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最危險的……

關燈
故敵對 一江三湖十八山是個江湖組織,也代表着一個範圍,它涵蓋了長江兩岸太湖以北直至澱山的大片區域。

    這區域内所有綠林道都由合意堂總瓢把子梁鐵橋統管,總舵設在江中州。

     梁鐵橋這個總瓢把子是用一把割纜刀硬生生打出來的,據說他初出道時最厲害的招數就是一記“以命換命”。

    按照常理,所有打鬥拼殺之人都是為了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毀滅别人的性命,而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毀滅别人性命的前提,所以在實鬥之中都不敢以命相對。

    但這恰恰給了敢拼命的人制勝的機會,隻要對手稍一遲疑和退縮,反會讓“以命換命”變成了以傷換命。

     梁鐵橋所受重傷、輕傷無數,但他每次都能挺下一條命來。

    而幾乎無人能在他手下留住命,因此他理所當然成為一個大幫派的總瓢把子。

    另外就算再平庸的刀客,在受過無數傷、要過無數命之後都會将自己修煉得所向無敵,不用換命就可以輕取别人的性命。

    所以他也理所當然成了天下頂尖的用刀高手。

     大周禦前除了戰争實力最強的禁軍外,另外還設有四衛,分别是帶刀衛、内護衛、警防衛、特遣衛。

    禁軍由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和校檢司徒趙弘殷共管,而趙弘殷正是趙匡胤的父親,實際上就是說,大周的禁軍全掌握在他父子兩人的手中。

     禦前四衛則由趙匡胤兼職獨轄,其中最厲害的便是專門負責外出處理特殊問題和事件的特遣衛。

    特遣衛又分四隊,其中虎出林、豹跳岩兩隊由趙匡胤之弟趙匡義統領,而狼漫野和鷹擊空則由薛康統領。

     這薜康和趙匡胤是世交,都是軍家出身。

    薜康的父親與趙弘殷在後漢共事時官職為禁軍總教頭,所以薛康家傳的技擊之術少人能敵。

    而且薜康在接手狼、鷹兩隊後,每次必親出皇城、身先士卒,以己身搶行險事。

    這就讓他磨練出了一身江湖人的陰險刁狠,将他已然出神入化的家傳技擊術使用得出人意料、防不勝防。

     梁鐵橋和薜康的沖突已經有好幾年了。

    其實從個人角度來講,他們是英雄惜英雄,相互很是佩服。

    但一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個職責所在勢在必行。

    所以有些事情他們都必須去做,而且還必須做好。

    官家、匪家本就是天敵,他們各自的身份注定他們要成為對頭。

     五代時,常常出現連年兵荒馬亂的現象。

    更多人為了生存,都投身到梁鐵橋的幫派下,吃江湖黑道飯。

    同樣也是因為兵荒馬亂,富戶越來越少,靠打家劫舍已經無法維持梁鐵橋那個龐大幫派的運作。

    所以幫中衆頭領商榷之後,梁鐵橋決定利用自己幫衆布及範圍廣的優勢,在大周、南唐、北漢三國之間販運、販賣私貨謀利,以便維持幫衆生計。

    他這種做法受損最大的便是大周,從地域上看,大周橫亘在南唐和北漢之間,這兩國貨物入大周境或過大周境他們都是有大量稅銀可收的。

    梁鐵橋販私,逃避稅銀,這就相當于從大周國庫中奪食。

    更何況大周近些年還刻意限制了一些貨物向北漢流通,以便為下一步的宏圖大業做準備。

    而梁鐵橋所為打破了這些限制,影響到大周多種計劃的實施和進度。

     一江三湖十八山轄下幫衆販賣私貨的事情,大周南北邊界守城官吏都有奏折送至兵部、戶部。

    當時周世宗尚未繼位,太祖郭威病重,所以這等民間匪盜之事趙匡胤便全權做主行事。

    趙匡胤知道這種幫派跨幾國範圍,要麼不打,要打就要雙管齊下。

    堵路斷行,同時還要直接進逼總舵。

    但對付這種草莽組織,調動大批軍隊不值當,而且軍隊圍剿也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反會引起鄰國的猜測和戒備。

    于是趙匡胤決定派遣薜康帶鷹隊、狼隊出擊,采用尋蹤追迹、疾速暗襲的剿滅方式。

     薜康與梁鐵橋幾次對抗糾纏後發現,這個草莽枭雄不是自己想象中那麼容易對付的。

    首先來說,梁鐵橋不是個莽撞無腦之人,他手下幫衆遍布各處,包括官府之中也有他的幫衆或他買通的耳目,所以消息靈通,很少有被鷹、狼隊堵住的情況。

    往往鷹、狼隊還未動作,他們便早早避開。

    另外梁鐵橋手下雖然不乏高手,但他們幫派規矩中明文規定不得與官家人動刀槍。

    所以那些販私貨的隊伍一旦遇到鷹、狼隊,馬上棄貨逃跑。

    薛康自從接到這個任務後,便一直東撲西追,根本無法觸及到梁鐵橋的痛處。

    既未能把所有私貨暗路堵住,也未能尋蹤覓迹找到他的老巢。

     但薜康也不是善與之輩,連續失利後的他親自帶隊潛入南唐,在長江二十八渡暗渡設鐵鎖橫江局。

    斷了梁鐵橋兩條最為重要的私貨通路,并相繼毀了這兩條通路上的三個分舵、十三個據點。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梁鐵橋在遭此重擊後将計就計,在一批貨物中暗藏毒水蛭,然後故意被查出,以此毀掉鷹、狼隊一百多名特遣衛。

