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了,下港的黑狗兄
關燈
小
中
大
,他就侍奉它們一輩子,如果不幫忙找,它們隻有流落街頭的份,好點的下場逃得筋疲力盡而死,壞的是馬上被人宰了。
那兩隻畜生也懂得意思了,不是啼叫就是努嘴。
這就行了,牲畜的鼻子最靈敏,找人最行。
帕把它們放上闆車,加了條繩子拖動,慌慌忙忙上路,過了橋,來到城裡。
往哪去?他往一禮拜前最後見着劉金福的浴堂找起,除了街名之外每條路看似相同,越深入城裡,不要說往前,連回頭路也忘了。
過了幾條街帕就迷路了。
“右轉,拿筷子那邊啦!”這時身後的闆車傳出聲音,指示帕如何走。
帕回頭看,闆車上有喉嚨的隻有家畜,而且聲音再熟悉不過了,便大喊,你出來吧。
為什麼男孩從稻草堆鑽出頭,臉上挂着預先準備好的歉意與笑容,還做鬼臉,立即消弭了帕的怒意,指導帕怎麼走。
不愧是人小鬼靈精一個,認路也行,很快找到浴堂。
那兒空蕩蕩的,茶坊與酒樓關門,浴堂不冒蒸汽,空着的面茶攤隻留下地面上墊平用的破磚,不到晚上,整條街的繁華與人群絕對不會蘇醒。
帕攔下一位恰巧走過的老太太,用閩南語詢問劉金福下落,即使靠男孩在旁更仔細的描述,到頭來還是徒勞了。
帕體悟到,不過是須臾的分開,他已忘了劉金福的面貌,能講出來的特征,滿街都是這樣的老人,唯獨那份他們私藏的記憶與争執卻難以傳述。
還好有備用的“牲畜計劃”。
帕把豬抱下了車。
那隻豬以為要被屠宰了,嘶聲大叫,四蹄亂揮,哪肯慷慨就戮。
“夫庫洛,莫驚。
”帕叫喚這隻豬的日語綽号。
此豬小時候老是愛晚睡,才取了貓頭鷹之名。
接着帕搔了搔豬肚子安撫,待它情緒安穩,拿出劉金福穿過的衣物,要它憑此去找人。
豬也懂得了,這裡嗅嗅,那裡聞聞,靠着那種神奇的“好鼻師”功夫尋找,在附近打轉幾圈後,終于踱出巷子了,讓帕松了一口氣。
夫庫洛先踅到公園,挖出劉金福拉過的屎,盡責地吃下去,又到電線杆下學劉金福撒尿,接下來學得可多了,毫無情狀之下竟然在路上跌倒,對遙遠的街口呆望,坐在行人椅上歎氣,不然就是在騎樓下的水龍頭喝水。
慢慢地,帕懂了,夫庫洛依據劉金福留下的氣味在表演他的行旅。
它不苟言笑的演員态度,太入戲了,搞得帕與男孩大笑。
漸漸地,帕笑不出來,一隻豬的表演隐藏另一個老人的無助,把幾天前的模樣活生生呈現:一個老頭在騎樓下睡一晚,在牆角跌倒把頭皮磕破了,一路咳一路扶着牆走,他還在死巷不明就裡地号啕大哭,目汁把地濕透了。
“畜生,莫哭,再哭剁死你。
”帕多次安慰豬無效,終于怒罵出聲。
但豬的情緒正緊,哭得要死不活。
帕看了也難過,掉過頭去,難過的是劉金福為什麼難過呢! 男孩早早避開這幕,去買午餐,拿回幾個報紙包的食物。
帕也不打開瞧,拿了一口咬去,他大叫,音量不亞于咬到鐵闆,但呼喊來自驚喜,因為他口中有股濃郁爆炸了,讓舌頭與牙齒陷在美味的泥淖中忘了該如何運作。
他連忙打開報紙,看見面包中夾了一塊黃澄澄的愛玉凍,問男孩那是什麼的。
可麗姆(cream),男孩說,這是一種外國豬油,塞在“胖(面包)”裡很好吃。
帕連連點頭,說歐米的豬就是不一樣,擠出來的油都好吃。
