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危險的……
關燈
小
中
大
所以隻看了一眼那些飄浮的藍色火星,就立刻高聲驚呼道:“掩口鼻,火球中有藥料!”
但他的發現已經太晚了,秦笙笙、範嘯天倒下了,王炎霸也倒下了,而且還倒在瘋女子的身上。
瘋女子動作幅度最小,她原本就倒在地上,現在隻需要繼續将眼睛閉上。
齊君元用衣袖捂住自己的口鼻,同時用另一隻衣袖揮舞、扇動,這做法是想将藥氣、藥煙趕走。
但火球上的藥料太過兇猛,他隻扇了幾下就已經開始身體搖晃、腳下發軟。
于是再難支撐下去,身體直直地栽倒在地。
江湖事往往都是這樣,最厲害、最危險的攻擊總是到最後才出現。
幾重殺 就在南唐實施高稅率後的第三天,大周北征的軍隊與遼國軍隊在雙寶山(可能就是現在的龍寶山)進行了一場決戰。
周世宗柴榮這次又是禦駕親征,并且親自部署雙寶山一戰。
他是個用兵強悍之人,但這一戰卻提前做了不少準備。
因為和遼軍交手數次後世宗發現,遼國兵将與北漢兵将完全不同,他們個個彪悍骁勇,單兵搏殺能力極強。
所以硬碰硬自己所轄周軍占不到任何便宜,必須用些手段才能将自己的損耗降到最低。
柴榮讓兵士趁夜在雙寶山南北側各挖一條淺淺的壕溝,每條壕溝各伏下五百人的鐵甲大刀隊。
這鐵甲大刀隊的兵卒都是虎背熊腰的關西大漢,所穿鐵甲隻是一件背心,其他位置都是沒有保護的,這樣才便于奔跑和揮動大刀。
所用的大刀有刀杆,但和關刀不同,它的刀杆很短,隻比前面刀身略長。
這樣的刀杆可以像關刀那樣雙手持拿揮砍,殺伐之中出手更加威猛霸道。
而刀杆偏短在攻撤運轉中又可以比關刀靈活,更适合步戰。
還有就是刀頭也略有不同,過去的刀很多都是彎頭、卷頭,而這種大刀是斜角頭,也就是說除了砍殺,它還可以戳、刺、砸、敲、撬。
這種樣式的刀應該接近北宋年間水泊梁山好漢們慣使的樸刀。
除了這些大刀隊,周世宗還在壕溝之外的密林裡暗藏了兩千輕騎射手。
這兩千輕騎都是小鞍硬蹬,可以不控缰頭邊奔邊射。
使用的武器是軟柳弓和棘杆錐镞箭。
軟柳弓搭箭便利,開弓輕松。
棘杆錐镞箭采用的是細長圓尖錐形箭镞,細棘枝箭杆,分量輕巧,射出的距離很遠。
雖然這樣配置的弓箭在準确度上容易受風勢風力影響,殺傷力也比較欠缺。
但對無護甲的人馬,用此弓箭可遠距離構成極大的傷害。
而遼兵為了馬上動作方便,是很少穿盔甲的。
布置完以後,周世宗親領大軍在正對雙寶山兩裡外的位置展開陣勢。
一時間旌旗招展、馬嘶人喊、刀槍映日、盔明甲亮,遠遠看着就如同一個鐵鑄的絞殺機械,讓人不寒而栗。
遼國大軍是由大帥耶律賀真親自領兵,他一共帶了近兩萬的鐵騎,猶如潮水般湧出了雙寶山山口。
耶律賀真不利用地形據守而主動出擊,這是要和周世宗決一死戰。
對于周軍此次北征,遼國和北漢本來是聯合對敵的。
但未等遼軍與周軍真正交手,北漢軍便已經完全潰敗,退守州城,将東進之道完全讓出。
