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終章
關燈
小
中
大
回到上海後,我得了嚴重的肺炎,大病一場,在醫院住了兩個星期才康複。
在我生病期間,湯洛妃來探望過我一次,那時恰巧陳爝不在,我們聊了很多事。
從她口中得知,袁秉德在夏棟才的律所還留了遺囑備份,這份遺囑經過公證,根據《繼承法》及《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屬于有效遺囑。
袁秉德在遺囑中明确表示,将刑具博物館及内部一切刑具都歸于董琳名下,其餘資産分為兩份,一份捐給慈善機構,另一份則均分給其餘子女和湯洛妃。
但因袁秉德的子女均已死亡,且都沒有子嗣,所以最後遺産都由湯洛妃繼承。
至于譚麗娜,鑒于袁秉德又加了一條補充條款,自然是一分錢也拿不到了。
她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知會做何感想。
至于鬧得人心惶惶的“閻帝案”,警方挖出了地宮的屍骨,經過DNA檢測,基本确定了死者的身份,正是那些失蹤的被害人。
至此“閻帝案”正式告破。
兇手袁秉德的身份一經媒體公布,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難以置信,無論如何都沒法将一個成功的富商和一個連環殺人狂聯系在一起。
網友分成了兩派,贊許者有之,辱罵者有之,關于這件事引起的讨論沸沸揚揚,過了好久才平息。
就這樣,又過了一月有餘。
那天,我參加了一位老同事的婚禮,回家的時間較晚,我原以為陳爝已經睡下,誰知客廳裡燈還亮着,一進屋就見他坐在沙發上看書。
剛從刑具博物館回來那會兒,陳爝的情緒十分低落,整日整日不說話,有時候飯也不吃,隻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不知是為董琳的死感到惋惜,還是因沒能及早破案而覺得自責。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慢慢恢複了原樣,尤其是最近幾天,話也變得多起來。
“回來啦?”陳爝還是低着頭看書。
“是啊,你怎麼還不睡?”我從冰箱裡拿出一罐冰汽水,坐在陳爝對面。
“睡不着啊,就起床看書了。
”陳爝合上手中的厚書,擡眼看我,“怎麼樣,你也睡不着吧?不如我們聊聊天?” 沒想到他會這麼說。
平日裡他很少主動找我聊天,就算找,也是為了損我幾句。
“對了,關于刑具博物館,我這正有個問題想要請教你呢!”我喝了一口汽水。
“哦?”陳爝表現得很驚訝。
“你說這古人何以要建這麼一座地宮,又将其裝飾成陰曹地府的模樣?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是明代某位巨賈閑來無事,斥巨資建造這麼一座地宮,為的就是過一過假扮閻羅王的瘾? 我想世界上應該不會存在這種人。
陳爝笑着說:“我還以為什麼事呢!韓晉,枉你還是曆史專業出身,竟連這樣簡單的事都沒能想明白?實在太讓我失望了。
” 我沒好氣地道:“這裡也沒别人,你就别賣關子了。
知道就說,不知道我可回房休息了。
” “這座地宮雖然在曆史上沒有任何記載,但要找其蛛絲馬迹,倒也不是那麼難。
比如在明清筆記小說中,就有許多類似的描述。
”陳爝突然發問,“韓晉,你應該讀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吧?” “我當然讀過!” “那你是否還記得,《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叫《豐都禦史》的故事?” 說實話,我有點記不清了。
陳爝見我不答,繼續說了下去:“這個故事裡提到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山洞。
洞中相傳為閻羅衙署,但卻從來沒人見過牛頭馬面之類的東西出來公幹,且洞裡面的一切刑具,都要由人間的豐都縣供應。
而在袁枚的《子不語》中,山洞則變成了一口井,百姓每年都要往井裡投三千兩銀子。
在慵讷居士的《咫聞錄》裡面,也有一口枯井,‘深黑數十丈,行人至此,僧以竹纜燃火燭之,杳不可測,相傳能通冥界’。
這種故事通常都是講述一個不信邪的官員或紳士下到井底,見到了閻王爺,再出來時就信了。
