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案 床底的她
關燈
小
中
大
一股臭味,還不是腐敗屍體的氣味,而是多雙沒有清洗的鞋子堆放在一個小空間裡而發出的臭味。
我不自覺地用手臂揉了揉鼻子。
行軍床大概寬一米二,上面覆蓋着不整潔的床單,床單的一邊耷拉下來,把床底遮蓋住,讓人看不清楚。
王三強躺在床上,淡紅色的屍斑很清晰。
床頭一個小小的角落裡,堆放着各種各樣的工具和農具,是王三強平時工作的時候使用的器具。
趁着林濤在對地面進行勘查的時候,我蹲在“工具角”的一旁,挨個觀察着這些工具。
沒有什麼特殊的工具,無外乎是一些鐵鍬、掃帚、榔頭、斧頭什麼的。
“不行不行,這個地面作為載體實在是太差了,什麼也看不到。
”林濤無奈地搖搖頭,又拿起死者脫在床邊的鞋子的鞋底查看。
“屍體沒有任何損傷,我看過了。
”趙法醫指了指床上的屍體,說,“現場也沒有任何搏鬥的痕迹,或者說異常的痕迹吧,連血迹都沒有找到。
” 我一邊蹲在勘查踏闆上,掀起床單往床下看,一邊說:“可是,王三強的這個屍斑,倒是不太符合常理啊。
” 正常情況下,非失血死亡或者不是死後泡在流動的水裡,屍體的屍斑都會比較明顯。
尤其是中毒,很多種毒物中毒的死者,都會出現屍斑暗紫紅色等内窒息的征象。
即便是一氧化碳或者氰化物中毒,屍斑雖然是鮮紅色或者櫻桃紅色的,但也會比較濃重。
眼前的王三強的屍體屍斑,倒像是失血一般,屍斑淺淡。
當然,屍斑這種東西,個體差異度也是不可小觑的,根據死亡原因、死亡過程、死後環境、人體膚色等等都會有較大的偏差,所以法醫并不能僅僅根據屍斑的顔色、程度來推斷死者的死亡原因。
所以,趙法醫也隻是聳聳肩膀,表示自己并不能解釋這個原因。
床下,是一具瘦弱的長發女子屍體。
因為腐敗已經發生,所以女子的面孔發黑,眼球突出,并不能看出她的真實年齡和樣貌。
但是根據這個夏季的溫度和腐敗程度來判斷,她也就是死了三四天的樣子。
“秦科長,園區的監控我都查了,居然沒有幾個是好的。
而且誇張的是,連大門口的監控都是壞的。
”程子硯調查完監控情況,來到小屋門口,和我說道。
“正常,監控的維護費用可不是一筆小數字。
”我說,“這麼大個園區,隻有一個值班員,可想而知,也不會有人花心思來維護這裡的監控的。
” “對了,背靠背,是什麼意思?”大寶一邊盡可能地歪着身子,探頭進去給床底的屍體拍照,一邊氣喘籲籲地問道。
“哦,哈哈。
”趙法醫一笑,說,“那是開玩笑的,不是有一個鬼故事嗎?說是床底有死人,就和床面上的活人背靠背了。
那麼,死人的鬼魂就會攝人魂魄,讓活人天天做噩夢,最後死于精力的衰竭。
” “你是說,王三強藏屍的動作,把自己的命給攝沒了?”我笑了笑。
“你們繼續看吧,這園區,有衛生間嗎?”林濤臉色蒼白,側身走出了小屋。
“所以說,這就是個鬼故事而已。
”趙法醫看着林濤走出小屋,理解地笑了笑,說,“不過,根據調查,這兩天王三強出園區在附近市場買酒買菜的時候,有人反映他臉色蒼白,魂不守舍的樣子。
” “那太正常了,殺了人,能不魂不守舍嗎?”我笑着搖了搖頭,伸手拽住床底屍體的衣角,将她拖了出來。
“床底的腐敗液體印記和屍體的外形高度吻合。
”趙法醫說,“說明屍體發生腐敗的時候,就已經在床底了。
