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腥的四分之一

關燈
就是心結!”蕭朗說。

     “是這個意思。

    ”淩漠說,“危險心結的形成有兩個必備條件:一是巨大的心理創傷,董樂是有的;二是個人經曆,董樂從小是由父親帶大,父親暴斃,屍骨無存,這個個人經曆也是有的,所以董樂很有可能形成危險心結。

    但危險心結也包括很多種。

    因為董老師的這起案件證據确鑿、事實清楚,對董樂的刺激也很明确,不存在‘意識抑結(4)’或‘情感糾結’的問題。

    後面幾張圖,老師通過董樂平時的言談舉止認定,董樂是有存在‘認知偏結’的可能的。

    ” 見大家仍然是一臉茫然,淩漠解釋說:“所謂的‘認知偏結’,就是指因為感覺狹窄和思維偏差而出現的認識扭曲和偏執的現象。

    李玫瑾老師曾經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女人被一個男人傷害,就認為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就是認知偏結。

    ” “男人有好東西嗎?”程子墨嚼着口香糖随口說道。

     淩漠瞥了她一眼,重新打開了幾張圖片,接着說:“一般存在認知偏結的人有幾個特征,就是智力很正常,或者優于常人,感覺靈敏,思維固執,缺乏幽默,不懂退讓。

    針對這些特點,老師對董樂也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有一些研究,從這些複雜的圖片上,我也看不出所以然,但是有一些研究還是很明确的。

    比如老師記錄的這個關于董樂有一次在警校和他人發生糾紛的經曆,對小事情不罷休,一直強調自己有理;還有一次警務比賽經曆,顯示出他自我感覺良好,過分自尊,對于輸掉的比賽歸咎于比賽規則。

    這都證明了董樂的人格内存在偏執性,對社會和人的認識有一定的狹窄性。

    也就是說,通過董老師被殺這件事情,是極有可能形成董樂的危險心結的。

    ” “唐老師意料到了董樂有犯罪的危險。

    ”蕭望點頭說道。

     “在老師做出這些結論之後,他采取了哪些動作預防董樂犯罪,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淩漠說,“但是,在此之後,一直到董樂犯罪之前,老師都是一直在觀察着董樂的。

