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鬼蜮幻相
關燈
小
中
大
是作為她的樂服的,免得每次陪曲都要攜帶好幾件衣服。
後蜀張啟為的《壺色弦集》中有:“……當堂轉,未及見袒,衣色已更。
”就是說的這種衣服。
後世還有種說法,說川劇中的變臉技藝,也是從這衣服的原理轉換而成的。
急布防 “你是說這衣服出自蜀地?那刺客肯定是蜀國孟王所遣。
”嚴士芳幾乎是搶着說出這個判斷的,但話才出口便已經覺得不是這麼回事。
“也不對呀,我們提高過境貨物稅金,最沒有影響的就是蜀國呀。
他們雖然地處偏僻,出入路徑艱難。
但蜀地自古是天府之國,物産豐富、糧棉多産,境内還自産礦鹽。
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有多餘的拿來與鄰國換取其他日常用品。
” “這倒是真的,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楚地和南平。
這兩國不管是從我國采購水鹽,還是從其他國采購水鹽,都必然要經過我境運輸。
其次為大周,大周雖然也産少許水鹽,但運輸并不方便,所以都是就近購買我國淮南一帶的水鹽。
另外,大周地瘠,糧食隻産一季,正常時還夠國人溫飽,一旦遇到戰事,那就必須倚靠吳越的供糧和從我國購買。
出境、過境的鹽稅、糧稅提高,這幾國首當其沖遭受影響。
”顧子敬也覺得提高過境稅與蜀國沒有任何關系。
“而且蔔福不是說過嗎,前往刺殺張松年知縣的刺客所用殺器應該是一種産于閩地的蠶絲,刺殺目的和張知縣以往的一個仇家有關。
現在閩國已被我國和吳越國割分了,我們總不能因為那蠶絲就說殺手是來自閩地的吧。
” 萬雪鶴雖是武夫,但也是熟讀過春秋文章的,知道國家、兵家之間的爾虞我詐,再加上顧子敬所說的提醒,讓他心頭豁然一亮:“那件蜀國特有的衣服有沒有可能是刺客故意留下的?是要将我們的視線故意引向沒有關系的方面。
包括臨荊的張縣令,按蔔福所言應該是私仇,隻是很巧合地也在此時發生了。
如果這樣的話那是萬幸,但萬一真是哪個鄰國公遣的刺客,那麼接下來的情況就變得萬分緊急了。
從周邊局勢上看,刺殺成功後得惠最大的應該是楚地的周氏和南平國。
臨荊與這兩國相接,一旦城防無首,這兩國從那裡進兵突破,便可直撲瀖州,占領荊湖水陸兩道樞紐。
瀖州城的刺殺像是個警告,然後留三天讓我們有所反應。
三日到,沒有反應,那張縣令的被刺便是用兵前兆。
” 就在此時,前面衙堂連續有“報”字聲傳來,這是有緊急報章時才會出現的傳音入報。
“可能是臨荊那邊把情況急報過來了,我出去看看。
”萬雪鶴聽到“報”聲後拎甲裙跨門檻急步趕往前衙。
雖然他們三個人都守在刺史府等待臨荊的消息,但萬雪鶴對臨荊那邊的情況最為關心。
如果張松年真是第二個被刺對象,而且沒能像顧子敬一樣幸運逃脫,那麼接下來便可能是鄰國兵侵臨荊縣,疾襲瀖州城。
這些都是他萬雪鶴統兵守禦的區域,若有失職失守,戰不死也得提頭回金陵。
嚴士芳和顧子敬雖然不像萬雪鶴那麼急切,但都知道這是大事,兩人馬上在衆護衛的保護下也往前衙而來。
嚴、顧二人還沒到前衙,萬雪鶴便已經匆匆地回來,迎面遇到嚴士芳和顧子敬,遠遠便連聲高呼:“不好了!不好了!顧大人、嚴大人,臨荊縣張松年張縣令已然被殺,現臨荊城一片恐亂。
