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詭秘殺技
關燈
小
中
大
難盡辨
王屋山聽到顧闳中這話後面色一沉:“你之前見過?”
“對,這畫本該挂在皇上近處才對呀。
” “你且不管它該在哪裡,先評畫。
”王屋山的語氣變得有點冷。
“這畫作從一個佛家故事而來,是說神龍化身為嶺,上面遍布果樹、粟谷,以此救一方荒民。
” “還有呢?”王屋山在追問,顯然顧闳中剛才所說不是她滿意的。
“龍形若霧,随山巒起伏,九嶺環形,繞水抱氣凝。
此畫實為一風水局。
”顧闳中心中感覺王屋山的态度是要将他逼到無法回旋的境地才肯罷休。
“是何風水局?”王屋山瞟了一眼顧闳中,顧闳中仿佛在她眼裡見到了毒狠的綠光,就像曠野上的母狼一樣。
“龍行局吧,神龍綿延而成九嶺嘛。
不,不對,綿同眠,龍形伏卧,應該是個憩龍局。
”顧闳中越發緊張,思維和言語都開始有些亂了。
“你知道如将此畫挂于上書房,會有什麼隐秘用意嗎?”這問話是從内繡廊外面傳來的。
裡面兩人同時轉頭望去,門口走進來的正是韓熙載。
韓熙載着一身雲紗長袍,墨綢便冠,雅緻不失富貴。
手中撚一串二十一顆玉佛珠,顆顆碧綠剔透,富貴不失雅緻。
“啊,韓大人,這個在下實實不知。
按說這風水局寓意并不太好,雖有贊我皇盡心為百姓的仁慈之心,但也有我皇難重振橫空之勢的暗喻,不該送入内宮的,以免我皇悟出其意龍顔震怒。
啊,在下說錯話!韓大人千萬替在下掩擋誤語,免我口侮我皇之罪。
”顧闳中突然意識到自己所說大有不妥,趕緊跪到地上磕頭告罪。
“沒關系,起來吧。
你剛才說的沒錯,明知者掩其實情才是有罪,欺君之罪!所以希望你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告訴我們此畫的更深用途。
”韓熙載和王屋山一樣,總覺得顧闳中始終沒有說到他們最滿意的點上。
“更深用途,我真的不知道了。
韓大人,我隻是一個普通畫師,而且專研工筆人物。
剛才對此畫的評說已經是誤走歧道,已經與傳說、風水挂上鈎了。
小人實是腦枯技竭,再說不出什麼來。
” “顧先生不用太過謙遜,你從徐铉之字看出了萬物系牽,從忘至的山水看出自然玄理,還從駱巽丞的《神龍綿九嶺》看出風水局勢。
小女子放肆斷言,你胸腹間其他絕學遠超過作畫描色之技。
” “小夫人謬贊了,師父教畫之前,是先教我們學習天地玄理、萬物關聯的著作。
說是要先知世才可後作畫,先知物方能描物形。
恕我不敬,這其實是我師父冥頑不化、照搬舊例的誤行。
人在世上,如果真的能知世、知物,那麼能畫的、敢畫的内容真是寥寥可數。
” “顧先生的意思是要告訴我們你有話不敢說呢,還是這些字畫中有不該書畫的内容?”王屋山的問題其實是個套子,不管顧闳中選擇哪個答案,都可以讓她深究下去。
韓熙載将手一擡,制止了王屋山。
他可能覺得王屋山太小看顧闳中了,這種小伎倆是對别人智商的侮辱,特别會讓某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心中抵觸。
所以他轉換了一種方式,面帶微笑地對顧闳中說道:“先生與我也算是老友了,今天我就厚着臉皮來了不情之請,麻煩先生再細辨一下這三幅字畫。
随興而言,不拘規矩律節,隻當我們娛興一場。
其中異常之處先生願意說就說,不願意說你點到為止也就是了。
” “不敢不敢,大人如此高擡小可,定當是竭力而為。
隻是……” “隻是什麼?” “隻是真要因為這些字畫得罪了哪位皇族權貴、聖手大家,還請大人隐瞞。
” “這個必然,無須為憂。
” 顧闳中還是從徐铉的《度衡》小篆評起:“字沒有問題,好字,有氣勢也有鎮力。
” “你不要因為徐省制與我齊名便說他好話。
”韓熙載提醒顧闳中。