說罷,把面包塞入嘴,連沾了奶油的報紙也吃了,頓時有了力氣。
有了吃,豬也會打回原形,不是戲子,而是抛着舌頭的貪吃鬼,黏在帕身邊巴望着。
帕毫不吝啬地賞了個奶油面包,好犒賞它的演出。
不過,吃了重鹹,豬就饞相畢露,循着香味,跑到面包店前插隊,搶着要剛出爐的燙嘴面包,帕怎麼拉都拉不走。
面包店的排隊人潮被豬逗得大笑,隻好讓它了,就在那時,帕依稀聽到雄壯的鼓聲。
他不确定鼓聲的來意,但是它極具引力,讓那些街影斑駁中的人群也停下動作聽。
這加深了帕的猜測,沒錯,鼓聲把台北街頭造就成一條縱谷,人潮往那流去了。
豬也放棄面包,往那移動。
幾分鐘後,鼓聲更近了,也更清楚了,帕走過去,在兩條街外終于看見洶湧的人潮,足足有三千人,黑壓壓的看不見頭尾。
有男有女,有老人與小孩,規律地往同一方向移動,有的閑話家常,有的低聲咒罵時局政治。
人群中還穿梭各種小販,有的是挑擔賣面茶,炭煮的熱水壺吱吱響;有的是滿臉垢面的孩童,提籃叫賣熟雞蛋或油條。
他們的目的地是煙酒公賣局,抗議昨日緝私隊在查緝私煙的過程開槍打死人。
隊伍最醒目的是那三十幾具大鼓,直徑兩公尺,分置在牛車上。
為首的是站在牛車上的大漢仔,打赤膊,頭綁毛巾,瑟冽寒風中,身上有三鬥火似的不畏寒。
他周身敷滿了汗水,胸肌随擂鼓的動作偾張,擂完一陣便用閩南語吼: “日本人鴨霸,欺負我們,不過,人家做事有效率;國民政府也是鴨霸,但人家做事老牛拖車,擺爛又歪哥(貪污),對嗎?” “對喔!”衆人附和,雄渾的聲音流蕩。
“我家的父母,我厝邊的老大人,從小罵我,給我剉、給我幹、給我谯,講我是吃‘日本屎’大漢的;現在呢?國民政府連個屁都不給聞,好康的全給阿山仔拿去。
對嗎?” “對喔!”衆人再度附和,高舉右手表達。
帕無意加入,留在街口看。
那頭豬卻去湊熱鬧,在人群中跑來跑去,找掉落的食物吃。
大家添笑鬧,說畜生也來鬥熱鬧抗議。
豬越跑越遠,帕可急了,想要去找回來,但是拖個稻草掩護的大床太招搖,任誰在街底都能看到這個招牌。
忽然間,鼓聲再度咚咚響,人群爆發出歡呼或咒罵聲,三條街内的玻璃皆嗡嗡響。
豬受到驚擾,往人潮的另一邊蹿去,離開帕越遠。
那兒情況更糟了,有幾個中年人把豬視為無主之物,又逗又笑,将皮帶解下來作為活套,扯住豬的後腿。
豬吓得尖叫,這和那些糾察員宣揚的要大家遵守秩序、别亂鬧滋事,成了強烈對比。
帕再不出手,他的追蹤器可能變成人家的桌肴。
但是,他不能像劫囚般地扛起床和闆車,大喝一聲,使出摩西過紅海的方式令人潮剖兩半,大搖大擺地步走去抓豬,那樣會使人潮溫度沸騰無比,最後變成麥芽糖纏着他。
他告誡自己,得再隐忍、再縮小,面對任何困境都得像面對正午的太陽卑微,眯眼低頭,目的隻不過是把劉金福從都市縫隙摳出來。
男孩看出帕的難為處,跳下車,矮身鑽過人群,和偷豬的人一番拉扯。
這原本可以讨回的豬,卻因為男孩大罵白目與目睭脫窗,對方找不到下台階,不隻惱羞成怒地不放皮帶,還悍然往後拖。
這下子,苦了豬,嘶聲大叫,更娛樂了群衆。
男孩趁機飛撲,咬開了抓豬者的手。
豬拖着皮帶跑走,朝巷尾跑。
男孩再撲一次,沒抓到皮帶,便追上去,一副抓回來就要殺了你的樣子,難怪豬會跑得比較快。
豬跑了。
