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詭秘殺技

關燈
胚,他打小就跟随東郭禅師智諲學習,自認滿腹才華不輸當初的諸葛孔明,隻是一直都沒有彰顯的機會。

    現在這機會來了,他無論如何都不能就此放過。

     事實上,蜀民對這種不能當場見利的交易并不熱衷。

    除了廣漢一帶求到無臉神仙仙語的百姓外,其他地方的百姓基本都是用十斤、二十斤的糧食來敷衍官家。

    估計他們根本不曾抱希望這糧食還能還回來,更不敢做增值獲利的非分之想,都隻當是給官府面子主動捐些出來。

     面對目前這種情況,王昭遠決定親自前往樂山縣督促民糧官營的事情。

    雖然路途頗遠,但帶着兩個舞妓在馬車裡,一路肆意歡愉,倒也不覺得氣悶、無聊。

     到了樂山縣,馬車隻是在縣衙門口稍停了一小會兒。

    王昭遠掀簾探頭看了看冷冷清清的收糧開抵券的官家臨設點,便馬上縮回車子裡,跟車夫說了句:“還是先去正覺寺吧。

    ” 正覺寺,也就是現在的烏尤寺,為佛教禅宗寺廟。

    這寺廟依山勢而建,錯落有緻,布局巧妙。

    一般而言,隋唐之前的寺廟隻是選地上有很多說法,布局上卻是不講究風水格局的。

    正覺寺的選地不用多說,它位處樂山縣東岸,與樂山大佛并列,前有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銅河(岷江)三流交彙,為西佛乘東流、慈悲至天下之勢。

    但是後世宋代的蜀中風水大師郭人顯看過正覺寺的布局後說,此寺建烏尤山頂,七殿聯銜,下踏三水,在建築布置上用了“七星躍三才”的風水格局。

    這種格局用在世俗之家,是可以讓數代子孫登天地高絕、人中極位的。

    而用在寺院、道觀、學院等地,卻是在影響天下人的思想上有着積極的作用。

     東郭禅師智諲就出家在正覺寺中,為客堂的大知客僧,掌管着全寺内外日常事務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

    做這種事情的大和尚很少在佛典研究、經文剖析上下工夫,反倒是對俗世中的待客結交、禮數規矩無不精通。

     那王昭遠原本是智諲的差使僧童,家中本指望他跟在智諲大和尚背後學些佛典和妙文。

    但王昭遠在這裡除了認識了更多的字外,便是學會了些待客結交中見機行事、阿谀奉承的一套。

    所以有一次孟昶來正覺寺,見他行事機敏、善解人意,很是投自己的心思喜好,從此便将其帶在身邊作為親信。

    這王昭遠雖然未曾在治國大計上建功立業,但在孟昶的私人生活上卻是盡心鑽營、花樣百出。

    另外,王昭遠在寺廟中時接觸到三教九流各種人色,練得一副好口才,拍馬加吹噓的一套無出其右。

    而這一套對于孟昶而言,就像精神毒品,很是依賴。

    因此他堅信王昭遠是世之奇才、國之棟梁,未作細緻考慮就将樞密院事那樣的軍機大任委任給他。

     王昭遠出現失落感和危機感,是從孟昶寵信花蕊夫人之後開始的。

    這時王昭遠在孟昶心中的重要地位開始出現動搖的迹象。

    而毋昭裔、趙崇祯則強勢地卷土重來,明目張膽地與王昭遠争奪孟昶的信任和朝中重任,很明顯是有要将他推倒的企圖。

    這兩人之所以能如此肆無忌憚,那是仗了花蕊夫人的勢力,那花蕊夫人的父親徐國璋與這兩人是多年好友。

    再有就是那個申道士,雖然他與毋、趙二人不是太合拍,但他手段更加厲害,直接抓住了皇上下半身的快感和尋求長壽的奢望。

    試想在這世上,隻要是個男人,最大的享受和快活不就在那個點上嗎?隻要是個皇上,誰不想長命百歲、萬壽無疆?這些情況帶來的壓力,逼迫得王昭遠必須有所行動,瞅準機會,以一樁輝煌的功業來穩定自己的位置。

     從王昭遠的思路和做法來看,在當時肯定是會被認為不務正業。

    樞密院專管軍機大事,他卻改行來做生意。

    不單把戶部三司各處衙門變成了打白條的收購點,而且将蜀軍變成運輸隊,将軍事上的邊關重鎮變成易貨市場,而且他下一步的打算還要建牲畜良種培養和規模飼養。

    如果這些目的和計劃都一步步達到了的話,那麼接下來的抵券交易市場便有可能成為曆史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