行防營已經直接駐守西望河邊,嚴防鄰國軍隊強渡西望河。
另外,臨荊城内兵卒、衙役也都上城,準備好了守城器具,做好退守城内的準備。
我現在已經派副将陳彬帶骁騎營五百騎兵趕過去了。
不過瀖州城兵力也不能再散,必須留有足夠的城防力量。
所以我另發火貔令就近至漢陽大營搬兵,前往臨荊增援。
”萬雪鶴應該是沒有經曆過大陣仗,遇到這事顯得有些慌張。
“你應該立刻發烽火令到九總,提醒邊守軍嚴密防範南平邊界。
臨荊失主,楚地和南平都是有可能乘亂而入的。
”顧子敬提醒萬雪鶴。
“對對對!這一忙亂把這給疏忽了。
這樣,我讓左龍營發快舟沿江直上,這樣還可以順帶通知到江口和八總的守軍,抽調部分趕往九總協助防禦。
”萬雪鶴慌歸慌,但所有的布置倒是中規中矩,嚴循用兵之道。
“我倒覺得大可不必。
試想,如果殺張松年是為了突然越境攻臨荊或者繞過臨荊直撲瀖州,那麼在張松年剛死之時刺客就會有信号發出讓己方立刻出兵,等到蔔福回去查辨出張松年被刺,然後傳書信過來報知情況,這時你再派兵前去已經是晚了。
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集中兵力堅守瀖州,同時遣人到鄰近的各大營調兵,随時增援。
”嚴士芳覺得自己的瀖州城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一家老小都在瀖州。
此時此刻有個用兵高手在的話,就能将嚴士芳的謬誤說法完全駁斥。
因為就算鄰國出兵突襲,一時半會兒未必就能攻下臨荊或者九總。
但鄰國兵馬又不敢困圍臨荊,然後分兵繞城而過直撲瀖州。
因為這樣就正好進入到瀖州轄下幾處縣城和軍營的兵力交叉範圍,最終隻會是水撲沙灘,來勢洶洶,去不留痕。
“我覺得嚴大人說得有道理。
”顧子敬補了一句,他大概是因為自己身在瀖州城中,所以也主張固守瀖州。
“行,那就聽顧大人和刺史大人的,我馬上組織人馬、器具堅守瀖州。
”萬雪鶴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那兩人的說法。
由此可以看出,萬雪鶴這個人相當沒有主見。
他遵循的不是兵法,而是官場之法,這其實是很多用兵者的大忌。
瀖州城轉眼間便燈火通明,城中哭爹喊娘亂成一片。
有百姓收拾細軟想逃出瀖州城,但此時瀖州城所有陸道、水道門閘全都關緊。
而搶先擠到城門口的一些男丁正好被兵卒拖了去搬拿守城器具,做守城的準備。
齊君元聽青衣女子喊了句“我知道你是誰了!”後,不由得苦笑着搖了搖頭。
他終于明白為什麼“露芒箋”會附帶指令讓他帶走這女子了,這丫頭整個就是隻“白标”(刺客行中對外行的稱呼,意思是剛用白紙蒙好的标靶,沒有一點格殺攻擊的經驗,隻等着挨紮。
)。
“知道了你也就死了!”一個聲音從山林中傳來,就像從天而落的一隻鐵鎖,頓時将幾個人的心魂都鎖拿得沉甸甸的。
齊君元覺得自己渾身的血液倒沖而上、直灌頂竅。
他根本沒有想到這附近除了自己和被自己困住的那兩隻雛蜂外還有其他人,而且此人發聲狀态氣凝音聚,應該是個修為深厚的高手。
“我知道我攪你的事情,但那也是沒有辦法。
‘回恩箋’(離恨谷給谷客發的行動指令)要我五日内必須了斷私仇,但神眼蔔福在我沒有下手機會。
沒招之時正好發現有芒尖兒(刺客的江湖代稱)要對戶部監行使下手,便想借用這機會調出神眼。