其後遼軍與周軍數次大戰,雙方都損耗頗重。
但周軍兵多将廣準備充分,而大遼卻是明顯準備不足。
另外,在戰略上遼國也籌劃的不到位,他們之前完全沒有料到周軍會從西北道繞過北漢,然後沿東一線直撲幽州。
而這一線由于有北漢隔在大周和遼國之間,所以遼軍沒有布設多少人馬,周軍這才能所向披靡直殺到此處。
如果再不能阻止周軍勢頭,讓周軍過了雙寶山,接下來便是無阻無障的金沙灘(可能就是現在的天漠)。
過了金沙灘周軍就可以長驅直入攻進幽州。
遼國兵将按序出雙寶山山口。
前面快馬隊出來後立刻雁翅排開,耶律賀真帶鐵甲隊、長矛隊、盾刀隊占住中軍,後隊是騎射隊,距離中軍較遠。
他們主要是掩護、接應和防禦兩側攻擊。
而最後面是馬車隊,這些馬車裝載了大量的箭矢和許多武器。
戰場上箭矢消耗極快,在此可以得到補充,前面格殺的士兵武器損壞後也可以更換到武器。
而且這些馬車隊還有個作用,如果陣勢一旦守不住了,他們便會沖到前面,将馬車集結為工事阻擋沖擊而來的敵軍。
但還沒等遼軍完全站穩,周軍就已然行動。
這個時機是柴榮盤算好的,是選擇在遼軍騎射隊出了山口,而馬車隊才開始出山口的這一刻發起攻擊。
在周軍的陣營中突然燃起上百堆大火,這是由百多匹健碩奔馬牽拉的馬車。
上面堆着的柴草灑了火油并且已經點燃,燃起巨大火苗的馬車直往遼軍陣中沖去。
遼兵的作戰是很沒禮數規矩的,所以周軍過去經常被打得措手不及,吃了不少虧。
但現在不一樣了,對付不講規矩的人你就應該比他更不講規矩。
中原軍隊腦子活反應快,一旦采用了無賴、下流的戰法,那些遼國軍怎麼可能是對手。
遼軍陣營基本都是騎兵組成的,座下馬匹見到那麼多火堆沖過來就慌亂了,盤旋嘶鳴不已。
還沒等燃燒的馬車靠得太近,整個陣勢就已經散了。
緊接着,周軍陣中旗門再一閃,讓出一排鋼盾重車。
這車車身全部用精鐵制成,前面安放的是爍鋼鋼盾,任何強弓硬弩都無法損其分毫。
四車輪采用的是前後單向齒鍊扣連接的結構方式,隻能往前單方向推動,往後的話除非是将車子掀翻了。
“讓開!擋住!”耶律賀真的話說得有點亂,讓人乍聽之下不知該讓還是該擋。
不過他手中長柄錘揮動的意思卻是明确的,陣形中立刻有騎兵分兩道繞開火馬車,趕到鋼盾重車前面,下馬後從前面頂住車子,阻止車子接近。
但這隻能是減緩車子的行進速度,因為車輪前後逆齒鍊扣連接,往前行推一點是一點,往後推卻無法移動分毫。
闖入遼兵大陣的火馬車很快就被制止了,因為類似馬車着火的情形這些遼人見過太多,所不同的是今天着火的馬車多了些而已。
火馬車剛闖入,遼兵立刻順着馬車奔行的方向奔跑。
從側面貼近車身,砍斷纜繩和轅架。
把奔馬放出去,讓車子留在原地繼續燒。
然後他們依舊馬上重新聚集成嚴密的攻防陣勢,隻是在陣勢中将這上百個大火堆讓開。
但是遼兵沒有料到的是,那上百個在他們陣勢中間繼續燃燒的火堆突然間動了、爆了、散了,分撒成無數的小火團。
這些小火團有的滿地亂竄亂縱,有的在空中亂撲亂舞。