“大人面前不敢半字僞語,此字形正堪比天書。
我曾見摩尼崖破壁天書,字形字意亦不過如此,所以沒有幾分仙性是寫不出來的。
此字可用在廟堂鼎爐、祭祀重器上以示敬天之意。
忘至的小山水從畫法上講已經落後,畢竟是最早的山水畫,但是從畫意上來講卻是境界高深,很難說是好是壞,重要的是看挂在何處。
此畫已經年代久遠,難免粘附穢垢塵埃和黴濕之氣。
另外此畫形大意混沌,如長久挂在身邊,下意識間便會将意念轉入其中。
這種情形如能有所悟道,那是上好,如不能悟道,反讓思維遲滞、意識昏濁。
但跟小夫人聲明一句,我這說法是師父所教以畫寫意、以心融境的境界,和玄學、武學沒有任何關系。
最後這一幅我剛才其實已經将可說的都說了,再深層次的含義不是我所胸中所學能解的。
但奇怪的是……”顧闳中欲言又止。
“先生有什麼顧慮嗎?此處說話不用保守。
你我今日所做都是在為我皇效命,而且我擔保你所說再無第三人知道。
”韓熙載說話的同時朝王屋山一使眼色。
于是王屋山從大袖之中拿出一個紅紙盒。
顧闳中一看那紅紙上的印簽便知道這是去年皇貢中的南珠對盒。
每盒中有一對碩大的南珠,總數也就二十八盒,象征二十八星宿。
隻有皇上最親近之人和立下極大功勞的才可能得到這種賞賜。
王屋山将紙盒放入顧闳中的袖子中,抽回手時順帶着用手指在他手腕内側輕輕拂過。
那輕柔溫潤的手指通過手腕内側的敏感部位,将一股電流般的刺激傳到顧闳中的心頭,讓他感到心尖一陣亂顫。
同時身體猛然收緊了下,臉上顯出很明顯的不自然的表情來。
“嗯、嗯,咳,是這樣的,咳。
”顧闳中口喉間囫囵了好久才調整過來。
“嗯,這幅畫修前修後我都看過。
原來可能是被人折壓存放的,這就導緻折壓角的部位出現嚴重磨損。
特别是第五嶺、第九嶺的頂上,還有托龍雲的第一朵,都已經失色破面。
這些破損是由畫院裡的瞞天鬼才蕭忠博(”水浒傳“中梁山好漢聖手書生蕭讓的曾祖)修複,韓大人知道的,蕭忠博的臨摹修補手藝出神入化,修補之後根本看不出一點損痕。
送上書房那天,内管李公公到畫院來提畫時又查看了一下此畫。
當時我在旁邊,協助打開卷軸。
也許别人沒有看出什麼,但是由于我已經多次看過此畫,所以一眼就看出點不同來。
” “什麼不同?”“這畫被換過了嗎?”韓熙載、王屋山有些沉不住氣,從這情形看,他們所要查證的事情極為重要。
“畫還是原來的畫,但是莫名其妙多了三處淡白斑,不仔細的話看不出。
韓大人、小夫人,你們看,就是這三處,分别在龍頸、龍腰、龍尾下方。
”韓熙載指給兩個人看。
“是有白印,但這也說不出什麼來呀。
或許誰不小心灑上三顆小水滴,也可能是修補時漿子未處理幹淨留下的黴斑。
”王屋山提出自己的見解,她确實看不出這能意味些什麼。
“不是小水滴和黴斑,從形狀上看應該是用竹篾硬筆點出來的,而且用的是風即回的手法。
顔料用的是礬水白,這與畫紙顔色很接近。
” “多出這白點有什麼不妥嗎?”韓熙載覺得顧闳中有點小題大做。
“這三點是風水上的所謂‘龍落甲’。
”顧闳中說這話時顯出很得意的樣子,因為能從一幅畫上看出這樣微小的細節來,不是什麼畫師都可以做到的,而将畫作與風水關聯,那就更不是一般畫師有的本事。
但看韓熙載和王屋山兩人的表情,他們明顯是沒有聽懂自己所表達的意思。
“也就是說,要将畫上的龍描繪成一條衰龍,命相運勢已經趨于沒落。
”顧闳中索性說得更直白些。
韓熙載一把将手中撚動的玉佛珠全握進了手裡。
這話他聽懂了,而且已經是在向他預料的答案接近。
于是追問道:“挂這畫對主人身心有害嗎?” 何事浮 顧闳中先是一愣,随後趕緊答道:“我隻聽說這其中是有玄機的,具體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
這是有關風水破的高深學問,要請教風水方面有傑出造詣的得道高人才知道。