因為時間太緊,隻能給官府露響兒示警,逼迫你及早出手,隻有這樣我才能及時行事。
後來從你出手我才看出你是門中前輩,知道自己所做唐突了。
前輩,為這你不至于要我命吧,再說你也得手了,算是兩全其美呗……”青衣女子一張嘴便喋喋不休,以至于性急之間都沒有聽出剛才說那句“知道了你也就死了!”的人和前面讓她“别動”的不是同一個人。
當然,齊君元剛才說話時為了不讓别人聽出自己所在位置,使用了連環傳聲筒,使得語氣語調發生變化,這也是這青衣女子急切間未能辨出的原因之一。
“止聲!”齊君元嚴厲喝止,而且這次沒用連珠傳聲筒。
因為再要任由這青衣女子說下去,她極有可能會把接下來要執行的指令全給透露出來。
齊君元這次的制止很有作用,語氣強調的“止聲”二字喝醒了青衣女子。
她平複了心神,冷靜了思維,憑借靈敏的聽覺很容易就辨别出剛才幾句話并非一人發出,也區分出說“知道了你也就死了!”的人和之前讓自己“别動”的人不是同一個人。
這時候她開始害怕了,因為将剛才那句“知道了你也就死了!”再細細回味下,便覺出那聲音裡帶着奸詐也透着冷酷,給人一種銳利、寒冷的金屬器物穿透身體直抵心髒的感覺。
“接着說吧,說了我或許可以網開一面。
”又是那冷酷的聲音,而且這次還帶上了愚弄的味道,這是官家人經常用的口吻。
“知道了你也就死了。
”齊君元用同樣的一句話回複剛才那個聲音,此刻他完全不掩聲形,其意已然是不惜折刺(不惜兩敗俱傷的打法)拼鬥一場。
“你有把握殺死我?用你瀖州城裡的那一套?”那聲音不再冷酷,變得分外平和。
冷酷是為了震懾和威脅,而對于不能震懾和威脅的對手則應該迷惑。
用最普通、最平常的語調對話,掩飾自己随時可能爆發的殺意。
“我沒有把握,但你有把握把我們都拿下嗎?”齊君元的聲音是同樣的平和。
那聲音想都沒想就回道:“我沒有把握拿你,所以你想走隻管走。
但這兩個卻别想走,特别是殺張知縣的那女子。
” “為什麼一定要拿那女子不拿我,我不是還殺了顧子敬嗎?”齊君元希望對方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然後自己用手勢暗号教那兩人如何解了“天地六合”中的子牙鈎。
現在隻有那兩個脫了身,他也才能進退自如。
“哈哈,”連笑聲都很平和,沒有一點愉悅的味道。
“可惜的是你沒能殺了顧子敬。
試想他都已經知道有人對他不利,怎麼可能再坐進馬車回宅?你殺的隻是個替身而已。
再說就算你真殺了顧子敬,我也無職責拿你歸案,除非是有追捕通文發到了我手裡。
” 齊君元腦袋裡“嗡”地一響,頓時愣立當地沉默無語。
而被困住的青衣女子則輕輕發出“呀”的一聲,顯得很是懊喪。
此時齊君元雖然沉默,但心中卻在反複着一個自責:“錯了,這人沒有說謊,自己真的錯了。
其實早就該想到的,如果那天車裡仍然是顧子敬,一個已經知道自己将被刺殺的人,那麼他的車隊又怎麼可能以平時完全一樣的節奏、速度行進?這擺明了是個兜子,誘騙自己出手,然後出動早已安排好的鐵甲衛和右虎營兵卒,将自己一舉活捉,這樣才有機會找到根由,徹底消除危機。
” “這個訊息應該足以讓你離開吧。
”平和的聲音中帶出些得意。
“這個訊息讓我更有必要将他們帶走。
”齊君元的決定也許有人已經料到,但他的回答卻是讓在場幾個人非常意外。
“為什麼?”聲音更加平和沉穩。