” “我隻是想不明白,這麼大一個沒人的園區,在哪裡藏屍體不好呢?非要藏在自己的床底下?”我在趙法醫的幫助下,把女性屍體擡出了床底,平放在勘查踏闆之上。
還行,剛剛從極端的現場環境出來,居然對眼前這個已經開始向巨人觀發展的屍體的氣味不太敏感了。
“難道,這個王三強有什麼癖好?”趙法醫說着,和我不約而同看向了女屍的褲帶。
還好,我們的擔心多餘了,這具女屍衣着完好,并沒有遭受侵犯的迹象。
“王三強不知道是怎麼死的,但是這女的,肯定是顱腦損傷了。
”我壓了壓女屍的額颞部,感受到了骨擦音(8),這說明死者的顱骨有骨折。
既然頸部、口鼻都沒有損傷,就不像是機械性窒息,而除了頭皮有個創口之外,其他身體各部位都沒有明顯的損傷痕迹,這說明死者死于重度顱腦損傷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我按照法醫屍表檢驗術式,對這具在床底下還沒有接受過檢驗的屍體進行了一遍檢查,得出了上述的結論。
另外,我還對女屍的衣着進行了仔細的檢查。
果然和看到的一樣,她的衣着并沒有任何異常,不像遭受過性侵。
“這個屋裡,沒有一樣女性用品,是不是說明,這個死者并不是在這裡居住呢?”陳詩羽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在了小屋的門口,打量着屋内,說道。
這個分析倒是非常有理有據,也給了我很多啟發。
開始我覺得這是感情糾紛,但現在看起來,最有可能的,還是招嫖之類的糾紛。
也就是腦内一閃的可能性,卻很快就被我的檢驗結果否定了。
我在對女屍進行衣着檢查的時候,從死者的牛仔褲前口袋裡,掏出一個佳能相機鏡頭蓋。
“鏡頭蓋?”趙法醫說道,“難道她是個攝影師?” 3 汀棠市公安局法醫學屍體解剖室内,隻剩下幾名法醫正在忙忙碌碌。
除了林濤和程子硯去對現場提取的物證進行進一步檢驗之外,陳詩羽則乘坐韓亮的汽車,配合當地警方尋找女屍的屍源。
按照趙法醫的介紹,這個花博園現在門可羅雀,而會經常來這裡的,通常是幫助他人拍攝婚紗照、藝術照的攝影師。
而在拍攝時,将鏡頭蓋裝入口袋這一動作,非常強烈地提示了死者就是一名攝影師。
就是依據這一線索,陳詩羽決定在現場周邊的街區進行走訪,調查附近的攝影門店和攝影工作室,從而尋找那個失聯的攝影師。
“處女膜完整,會陰部無損傷。
”大寶按照屍表檢驗規則,正在對女屍進行屍表檢驗,“看來,排除了性侵殺人了,會不會是因情殺人啊?” “一個沒有過性行為的女孩,和一個四五十歲的光棍窮大叔談戀愛,這個倒是挺稀奇。
”趙法醫一邊用手術刀刮去死者的長發,一邊說,“死者頭皮下有波動感,考慮帽狀腱膜下出血。
” 我正在檢查女屍的衣物,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
如果一定要說有問題的地方,就是死者的兩隻運動鞋的鞋跟處,似乎有一些比較新鮮的擦劃痕迹。
我正對着那些擦劃痕迹發呆,聽趙法醫這麼一說,于是轉身去看。
雖然腐敗,但屍體的狀态還不至于讓人誤診一些關鍵的損傷。
女屍的頭皮下,确實有顯著隆起,觸之有波動感。
帽狀腱膜位于顱頂,與顱頂的骨膜疏松結合,這也是頭皮可以和顱骨之間相對滑動的原因所在。
帽狀腱膜對頭顱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但是一旦帽狀腱膜下出血,由于其下疏松,無法壓迫止血,則會導緻大量出血,并向周圍擴散,形成波動感。