原來在燃燒的柴草堆裡藏有隔火皮布蓋住的籠子,裡面裝了許多用火油塗抹全身的老鼠和飛鳥。
當柴草堆将籠子四角的繩子燒斷時,籠子便散開了。
而那些身上塗了火油、已經被煙霧、高溫熏悶得受不來的老鼠、飛鳥一下沖出,沾火即着,變成無數個小火團亂飛亂竄。
這一次遼兵的陣勢真的亂了,那些馬匹再也控制不住,亂蹦亂跳、東奔西逃。
而這大幅度的混亂讓阻擋鋼盾重車前行的遼兵也慌了,他們不知道身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幾個膽小怕死的先行放棄阻擋,上馬往回溜。
接着阻止鋼盾重車的遼兵幾乎同時全體放棄,有上馬的、有徒步奔跑的,全都往後退逃。
鋼盾重車再次快速前行,而且距離遼兵陣形已經不足一箭之地。
耶律賀真再次長錘揮舞,于是他手下的兩名大将各領一隊騎兵往兩側奔馳。
他們這是試圖繞過鋼盾重車隊伍的兩端,殺入周軍隊伍中。
幾乎是在同時,周軍中有号旗揮舞,于是東西壕溝裡的鐵甲大刀隊突然殺出。
刀光爍爍,血雨紛飛,這是一場突兀而快速地砍殺,隻見到處是馬跌人落。
大刀隊的主要任務就是阻住遼國騎兵從側面突出,所以大刀出手便是直奔馬腿,刀閃腿斷,騎者跌落馬下。
兩隊遼兵被逼退回去了一些,但并不就此罷休,而是在距離不遠的地方集結成陣,準備先行對大刀隊采取滅殺行動。
兩邊各五百人的大刀隊見此情形馬上将沖殺速度放緩,他們這是在等後面已經沖出樹林的輕騎射手。
輕騎射手很快趕到,他們跟在大刀隊後面,亂箭齊射。
這種射法能射中了人最好,射不中人可以射馬。
馬倒下,騎手跌下,大刀隊趕上去刀影翻飛,血濺肉碎,無命可逃。
而什麼都射不中也沒關系,“嗤嗤”帶風飛過的箭矢,可以讓遼兵在火團亂竄亂飛中控制不住坐騎更加慌亂。
所以現在的戰場狀态其實是鋼盾重車将遼兵壓制在一個狹長的筒形地帶,而鐵甲大刀隊和輕騎射手堵住了兩邊的筒口,然後先箭後刀,将遼軍陣勢一層層剝殺。
耶律賀真再次舉長柄錘:“前隊正面沖,後隊繞堵兩側,中軍退回雙寶山口。
” 這個耶律賀真,大小戰打過無數,輸過的戰仗數得過來,赢的已經記不清,所以戰場指揮應變極快。
而且所有指揮隻需揮舞錘子,可見遼軍平時的操練極為嚴格,而且耶律賀真肯定是親自參與操練的。
而遼國軍隊的兵卒,雖然平時也遊牧狩獵,但成年人幾乎是常年參與戰争,簡直就是靠征戰、掠奪吃飯。
這樣一些嗜血好戰的狂徒,再加上嚴格的操練,整體攻殺上極有章法,個人打鬥更是骁勇異常。
耶律賀真所謂的“前隊正面沖”,是要前面馬隊從鋼盾重車上躍過去。
後隊繞堵兩側,是要騎射隊掩護兩翼。
而自己中軍退至山口,便能依仗地形守住隘口。
前面兩個指示沒有問題,前馬隊和騎射隊立刻行動。
問題反倒是出在中軍,在火團和亂箭的驚擾和攻擊下,中軍的人馬怎麼都無法将隊形收攏,四下裡都是混亂的場景。
也正是因為中軍混亂不能收攏,導緻耶律賀真前面的兩個指令也會變成錯誤。
隻要那兩道防禦被攻破,那麼他的中軍部分就不再有任何外層防禦了。
