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冰封的大山
關燈
小
中
大
鼻子也認得東山的老洞狗子,這個老光棍兒自打來到林場就是一隻眼,沒人知道他那個眼珠子是怎麼丢的,這套說辭多半是他自己編出來吓唬小孩子的瞎話,二鼻子就聽說過另一種版本:
老洞狗子是個在林場看套子的老光棍兒,又是個外來人,在當地一無親二無故,也很少有人願意跟他來往,因此此人能占便宜決不吃虧,手腳還不幹淨,小偷小摸、順手牽羊,軟的欺負硬的怕,能訛就訛、得坑就坑,什麼缺德事兒都幹。
據說這個老洞狗子也是打獵的出身,平時鑽山入林打獵為生,别看人性不行,但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此人也有行的地方,頭一個是腦子好使,不過沒用在正道上,一肚子陰損壞的鬼主意;二一個就是槍杆子直溜,山上的飛禽走獸,遇到他難逃活命,當真稱得上彈無虛發。
自古以來,打獵的靠山吃山,無不信奉一個道理——山上一草一木都是山神爺的,打獵是靠山神爺賞飯吃,下手的時候要留有餘地,絕不能見什麼打什麼。
飛禽也好走獸也好,一次隻能打一隻,無論獵物是大是小,一個山頭隻可以放一槍,不夠吃的再去别的山頭打,甯可費腳力也不能壞了規矩。
老洞狗子卻不信這一套,不分大小公母,有什麼打什麼,見什麼打什麼,放滾地籠、下絕戶網,打多少也不嫌多,這座山打絕了再去打下座山,反正誰也沒見過山神爺長什麼樣。
按說像老洞狗子這樣的壞種應該受一輩子窮,沒想到讓他撞上一個發大财的機會。
以前他還沒來長白山看套子的時候,在崇陽溝打獵。
溝口有片瓜田,關外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種出來的瓜又沙又甜,不過成熟的時間相對較晚,要到農曆七月份才最好吃。
咱們說的這片瓜田中間有個窩棚,住了一個看瓜的叫吳老六,一輩子沒兒沒女,老伴兒又死得早,到了收瓜的時候幹脆連家也不回了,一個人住在窩棚看守瓜地,倒不是怕有人偷吃,一個瓜十幾斤重,一個人能吃多少?來來往往又都是十裡八鄉的人,低頭不見擡頭見的,誰渴了摘個瓜吃也沒什麼,隻是要防備獾子、野豬之類的,這些個東西專門糟蹋莊稼,如果讓它們從瓜地這頭拱到那頭,那個損失可不小。
看瓜的吳老六一個人住窩棚守瓜田,深居簡出十分寂寞,待悶了就好喝兩口。
人這酒量是天生的,酒瘾卻是喝出來的,越喝瘾越大。
看瓜的打年輕就愛喝酒,如今上了歲數,一天不喝酒嗓子眼兒裡就跟有個小手兒撓似的,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話說這一天,吳老六在瓜田中捉到兩隻鹌鹑,拾掇幹淨了,一根木棍子上串一隻,在窩棚外邊架起火來烤得噴香,酒葫蘆中滿滿當當裝足了酒,坐在門口一邊看着瓜田一邊連吃帶喝。
夏天的鹌鹑特别肥,吃得他滿嘴冒油,酒也喝了不少,吃飽喝足了擡頭看看天色,已經後半夜了,瓜田中沒什麼動靜,正想起身回窩棚睡覺。
就在這時候,走過來一隻大狐狸,狐狸是狐狸,跟野外看見的可不一樣,不知道從哪兒叼來一件破褂子披在自己身上,人立而行,走到近前口作人言,問吳老六:“你看我像人嗎?” 有句話叫“酒壯人膽”,說得一點兒不錯,平常越窩囊的人,喝多了膽子越大。