和頭皮下出血不同,帽狀腱膜下出血從外觀來看,沒有明顯的局域突起,隻是相對有大塊隆起并有波動感。
而且,一般直接擊打,是很難造成帽狀腱膜下出血的。
通常是由于對頭發的撕扯而導緻。
“看來死者生前,是有過一番搏鬥的。
”我的腦海裡,出現了扯着頭發厮打的畫面,“隻不過這個打鬥過程,不太雅觀。
” “衣着有什麼線索嗎?”趙法醫刮完最後一刀,眼前的女屍青色的頭皮完全暴露了出來。
這熟練的刮頭發的手法,沒當過幾年法醫,還真做不好。
我指了指物證台,說:“除了鏡頭蓋,就是一百多塊錢,其他什麼也沒有了。
原本我還以為能找到個車鑰匙什麼的,進一步縮小範圍。
” “那就看看吧,這個損傷可不簡單。
”趙法醫用手術刀尖指了指女屍的頭顱。
确實,這顆頭顱上的損傷還真不少。
在現場的時候,雖然有頭發的阻隔,我們還是能看得到死者的額颞部有一個條形的挫裂創。
創口内可以看到組織間橋,這說明緻傷工具是一個條形的鈍器。
這樣的損傷雖然出血量并不大,但畢竟還是會有出血的。
尤其是在工具擊打的時候,勢必會造成噴濺狀的血迹。
可是,現場的情況我很清楚,并沒有發現類似的血迹。
此時,刮去了頭發,我們發現死者的頂部還有兩處形态基本相同的挫裂創。
我看了看創口周圍,有明顯的鑲邊樣挫傷帶,這說明緻傷工具是個比較規則的條形鈍器。
同樣印證上述結論的,還有死者頭皮上暗紅色的挫傷。
在規則工具打擊人體的時候,有可能會形成和工具橫截面一緻的皮下出血,我們法醫也稱之為挫傷。
所以,在對屍體進行檢驗的時候,那些皮膚上顯現出來的規則的痕迹,也會是法醫推斷緻傷工具的重要依據。
在絕大多數時候,一旦出現這樣的印記,法醫是很容易判斷出工具種類的。
可是,在這具屍體上,雖然這樣的皮膚痕迹有十幾處,但我依舊不清楚緻傷工具究竟是什麼。
“這是什麼東西?”趙法醫用手指在死者頭皮上的印記上比畫着,說,“看起來,這應該是一個腰長很長、底長很短的三角形。
” 我左右轉着角度看着損傷,趙法醫說的不錯,挫傷的痕迹由寬至窄,像是一個三角形或者梯形的長條形工具。
“木質的,還是金屬的?”趙法醫說。
“這個要看顱骨骨折的情況來判斷。
”我一邊說着,一邊似乎發現了什麼。
雖然屍體腐敗會形成綠色的腐敗液體,但是此時我發現死者頭皮創口旁邊黏附的這些綠色痕迹并不像是由腐敗而産生的。
畢竟,傷口周圍的軟組織顔色還沒有發生變化。
既然不是腐敗液體,那麼就應該是黏附在創口上的附着物了。
而這個附着物,如果排除現場污染,則極有可能是工具上的附着物轉移過來的。
我用手指抹了一些綠色的物體,然後在一張白紙上蹭了下來。
感覺上,這些綠色的東西是顆粒狀的。
我的腦海裡,瞬間開始翻滾着那個工具角裡各式各樣的工具。
我還在思考着,趙法醫已經熟練地打開了死者的頭皮,暴露出了她的顱骨。
雖然她的頭皮上損傷很複雜,但是頭皮下則不那麼複雜了。
三處頭皮創口的下方,隻有一處顱骨骨折,隻是這一處顱骨骨折的位置不好,在“翼點”(我們通常說的太陽穴)附近。
這一處骨折,直接導緻了顱骨下方的腦膜中動脈前支破裂,造成了不小的一塊顱内出血。
打擊太陽穴容易緻命的原理也就是這樣了,因為翼點的顱骨比較薄,容易骨折,其下又有重要的腦内動脈經過,一旦骨折就容易波及血管,造成迅速的顱内積血。