“我接到的指令中就有找到這女子并帶走她,然後我的刺局又是被她攪的。
隻要将她帶回去,那麼
後蜀張啟為的《壺色弦集》中有:“……當堂轉,未及見袒,衣色已更。
”就是說的這種衣服。
後世還有種說法,說川劇中的變臉技藝,也是從這衣服的原理轉換而成的。
急布防 “你是說這衣服出自蜀地?那刺客肯定是蜀國孟王所遣。
”嚴士芳幾乎是搶着說出這個判斷的,但話才出口便已經覺得不是這麼回事。
“也不對呀,我們提高過境貨物稅金,最沒有影響的就是蜀國呀。
他們雖然地處偏僻,出入路徑艱難。
但蜀地自古是天府之國,物産豐富、糧棉多産,境内還自産礦鹽。
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有多餘的拿來與鄰國換取其他日常用品。
” “這倒是真的,影響最大的應該是楚地和南平。
這兩國不管是從我國采購水鹽,還是從其他國采購水鹽,都必然要經過我境運輸。
其次為大周,大周雖然也産少許水鹽,但運輸并不方便,所以都是就近購買我國淮南一帶的水鹽。
另外,大周地瘠,糧食隻産一季,正常時還夠國人溫飽,一旦遇到戰事,那就必須倚靠吳越的供糧和從我國購買。
出境、過境的鹽稅、糧稅提高,這幾國首當其沖遭受影響。
”顧子敬也覺得提高過境稅與蜀國沒有任何關系。
“而且蔔福不是說過嗎,前往刺殺張松年知縣的刺客所用殺器應該是一種産于閩地的蠶絲,刺殺目的和張知縣以往的一個仇家有關。
現在閩國已被我國和吳越國割分了,我們總不能因為那蠶絲就說殺手是來自閩地的吧。
” 萬雪鶴雖是武夫,但也是熟讀過春秋文章的,知道國家、兵家之間的爾虞我詐,再加上顧子敬所說的提醒,讓他心頭豁然一亮:“那件蜀國特有的衣服有沒有可能是刺客故意留下的?是要将我們的視線故意引向沒有關系的方面。
包括臨荊的張縣令,按蔔福所言應該是私仇,隻是很巧合地也在此時發生了。
如果這樣的話那是萬幸,但萬一真是哪個鄰國公遣的刺客,那麼接下來的情況就變得萬分緊急了。
從周邊局勢上看,刺殺成功後得惠最大的應該是楚地的周氏和南平國。
臨荊與這兩國相接,一旦城防無首,這兩國從那裡進兵突破,便可直撲瀖州,占領荊湖水陸兩道樞紐。
瀖州城的刺殺像是個警告,然後留三天讓我們有所反應。
三日到,沒有反應,那張縣令的被刺便是用兵前兆。
” 就在此時,前面衙堂連續有“報”字聲傳來,這是有緊急報章時才會出現的傳音入報。
“可能是臨荊那邊把情況急報過來了,我出去看看。
”萬雪鶴聽到“報”聲後拎甲裙跨門檻急步趕往前衙。
雖然他們三個人都守在刺史府等待臨荊的消息,但萬雪鶴對臨荊那邊的情況最為關心。
如果張松年真是第二個被刺對象,而且沒能像顧子敬一樣幸運逃脫,那麼接下來便可能是鄰國兵侵臨荊縣,疾襲瀖州城。
這些都是他萬雪鶴統兵守禦的區域,若有失職失守,戰不死也得提頭回金陵。
嚴士芳和顧子敬雖然不像萬雪鶴那麼急切,但都知道這是大事,兩人馬上在衆護衛的保護下也往前衙而來。
嚴、顧二人還沒到前衙,萬雪鶴便已經匆匆地回來,迎面遇到嚴士芳和顧子敬,遠遠便連聲高呼:“不好了!不好了!顧大人、嚴大人,臨荊縣張松年張縣令已然被殺,現臨荊城一片恐亂。
行防營已經直接駐守西望河邊,嚴防鄰國軍隊強渡西望河。
另外,臨荊城内兵卒、衙役也都上城,準備好了守城器具,做好退守城内的準備。
我現在已經派副将陳彬帶骁騎營五百騎兵趕過去了。