而混亂的中軍人馬自己又組織不起來防禦,這就相當于将耶律賀真的帥位敞鋪在周軍面前。
瘋女子動作幅度最小,她原本就倒在地上,現在隻需要繼續将眼睛閉上。
齊君元用衣袖捂住自己的口鼻,同時用另一隻衣袖揮舞、扇動,這做法是想将藥氣、藥煙趕走。
但火球上的藥料太過兇猛,他隻扇了幾下就已經開始身體搖晃、腳下發軟。
于是再難支撐下去,身體直直地栽倒在地。
江湖事往往都是這樣,最厲害、最危險的攻擊總是到最後才出現。
幾重殺 就在南唐實施高稅率後的第三天,大周北征的軍隊與遼國軍隊在雙寶山(可能就是現在的龍寶山)進行了一場決戰。
周世宗柴榮這次又是禦駕親征,并且親自部署雙寶山一戰。
他是個用兵強悍之人,但這一戰卻提前做了不少準備。
因為和遼軍交手數次後世宗發現,遼國兵将與北漢兵将完全不同,他們個個彪悍骁勇,單兵搏殺能力極強。
所以硬碰硬自己所轄周軍占不到任何便宜,必須用些手段才能将自己的損耗降到最低。
柴榮讓兵士趁夜在雙寶山南北側各挖一條淺淺的壕溝,每條壕溝各伏下五百人的鐵甲大刀隊。
這鐵甲大刀隊的兵卒都是虎背熊腰的關西大漢,所穿鐵甲隻是一件背心,其他位置都是沒有保護的,這樣才便于奔跑和揮動大刀。
所用的大刀有刀杆,但和關刀不同,它的刀杆很短,隻比前面刀身略長。
這樣的刀杆可以像關刀那樣雙手持拿揮砍,殺伐之中出手更加威猛霸道。
而刀杆偏短在攻撤運轉中又可以比關刀靈活,更适合步戰。
還有就是刀頭也略有不同,過去的刀很多都是彎頭、卷頭,而這種大刀是斜角頭,也就是說除了砍殺,它還可以戳、刺、砸、敲、撬。
這種樣式的刀應該接近北宋年間水泊梁山好漢們慣使的樸刀。
除了這些大刀隊,周世宗還在壕溝之外的密林裡暗藏了兩千輕騎射手。
這兩千輕騎都是小鞍硬蹬,可以不控缰頭邊奔邊射。
使用的武器是軟柳弓和棘杆錐镞箭。
軟柳弓搭箭便利,開弓輕松。
棘杆錐镞箭采用的是細長圓尖錐形箭镞,細棘枝箭杆,分量輕巧,射出的距離很遠。
雖然這樣配置的弓箭在準确度上容易受風勢風力影響,殺傷力也比較欠缺。
但對無護甲的人馬,用此弓箭可遠距離構成極大的傷害。
而遼兵為了馬上動作方便,是很少穿盔甲的。
布置完以後,周世宗親領大軍在正對雙寶山兩裡外的位置展開陣勢。
一時間旌旗招展、馬嘶人喊、刀槍映日、盔明甲亮,遠遠看着就如同一個鐵鑄的絞殺機械,讓人不寒而栗。
遼國大軍是由大帥耶律賀真親自領兵,他一共帶了近兩萬的鐵騎,猶如潮水般湧出了雙寶山山口。
耶律賀真不利用地形據守而主動出擊,這是要和周世宗決一死戰。
對于周軍此次北征,遼國和北漢本來是聯合對敵的。
但未等遼軍與周軍真正交手,北漢軍便已經完全潰敗,退守州城,将東進之道完全讓出。
其後遼軍與周軍數次大戰,雙方都損耗頗重。
但周軍兵多将廣準備充分,而大遼卻是明顯準備不足。
另外,在戰略上遼國也籌劃的不到位,他們之前完全沒有料到周軍會從西北道繞過北漢,然後沿東一線直撲幽州。