看起來,雖然死者頭部多處損傷,但都不太重,緻命的一處,也不像是有意為之。
不過我的關注點也不在這裡。
我仔細觀察了死者翼點的骨折形态,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骨折斷端處,也可以看到墨綠色的痕迹。
這就更加說明了這綠色的物體,是從緻傷工具上轉移下來的。
二是骨折的斷端,有骨質壓迹,這是法醫判斷緻傷工具是金屬還是木質的一個重要依據。
可以将骨質上形成壓迹的,一般都是金屬打擊物。
“你說這綠色,會不會是油漆啊?”大寶見我不斷地在白紙上摸索着這些綠色的物體,好奇地問道。
我搖搖頭,說:“油漆轉移,一般都會和骨質結合緊密,而且是片狀的,很少會是這種說不清是液體狀還是顆粒狀的東西。
而且,現場似乎沒有符合形狀、性狀和表面附着物的工具。
” 說完,我陷入了思考。
一直到大寶和趙法醫完成了接下來的屍體解剖工作,我也沒有想明白自己郁結于心中的疑問究竟是什麼。
女屍上,除了頭部的損傷,右腕部還有幾處青紫,類似于抵抗傷。
其他的,就沒有什麼發現了。
但我們還是對死者的個體特征進行了分析,這個女人,大概二十歲出頭,身高160厘米,體型瘦弱,小時候行過腸疝氣的手術。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留下大寶縫合女屍的切開口,我和趙法醫開始對王三強的屍體進行檢驗。
雖然DNA檢驗結果還沒有出來,還沒有确定王三強的身份。
但是從照片和樣貌比對,應該正是此人不錯。
在現場的時候,我們就對王三強的屍表進行了一番檢查,沒有任何損傷。
此時在解剖室裡,燈光充足的情況下,我又對屍體進行了一遍檢驗,防止有在現場沒有發現的細小損傷或者是針眼之類的痕迹。
我不自覺地用手臂揉了揉鼻子。
行軍床大概寬一米二,上面覆蓋着不整潔的床單,床單的一邊耷拉下來,把床底遮蓋住,讓人看不清楚。
王三強躺在床上,淡紅色的屍斑很清晰。
床頭一個小小的角落裡,堆放着各種各樣的工具和農具,是王三強平時工作的時候使用的器具。
趁着林濤在對地面進行勘查的時候,我蹲在“工具角”的一旁,挨個觀察着這些工具。
沒有什麼特殊的工具,無外乎是一些鐵鍬、掃帚、榔頭、斧頭什麼的。
“不行不行,這個地面作為載體實在是太差了,什麼也看不到。
”林濤無奈地搖搖頭,又拿起死者脫在床邊的鞋子的鞋底查看。
“屍體沒有任何損傷,我看過了。
”趙法醫指了指床上的屍體,說,“現場也沒有任何搏鬥的痕迹,或者說異常的痕迹吧,連血迹都沒有找到。
” 我一邊蹲在勘查踏闆上,掀起床單往床下看,一邊說:“可是,王三強的這個屍斑,倒是不太符合常理啊。
” 正常情況下,非失血死亡或者不是死後泡在流動的水裡,屍體的屍斑都會比較明顯。
尤其是中毒,很多種毒物中毒的死者,都會出現屍斑暗紫紅色等内窒息的征象。
即便是一氧化碳或者氰化物中毒,屍斑雖然是鮮紅色或者櫻桃紅色的,但也會比較濃重。
眼前的王三強的屍體屍斑,倒像是失血一般,屍斑淺淡。
當然,屍斑這種東西,個體差異度也是不可小觑的,根據死亡原因、死亡過程、死後環境、人體膚色等等都會有較大的偏差,所以法醫并不能僅僅根據屍斑的顔色、程度來推斷死者的死亡原因。
所以,趙法醫也隻是聳聳肩膀,表示自己并不能解釋這個原因。
床下,是一具瘦弱的長發女子屍體。