帕見狀,硬闖了,不顧那些自發性糾察人員的指揮,切入人潮。
人流随之變形,
那兩隻畜生也懂得意思了,不是啼叫就是努嘴。
這就行了,牲畜的鼻子最靈敏,找人最行。
帕把它們放上闆車,加了條繩子拖動,慌慌忙忙上路,過了橋,來到城裡。
往哪去?他往一禮拜前最後見着劉金福的浴堂找起,除了街名之外每條路看似相同,越深入城裡,不要說往前,連回頭路也忘了。
過了幾條街帕就迷路了。
“右轉,拿筷子那邊啦!”這時身後的闆車傳出聲音,指示帕如何走。
帕回頭看,闆車上有喉嚨的隻有家畜,而且聲音再熟悉不過了,便大喊,你出來吧。
為什麼男孩從稻草堆鑽出頭,臉上挂着預先準備好的歉意與笑容,還做鬼臉,立即消弭了帕的怒意,指導帕怎麼走。
不愧是人小鬼靈精一個,認路也行,很快找到浴堂。
那兒空蕩蕩的,茶坊與酒樓關門,浴堂不冒蒸汽,空着的面茶攤隻留下地面上墊平用的破磚,不到晚上,整條街的繁華與人群絕對不會蘇醒。
帕攔下一位恰巧走過的老太太,用閩南語詢問劉金福下落,即使靠男孩在旁更仔細的描述,到頭來還是徒勞了。
帕體悟到,不過是須臾的分開,他已忘了劉金福的面貌,能講出來的特征,滿街都是這樣的老人,唯獨那份他們私藏的記憶與争執卻難以傳述。
還好有備用的“牲畜計劃”。
帕把豬抱下了車。
那隻豬以為要被屠宰了,嘶聲大叫,四蹄亂揮,哪肯慷慨就戮。
“夫庫洛,莫驚。
”帕叫喚這隻豬的日語綽号。
此豬小時候老是愛晚睡,才取了貓頭鷹之名。
接着帕搔了搔豬肚子安撫,待它情緒安穩,拿出劉金福穿過的衣物,要它憑此去找人。
豬也懂得了,這裡嗅嗅,那裡聞聞,靠着那種神奇的“好鼻師”功夫尋找,在附近打轉幾圈後,終于踱出巷子了,讓帕松了一口氣。
夫庫洛先踅到公園,挖出劉金福拉過的屎,盡責地吃下去,又到電線杆下學劉金福撒尿,接下來學得可多了,毫無情狀之下竟然在路上跌倒,對遙遠的街口呆望,坐在行人椅上歎氣,不然就是在騎樓下的水龍頭喝水。
慢慢地,帕懂了,夫庫洛依據劉金福留下的氣味在表演他的行旅。
它不苟言笑的演員态度,太入戲了,搞得帕與男孩大笑。
漸漸地,帕笑不出來,一隻豬的表演隐藏另一個老人的無助,把幾天前的模樣活生生呈現:一個老頭在騎樓下睡一晚,在牆角跌倒把頭皮磕破了,一路咳一路扶着牆走,他還在死巷不明就裡地号啕大哭,目汁把地濕透了。
“畜生,莫哭,再哭剁死你。
”帕多次安慰豬無效,終于怒罵出聲。
但豬的情緒正緊,哭得要死不活。
帕看了也難過,掉過頭去,難過的是劉金福為什麼難過呢! 男孩早早避開這幕,去買午餐,拿回幾個報紙包的食物。
帕也不打開瞧,拿了一口咬去,他大叫,音量不亞于咬到鐵闆,但呼喊來自驚喜,因為他口中有股濃郁爆炸了,讓舌頭與牙齒陷在美味的泥淖中忘了該如何運作。
他連忙打開報紙,看見面包中夾了一塊黃澄澄的愛玉凍,問男孩那是什麼的。
可麗姆(cream),男孩說,這是一種外國豬油,塞在“胖(面包)”裡很好吃。
帕連連點頭,說歐米的豬就是不一樣,擠出來的油都好吃。
說罷,把面包塞入嘴,連沾了奶油的報紙也吃了,頓時有了力氣。
有了吃,豬也會打回原形,不是戲子,而是抛着舌頭的貪吃鬼,黏在帕身邊巴望着。
帕毫不吝啬地賞了個奶油面包,好犒賞它的演出。