    從最後幾張圖上可以看出,他對董樂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關注。

    ” “反複進出圖書館。

    ”蕭朗念着圖片上的字。

     “是,老師見董樂總是進出圖書館,就去圖書館調取了董樂借閱的圖書。

    ”淩漠說,“還專門記錄了書單,可以看出,全部是研究精神病學、法醫精神病學的各種輔導書。

    ” “從日期上看,這個時候杜舍的司法精神病鑒定結論已經出了,但還沒有宣判。

    ”蕭望說。

     “董樂對這個鑒定不服啊。

    ”蕭朗總結道。

     “這裡還有一些關于微反應的記錄。

    這些是在杜舍被判處無期徒刑之後,老師不放心董樂,專門找董樂談了一次話,然後記錄下的微反應。

    ”淩漠說,“老師用杜舍鑒定的情況來刺激董樂,對方明顯出現了脖子變粗、呼吸加快、面部僵硬的‘戰鬥反應’,這說明董樂對于此鑒定和判決結果是異常憤怒的。

    但說到下一步該怎麼辦的時候,董樂又出現了頭和身體後仰、深吸氣等‘逃離反應’,說明他對下一步自己的行動并沒有計劃和把握。

    在老師透露出自己知道董樂在研究精神病學,并猜測他可能有研究記錄的時候,董樂出現了屏息、睜大眼等‘凍結反應’,說明他對于老師的調查很驚訝,也證明了老師的猜測。

    尤其是在老師勸導他的時候,他出現了視線轉移、頻繁眨眼、摸臉等‘安慰反應’。

    這說明他心裡很不适和壓抑。

    ” “結論是什麼?”蕭朗急不可耐,打斷了淩漠的解讀。

     “從這一系列的分析來看,董樂對此事是存在危險心結的。

    因為他不認可鑒定結論和判決結果,偏執地認為自己才是對的。

    ”淩漠說,“但是,即便是不認可判決結果,也還是有很多解決的方法,或者說董樂有很多條路可以走。

    通過這次談話,老師認定董樂并沒有對接下來選哪一條路而有所準備和策劃,對于老師的勸導,雖然有抵觸,但是并不反對。

    ” “所以說,危險程度并不高。

    ”蕭望總結道。

     “是的。

    ”淩漠說,“老師的研究結果是,董樂僅僅是存在危險心結,還不足以犯罪。

    為了以防萬一,老師還促成董樂作為自己的培養對象,在他大三的那一年進入守夜者組織實習。

    為的就是将董樂放在身邊,進一步進行心理疏導。

    ” “唐老師的研究不會錯,那為什麼會出現最後的結果?”程子墨問道,“是因為二十幾年前的唐老師,還不夠厲害嗎?” “唐老師可以研究他,但是不能控制他。

    ”蕭望攤了攤手,可惜地說。

     “其實,從筆記内容看,應該還是很清晰的。

    ”淩漠說,“但是老師也不能确定董樂的種種表現是不是裝出來的。

    抑或是某種因素刺激了董樂,導緻他突然确定了犯罪企圖。

    危險心結确實有可能導緻出乎意料的犯罪,這個是誰也無法防範的。

    ” “但從這些筆記中可以看出,唐老師已經主動幹預董樂的心理了,對嗎?”蕭望問。

     “是的。

    ”淩漠放大了最後一張圖片,說,“這裡面有很多專業術語,其實都是對董樂危險心結的心理幹預方案。

    比如協調警校老師加強對董樂學習、生活上的關心和指導;再比如帶董樂出遊,或者時常約他交流,調節他的心緒;還有,老師買了一些關于健康心理學的書籍送給董樂。

    這些其實都是在防控危險心結的爆發。

    但可惜,還是爆發了。

    隻是,我們對于爆發的導火索,已經不得而知了。

    ” 3 會場内冷場了幾分鐘。

    大家都在思考,可能是在想,如果當年唐老師真的對董樂的危險心結防控成功了,現在可能會是另一種景象吧。

    大家都聽傅元曼組長說過,守夜者組織後期的種種問題,都是從老董案開始的。

    準确來說,是從董樂被判處死刑案開始的。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文件夾吧。

    ”蕭望在大屏幕上播放出第二個名為“DLNB”的文件夾。

     “這是啥意思?”蕭朗皺着眉頭說,“董樂牛掰?” 程子墨撲哧一聲笑了出來,把口香糖噴出老遠:“你能不能嚴肅點?” “我很嚴肅的呀。

    ”蕭朗委屈道。

     “NB應該是notebook(筆記本)的簡稱。

    ”淩漠說,“這裡面是陌生的筆迹,但是記錄的内容全部和杜舍有關,所以我分析應該是董樂對杜舍的一些調查記錄。

    從老師的筆記中可以看出,老師似乎完全不掌握董樂私自調查杜舍這一情況。

    ” “嗯,翻拍時間是1995年2月。

    這時候董樂已經被宣判死刑了。

    看來很有可能是唐老師後期整理董家父子遺物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并且拍照保存了。

    ”蕭望說。

     “難道這個是董樂對杜舍的心理學評估?”蕭朗問道。

     “看起來不排除這種情況。

    ”淩漠看着筆記上雜亂無章的詞組說,“我們不是筆記的主人,就很難完整地理解筆記的内容,隻能通過一些隻言片語去猜測當時的情況。

    ” “能猜出什麼呢?”蕭朗對屏幕上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專業術語隻能望洋興歎。

     在這本董樂的筆記裡,有幾頁用曲别針别着幾張照片。

    那時候的照片清晰度有限,加之再次翻拍,看得更加不真切,但是反映出的大概問題還是明白的。

    有幾張照片,是杜舍的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書,照片上被董樂圈圈點點地框出不少内容,可以看出他對這份鑒定書的鑒定意見是有明顯異議的。