因為腐敗已經發生,所以女子的面孔發黑,眼球突出,并不能看出她的真實年齡和樣貌。
但是根據這個夏季的溫度和腐敗程度來判斷,她也就是死了三四天的樣子。
“秦科長,園區的監控我都查了,居然沒有幾個是好的。
而且誇張的是,連大門口的監控都是壞的。
”程子硯調查完監控情況,來到小屋門口,和我說道。
“正常,監控的維護費用可不是一筆小數字。
”我說,“這麼大個園區,隻有一個值班員,可想而知,也不會有人花心思來維護這裡的監控的。
” “對了,背靠背,是什麼意思?”大寶一邊盡可能地歪着身子,探頭進去給床底的屍體拍照,一邊氣喘籲籲地問道。
“哦,哈哈。
”趙法醫一笑,說,“那是開玩笑的,不是有一個鬼故事嗎?說是床底有死人,就和床面上的活人背靠背了。
那麼,死人的鬼魂就會攝人魂魄,讓活人天天做噩夢,最後死于精力的衰竭。
” “你是說,王三強藏屍的動作,把自己的命給攝沒了?”我笑了笑。
“你們繼續看吧,這園區,有衛生間嗎?”林濤臉色蒼白,側身走出了小屋。
“所以說,這就是個鬼故事而已。
”趙法醫看着林濤走出小屋,理解地笑了笑,說,“不過,根據調查,這兩天王三強出園區在附近市場買酒買菜的時候,有人反映他臉色蒼白,魂不守舍的樣子。
” “那太正常了,殺了人,能不魂不守舍嗎?”我笑着搖了搖頭,伸手拽住床底屍體的衣角,将她拖了出來。
“床底的腐敗液體印記和屍體的外形高度吻合。
”趙法醫說,“說明屍體發生腐敗的時候,就已經在床底了。
” “我隻是想不明白,這麼大一個沒人的園區,在哪裡藏屍體不好呢?非要藏在自己的床底下?”我在趙法醫的幫助下,把女性屍體擡出了床底,平放在勘查踏闆之上。
還行,剛剛從極端的現場環境出來,居然對眼前這個已經開始向巨人觀發展的屍體的氣味不太敏感了。
“難道,這個王三強有什麼癖好?”趙法醫說着,和我不約而同看向了女屍的褲帶。
還好,我們的擔心多餘了,這具女屍衣着完好,并沒有遭受侵犯的迹象。
“王三強不知道是怎麼死的,但是這女的,肯定是顱腦損傷了。
”我壓了壓女屍的額颞部,感受到了骨擦音(8),這說明死者的顱骨有骨折。
既然頸部、口鼻都沒有損傷,就不像是機械性窒息,而除了頭皮有個創口之外,其他身體各部位都沒有明顯的損傷痕迹,這說明死者死于重度顱腦損傷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我按照法醫屍表檢驗術式,對這具在床底下還沒有接受過檢驗的屍體進行了一遍檢查,得出了上述的結論。
另外,我還對女屍的衣着進行了仔細的檢查。
果然和看到的一樣,她的衣着并沒有任何異常,不像遭受過性侵。
“這個屋裡,沒有一樣女性用品,是不是說明,這個死者并不是在這裡居住呢?”陳詩羽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在了小屋的門口,打量着屋内,說道。
這個分析倒是非常有理有據,也給了我很多啟發。
開始我覺得這是感情糾紛,但現在看起來,最有可能的,還是招嫖之類的糾紛。
也就是腦内一閃的可能性,卻很快就被我的檢驗結果否定了。
我在對女屍進行衣着檢查的時候,從死者的牛仔褲前口袋裡,掏出一個佳能相機鏡頭蓋。
“鏡頭蓋?”趙法醫說道,“難道她是個攝影師?” 3 汀棠市公安局法醫學屍體解剖室内,隻剩下幾名法醫正在忙忙碌碌。