看瓜的吳老六此時喝得迷迷糊糊,聽見狐狸開口說話,不但沒害怕,反而“撲哧”一下樂了,心說:這東西有意思,身上披個破褂子除了窟窿就是補丁,一隻胳膊有袖子一隻胳膊沒袖子,樣子十分可笑。
他想也沒想,順口答了一句:“不像!哪有個人樣啊?”再看狐狸一溜煙兒跑了,他又坐在地上傻樂了半天,這才回屋睡覺。
轉過天來酒醒了,把這件事兒也扔在腦後了。
晚上吳老六仍坐在窩棚外邊看瓜喝酒,頭天的鹌鹑把饞蟲勾上來了,今天在樹林子裡套了一隻野兔,開膛剝皮,刷上鹽水和辣椒,烤得金黃焦脆,又打了一壺酒,守在瓜田旁邊連吃帶喝。
大約還是後半夜,昨天那隻狐狸又來了,今天倒沒穿褂子,兩條後腿上蹬了一條破褲頭兒,尾巴沒地方擱,從一邊的褲腿兒中伸出來,路都走不利索了,一跑一颠地來到吳老六跟前,仍是那句話:“你看我像人嗎?”吳老六醉醺醺地看了一眼,這樣子比昨天還寒碜,當即說了一聲:“不像!”狐狸扭頭又跑了。
接下來一連幾天,幾乎天天如此,看瓜的隻要一喝醉了狐狸準來,或是披件坎肩,或是戴個護耳,來了就問這一句話,隻要看瓜的說一聲“不像”,它扭頭便走。
有這麼一天,吳老六過得不順,白天山上轉了幾圈,連個蝲蝲蛄也沒碰見,酒瘾上來了,不喝還真覺得難受,奈何沒有下酒的東西,轉悠來轉悠去,想起窩棚外邊挂了幾串辣椒,順手抓了一把,用辣椒下酒也好過幹喝。
關東這地方的人願意吃辣,因為天冷,吃辣可以發汗。
可眼下正是六月三伏,雖說晚上不太熱,但這一口辣椒、一口白酒的擱誰也受不了,嘴裡跟着了火似的。
吳老六正難受的時候,狐狸又來了,今天沒披衣裳,不知道在哪兒找來了一頂瓜皮帽子,不說破得千瘡百孔吧,那也沒個囫囵地方了,頂上的絨球都掉了,來到看瓜的跟前還是那句話:“你看我像人嗎?”吳老六嚼的幹辣椒,喝的燒刀子,感覺這嘴都木了,懶得跟它多說,随口答了一句:“像!” 話一出口,但見黃煙一道,這隻狐狸不見了,眼前站立一個二尺多高的小老頭兒,頭上戴的正是那頂瓜皮帽子,對吳老六拜了一拜,扭頭走了。
吳老六暗暗吃驚,知道這是遇上狐仙借人口讨封,舊時的老百姓都迷信,趕緊朝狐仙走的方向磕了幾個頭。
轉天吳老六不敢在外邊喝酒了,天黑之後一個人縮在窩棚裡,光着個膀子在炕上抽大煙袋。
窩棚裡的炕非常簡陋,說好聽了是炕,無非幾塊木頭樁子架上一扇破門闆,地方也小,真正叫“一間屋子半間炕”,坐到炕上伸手就是窗戶。
窗戶隻是在牆上掏的一個方洞,能讓窩棚通風,不至于太悶。
他斜躺在床闆上,煙袋鍋子沖着窗戶外邊抽,怎麼非得這樣抽煙呢?因為窩棚又窄又低,坐在當中抽煙,三兩口下來這裡頭就待不了人了。
且說看瓜的吞雲吐霧正“仙兒”着呢,忽聽窗戶外邊有人說話:“老哥,給口煙抽。
”他以為有路過的人瞧見窩棚裡往外冒煙,來了瘾讨口煙抽。
口中應承着把煙袋鍋子倒轉過來,煙袋嘴兒沖外,煙袋鍋子沖自己,從窗口遞出去了。
因為這黑燈瞎火的,你先把煙袋鍋子伸出去,那位用手一接還不得燙下一層皮來? 吳老六本想抽完這袋子煙就睡覺了,偏在此時有人來讨煙抽,炕是懶得下了,順手把煙袋從窗口遞出去,那意思是“你趕緊嘬兩口,過完瘾把煙袋還我,我好睡覺”。
沒想到外邊這位真不客氣,都沒用手接煙袋杆,隻把嘴往上一湊,“吧嗒吧嗒”地抽上了。
吳老六半覺可氣半覺可笑,這位也太懶了,接都懶得接,抽我的煙不說,還讓我伺候你,我得看看這是誰! 窩棚中點了油燈,裡邊亮外邊黑,看不清來人是誰。
吳老六把油燈摘下來,往窗戶外這麼一照,在外邊叼煙袋嘴兒的不是别人,正是那個狐狸變的小老頭兒,二尺多高,腦袋上歪扣一頂瓜皮帽子。
換了别人真能吓得夠嗆。