”顧闳中不管語氣、表情都是極為誠懇的。
“那你可識得什麼高人能解此畫?”王屋山旁邊搶問一句。
“落霞
” “你且不管它該在哪裡,先評畫。
”王屋山的語氣變得有點冷。
“這畫作從一個佛家故事而來,是說神龍化身為嶺,上面遍布果樹、粟谷,以此救一方荒民。
” “還有呢?”王屋山在追問,顯然顧闳中剛才所說不是她滿意的。
“龍形若霧,随山巒起伏,九嶺環形,繞水抱氣凝。
此畫實為一風水局。
”顧闳中心中感覺王屋山的态度是要将他逼到無法回旋的境地才肯罷休。
“是何風水局?”王屋山瞟了一眼顧闳中,顧闳中仿佛在她眼裡見到了毒狠的綠光,就像曠野上的母狼一樣。
“龍行局吧,神龍綿延而成九嶺嘛。
不,不對,綿同眠,龍形伏卧,應該是個憩龍局。
”顧闳中越發緊張,思維和言語都開始有些亂了。
“你知道如将此畫挂于上書房,會有什麼隐秘用意嗎?”這問話是從内繡廊外面傳來的。
裡面兩人同時轉頭望去,門口走進來的正是韓熙載。
韓熙載着一身雲紗長袍,墨綢便冠,雅緻不失富貴。
手中撚一串二十一顆玉佛珠,顆顆碧綠剔透,富貴不失雅緻。
“啊,韓大人,這個在下實實不知。
按說這風水局寓意并不太好,雖有贊我皇盡心為百姓的仁慈之心,但也有我皇難重振橫空之勢的暗喻,不該送入内宮的,以免我皇悟出其意龍顔震怒。
啊,在下說錯話!韓大人千萬替在下掩擋誤語,免我口侮我皇之罪。
”顧闳中突然意識到自己所說大有不妥,趕緊跪到地上磕頭告罪。
“沒關系,起來吧。
你剛才說的沒錯,明知者掩其實情才是有罪,欺君之罪!所以希望你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告訴我們此畫的更深用途。
”韓熙載和王屋山一樣,總覺得顧闳中始終沒有說到他們最滿意的點上。
“更深用途,我真的不知道了。
韓大人,我隻是一個普通畫師,而且專研工筆人物。
剛才對此畫的評說已經是誤走歧道,已經與傳說、風水挂上鈎了。
小人實是腦枯技竭,再說不出什麼來。
” “顧先生不用太過謙遜,你從徐铉之字看出了萬物系牽,從忘至的山水看出自然玄理,還從駱巽丞的《神龍綿九嶺》看出風水局勢。
小女子放肆斷言,你胸腹間其他絕學遠超過作畫描色之技。
” “小夫人謬贊了,師父教畫之前,是先教我們學習天地玄理、萬物關聯的著作。
說是要先知世才可後作畫,先知物方能描物形。
恕我不敬,這其實是我師父冥頑不化、照搬舊例的誤行。
人在世上,如果真的能知世、知物,那麼能畫的、敢畫的内容真是寥寥可數。
” “顧先生的意思是要告訴我們你有話不敢說呢,還是這些字畫中有不該書畫的内容?”王屋山的問題其實是個套子,不管顧闳中選擇哪個答案,都可以讓她深究下去。
韓熙載将手一擡,制止了王屋山。
他可能覺得王屋山太小看顧闳中了,這種小伎倆是對别人智商的侮辱,特别會讓某些自命不凡的文人心中抵觸。
所以他轉換了一種方式,面帶微笑地對顧闳中說道:“先生與我也算是老友了,今天我就厚着臉皮來了不情之請,麻煩先生再細辨一下這三幅字畫。
随興而言,不拘規矩律節,隻當我們娛興一場。
其中異常之處先生願意說就說,不願意說你點到為止也就是了。
” “不敢不敢,大人如此高擡小可,定當是竭力而為。
隻是……” “隻是什麼?” “隻是真要因為這些字畫得罪了哪位皇族權貴、聖手大家,還請大人隐瞞。
” “這個必然,無須為憂。
” 顧闳中還是從徐铉的《度衡》小篆評起:“字沒有問題,好字,有氣勢也有鎮力。
” “你不要因為徐省制與我齊名便說他好話。
”韓熙載提醒顧闳中。
“大人面前不敢半字僞語,此字形正堪比天書。
我曾見摩尼崖破壁天書,字形字意亦不過如此,所以沒有幾分仙性是寫不出來的。
此字可用在廟堂鼎爐、祭祀重器上以示敬天之意。