除了林濤和程子硯去對現場提取的物證進行進一步檢驗之外,陳詩羽則乘坐韓亮的汽車,配合當地警方尋找女屍的屍源。
按照趙法醫的介紹,這個花博園現在門可羅雀,而會經常來這裡的,通常是幫助他人拍攝婚紗照、藝術照的攝影師。
而在拍攝時,将鏡頭蓋裝入口袋這一動作,非常強烈地提示了死者就是一名攝影師。
就是依據這一線索,陳詩羽決定在現場周邊的街區進行走訪,調查附近的攝影門店和攝影工作室,從而尋找那個失聯的攝影師。
“處女膜完整,會陰部無損傷。
”大寶按照屍表檢驗規則,正在對女屍進行屍表檢驗,“看來,排除了性侵殺人了,會不會是因情殺人啊?” “一個沒有過性行為的女孩,和一個四五十歲的光棍窮大叔談戀愛,這個倒是挺稀奇。
”趙法醫一邊用手術刀刮去死者的長發,一邊說,“死者頭皮下有波動感,考慮帽狀腱膜下出血。
” 我正在檢查女屍的衣物,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
如果一定要說有問題的地方,就是死者的兩隻運動鞋的鞋跟處,似乎有一些比較新鮮的擦劃痕迹。
我正對着那些擦劃痕迹發呆,聽趙法醫這麼一說,于是轉身去看。
雖然腐敗,但屍體的狀态還不至于讓人誤診一些關鍵的損傷。
女屍的頭皮下,确實有顯著隆起,觸之有波動感。
帽狀腱膜位于顱頂,與顱頂的骨膜疏松結合,這也是頭皮可以和顱骨之間相對滑動的原因所在。
帽狀腱膜對頭顱有很重要的保護作用,但是一旦帽狀腱膜下出血,由于其下疏松,無法壓迫止血,則會導緻大量出血,并向周圍擴散,形成波動感。
和頭皮下出血不同,帽狀腱膜下出血從外觀來看,沒有明顯的局域突起,隻是相對有大塊隆起并有波動感。
而且,一般直接擊打,是很難造成帽狀腱膜下出血的。
通常是由于對頭發的撕扯而導緻。
“看來死者生前,是有過一番搏鬥的。
”我的腦海裡,出現了扯着頭發厮打的畫面,“隻不過這個打鬥過程,不太雅觀。
” “衣着有什麼線索嗎?”趙法醫刮完最後一刀,眼前的女屍青色的頭皮完全暴露了出來。
這熟練的刮頭發的手法,沒當過幾年法醫,還真做不好。
我指了指物證台,說:“除了鏡頭蓋,就是一百多塊錢,其他什麼也沒有了。
原本我還以為能找到個車鑰匙什麼的,進一步縮小範圍。
” “那就看看吧,這個損傷可不簡單。
”趙法醫用手術刀尖指了指女屍的頭顱。
确實,這顆頭顱上的損傷還真不少。
在現場的時候,雖然有頭發的阻隔,我們還是能看得到死者的額颞部有一個條形的挫裂創。
創口内可以看到組織間橋,這說明緻傷工具是一個條形的鈍器。
這樣的損傷雖然出血量并不大,但畢竟還是會有出血的。
尤其是在工具擊打的時候,勢必會造成噴濺狀的血迹。
可是,現場的情況我很清楚,并沒有發現類似的血迹。
此時,刮去了頭發,我們發現死者的頂部還有兩處形态基本相同的挫裂創。
我看了看創口周圍,有明顯的鑲邊樣挫傷帶,這說明緻傷工具是個比較規則的條形鈍器。
同樣印證上述結論的,還有死者頭皮上暗紅色的挫傷。
在規則工具打擊人體的時候,有可能會形成和工具橫截面一緻的皮下出血,我們法醫也稱之為挫傷。
所以,在對屍體進行檢驗的時候,那些皮膚上顯現出來的規則的痕迹,也會是法醫推斷緻傷工具的重要依據。
在絕大多數時候,一旦出現這樣的印記,法醫是很容易判斷出工具種類的。
可是,在這具屍體上,雖然這樣的皮膚痕迹有十幾處,但我依舊不清楚緻傷工具究竟是什麼。