看瓜田的吳老六還行,要說是挺瘆得慌,不過他喝多了膽子大,見是狐仙爺讨煙抽,非但不怕,反而覺得會有好報。
狐仙爺抽完了煙連個“謝”字都沒有,扭頭走了。
吳老六也困得睜不開眼了,煙袋鍋子往地上一磕,倒頭便睡。
從此之後,小老頭兒經常上這兒來讨煙抽。
可巧這一天吳老六的煙葉子抽光了,這些日子手頭又緊,沒錢買煙葉子了。
小老頭兒便指點吳老六,讓他在瓜田旁邊的一棵柳樹底下挖出一個小銀錠子,得有二兩多。
吳老六咬了一口看銀子是真的,趕緊揣在懷裡,跑去找了一家最好的鋪子買了煙葉,又把吃的喝的備齊了。
一瞧日頭剛過晌午,想先找個地方把午飯吃了再回去。
大飯莊子不敢進,找了街邊的一家小飯鋪,要了一壺酒、一盤油炸花生米,外加一大碗爛肉面,坐在那兒連吃帶喝,别提多滋潤了。
不怕沒好事,隻怕沒好人,正趕上老洞狗子也進城趕集賣山貨,賣完東西找地方吃飯,瞧見看瓜的吳老六在這兒,桌子上還有盤油炸花生米。
老洞狗子有便宜必占,有這盤油炸花生米,剛好省得自己掏錢買下酒菜了,當下走過來打招呼。
吳老六不樂意搭理老洞狗子,隻是迎頭打臉碰上了又不好意思裝不認識。
兩人湊一張桌子坐下。
老洞狗子要了二兩酒,半斤焖餅,就着吳老六的油炸花生米喝上了。
老洞狗子眼賊,一眼瞥見吳老六身邊闆凳上放着一摞子煙葉,有名的“小葉紅”,這跟普通的煙葉不一樣,小葉紅隻有巴掌大小,乃是上好的關東煙。
常言說得好“要抽煙,漂河川”,小葉紅産自漂河,地處一片峽谷之中,那一帶土層肥厚,種出來的煙葉子是醬紅色,泛着一層油亮油亮的光,厚實柔軟、濃醇芳香,用紙包起來放在櫃子裡,連衣服都能熏香了。
不僅如此,更是皇帝封下的貢品。
當年關東的老百姓誰要是能抽上一袋子,都得說是享了口福。
老洞狗子很納悶兒,吳老六一個看瓜田的,逢年過節都未必舍得抽一次小葉紅,看來這是發了财了! 老洞狗子左一句右一句套問究竟。
吳老六二兩酒下肚,話匣子打開了收不住,把經過前前後後說了一遍,告訴老洞狗子,
據說這個老洞狗子也是打獵的出身,平時鑽山入林打獵為生,别看人性不行,但是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此人也有行的地方,頭一個是腦子好使,不過沒用在正道上,一肚子陰損壞的鬼主意;二一個就是槍杆子直溜,山上的飛禽走獸,遇到他難逃活命,當真稱得上彈無虛發。
自古以來,打獵的靠山吃山,無不信奉一個道理——山上一草一木都是山神爺的,打獵是靠山神爺賞飯吃,下手的時候要留有餘地,絕不能見什麼打什麼。
飛禽也好走獸也好,一次隻能打一隻,無論獵物是大是小,一個山頭隻可以放一槍,不夠吃的再去别的山頭打,甯可費腳力也不能壞了規矩。
老洞狗子卻不信這一套,不分大小公母,有什麼打什麼,見什麼打什麼,放滾地籠、下絕戶網,打多少也不嫌多,這座山打絕了再去打下座山,反正誰也沒見過山神爺長什麼樣。
按說像老洞狗子這樣的壞種應該受一輩子窮,沒想到讓他撞上一個發大财的機會。
以前他還沒來長白山看套子的時候,在崇陽溝打獵。
溝口有片瓜田,關外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種出來的瓜又沙又甜,不過成熟的時間相對較晚,要到農曆七月份才最好吃。
