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反問:“知道王大沖嗎?”
“啥名啊這是,還小蔥大蒜呢!”小羽舅舅笑着搖搖頭。
我一邊擰開“五糧液”一邊問:“您說的是一年輕導演吧?” “瞧,還是這位識貨。
”老蘇呵呵一笑,“就他,以前沒名兒,就住我家地下室。
我給辦的。
” 我有些吃驚:“他那麼一成功人士,還在乎北京戶口?” “哈哈,他算啥,比他有名的人多了去了。
”老蘇熟練地把餐布鋪在腿上,“北京隻有一個,任何牛逼哄哄的人到了北京,他也得夾起尾巴來;就是美國總統聯合國秘書長來,也得聽咱們安排不是?” “那是那是。
”我恭維道,又獻上一證據,“鴉片戰争爆發原因之一就是洋人不肯給咱皇上行跪拜禮,目無天朝。
” 老蘇再次誇我有見識,我小心求證:“現在戶口政策的趨勢不是越來越放開了嗎?” 老蘇拿出煙,我就像當初給康妮點煙一樣迅速服務到位,老蘇長吐一口煙:“不錯,中小城市戶口在放開,北京——,永遠沒戲,除非北京不叫北京了。
” “就叫北平啦。
”我插嘴,老蘇說:“老弟,提個醒,千萬别在北京人面前把北京叫北平,準跟你急。
就相當于你把皇冠給人家摘下來,就相當于——相當于——” “把孔雀翅膀一把捋光了。
”看他臉都憋紅了,我接了個茬。
小羽問:“北京戶口究竟意味着什麼?我這個北京人咋不覺着啊?” “哎喲丫頭,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老蘇笑說,“北京戶口意味着啥,簡單說吧,面子、尊嚴和實惠。
虛的咱就不說了,就說實的——小戈可能都知道了吧?” 我說:“基本都知道了,就業、買經濟适用房、子女求學。
主要就這幾塊吧?” “不止不止,可就這幾樣,你得占多少便宜啊。
”老蘇口吐蓮花,活像一個敬業的老鸨炫耀他的當家紅牌,“就業咱就不說了,但凡公務員或國企,您沒北京戶口,免談;連開個公汽出租當個交通協管都得北京人,這不是歧視——北京多大啊,外地人他認路嗎?再說買經濟适用房,你省一半,還不止呢;又說上學吧,您在外地考個北京三流大學可能也得脫層皮,在這兒,依您的天份,北大清華師大人大還不随您挑啊?——哦,您是晚了,這福得您後代去享了。
” “這些全國人民都知道。
” “還有好處呢。
”老蘇說,“出國容易啊,拿北京戶口辦的護照出國容易多啦,——您出過國嗎?” 我尴尬地說:“慚愧,除了爪哇國,哪兒也沒去過——哦,還有新、馬、泰。
” “新街口馬甸北太平莊,還是我帶她去的呢。
”小羽當場揭露,“聽他瞎吹,銀河系他都夢遊過。
” 我那老臉熱得就像電磁鐵闆,都可以涮羊肉了。
“嘿,瞧這小倆口,絕配!”老蘇笑起來,嗆了一口茶,接着說,“您以後就知道啦,大使館簽證一開口就問您戶口在哪兒,一聽您打小地方來,簽證官琢磨啦,這人是不是要黑在他國家不回來啊?咱中國國情,他們也摸得門兒清啦。
” “再傻的鬼子進咱村了,也得變猴精啰。
”我附和道,給他續上一支煙。
“可不嘛,這世界上誰敢跟咱比花花腸子小九九啊您說是吧?”老蘇滔滔不絕,“我這麼跟您說吧,如果把咱中國比成全世界,北京戶口就是美國綠卡——,還不止,得美國公民。
” “那上海戶口呢?”小羽插話,老蘇擺擺手:“上海戶口,也就一小日本綠卡。
小日本再厲害,美國壓着丫的;上海再牛逼,咱北京是丫領導,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香港戶口好,那是個例外,代價也忒高,咱不說這個,您又不去哪兒——您媳婦不是北京人嘛?” 我連連點頭,摧眉折腰給老蘇添酒:“是是,我就喜歡死乞白賴地呆在北京,人都說全國有錢的一半都在北京,有名的一大半在北京,有權的就别說啦——公廁裡站着撒尿的,十個有八個副處級;蹲着的一半正處一半副局。
全國人民都向往北京,地球人都向往北京,連外星人盲流‘非典’沙塵暴都來湊熱鬧。
” 衆人笑。
老蘇誇我:“老弟不愧舞文弄墨一騷客,已經有點咱北京人兒的範兒(注:“範兒”,北京方言,源于京劇,指技巧、風格,後引申為氣質、派頭。
)了。
” “豈敢豈敢,咱不過關公面前舞大刀八戒面前打呼噜痞爺面前耍流氓——班門弄斧班門弄斧。
”我謙虛地說,“我呀,就是深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吸引才來的,不過咱舌頭兒還是卷得不夠圓,兒化音發不好,現眼了。
” “讓小羽多教教啊,沒事兒,很快就不會‘晃範兒’(注:“晃範兒”,北京方言,源于京劇,指不得要領,發揮失常。
)啦。
”老蘇繼續口若懸河,他純正的京腔京韻和油膩辛辣的唾沫星子一起飛舞,“别說咱中國人,現在多少海歸、甚至外國人哭着喊着要個北京工作簽證呢。
上海好吧?有商業沒文化還娘娘腔,撐死了也就一買辦文化;咱北京都做了幾百年京城了,丫還一小漁村呢;深圳就更别說啦,也就一加工廠!咱北京要啥沒啊?多少人哭爹爹告奶奶來北京啊!您别看北
