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關燈
1 天寶想和我合開圖書公司,我開始找辦公場所。

    按我們的想法,在最便宜的寫字樓有一間十多平米的辦公室和最基本的辦公設備就行,就跟我見過的幾家小圖書公司那樣。

    我找了幾家,月租金都在四千元上下,交通都不錯,有兩家還在甜水園圖書批發市場附近。

    我約天寶一一看過,他也很滿意,可就在簽合同前一刻,他又猶豫了。

    這些辦公室統統要年付,一下就是五萬,加上運作資金,沒二十萬下不來,正準備買房找老婆的他覺得吃不消。

    我陰陽怪氣:“搞了半天地主家也沒餘糧啊——打精神牙祭呢。

    ” 我常常想起陳甯安,卻一直沒聯系他,我已沒資本和他合作。

    正愁沒事幹,正好一個頗有名的電影公司“侏羅紀”約我談談,他們看了網上連載,有些興趣。

    公司老闆湯姆是在中國影視圈大名鼎鼎的美國人,來北京之前在雜志上看過關于他的報道。

    幾年前湯姆隻身來到中國,傳奇般創業,用小資金拍了多部頗為成功電影,捧紅了幾個默默無聞的小演員。

    在電話裡,我先是小心翼翼地操英語,他隆重鼻音的京片子讓我大吃一驚。

     湯姆的公司裝修異常另類,猶如一個光怪陸離的洞穴式酒吧。

    光線幽暗,牆上和頭頂貼滿、挂滿電影海報,有經典美國電影,也有本公司拍的,大廳裡回蕩着一些電影插曲和對白。

    房梁上甚至懸挂着兩輛摩托車和一輛空殼小汽車,看着頗有懸念。

    各處擺着古怪的雕塑和工藝品,有些小燈閃爍。

    在這個幽暗而詭異的環境裡,看上去外星人裝扮的員工們正埋頭工作。

     湯姆的漂亮助理将我帶上二樓,為我送來一杯咖啡,這高尚液體好幾年沒喝啦。

    湯姆一邊接一個國際長途,一邊滿臉堆笑朝我揮手。

    三十出頭的湯姆穿着随意的體恤、短褲和耐克鞋,半仰在皮椅上,時而搖搖二郎腿,時而将雙腳放上桌子。

    他看上去比照片更帥,頗有明星風範,卻是地道的制片人。

    他身後書架上堆滿各類英文書籍和電影雜志。

    湯姆放下電話,大大咧咧和我握手,短暫寒暄後,他說:“聽中國同事說,你的小說很棒。

    ” “你的中國話比我的美國話棒。

    ”成了屁民後,一不留神就嘣出一馬屁來。

     “哪裡哪裡,我會說一些,但看起來很吃力。

    ”他拿出一盒雪茄,示意我來一支,我說我早戒了,他一聳肩作遺憾狀,“我這是在佛羅裡達買的,宗正古巴貨,走私進來的。

    ” 我笑:“正宗,不是宗正,正——宗。

    ” “不好意思,這個老是沒譜兒。

    ”他尴尬一笑,又練了兩次,“正宗,正宗。

    ” “你覺得麻煩,可以說地道。

    ”我補充,他有些迷惑了:“地道?地下通道?” 我解釋道:“這個是多義詞。

    ” 他點點頭:“哦,明白,謝謝。

    中文太難,要把我逼成一個瘋狂了。

    ” 我開玩笑:“如果你拿出中國人學英語十分之一的熱情和耐性就夠了。

    ” 他将信将疑地點點頭,然後開始談正事。

    湯姆拿出約兩寸厚後的打印稿,痛苦地搖搖頭:“這是網上下載的,我連看了兩個通宵,太難了。

    所以,我希望你先把它改成劇本。

    ” 我不敢說我還沒寫過劇本,點頭應付。

    他談起了目前正在拍的一部電影,和吸毒有關,由一個演技高超形象頹廢十年前紅極一時後來陷入毒海的演員親自演繹,很有紀實性。

    他感慨地說:“經過多次修改,劇本終于被批準了。

    教育年輕人遠離毒品。

    ” 湯姆談興起來,說起他來中國如何從兩眼一抹黑,曆盡艱難,打下目前一片天地。

    但說到中國電影市場,他很悲觀,他無奈地說:“中國市場說起來很大,其實也很小,盜版太厲害了,我們沒辦法——中國都複雜。

    ” 他那個“都複雜”的發音失調,成了“豆腐渣”,我說:“你是個Sinologist(中國通)啊。

    ” 他突然伸出手激動地揮舞了兩下,列舉道:“中國十三億人,韓國四千萬人,但韓國的電影市場和中國一樣大;香港幾百萬人,但電影市場是中國三分之一。

    ” “香港是中國一部分。

    ”我提醒他,他笑笑:“明白你的意思,我隻說電影市場。

    ” 他問書出版情況,我謊稱快了。

    他又問我是否和出版社熟悉,我說認識一些編輯,他說如果我有興趣,可以幫他聯系幾部電影的圖書版權,談成了我可以拿百分之十代理費;即使談不成,他也至少支付我一千塊“中國元”勞務費。

    我沒拒絕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走之前,湯姆拿了幾盒他制作的電影光碟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