    還有幾張照片像是一個封閉的室内照片,雜亂無章,但是卻有幾張特寫是關于“精神病學”的書籍照片。

    淩漠大膽地判斷,這是董樂去了杜舍之前居住的福利院住處内,對他的住處進行了“勘查”,根據這些書籍,董樂認為杜舍有為僞裝成精神病人而進行了相應準備。

     被别在最後一頁的照片是一個信封和公文——一封由南安市人民檢察院寄來的“退信函”。

    這說明董樂在搜集了一些“證據”之後,向人民檢察院提請了自己的意見,希望人民檢察院能夠抗訴,對杜舍的精神狀況進行複核。

    可是檢察官們認為董樂的所謂“證據”有明顯的偏向性,不具備證據效力,而且他的搜證手段也是違法的,所以并不予以采信。

     “很有可能,這封退信函,就是誘發董樂危險心結爆發的原因。

    ”淩漠默默地說,“既然法律不能解決問題,他就自己去解決問題了。

    我猜,這就是董樂當年的内心想法吧。

    ” “那和幽靈騎士有什麼區别?”蕭朗說。

     淩漠搖搖頭,說:“唯一的一點區别,就是董樂的研究結果還是有說明能力的,我覺得如果當時的檢察官要是真的很重視這份舉報信件,可能有所挽回。

    ” “你是說,你贊許董樂的結論?”蕭望說。

     淩漠沉默了一會兒,說:“可以這麼說。

    你們看,董樂為了此事确實研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籍,所以他的筆記也是非常專業的。

    杜舍在被捕的時候,确實出現過胡言亂語的妄想狀态,但是在一些關鍵的節點,比如被抓的一瞬間、要求吃飯或上廁所的時候,他的對答是正常的。

    這說明杜舍的感知和反應是正常的。

    雖然他一開始亂說整個作案過程和作案動機,但是在辦案人員的引導之下,把他的十幾份口供拼起來看,還是比較清楚地說明白了案件的全部過程,雖然作案理由他一直在回避,但是在說到1983年杜舍母親被捕的過程中,杜舍還是出現了情緒失控的狀況。

    這就說明杜舍的記憶是正常的,作案動機也是可以分析得出的,他的推理思維也是正常的。

    ” 淩漠說了一上午,有些口幹舌燥,他喝了口桌上的礦泉水,接着說:“再看董樂的這份筆記整理,他對董老師被殺案的全部過程進行了回顧,杜舍有準備繩子、攜帶刀子的情節,說明杜舍作案是有目的和思維的,是有預謀的、有意識的。

    案發後他雖然在郊區的一座大山裡束手就擒,像是不具備自我保護的思維,但是他抛屍河中,這本就是反偵查的思維。

    從案情上來看,杜舍也是個精神正常的人。

    之所以會進行精神病鑒定,是因為檢察院在審核卷宗材料的時候,發現福利院諸多員工都有表述,從一兩年前開始,杜舍就有了一些反常的舉動,比如裸身出現在公共場合、好幾天不吃飯、自言自語、半夜在廣場狂奔、記憶力嚴重減退等等。

    但是,這些舉動其實都是可以裝出來的。

    雖然這些舉動要比發案時間提前很久存在,但是不能排除他早有準備、早有預謀的可能性。

    而司法精神病鑒定的時候,也僅僅是利用面晤的方法問話。

    畢竟面晤已是案發之後,而且顯然,在面對鑒定人員時,杜舍有可能有能力僞裝成一個間歇性精神病人。

    從面晤材料來看,面對鑒定人員,杜舍對作案過程似乎是沒有意識的。

    但是考慮到杜舍的精神狀态時好時壞,鑒定人員認為杜舍作案的時候,精神狀況處于正常與異常的臨界點,所以下達了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結論。

    ” “這幾頁,是董樂對杜舍的心理狀态進行評估的結論。

    ”淩漠接着說,“他從小家庭突變,在殺人後、接受審訊之時,絲毫沒有悔意。

    即便是面對董老師屍塊的照片,也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賞’,這一切都說明杜舍是一個因為後天生存環境突變導緻演化的犯罪人格。

    ” “你一會兒說他正常,一會兒說他不正常,到底正常不正常啊?”蕭朗被淩漠說暈了。

     “精神正常、心理不正常。

    ”淩漠說,“精神和心理是兩碼事,心理不正常導緻的犯罪,是有意識的、主動的,是應該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

    ” “通過這些資料,可以判斷杜舍是在一兩年前就有準備地僞裝成一個精神病人嗎?”蕭望說。

     “證據效力确實弱了一點,但是這份精神病鑒定也不夠完善。

    ”淩漠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