咱們說的這片瓜田中間有個窩棚,住了一個看瓜的叫吳老六,一輩子沒兒沒女,老伴兒又死得早,到了收瓜的時候幹脆連家也不回了,一個人住在窩棚看守瓜地,倒不是怕有人偷吃,一個瓜十幾斤重,一個人能吃多少?來來往往又都是十裡八鄉的人,低頭不見擡頭見的,誰渴了摘個瓜吃也沒什麼,隻是要防備獾子、野豬之類的,這些個東西專門糟蹋莊稼,如果讓它們從瓜地這頭拱到那頭,那個損失可不小。
看瓜的吳老六一個人住窩棚守瓜田,深居簡出十分寂寞,待悶了就好喝兩口。
人這酒量是天生的,酒瘾卻是喝出來的,越喝瘾越大。
看瓜的打年輕就愛喝酒,如今上了歲數,一天不喝酒嗓子眼兒裡就跟有個小手兒撓似的,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話說這一天,吳老六在瓜田中捉到兩隻鹌鹑,拾掇幹淨了,一根木棍子上串一隻,在窩棚外邊架起火來烤得噴香,酒葫蘆中滿滿當當裝足了酒,坐在門口一邊看着瓜田一邊連吃帶喝。
夏天的鹌鹑特别肥,吃得他滿嘴冒油,酒也喝了不少,吃飽喝足了擡頭看看天色,已經後半夜了,瓜田中沒什麼動靜,正想起身回窩棚睡覺。
就在這時候,走過來一隻大狐狸,狐狸是狐狸,跟野外看見的可不一樣,不知道從哪兒叼來一件破褂子披在自己身上,人立而行,走到近前口作人言,問吳老六:“你看我像人嗎?” 有句話叫“酒壯人膽”,說得一點兒不錯,平常越窩囊的人,喝多了膽子越大。
看瓜的吳老六此時喝得迷迷糊糊,聽見狐狸開口說話,不但沒害怕,反而“撲哧”一下樂了,心說:這東西有意思,身上披個破褂子除了窟窿就是補丁,一隻胳膊有袖子一隻胳膊沒袖子,樣子十分可笑。
他想也沒想,順口答了一句:“不像!哪有個人樣啊?”再看狐狸一溜煙兒跑了,他又坐在地上傻樂了半天,這才回屋睡覺。
轉過天來酒醒了,把這件事兒也扔在腦後了。
晚上吳老六仍坐在窩棚外邊看瓜喝酒,頭天的鹌鹑把饞蟲勾上來了,今天在樹林子裡套了一隻野兔,開膛剝皮,刷上鹽水和辣椒,烤得金黃焦脆,又打了一壺酒,守在瓜田旁邊連吃帶喝。
大約還是後半夜,昨天那隻狐狸又來了,今天倒沒穿褂子,兩條後腿上蹬了一條破褲頭兒,尾巴沒地方擱,從一邊的褲腿兒中伸出來,路都走不利索了,一跑一颠地來到吳老六跟前,仍是那句話:“你看我像人嗎?”吳老六醉醺醺地看了一眼,這樣子比昨天還寒碜,當即說了一聲:“不像!”狐狸扭頭又跑了。
接下來一連幾天,幾乎天天如此,看瓜的隻要一喝醉了狐狸準來,或是披件坎肩,或是戴個護耳,來了就問這一句話,隻要看瓜的說一聲“不像”,它扭頭便走。
有這麼一天,吳老六過得不順,白天山上轉了幾圈,連個蝲蝲蛄也沒碰見,酒瘾上來了,不喝還真覺得難受,奈何沒有下酒的東西,轉悠來轉悠去,想起窩棚外邊挂了幾串辣椒,順手抓了一把,用辣椒下酒也好過幹喝。
關東這地方的人願意吃辣,因為天冷,吃辣可以發汗。
可眼下正是六月三伏,雖說晚上不太熱,但這一口辣椒、一口白酒的擱誰也受不了,嘴裡跟着了火似的。
吳老六正難受的時候,狐狸又來了,今天沒披衣裳,不知道在哪兒找來了一頂瓜皮帽子,不說破得千瘡百孔吧,那也沒個囫囵地方了,頂上的絨球都掉了,來到看瓜的跟前還是那句話:“你看我像人嗎?”吳老六嚼的幹辣椒,喝的燒刀子,感覺這嘴都木了,懶得跟它多說,随口答了一句:“像!” 話一出口,但見黃煙一道,這隻狐狸不見了,眼前站立一個二尺多高的小老頭兒,頭上戴的正是那頂瓜皮帽子,對吳老六拜了一拜,扭頭走了。
吳老六暗暗吃驚,知道這是遇上狐仙借人口讨封,舊時的老百姓都迷信,趕緊朝狐仙走的方向磕了幾個頭。
轉天吳老六不敢在外邊喝酒了,天黑之後一個人縮在窩棚裡,光着個膀子在炕上抽大煙袋。
