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桶狹間(2)

關燈
卻聽陸漸始終沉默,阿市心中焦急,暗暗罵道:“大白癡,歡喜傻了麼?”忽聽陸漸吐了口氣,阿市芳心可可,撲通亂跳,但聽他澀聲道:“織田國主,我不能娶阿市……” 阿市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會是這句,隻覺雙目一眩,幾乎栽倒,天幸侍女及時扶住,隐隐聽得陸漸嗫嚅道:“我有一個很喜歡的女孩子,除了她,我誰也不娶……”阿市心頭似被萬箭穿過,口中隐有腥鹹血氣,蓦地兩眼一黑,失去知覺。

     佛堂中寂靜如死,織田信長面上如罩青霜,眼中透出懾人兇光。

     “情之一物,多誤世人。

    ”甯不空忽地開口,“唐人有詩道:自古多情空餘恨。

    有情人也未必能成眷屬,更何況我這外甥另有所愛,與阿市公主難諧鴛夢,不足為奇。

    國主乃是通達之人,應當明白這個道理。

    ” 織田信長喝道:“這個容易,将那個女子找來殺了,瞧他娶不娶阿市?” 甯不空失笑道:“這個怕難了些,那女子遠在大唐,國主如何殺她?”織田信長怒極欲狂:“那便殺了這蠢小子。

    ”甯不空道:“殺他卻容易,但隻怕阿市公主更加傷心。

    ” 織田信長聽得有理,雖在狂怒之際,竟也努力鎮定下來,咔嚓一聲,将手中折扇折為兩段,厲聲道:“陸漸,你這顆首級暫且留下,别再叫我瞧見你,更不許出現在阿市眼前。

    ” 陸漸拒絕婚事,心中歉疚,正要轉身離開,忽又想起一事,說道:“織田國主,我和阿市回來時,瞧見了今川義元。

    ”便将今川義元的話略略說了,似乎說出這些話,心中歉疚便能少上幾分。

     織田信長聽罷,沉吟道:“桶狹間麼?”甯不空笑道:“勝敗之機已現,國主再不出兵,更待何時。

    ” 這時間,一名家臣霍然站起,陸漸識得是佐久間信盛,隻聽他厲聲道:“不空先生,你是何居心?出不出兵,那也是國主的事,輪得到你說嘴嗎?如今丸根、鹫津都已陷落,今川三萬大軍,正向清洲殺來,此時出兵,難道是嫌尾張國亡得不夠快嗎?” 甯不空道:“佐久間,你這話可沒志氣。

    ” 佐久間冷笑道:“你們唐人,當年被蒙古人打敗了,又有什麼志氣呢?蒙古人兩次征讨倭國,卻都被我們打敗了,說到志氣,我倭國比你大唐強得多了。

    就好比當年那個明太祖朱元璋,寫信給我良懷親王,要我國稱臣,結果良懷親王回信挑戰,全不賣朱元璋的賬,朱元璋縱然生氣,卻也無可奈何。

    ”衆倭人聽得本朝快事,盡都連連點頭。

     甯不空卻不着惱,微微笑道:“說到良懷給我朝太祖的那封回書,佐久間大人還記得嗎?不妨念來聽聽。

    ” 佐久間信盛一愣,悻悻道:“那信又不是我寫得,哪記得那麼清楚?難道你又記得了。

    ” “不巧的很。

    ”甯不空笑道,“甯某恰好記得,要我背給你聽麼?”佐久間信盛漲紅了臉,叫道:“好呀,你背呀,背不出的是狗屎。

    ”說罷狠啐一口。

     甯不空笑笑,徐徐起身,悠然道:“臣聞三皇立極,五帝禅宗,惟中華之有主,豈夷狄而無君。

    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作諸邦以分守。

    蓋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臣居遠弱之倭,褊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

    陛下作中華之主,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封疆百萬裡,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

    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

    地發殺機,龍蛇走陸。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昔堯、舜有德,四海來賓。

    湯、武施仁,八方奉貢。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

    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韬略之兵法。

    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将,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

    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

    倘君勝臣負,且滿上國之意。

    設臣勝君負,反作小邦之差。

    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拯黎庶之艱辛。

    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國圖之。

    ” 他朗誦已畢,佛堂中落針可聞,佐久間信盛固然羞怒交迸,座中倭人也是無不汗顔,自以為得意的良懷回書,座中倭人無人記得,反被這唐人一字不漏地背出,堪稱奇恥大辱。

     但聽甯不空續道:“我太祖皇帝,以一介布衣,起于隴畝,卻将蒙古數十萬鐵騎逐出中原,光複華夏,日月永照,威德遠邁漢唐。

    良懷當時一介親王,既非将軍,也非天皇。

    卻敢下書向我太祖挑戰,不論成敗,膽識委實過人。

    其中有兩句話說得很好:‘倘君勝臣負,且滿上國之意。

    設臣勝君負,反作小邦之差。

    ’移到今日來說,今川義元号稱‘東海第一名将’,以十倍兵力來攻,倘若滅了尾張,也不過理所當然;但若一不小心,反被尾張國所滅,卻是贻羞千年的大笑話。

    當年我太祖并非不敢攻打倭國,怕的是,若一不小心,像蒙古人般遭遇神風,人死船沉倒不足惜,若是變成你國的笑話和談資,卻是大明朝永難洗刷的羞恥。

    ” 他掃視諸将,揚聲道:“大夥兒都認為尾張國運将終了嗎?既然如此,甯某倒願豁出性命,直搗今川腹心,或許一戰成功,讓今川義元留下無法洗刷的羞恥。

    這就叫做: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 “說得好。

    ”織田信長忽地拍掌大笑,站起身來,舞扇蹈足,跳起敦盛一番之舞,口中唱道: “人間五十年,與天地相比,不過渺小一物。

     看世事,夢幻似水。

     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