忘至的小山水從畫法上講已經落後,畢竟是最早的山水畫,但是從畫意上來講卻是境界高深,很難說是好是壞,重要的是看挂在何處。
此畫已經年代久遠,難免粘附穢垢塵埃和黴濕之氣。
另外此畫形大意混沌,如長久挂在身邊,下意識間便會将意念轉入其中。
這種情形如能有所悟道,那是上好,如不能悟道,反讓思維遲滞、意識昏濁。
但跟小夫人聲明一句,我這說法是師父所教以畫寫意、以心融境的境界,和玄學、武學沒有任何關系。
最後這一幅我剛才其實已經将可說的都說了,再深層次的含義不是我所胸中所學能解的。
但奇怪的是……”顧闳中欲言又止。
“先生有什麼顧慮嗎?此處說話不用保守。
你我今日所做都是在為我皇效命,而且我擔保你所說再無第三人知道。
”韓熙載說話的同時朝王屋山一使眼色。
于是王屋山從大袖之中拿出一個紅紙盒。
顧闳中一看那紅紙上的印簽便知道這是去年皇貢中的南珠對盒。
每盒中有一對碩大的南珠,總數也就二十八盒,象征二十八星宿。
隻有皇上最親近之人和立下極大功勞的才可能得到這種賞賜。
王屋山将紙盒放入顧闳中的袖子中,抽回手時順帶着用手指在他手腕内側輕輕拂過。
那輕柔溫潤的手指通過手腕内側的敏感部位,将一股電流般的刺激傳到顧闳中的心頭,讓他感到心尖一陣亂顫。
同時身體猛然收緊了下,臉上顯出很明顯的不自然的表情來。
“嗯、嗯,咳,是這樣的,咳。
”顧闳中口喉間囫囵了好久才調整過來。
“嗯,這幅畫修前修後我都看過。
原來可能是被人折壓存放的,這就導緻折壓角的部位出現嚴重磨損。
特别是第五嶺、第九嶺的頂上,還有托龍雲的第一朵,都已經失色破面。
這些破損是由畫院裡的瞞天鬼才蕭忠博(”水浒傳“中梁山好漢聖手書生蕭讓的曾祖)修複,韓大人知道的,蕭忠博的臨摹修補手藝出神入化,修補之後根本看不出一點損痕。
送上書房那天,内管李公公到畫院來提畫時又查看了一下此畫。
當時我在旁邊,協助打開卷軸。
也許别人沒有看出什麼,但是由于我已經多次看過此畫,所以一眼就看出點不同來。
” “什麼不同?”“這畫被換過了嗎?”韓熙載、王屋山有些沉不住氣,從這情形看,他們所要查證的事情極為重要。
“畫還是原來的畫,但是莫名其妙多了三處淡白斑,不仔細的話看不出。
韓大人、小夫人,你們看,就是這三處,分别在龍頸、龍腰、龍尾下方。
”韓熙載指給兩個人看。
“是有白印,但這也說不出什麼來呀。
或許誰不小心灑上三顆小水滴,也可能是修補時漿子未處理幹淨留下的黴斑。
”王屋山提出自己的見解,她确實看不出這能意味些什麼。
“不是小水滴和黴斑,從形狀上看應該是用竹篾硬筆點出來的,而且用的是風即回的手法。
顔料用的是礬水白,這與畫紙顔色很接近。
” “多出這白點有什麼不妥嗎?”韓熙載覺得顧闳中有點小題大做。
“這三點是風水上的所謂‘龍落甲’。
”顧闳中說這話時顯出很得意的樣子,因為能從一幅畫上看出這樣微小的細節來,不是什麼畫師都可以做到的,而将畫作與風水關聯,那就更不是一般畫師有的本事。
但看韓熙載和王屋山兩人的表情,他們明顯是沒有聽懂自己所表達的意思。
“也就是說,要将畫上的龍描繪成一條衰龍,命相運勢已經趨于沒落。
”顧闳中索性說得更直白些。
韓熙載一把将手中撚動的玉佛珠全握進了手裡。
這話他聽懂了,而且已經是在向他預料的答案接近。
于是追問道:“挂這畫對主人身心有害嗎?” 何事浮 顧闳中先是一愣,随後趕緊答道:“我隻聽說這其中是有玄機的,具體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
這是有關風水破的高深學問,要請教風水方面有傑出造詣的得道高人才知道。
”顧闳中不管語氣、表情都是極為誠懇的。
“那你可識得什麼高人能解此畫?”王屋山旁邊搶問一句。
“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