窩棚裡的炕非常簡陋,說好聽了是炕,無非幾塊木頭樁子架上一扇破門闆,地方也小,真正叫“一間屋子半間炕”,坐到炕上伸手就是窗戶。
窗戶隻是在牆上掏的一個方洞,能讓窩棚通風,不至于太悶。
他斜躺在床闆上,煙袋鍋子沖着窗戶外邊抽,怎麼非得這樣抽煙呢?因為窩棚又窄又低,坐在當中抽煙,三兩口下來這裡頭就待不了人了。
且說看瓜的吞雲吐霧正“仙兒”着呢,忽聽窗戶外邊有人說話:“老哥,給口煙抽。
”他以為有路過的人瞧見窩棚裡往外冒煙,來了瘾讨口煙抽。
口中應承着把煙袋鍋子倒轉過來,煙袋嘴兒沖外,煙袋鍋子沖自己,從窗口遞出去了。
因為這黑燈瞎火的,你先把煙袋鍋子伸出去,那位用手一接還不得燙下一層皮來? 吳老六本想抽完這袋子煙就睡覺了,偏在此時有人來讨煙抽,炕是懶得下了,順手把煙袋從窗口遞出去,那意思是“你趕緊嘬兩口,過完瘾把煙袋還我,我好睡覺”。
沒想到外邊這位真不客氣,都沒用手接煙袋杆,隻把嘴往上一湊,“吧嗒吧嗒”地抽上了。
吳老六半覺可氣半覺可笑,這位也太懶了,接都懶得接,抽我的煙不說,還讓我伺候你,我得看看這是誰! 窩棚中點了油燈,裡邊亮外邊黑,看不清來人是誰。
吳老六把油燈摘下來,往窗戶外這麼一照,在外邊叼煙袋嘴兒的不是别人,正是那個狐狸變的小老頭兒,二尺多高,腦袋上歪扣一頂瓜皮帽子。
換了别人真能吓得夠嗆。
看瓜田的吳老六還行,要說是挺瘆得慌,不過他喝多了膽子大,見是狐仙爺讨煙抽,非但不怕,反而覺得會有好報。
狐仙爺抽完了煙連個“謝”字都沒有,扭頭走了。
吳老六也困得睜不開眼了,煙袋鍋子往地上一磕,倒頭便睡。
從此之後,小老頭兒經常上這兒來讨煙抽。
可巧這一天吳老六的煙葉子抽光了,這些日子手頭又緊,沒錢買煙葉子了。
小老頭兒便指點吳老六,讓他在瓜田旁邊的一棵柳樹底下挖出一個小銀錠子,得有二兩多。
吳老六咬了一口看銀子是真的,趕緊揣在懷裡,跑去找了一家最好的鋪子買了煙葉,又把吃的喝的備齊了。
一瞧日頭剛過晌午,想先找個地方把午飯吃了再回去。
大飯莊子不敢進,找了街邊的一家小飯鋪,要了一壺酒、一盤油炸花生米,外加一大碗爛肉面,坐在那兒連吃帶喝,别提多滋潤了。
不怕沒好事,隻怕沒好人,正趕上老洞狗子也進城趕集賣山貨,賣完東西找地方吃飯,瞧見看瓜的吳老六在這兒,桌子上還有盤油炸花生米。
老洞狗子有便宜必占,有這盤油炸花生米,剛好省得自己掏錢買下酒菜了,當下走過來打招呼。
吳老六不樂意搭理老洞狗子,隻是迎頭打臉碰上了又不好意思裝不認識。
兩人湊一張桌子坐下。
老洞狗子要了二兩酒,半斤焖餅,就着吳老六的油炸花生米喝上了。
老洞狗子眼賊,一眼瞥見吳老六身邊闆凳上放着一摞子煙葉,有名的“小葉紅”,這跟普通的煙葉不一樣,小葉紅隻有巴掌大小,乃是上好的關東煙。
常言說得好“要抽煙,漂河川”,小葉紅産自漂河,地處一片峽谷之中,那一帶土層肥厚,種出來的煙葉子是醬紅色,泛着一層油亮油亮的光,厚實柔軟、濃醇芳香,用紙包起來放在櫃子裡,連衣服都能熏香了。
不僅如此,更是皇帝封下的貢品。
當年關東的老百姓誰要是能抽上一袋子,都得說是享了口福。
老洞狗子很納悶兒,吳老六一個看瓜田的,逢年過節都未必舍得抽一次小葉紅,看來這是發了财了! 老洞狗子左一句右一句套問究竟。
吳老六二兩酒下肚,話匣子打開了收不住,把經過前前後後說了一遍,告訴老洞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