你覺得這說明什麼呢?” 我驚訝道:“難道都是人假扮的?” 陳爝“嗯”了一聲,才道:“你還不算太笨。
沒錯,你想想看,每年三千兩銀
在我生病期間,湯洛妃來探望過我一次,那時恰巧陳爝不在,我們聊了很多事。
從她口中得知,袁秉德在夏棟才的律所還留了遺囑備份,這份遺囑經過公證,根據《繼承法》及《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屬于有效遺囑。
袁秉德在遺囑中明确表示,将刑具博物館及内部一切刑具都歸于董琳名下,其餘資産分為兩份,一份捐給慈善機構,另一份則均分給其餘子女和湯洛妃。
但因袁秉德的子女均已死亡,且都沒有子嗣,所以最後遺産都由湯洛妃繼承。
至于譚麗娜,鑒于袁秉德又加了一條補充條款,自然是一分錢也拿不到了。
她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知會做何感想。
至于鬧得人心惶惶的“閻帝案”,警方挖出了地宮的屍骨,經過DNA檢測,基本确定了死者的身份,正是那些失蹤的被害人。
至此“閻帝案”正式告破。
兇手袁秉德的身份一經媒體公布,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難以置信,無論如何都沒法将一個成功的富商和一個連環殺人狂聯系在一起。
網友分成了兩派,贊許者有之,辱罵者有之,關于這件事引起的讨論沸沸揚揚,過了好久才平息。
就這樣,又過了一月有餘。
那天,我參加了一位老同事的婚禮,回家的時間較晚,我原以為陳爝已經睡下,誰知客廳裡燈還亮着,一進屋就見他坐在沙發上看書。
剛從刑具博物館回來那會兒,陳爝的情緒十分低落,整日整日不說話,有時候飯也不吃,隻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不知是為董琳的死感到惋惜,還是因沒能及早破案而覺得自責。
随着時間的推移,他慢慢恢複了原樣,尤其是最近幾天,話也變得多起來。
“回來啦?”陳爝還是低着頭看書。
“是啊,你怎麼還不睡?”我從冰箱裡拿出一罐冰汽水,坐在陳爝對面。
“睡不着啊,就起床看書了。
”陳爝合上手中的厚書,擡眼看我,“怎麼樣,你也睡不着吧?不如我們聊聊天?” 沒想到他會這麼說。
平日裡他很少主動找我聊天,就算找,也是為了損我幾句。
“對了,關于刑具博物館,我這正有個問題想要請教你呢!”我喝了一口汽水。
“哦?”陳爝表現得很驚訝。
“你說這古人何以要建這麼一座地宮,又将其裝飾成陰曹地府的模樣?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是明代某位巨賈閑來無事,斥巨資建造這麼一座地宮,為的就是過一過假扮閻羅王的瘾? 我想世界上應該不會存在這種人。
陳爝笑着說:“我還以為什麼事呢!韓晉,枉你還是曆史專業出身,竟連這樣簡單的事都沒能想明白?實在太讓我失望了。
” 我沒好氣地道:“這裡也沒别人,你就别賣關子了。
知道就說,不知道我可回房休息了。
” “這座地宮雖然在曆史上沒有任何記載,但要找其蛛絲馬迹,倒也不是那麼難。
比如在明清筆記小說中,就有許多類似的描述。
”陳爝突然發問,“韓晉,你應該讀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吧?” “我當然讀過!” “那你是否還記得,《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叫《豐都禦史》的故事?” 說實話,我有點記不清了。
陳爝見我不答,繼續說了下去:“這個故事裡提到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山洞。
洞中相傳為閻羅衙署,但卻從來沒人見過牛頭馬面之類的東西出來公幹,且洞裡面的一切刑具,都要由人間的豐都縣供應。
而在袁枚的《子不語》中,山洞則變成了一口井,百姓每年都要往井裡投三千兩銀子。
在慵讷居士的《咫聞錄》裡面,也有一口枯井,‘深黑數十丈,行人至此,僧以竹纜燃火燭之,杳不可測,相傳能通冥界’。
這種故事通常都是講述一個不信邪的官員或紳士下到井底,見到了閻王爺,再出來時就信了。
你覺得這說明什麼呢?” 我驚訝道:“難道都是人假扮的?” 陳爝“嗯”了一聲,才道:“你還不算太笨。
沒錯,你想想看,每年三千兩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