而這一線由于有北漢隔在大周和遼國之間,所以遼軍沒有布設多少人馬,周軍這才能所向披靡直殺到此處。
如果再不能阻止周軍勢頭,讓周軍過了雙寶山,接下來便是無阻無障的金沙灘(可能就是現在的天漠)。
過了金沙灘周軍就可以長驅直入攻進幽州。
遼國兵将按序出雙寶山山口。
前面快馬隊出來後立刻雁翅排開,耶律賀真帶鐵甲隊、長矛隊、盾刀隊占住中軍,後隊是騎射隊,距離中軍較遠。
他們主要是掩護、接應和防禦兩側攻擊。
而最後面是馬車隊,這些馬車裝載了大量的箭矢和許多武器。
戰場上箭矢消耗極快,在此可以得到補充,前面格殺的士兵武器損壞後也可以更換到武器。
而且這些馬車隊還有個作用,如果陣勢一旦守不住了,他們便會沖到前面,将馬車集結為工事阻擋沖擊而來的敵軍。
但還沒等遼軍完全站穩,周軍就已然行動。
這個時機是柴榮盤算好的,是選擇在遼軍騎射隊出了山口,而馬車隊才開始出山口的這一刻發起攻擊。
在周軍的陣營中突然燃起上百堆大火,這是由百多匹健碩奔馬牽拉的馬車。
上面堆着的柴草灑了火油并且已經點燃,燃起巨大火苗的馬車直往遼軍陣中沖去。
遼兵的作戰是很沒禮數規矩的,所以周軍過去經常被打得措手不及,吃了不少虧。
但現在不一樣了,對付不講規矩的人你就應該比他更不講規矩。
中原軍隊腦子活反應快,一旦采用了無賴、下流的戰法,那些遼國軍怎麼可能是對手。
遼軍陣營基本都是騎兵組成的,座下馬匹見到那麼多火堆沖過來就慌亂了,盤旋嘶鳴不已。
還沒等燃燒的馬車靠得太近,整個陣勢就已經散了。
緊接着,周軍陣中旗門再一閃,讓出一排鋼盾重車。
這車車身全部用精鐵制成,前面安放的是爍鋼鋼盾,任何強弓硬弩都無法損其分毫。
四車輪采用的是前後單向齒鍊扣連接的結構方式,隻能往前單方向推動,往後的話除非是将車子掀翻了。
“讓開!擋住!”耶律賀真的話說得有點亂,讓人乍聽之下不知該讓還是該擋。
不過他手中長柄錘揮動的意思卻是明确的,陣形中立刻有騎兵分兩道繞開火馬車,趕到鋼盾重車前面,下馬後從前面頂住車子,阻止車子接近。
但這隻能是減緩車子的行進速度,因為車輪前後逆齒鍊扣連接,往前行推一點是一點,往後推卻無法移動分毫。
闖入遼兵大陣的火馬車很快就被制止了,因為類似馬車着火的情形這些遼人見過太多,所不同的是今天着火的馬車多了些而已。
火馬車剛闖入,遼兵立刻順着馬車奔行的方向奔跑。
從側面貼近車身,砍斷纜繩和轅架。
把奔馬放出去,讓車子留在原地繼續燒。
然後他們依舊馬上重新聚集成嚴密的攻防陣勢,隻是在陣勢中将這上百個大火堆讓開。
但是遼兵沒有料到的是,那上百個在他們陣勢中間繼續燃燒的火堆突然間動了、爆了、散了,分撒成無數的小火團。
這些小火團有的滿地亂竄亂縱,有的在空中亂撲亂舞。
原來在燃燒的柴草堆裡藏有隔火皮布蓋住的籠子,裡面裝了許多用火油塗抹全身的老鼠和飛鳥。
當柴草堆将籠子四角的繩子燒斷時,籠子便散開了。
而那些身上塗了火油、已經被煙霧、高溫熏悶得受不來的老鼠、飛鳥一下沖出,沾火即着,變成無數個小火團亂飛亂竄。