“這是什麼東西?”趙法醫用手指在死者頭皮上的印記上比畫着,說,“看起來,這應該是一個腰長很長、底長很短的三角形。
” 我左右轉着角度看着損傷,趙法醫說的不錯,挫傷的痕迹由寬至窄,像是一個三角形或者梯形的長條形工具。
“木質的,還是金屬的?”趙法醫說。
“這個要看顱骨骨折的情況來判斷。
”我一邊說着,一邊似乎發現了什麼。
雖然屍體腐敗會形成綠色的腐敗液體,但是此時我發現死者頭皮創口旁邊黏附的這些綠色痕迹并不像是由腐敗而産生的。
畢竟,傷口周圍的軟組織顔色還沒有發生變化。
既然不是腐敗液體,那麼就應該是黏附在創口上的附着物了。
而這個附着物,如果排除現場污染,則極有可能是工具上的附着物轉移過來的。
我用手指抹了一些綠色的物體,然後在一張白紙上蹭了下來。
感覺上,這些綠色的東西是顆粒狀的。
我的腦海裡,瞬間開始翻滾着那個工具角裡各式各樣的工具。
我還在思考着,趙法醫已經熟練地打開了死者的頭皮,暴露出了她的顱骨。
雖然她的頭皮上損傷很複雜,但是頭皮下則不那麼複雜了。
三處頭皮創口的下方,隻有一處顱骨骨折,隻是這一處顱骨骨折的位置不好,在“翼點”(我們通常說的太陽穴)附近。
這一處骨折,直接導緻了顱骨下方的腦膜中動脈前支破裂,造成了不小的一塊顱内出血。
打擊太陽穴容易緻命的原理也就是這樣了,因為翼點的顱骨比較薄,容易骨折,其下又有重要的腦内動脈經過,一旦骨折就容易波及血管,造成迅速的顱内積血。
看起來,雖然死者頭部多處損傷,但都不太重,緻命的一處,也不像是有意為之。
不過我的關注點也不在這裡。
我仔細觀察了死者翼點的骨折形态,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骨折斷端處,也可以看到墨綠色的痕迹。
這就更加說明了這綠色的物體,是從緻傷工具上轉移下來的。
二是骨折的斷端,有骨質壓迹,這是法醫判斷緻傷工具是金屬還是木質的一個重要依據。
可以将骨質上形成壓迹的,一般都是金屬打擊物。
“你說這綠色,會不會是油漆啊?”大寶見我不斷地在白紙上摸索着這些綠色的物體,好奇地問道。
我搖搖頭,說:“油漆轉移,一般都會和骨質結合緊密,而且是片狀的,很少會是這種說不清是液體狀還是顆粒狀的東西。
而且,現場似乎沒有符合形狀、性狀和表面附着物的工具。
” 說完,我陷入了思考。
一直到大寶和趙法醫完成了接下來的屍體解剖工作,我也沒有想明白自己郁結于心中的疑問究竟是什麼。
女屍上,除了頭部的損傷,右腕部還有幾處青紫,類似于抵抗傷。
其他的,就沒有什麼發現了。
但我們還是對死者的個體特征進行了分析,這個女人,大概二十歲出頭,身高160厘米,體型瘦弱,小時候行過腸疝氣的手術。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留下大寶縫合女屍的切開口,我和趙法醫開始對王三強的屍體進行檢驗。
雖然DNA檢驗結果還沒有出來,還沒有确定王三強的身份。
但是從照片和樣貌比對,應該正是此人不錯。
在現場的時候,我們就對王三強的屍表進行了一番檢查,沒有任何損傷。
此時在解剖室裡,燈光充足的情況下,我又對屍體進行了一遍檢驗,防止有在現場沒有發現的細小損傷或者是針眼之類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