不過,吃了重鹹,豬就饞相畢露,循着香味,跑到面包店前插隊,搶着要剛出爐的燙嘴面包,帕怎麼拉都拉不走。
面包店的排隊人潮被豬逗得大笑,隻好讓它了,就在那時,帕依稀聽到雄壯的鼓聲。
他不确定鼓聲的來意,但是它極具引力,讓那些街影斑駁中的人群也停下動作聽。
這加深了帕的猜測,沒錯,鼓聲把台北街頭造就成一條縱谷,人潮往那流去了。
豬也放棄面包,往那移動。
幾分鐘後,鼓聲更近了,也更清楚了,帕走過去,在兩條街外終于看見洶湧的人潮,足足有三千人,黑壓壓的看不見頭尾。
有男有女,有老人與小孩,規律地往同一方向移動,有的閑話家常,有的低聲咒罵時局政治。
人群中還穿梭各種小販,有的是挑擔賣面茶,炭煮的熱水壺吱吱響;有的是滿臉垢面的孩童,提籃叫賣熟雞蛋或油條。
他們的目的地是煙酒公賣局,抗議昨日緝私隊在查緝私煙的過程開槍打死人。
隊伍最醒目的是那三十幾具大鼓,直徑兩公尺,分置在牛車上。
為首的是站在牛車上的大漢仔,打赤膊,頭綁毛巾,瑟冽寒風中,身上有三鬥火似的不畏寒。
他周身敷滿了汗水,胸肌随擂鼓的動作偾張,擂完一陣便用閩南語吼: “日本人鴨霸,欺負我們,不過,人家做事有效率;國民政府也是鴨霸,但人家做事老牛拖車,擺爛又歪哥(貪污),對嗎?” “對喔!”衆人附和,雄渾的聲音流蕩。
“我家的父母,我厝邊的老大人,從小罵我,給我剉、給我幹、給我谯,講我是吃‘日本屎’大漢的;現在呢?國民政府連個屁都不給聞,好康的全給阿山仔拿去。
對嗎?” “對喔!”衆人再度附和,高舉右手表達。
帕無意加入,留在街口看。
那頭豬卻去湊熱鬧,在人群中跑來跑去,找掉落的食物吃。
大家添笑鬧,說畜生也來鬥熱鬧抗議。
豬越跑越遠,帕可急了,想要去找回來,但是拖個稻草掩護的大床太招搖,任誰在街底都能看到這個招牌。
忽然間,鼓聲再度咚咚響,人群爆發出歡呼或咒罵聲,三條街内的玻璃皆嗡嗡響。
豬受到驚擾,往人潮的另一邊蹿去,離開帕越遠。
那兒情況更糟了,有幾個中年人把豬視為無主之物,又逗又笑,将皮帶解下來作為活套,扯住豬的後腿。
豬吓得尖叫,這和那些糾察員宣揚的要大家遵守秩序、别亂鬧滋事,成了強烈對比。
帕再不出手,他的追蹤器可能變成人家的桌肴。
但是,他不能像劫囚般地扛起床和闆車,大喝一聲,使出摩西過紅海的方式令人潮剖兩半,大搖大擺地步走去抓豬,那樣會使人潮溫度沸騰無比,最後變成麥芽糖纏着他。
他告誡自己,得再隐忍、再縮小,面對任何困境都得像面對正午的太陽卑微,眯眼低頭,目的隻不過是把劉金福從都市縫隙摳出來。
男孩看出帕的難為處,跳下車,矮身鑽過人群,和偷豬的人一番拉扯。
這原本可以讨回的豬,卻因為男孩大罵白目與目睭脫窗,對方找不到下台階,不隻惱羞成怒地不放皮帶,還悍然往後拖。
這下子,苦了豬,嘶聲大叫,更娛樂了群衆。
男孩趁機飛撲,咬開了抓豬者的手。
豬拖着皮帶跑走,朝巷尾跑。
男孩再撲一次,沒抓到皮帶,便追上去,一副抓回來就要殺了你的樣子,難怪豬會跑得比較快。
豬跑了。
帕見狀,硬闖了,不顧那些自發性糾察人員的指揮,切入人潮。
人流随之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