    同時他趁鷹、狼隊遭受重擊混亂之際,明目張膽地從他們控制的渡口下手,奪了吳越國進奉大周的皇貢。

     但皇貢并非可以搶的财富,有時候它會成為一個大禍害。

    就因為兵荒馬亂、盜匪四起,大周都在馱運皇貢的車輛上暗中裝設了“車行子午漏”,隻要車子一動,車轅便将漏口打開,然後定時落下一灘細沙。

    薛康就是循着這些細沙找到了梁鐵橋江中州的總舵,那一場昏天黑地的大戰雙方戰了個平手。

    鷹、狼隊占裝備、陣勢先機,群戰群鬥讓一江三湖十八山無從抵擋。

    但一江三湖十八山高手衆多,個人技擊術高強,又熟悉環境、機動靈活,所以偷襲、水戰、蘆蕩戰讓鷹、狼隊吃了大虧。

     其間薜、梁二人先後照面兩次,但都未出手交鋒。

    隻憑言語搏殺、氣勢争鬥他們就已經清楚誰都勝不過誰。

     此戰過後梁鐵橋便在江湖上銷聲匿迹。

    這個一江三湖十八山的總瓢把子覺得總舵處已不保險,于是将幫中事務交與他人。

    自己帶着一些得力可靠的高手奔了金陵,成了南唐韓熙載府中的秘密賓客之一。

     但販賣私貨之事卻沒有能禁止,反而愈演愈烈。

    不但一江三湖十八山的幫衆為囫囵嘴肚提命冒險,而且有更多的尋常百姓加入這樣的隊伍。

     趙匡胤審時度勢後也撤回了鷹、狼隊。

    因為他可以對江湖盜匪、草莽賊寇下手,卻無論如何不能對求生存、養家小的百姓下手。

    同時他也悟出了一個道理,如果自己不剿滅梁鐵橋的一江三湖十八山,那麼這個幫派的存在其實可以在國法之外另成一套規則。

    這規則雖然與國法有相對立的利益之争,但它也是對國法不足之處的一種彌補。

    現在失去了這個規則,私貨販運反變得不好控制了。

    所以當自己尚無法全盤控制局面時,應該讓出部分利益給别人,讓别人為了抓住這點利益去替自己管理局部。

    等自己完全有能力掌控全局時,可以先收回别人管理局部的能力,然後再收回屬于全部的利益。

    這樣不管别人願不願意,他都已經隻是被利用後抛棄的一份子而已。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趙匡胤便很好地運用了這個道理,利用别人給自己打下基礎。

    而當他自己的基礎成為高屋大宇後,他便收去打基礎那些人的錘鑿,以免他們再将高屋大宇的基礎刨挖掉。

     “薜将軍,如果早些日子你對我許下這條件,我會感激萬分。

    但現在說這話便顯得将軍你幼稚且無德。

    給我魚骨,騙我讓你肥豚,答應了你我豈不是被世人笑話。

    再說了,我現在已不再行江湖閑事,和将軍一樣,為明主效力,圖求個世代功名正祿。

    ”梁鐵橋其實做過一番思想鬥争才這樣說的,因為薛康所許條件是即刻就能見利的,而且對整個一江三湖十八山數萬幫衆都有好處。

     “既然梁大把子這麼說了,那我就不與你啰嗦了。

    雖隻少時未見,未曾想你如今已經不是做主的人了。

    也落得和我一樣,浮萍所向随風意。

    不過你我之前還欠着一個對決未分高下,眼下這各自為主舍命奔波的事倒是給你我一個決勝負的機會。

    隻是要提醒你,這種涉及一國興衰的大事情,算不上渾水,卻是個深淵。

    你别最後連點魚骨都撈不到,反倒是莫名其妙地吞下隻魚鈎。

    ”薛康所說真的是别有深意,這也就是久經官場的人才能說出這番比喻。

     旁邊認真聽兩人對話的齊君元心中一動,薜康魚鈎之說讓他突然有種異常的感觸。

    自己擅長使用的是鈎子,那麼一個會用鈎子的人會不會被别人也當做一隻鈎子? “将軍良言好意我謹記,為此在分勝負、決生死時我會放你一手。

    ”梁鐵橋故意裝出一副慷慨豪情,但心中卻為薛康所言震蕩不已。

    “不過此時此地能出手對仗的可不止你我,别人家以逸待勞坐觀虎鬥,最終勝券操于誰手不可預料啊。

    ” 齊君元聽梁鐵橋說到這話,馬上搶言道:“不管還有哪個别人家,都不要把我們算進去。

    我們幾個就是路過此地誤入火場,你們給條路,我們就此離開,隻當沒來過這裡。

    ” 沒人理會齊君元,梁鐵橋更是如同沒聽見似的繼續自己的話:“江湖中人都應該知道‘離恨谷’、‘易水還’、‘三寸蓮’,這是最為頂尖的三大刺客組織。

    ‘離恨谷’用的都是懷仇普通人,‘三寸蓮’則全是女家,隻有‘易水還’用的都是精挑細選的好坯子,從形從心都是一流的。

    ‘漸離擊悲築,宋意放聲和。

    荊雄一去兮,易水望之還。

    ’這‘易水還’所以出名,是因為它傳承了易水三俠荊轲、高漸離、宋如意的絕世技藝。

    技擊術以長劍短匕為最強,而且擅長奇門之術。

    曆代君皇最忌刺行,特别是‘易水還’這種技有獨到、藝有獨成的門派,而且門中祖師就曾對君皇行過刺局。

    所以隻要知道他們的門派所在,必定重兵、高手紛至,剿殺驅趕不止。

    據說自武周以後,‘易水還’就隻能藏匿于西南高崇深壑之中。

    但如今蜀國孟昶承帝位後,設‘不問源館’,招天下賢士能人,不拘出身祖源。

    因此網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