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簡介
關燈
小
中
大
在某種意義上,現代性的本質是一種獨特的曆史意識,也是一種抽象的時間結構。對此的闡發、運用和反思,是現代社會科學的思想起點之一。自19世紀在西方世界發展以來的現代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對社會時間和“時間性”的新的理解,而這種理解通過現代性秩序的擴展和主宰而獲得普遍的“時間特權”,也許至今仍未得到充分的反思。同樣在最近的百年之中,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幾經起伏,并經由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逐漸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随之而來的社會結構的急遽轉型。如果說中國的現代化仍是一個未竟的過程,這一過程本身也是現代性多元展開的重要一頁,和西方近代發展總是隐約相似,但又永遠相異。一方面,民族、現代國家、民主、政黨等觀念與相應的社會構造的确動員了極大的政治能量,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社會的主導組織方式;另一方面,本土性的明流與潛流與之碰撞,又使這一過程愈益多歧,時而晦暗豐富,時而甚或創造出仍未被恰當命名的新景觀。所謂的“中國道路”,并非僅限于本土的資源,而在于如何深刻地挖掘、理解和表達這些驚心動魄的碰撞與交融,及其在更長時段不斷展開的曆史後果,又如何生發出别開生面的社會實踐。所謂的“中國經驗”,亦必須建築于一種不同的曆史體驗和言說方式之上,以另一種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時間性和大量的經驗研究作為穩固的基石,并且和一種新的政治主體與話語主體相關,才能在日益多元的現代性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曆史與變革》雜志正是基于這種宗旨的探索之一。我們的目标是嘗試建立一個開放的學術平台,更準确地說是一座臨時的橋梁,來實驗如何重新建立過去、當下和未來之間的聯系。在這個意義上,曆史是一種方法,亦是一場沒有終結的對話。我們期待經由曆史來認識當下,并窺探通往未來的道路。我們期待真正富有創見、具有當代意識的研究,議題包括但不限于:
中國當代社會變革的曆史過程和機制考察;
長時段的結構變遷、制度遺産與曆史動态;
帶有曆史維度的跨國/地區比較研究;
有關曆史性、時間性的理論探索。
《曆史與變革》雜志正是基于這種宗旨的探索之一。我們的目标是嘗試建立一個開放的學術平台,更準确地說是一座臨時的橋梁,來實驗如何重新建立過去、當下和未來之間的聯系。在這個意義上,曆史是一種方法,亦是一場沒有終結的對話。我們期待經由曆史來認識當下,并窺探通往未來的道路。我們期待真正富有創見、具有當代意識的研究,議題包括但不限于:
中國當代社會變革的曆史過程和機制考察;
長時段的結構變遷、制度遺産與曆史動态;
帶有曆史維度的跨國/地區比較研究;
有關曆史性、時間性的理論探索。