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流水賬以及山海隔千年

關燈
這裡草草交代一下過程。

     其實在廈門還發生了很多事情,張海鹽和張海琪以及何剪西還有一些交集,這裡都一一略過。

    他們修整一番之後,即刻上路。

     和張海琪重聚對于張海鹽來說,如同做夢一樣,在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去往長沙的火車行駛在陰雨綿綿的東南山區,莽莽大山濕霧籠罩,車廂裡陰冷潮濕,但張海鹽心中是暖的。

    看着窗外有時候雨雲閃電頻發,他也會想起張海蝦,他原先預想的畫面裡,應該是有他的。

     五味雜陳,讓兩個人都不說話。

     張海鹽仔細考慮了和張海琪的相處模式,切入到正常溝通的方式,最簡單就是聊工作,剛見面的時候因為驚訝和太多疑問,所以溝通非常順暢,但一旦安靜下來,就會發現,多年不見得母子,還是會有些生疏的。

     兩個人沒有共同的生活太久了,母親又是一個不願意懷舊,不願意聊家常的人,套近乎沒有那麼簡單。

     一半情況遇到這種,張海鹽都是躺平大家随遇而安的,但張海琪不行,他有些擔心張海琪感覺到這種生疏。

     小時候在張海琪面前所有人都是舔狗,隻是大家舔的方式不同而已。

    張海鹽就是負責那個絕對不能冷場的。

     張海琪一直在看資料,這一次他們去長沙要拜訪的人,叫做張啟山。

     張啟山是九門之首,九門是長沙的九個盜墓家族,具體背景非常複雜,這裡也不需要知道那麼多。

    張啟山同時還是長沙的布防官,剛剛上任不久,日本人在西南活動猖獗,這個調動應該是和遏制日本人的特務活動有關。

     找這個人不是張海琪的關系,是因為張海鹽在盤花海礁的報告裡,寫了當時副官說的和張啟山有關的話,進而去調查了張啟山。

    才讓張海琪對于張啟山有所了解。

    當時張大佛爺的名号已經無人不知,對于張海琪來說,一個張姓帶山字的名字,她肯定會有所其他方面的注意。

     但張啟山在長沙耳目通天,所有去長沙查探的特務,進城的第二天都被五花大綁送到城外。

    兩次之後,張海琪在董公館就收到了長沙寄來的特産甯鄉沩山毛尖茶,上面有一張紙條:事不過三。

     此時也就作罷,張海琪不知道張啟山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存在的,但既然對方是當政的布防官,又是盤花海礁案罪犯提防的人,多查也有些叨唠,反而容易壞了人家的事情。

    于是送了回禮,是廈門青津果。

     如今去長沙拜會,算是走投無路,如果她猜的沒錯,張啟山一定也和張家有關。

     但對方如果是張家人,必然是山字輩的。

     山海隔千年,戚戚不可見。

    山和海在張家的諺語裡,是終生不可能見面的兩批人。

    山海相見的時候,張家必定滅亡了。

    這是她很久很久以前聽到的說法。

     不知道自己見到張啟山會有什麼不可預測的後果。

    自己作為海字少數幾個本家,其實也遠離核心,早已失勢。

    對于張家并不了解,這一次她是緊張,也有些期待。

     而此時的何剪西已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