 她走出地道,看了半天才明白過來,原來這裡已是将軍山上的明隍廟内,而那條地道,居然正是從山腳下一裡之外的樹林子裡通到明隍廟的右廂房西北面牆角處。
她驚魂甫定,一顆心卻忽然狂跳起來,真是天助我也,如果三月初九爺爺大祭之日,我從這條地道裡悄悄鑽進廟裡來,殺了人之後,又由地道逃回去,不是神不知鬼不覺嗎? 主意打定之後,她又将地道出口的石闆蓋好,然後再沿着地道走回樹林。
這一晚,她失眠了,悄悄地把那柄收藏多時的匕首拿了出來,擦了又擦。
應該說她的殺人計劃還是實施得比較順利的。
初九日深夜三更時分,她由地道潛入明隍廟,悄悄推開石闆探出頭,發現燭光下,那個人正背對着自己坐在凳子上,一動不動,似乎已經睡熟。
她心中暗喜,拔出匕首,蹑手蹑腳地走近,然後照着他的後背就是一刀,由于太過緊張,手不由自主顫抖了一下,這一刀并沒有刺到他的緻命位置,于是立即拔出匕首,再刺了一刀。
這一刀從背後正好刺入他的心髒位置,兩刀之後,他絕無活命之機。
心中暗自高興,正想走到他身前察看他是否真的死了,廟門卻忽然吱嘎一聲,被人推開。
她大吃一驚,腳下一軟,差點吓得癱倒在地。
然而更令她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滿臉殺氣執劍闖入廟來的人,居然正是她的丈夫司馬恨。
她這才明白,自己有苦難言的屈辱丈夫早已暗中察覺到了,而他今晚也正是為殺人而來。
司馬恨看見她,又看見插在梅若風背上的匕首,再看看地闆上被移開的石塊和露出的地道口,什麼都明白了。
他讓她趕快從地道離開,她不放心地問:“那你怎麼辦?” 司馬恨咬咬牙說:“你放心,我早已選好了替死鬼。
” 她聽丈夫說得如此肯定,這才放心地從地道退回來。
然而令她做夢也沒想到的是,事情還是敗露了,而司馬恨為了不暴露心愛的妻子,竟然自認死罪。
然而,她又怎能眼睜睜看着丈夫為自己去死? 于是,她便直闖公堂,說明了一切。
9 聽完梅怒雪的訴說,衆皆唏噓,誰也料想不到在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背後,卻還掩藏着一個如此屈辱的故事,更加沒有料到,殺死梅若風的真兇,既不是仇人之子吳過,亦不是他的屬下司馬恨,竟是他的親生女兒梅怒雪。
世事無常,實在令人感慨。
司馬恨看着臉色蒼白容顔憔悴的妻子,心中又憐又愛,虎目蘊淚,緊緊握着她纖弱的雙手,嘴唇顫抖,卻不知該說些什麼。
為了證實梅怒雪言語虛實,知府韓大人立即帶着堂上衆人,親往城北樹林中查看是否真有那一條由将軍山下一裡之外通往山上廟中的暗道。
梅怒雪在前引路,扒開一叢蒿草,果然看見一個黑森森的地道口。
韓大人也不畏懼,燃了一個火把,彎腰鑽進去,那地道極窄極矮,果與梅怒雪所言吻合。
行不多遠,火光照見右手邊洞壁上立着一塊石碑,梅怒雪來洞中匆忙來去兩次,竟沒看到。
韓知府放低火把,湊近一看,隻見那碑上刻着兩行篆字:壬寅年五月初七日,吳國公掘地道避陳友諒圍兵于此。
本朝開國皇帝太祖爺未得天下之前,乃稱吳國公。
原來百餘年前太祖爺被漢王陳友諒圍困于将軍山廟中得以脫身,并非得神靈所佑,乃是自掘地道,暗底逃生。
衆人見了碑文,恍然大悟,這才明白這地道的來曆。
一路向前,出口之處,正在明隍廟安置梅守恪老先生棺椁的廂房中。
可見梅怒雪所言,大抵屬實。
一行人回到縣衙,知府大人坐在公堂之上,目光往堂下一掃,堂下站立衆人之中,除了一班衙役皂隸,尚有吳過、司馬恨梅怒雪夫婦、花氏主仆一共五人。
他瞧一瞧各人臉上神色,心中已有主意,“叭”一聲一拍驚堂木,道:“梅怒雪,你說你親手殺死自己的父親梅若風,可是實話?” 梅怒雪跪道:“民女剛才所言,句句屬實,殺害我父親的兇手并非吳捕頭,也非我家相公,實乃民女一人所為,請大人明察。
” 韓知府點一點頭道:“很好。
” 又問:“據你剛才聲言,你之所以能找到那條在本案中起關鍵作用的地下暗道,助你完成殺人計劃,全憑一條小狗帶路,是也不是?” 梅怒雪點點頭道:“正是。
那條地道的确是民女所救的那條小狗帶引民女無意之中找到的。
” 韓大人問:“那條小狗,現在何處?” 梅怒雪道:“在民女家中。
” 韓大人道:“左右,且押梅氏回家,将那小狗帶來。
” 左右聞聲走出兩名衙役,手執水火棍,押了梅怒雪直往北門奔去。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三人複又回來。
梅怒雪懷中果然抱着一條小狗,那狗目光靈動,渾身雪白,竟無一根雜毛,極是惹人喜愛。
梅怒雪将狗放在地上,複又跪到堂前。
那狗顯然沒見過這種場合,顯得有些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