不過瀖州城兵力也不能再散,必須留有足夠的城防力量。
所以我另發火貔令就近至漢陽大營搬兵,前往臨荊增援。
”萬雪鶴應該是沒有經曆過大陣仗,遇到這事顯得有些慌張。
“你應該立刻發烽火令到九總,提醒邊守軍嚴密防範南平邊界。
臨荊失主,楚地和南平都是有可能乘亂而入的。
”顧子敬提醒萬雪鶴。
“對對對!這一忙亂把這給疏忽了。
這樣,我讓左龍營發快舟沿江直上,這樣還可以順帶通知到江口和八總的守軍,抽調部分趕往九總協助防禦。
”萬雪鶴慌歸慌,但所有的布置倒是中規中矩,嚴循用兵之道。
“我倒覺得大可不必。
試想,如果殺張松年是為了突然越境攻臨荊或者繞過臨荊直撲瀖州,那麼在張松年剛死之時刺客就會有信号發出讓己方立刻出兵,等到蔔福回去查辨出張松年被刺,然後傳書信過來報知情況,這時你再派兵前去已經是晚了。
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集中兵力堅守瀖州,同時遣人到鄰近的各大營調兵,随時增援。
”嚴士芳覺得自己的瀖州城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一家老小都在瀖州。
此時此刻有個用兵高手在的話,就能将嚴士芳的謬誤說法完全駁斥。
因為就算鄰國出兵突襲,一時半會兒未必就能攻下臨荊或者九總。
但鄰國兵馬又不敢困圍臨荊,然後分兵繞城而過直撲瀖州。
因為這樣就正好進入到瀖州轄下幾處縣城和軍營的兵力交叉範圍,最終隻會是水撲沙灘,來勢洶洶,去不留痕。
“我覺得嚴大人說得有道理。
”顧子敬補了一句,他大概是因為自己身在瀖州城中,所以也主張固守瀖州。
“行,那就聽顧大人和刺史大人的,我馬上組織人馬、器具堅守瀖州。
”萬雪鶴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那兩人的說法。
由此可以看出,萬雪鶴這個人相當沒有主見。
他遵循的不是兵法,而是官場之法,這其實是很多用兵者的大忌。
瀖州城轉眼間便燈火通明,城中哭爹喊娘亂成一片。
有百姓收拾細軟想逃出瀖州城,但此時瀖州城所有陸道、水道門閘全都關緊。
而搶先擠到城門口的一些男丁正好被兵卒拖了去搬拿守城器具,做守城的準備。
齊君元聽青衣女子喊了句“我知道你是誰了!”後,不由得苦笑着搖了搖頭。
他終于明白為什麼“露芒箋”會附帶指令讓他帶走這女子了,這丫頭整個就是隻“白标”(刺客行中對外行的稱呼,意思是剛用白紙蒙好的标靶,沒有一點格殺攻擊的經驗,隻等着挨紮。
)。
“知道了你也就死了!”一個聲音從山林中傳來,就像從天而落的一隻鐵鎖,頓時将幾個人的心魂都鎖拿得沉甸甸的。
齊君元覺得自己渾身的血液倒沖而上、直灌頂竅。
他根本沒有想到這附近除了自己和被自己困住的那兩隻雛蜂外還有其他人,而且此人發聲狀态氣凝音聚,應該是個修為深厚的高手。
“我知道我攪你的事情,但那也是沒有辦法。
‘回恩箋’(離恨谷給谷客發的行動指令)要我五日内必須了斷私仇,但神眼蔔福在我沒有下手機會。
沒招之時正好發現有芒尖兒(刺客的江湖代稱)要對戶部監行使下手,便想借用這機會調出神眼。
因為時間太緊,隻能給官府露響兒示警,逼迫你及早出手,隻有這樣我才能及時行事。
後來從你出手我才看出你是門中前輩,知道自己所做唐突了。