我一邊擰開“五糧液”一邊問:“您說的是一年輕導演吧?” “瞧,還是這位識貨。
”老蘇呵呵一笑,“就他,以前沒名兒,就住我家地下室。
我給辦的。
” 我有些吃驚:“他那麼一成功人士,還在乎北京戶口?” “哈哈,他算啥,比他有名的人多了去了。
”老蘇熟練地把餐布鋪在腿上,“北京隻有一個,任何牛逼哄哄的人到了北京,他也得夾起尾巴來;就是美國總統聯合國秘書長來,也得聽咱們安排不是?” “那是那是。
”我恭維道,又獻上一證據,“鴉片戰争爆發原因之一就是洋人不肯給咱皇上行跪拜禮,目無天朝。
” 老蘇再次誇我有見識,我小心求證:“現在戶口政策的趨勢不是越來越放開了嗎?” 老蘇拿出煙,我就像當初給康妮點煙一樣迅速服務到位,老蘇長吐一口煙:“不錯,中小城市戶口在放開,北京——,永遠沒戲,除非北京不叫北京了。
” “就叫北平啦。
”我插嘴,老蘇說:“老弟,提個醒,千萬别在北京人面前把北京叫北平,準跟你急。
就相當于你把皇冠給人家摘下來,就相當于——相當于——” “把孔雀翅膀一把捋光了。
”看他臉都憋紅了,我接了個茬。
小羽問:“北京戶口究竟意味着什麼?我這個北京人咋不覺着啊?” “哎喲丫頭,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老蘇笑說,“北京戶口意味着啥,簡單說吧,面子、尊嚴和實惠。
虛的咱就不說了,就說實的——小戈可能都知道了吧?” 我說:“基本都知道了,就業、買經濟适用房、子女求學。
主要就這幾塊吧?” “不止不止,可就這幾樣,你得占多少便宜啊。
”老蘇口吐蓮花,活像一個敬業的老鸨炫耀他的當家紅牌,“就業咱就不說了,但凡公務員或國企,您沒北京戶口,免談;連開個公汽出租當個交通協管都得北京人,這不是歧視——北京多大啊,外地人他認路嗎?再說買經濟适用房,你省一半,還不止呢;又說上學吧,您在外地考個北京三流大學可能也得脫層皮,在這兒,依您的天份,北大清華師大人大還不随您挑啊?——哦,您是晚了,這福得您後代去享了。
” “這些全國人民都知道。
” “還有好處呢。
”老蘇說,“出國容易啊,拿北京戶口辦的護照出國容易多啦,——您出過國嗎?” 我尴尬地說:“慚愧,除了爪哇國,哪兒也沒去過——哦,還有新、馬、泰。
” “新街口馬甸北太平莊,還是我帶她去的呢。
”小羽當場揭露,“聽他瞎吹,銀河系他都夢遊過。
” 我那老臉熱得就像電磁鐵闆,都可以涮羊肉了。
“嘿,瞧這小倆口,絕配!”老蘇笑起來,嗆了一口茶,接着說,“您以後就知道啦,大使館簽證一開口就問您戶口在哪兒,一聽您打小地方來,簽證官琢磨啦,這人是不是要黑在他國家不回來啊?咱中國國情,他們也摸得門兒清啦。
” “再傻的鬼子進咱村了,也得變猴精啰。
”我附和道,給他續上一支煙。
“可不嘛,這世界上誰敢跟咱比花花腸子小九九啊您說是吧?”老蘇滔滔不絕,“我這麼跟您說吧,如果把咱中國比成全世界,北京戶口就是美國綠卡——,還不止,得美國公民。
” “那上海戶口呢?”小羽插話,老蘇擺擺手:“上海戶口,也就一小日本綠卡。
小日本再厲害,美國壓着丫的;上海再牛逼,咱北京是丫領導,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香港戶口好,那是個例外,代價也忒高,咱不說這個,您又不去哪兒——您媳婦不是北京人嘛?” 我連連點頭,摧眉折腰給老蘇添酒:“是是,我就喜歡死乞白賴地呆在北京,人都說全國有錢的一半都在北京,有名的一大半在北京,有權的就别說啦——公廁裡站着撒尿的,十個有八個副處級;蹲着的一半正處一半副局。
全國人民都向往北京,地球人都向往北京,連外星人盲流‘非典’沙塵暴都來湊熱鬧。
” 衆人笑。
老蘇誇我:“老弟不愧舞文弄墨一騷客,已經有點咱北京人兒的範兒(注:“範兒”,北京方言,源于京劇,指技巧、風格,後引申為氣質、派頭。
)了。
” “豈敢豈敢,咱不過關公面前舞大刀八戒面前打呼噜痞爺面前耍流氓——班門弄斧班門弄斧。
”我謙虛地說,“我呀,就是深受北京胡同文化的吸引才來的,不過咱舌頭兒還是卷得不夠圓,兒化音發不好,現眼了。
” “讓小羽多教教啊,沒事兒,很快就不會‘晃範兒’(注:“晃範兒”,北京方言,源于京劇,指不得要領,發揮失常。
)啦。
”老蘇繼續口若懸河,他純正的京腔京韻和油膩辛辣的唾沫星子一起飛舞,“别說咱中國人,現在多少海歸、甚至外國人哭着喊着要個北京工作簽證呢。
上海好吧?有商業沒文化還娘娘腔,撐死了也就一買辦文化;咱北京都做了幾百年京城了,丫還一小漁村呢;深圳就更别說啦,也就一加工廠!咱北京要啥沒啊?多少人哭爹爹告奶奶來北京啊!您别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