這一次遼兵的陣勢真的亂了,那些馬匹再也控制不住,亂蹦亂跳、東奔西逃。
而這大幅度的混亂讓阻擋鋼盾重車前行的遼兵也慌了,他們不知道身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有幾個膽小怕死的先行放棄阻擋,上馬往回溜。
接着阻止鋼盾重車的遼兵幾乎同時全體放棄,有上馬的、有徒步奔跑的,全都往後退逃。
鋼盾重車再次快速前行,而且距離遼兵陣形已經不足一箭之地。
耶律賀真再次長錘揮舞,于是他手下的兩名大将各領一隊騎兵往兩側奔馳。
他們這是試圖繞過鋼盾重車隊伍的兩端,殺入周軍隊伍中。
幾乎是在同時,周軍中有号旗揮舞,于是東西壕溝裡的鐵甲大刀隊突然殺出。
刀光爍爍,血雨紛飛,這是一場突兀而快速地砍殺,隻見到處是馬跌人落。
大刀隊的主要任務就是阻住遼國騎兵從側面突出,所以大刀出手便是直奔馬腿,刀閃腿斷,騎者跌落馬下。
兩隊遼兵被逼退回去了一些,但并不就此罷休,而是在距離不遠的地方集結成陣,準備先行對大刀隊采取滅殺行動。
兩邊各五百人的大刀隊見此情形馬上将沖殺速度放緩,他們這是在等後面已經沖出樹林的輕騎射手。
輕騎射手很快趕到,他們跟在大刀隊後面,亂箭齊射。
這種射法能射中了人最好,射不中人可以射馬。
馬倒下,騎手跌下,大刀隊趕上去刀影翻飛,血濺肉碎,無命可逃。
而什麼都射不中也沒關系,“嗤嗤”帶風飛過的箭矢,可以讓遼兵在火團亂竄亂飛中控制不住坐騎更加慌亂。
所以現在的戰場狀态其實是鋼盾重車将遼兵壓制在一個狹長的筒形地帶,而鐵甲大刀隊和輕騎射手堵住了兩邊的筒口,然後先箭後刀,将遼軍陣勢一層層剝殺。
耶律賀真再次舉長柄錘:“前隊正面沖,後隊繞堵兩側,中軍退回雙寶山口。
” 這個耶律賀真,大小戰打過無數,輸過的戰仗數得過來,赢的已經記不清,所以戰場指揮應變極快。
而且所有指揮隻需揮舞錘子,可見遼軍平時的操練極為嚴格,而且耶律賀真肯定是親自參與操練的。
而遼國軍隊的兵卒,雖然平時也遊牧狩獵,但成年人幾乎是常年參與戰争,簡直就是靠征戰、掠奪吃飯。
這樣一些嗜血好戰的狂徒,再加上嚴格的操練,整體攻殺上極有章法,個人打鬥更是骁勇異常。
耶律賀真所謂的“前隊正面沖”,是要前面馬隊從鋼盾重車上躍過去。
後隊繞堵兩側,是要騎射隊掩護兩翼。
而自己中軍退至山口,便能依仗地形守住隘口。
前面兩個指示沒有問題,前馬隊和騎射隊立刻行動。
問題反倒是出在中軍,在火團和亂箭的驚擾和攻擊下,中軍的人馬怎麼都無法将隊形收攏,四下裡都是混亂的場景。
也正是因為中軍混亂不能收攏,導緻耶律賀真前面的兩個指令也會變成錯誤。
隻要那兩道防禦被攻破,那麼他的中軍部分就不再有任何外層防禦了。
而混亂的中軍人馬自己又組織不起來防禦,這就相當于将耶律賀真的帥位敞鋪在周軍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