前輩,為這你不至于要我命吧,再說你也得手了,算是兩全其美呗……”青衣女子一張嘴便喋喋不休,以至于性急之間都沒有聽出剛才說那句“知道了你也就死了!”的人和前面讓她“别動”的不是同一個人。
當然,齊君元剛才說話時為了不讓别人聽出自己所在位置,使用了連環傳聲筒,使得語氣語調發生變化,這也是這青衣女子急切間未能辨出的原因之一。
“止聲!”齊君元嚴厲喝止,而且這次沒用連珠傳聲筒。
因為再要任由這青衣女子說下去,她極有可能會把接下來要執行的指令全給透露出來。
齊君元這次的制止很有作用,語氣強調的“止聲”二字喝醒了青衣女子。
她平複了心神,冷靜了思維,憑借靈敏的聽覺很容易就辨别出剛才幾句話并非一人發出,也區分出說“知道了你也就死了!”的人和之前讓自己“别動”的人不是同一個人。
這時候她開始害怕了,因為将剛才那句“知道了你也就死了!”再細細回味下,便覺出那聲音裡帶着奸詐也透着冷酷,給人一種銳利、寒冷的金屬器物穿透身體直抵心髒的感覺。
“接着說吧,說了我或許可以網開一面。
”又是那冷酷的聲音,而且這次還帶上了愚弄的味道,這是官家人經常用的口吻。
“知道了你也就死了。
”齊君元用同樣的一句話回複剛才那個聲音,此刻他完全不掩聲形,其意已然是不惜折刺(不惜兩敗俱傷的打法)拼鬥一場。
“你有把握殺死我?用你瀖州城裡的那一套?”那聲音不再冷酷,變得分外平和。
冷酷是為了震懾和威脅,而對于不能震懾和威脅的對手則應該迷惑。
用最普通、最平常的語調對話,掩飾自己随時可能爆發的殺意。
“我沒有把握,但你有把握把我們都拿下嗎?”齊君元的聲音是同樣的平和。
那聲音想都沒想就回道:“我沒有把握拿你,所以你想走隻管走。
但這兩個卻别想走,特别是殺張知縣的那女子。
” “為什麼一定要拿那女子不拿我,我不是還殺了顧子敬嗎?”齊君元希望對方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然後自己用手勢暗号教那兩人如何解了“天地六合”中的子牙鈎。
現在隻有那兩個脫了身,他也才能進退自如。
“哈哈,”連笑聲都很平和,沒有一點愉悅的味道。
“可惜的是你沒能殺了顧子敬。
試想他都已經知道有人對他不利,怎麼可能再坐進馬車回宅?你殺的隻是個替身而已。
再說就算你真殺了顧子敬,我也無職責拿你歸案,除非是有追捕通文發到了我手裡。
” 齊君元腦袋裡“嗡”地一響,頓時愣立當地沉默無語。
而被困住的青衣女子則輕輕發出“呀”的一聲,顯得很是懊喪。
此時齊君元雖然沉默,但心中卻在反複着一個自責:“錯了,這人沒有說謊,自己真的錯了。
其實早就該想到的,如果那天車裡仍然是顧子敬,一個已經知道自己将被刺殺的人,那麼他的車隊又怎麼可能以平時完全一樣的節奏、速度行進?這擺明了是個兜子,誘騙自己出手,然後出動早已安排好的鐵甲衛和右虎營兵卒,将自己一舉活捉,這樣才有機會找到根由,徹底消除危機。
” “這個訊息應該足以讓你離開吧。
”平和的聲音中帶出些得意。
“這個訊息讓我更有必要将他們帶走。
”齊君元的決定也許有人已經料到,但他的回答卻是讓在場幾個人非常意外。
“為什麼?”聲音更加平和沉穩。
“我接到的指令中就有找到這女子并帶走她,然後我的刺局又是被她攪的。
隻要将她帶回去,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