     其實按照現代人的觀念來說,這王昭遠不是個瘋子而是個天才。

    他運用了政府力量、軍隊力量,打着白條、做着外貿,科技養殖、進軍證券,無一樣不是開先河。

    但這個天才的種種天才做法也是被逼出來的,本來那個巨大寶藏的訊息是他得到後獻給蜀皇的。

    可蜀皇拿到這訊息後竟然是交給了趙崇祯,讓他手下的不問源館去操作。

    這樣一來,就算那訊息最終有所巨獲,他也隻是個傳遞消息的中間人而已,頭功怎麼都落不到他頭上。

     大動作者必有大顧慮,王昭遠也不例外。

    所有的策劃如果成功,那他得到的必然是尊崇的地位和至上的榮耀。

    可一旦什麼地方出現了差錯,那地位、榮耀還在其次,身家性命能否保住都是問題。

    别人做什麼事都有靠山退路,而他獨自身在朝中,上層構築中無世交、無至友,隻有蜀皇孟昶目前還給他罩着。

    可一旦蜀皇耳根一軟,将自己一甩不管,那朝堂上下幾乎個個都是想搞掉自己的。

    因此他必須找到一條後路,或者一座更加穩妥的靠山。

    所以他要來找智諲和尚,他覺得智諲和尚在這方面會給自己更好的建議和指點。

     心中想着,不覺之間已到正覺寺前。

    王昭遠下車之後也不要别人相陪,讓手下都在寺外等候,自己則拾級而上直奔山門殿堂,去找智諲和尚。

     但王昭遠根本沒有想到,當自己将計劃和想法告訴給智諲和尚後,迎來的卻是一盆涼水。

     “昭遠啊,這無本買賣的想法聽着如花似錦很是誘人。

    但事實上根本無先例證明此事可行,其中所存風險很大,變數極多。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将你所說的易貨、畜養都事先仔細考察過,這方面你完全是外行,就算自己不去親自做些事情,至少也該找些内行來請教幫忙呀。

    如果就這麼随便一想、信口一說,那這事情鐵定是成不了的。

    這就是所謂的紙上談兵、盆中學泳,到頭來必定會出大亂子。

    ”智諲和尚在聽完王昭遠的一番陳述後,不由地皺着眉頭、糾着臉,還不停拍打自己光光的大腦袋。

     “師父,我是在模仿你以往的做法呀,你怎麼說沒有先例的?”王昭遠趕緊辯解。

     “唉,我那套借用信徒錢财置辦廟産然後生财分利的方法是有很大把握的,而且小打小鬧不會傷筋動骨。

    但即便這樣也因為天災人禍出過意外,比如說山腳處的果園就曾三年無收,渡江佛船才置辦幾天就被三江旋流卷翻,這些都是血本無歸的投入。

    另外,佛寺與官家又不同,即便最後本錢還不出來,信徒也不會太與佛家之人計較。

    有的隻當是捐給廟裡的,有的隻需我們給他們家中做些祈福佛事便抵算了。

    而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則不然,幹系太過重大,一旦出個差錯便是皇家喪失誠信、官家巧奪民财的罪名。

    最終搞得百姓積憤爆發,國家會出大亂子的。

    ”智諲和尚的見識果然非王昭遠可比。

     “可是師父,離弓之矢難回頭,昭遠現在已經騎虎難下了。

    民資官營、邊關易貨之事操作過了半程,目前尚且順利。

    但我最近也是心中忐忑,覺得似有不妥之事要發生。

    所以這才來找師父解惑、辟難。

    ” “那你有沒有想過怎樣才能在事情未成的情況下,甚至發生重大損失的情況下保住你無礙呢?”智諲反問王昭遠。

     “我覺得要想無礙必須得有靠山,就算沒有穩固靠山,至少也該留條退路。

    到時候大不了我官不做了,帶着錢财回家過舒服日子去。

    ”王昭遠話說得真的很沒水平,口氣就如同市井潑皮一般。

     “怎麼,連皇上那靠山都撐不住你?”智諲隻是淡然一問,語氣中并未顯出太多奇怪和意外。

     “如今是花顫山搖,皇上真的是靠不住了。

    ”王昭遠毫不避諱地倒出心中哀怨。

     智諲輕歎一聲,沒有說話,而是往樓欄那邊走了兩步。

    他目光眺望遠處的山山水水,似要從中找出可行的步驟路數。

     自堆山 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就在王昭遠等得不耐煩時,智諲這才回過身說道:“其實所謂的靠山和後路并不是什麼時候都有,也并不是都是現成的。

    有的情況能碰到,更多的情況下需要自己努力去找,但還有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